定风波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人笑对风雨、静看晴天的形象,感受词人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2.分析本词的意象,体会其作用,感受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掌握本词的一语双关和以小见大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笑对风雨、静看晴天的形象,感受词人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2.分析本词的意象,体会其作用,感受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体验:放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此时的你没携带雨具,你会怎么做?

同学们各有各的应急反应,大文豪苏轼也曾突遇一场大雨,它会怎么做呢?我们今天走进他的《定风波》一探究竟。

二、介绍背景

这首词的小序部分交代了词的创作背景,我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其它同学认真听,圈画关键信息。

明确: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

(3)天气: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

(5)故,交代写作缘由

沙湖在哪?黄州

苏轼为何在黄州呢?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

苏轼刚来黄州时,是怎样的处境?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被贬黄州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伤心绝望。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还是如此伤心绝望吗?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其它同学认真听,一会起来评价。

2.生评价,并试着再读。

3.教师指导并示范。(配乐)

4.学生自由读。(配乐)

5.学生起来配乐读。(配乐)

四、深入研读,分析人物

要想真正地读出其中的情感,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我们一起来研读文本。

(一)词的小序交代了这首词写了道中遇雨这件事,当时的天气是雨转晴,词人对风雨和晴天的态度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和晴天是客观存在的,而词人却说“无”,这里的“无”是心理上的不在意。

(二)从上阕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词人觉得“无风雨”?这体现了词人

怎样的性格特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这些句子怎样体现出词人觉得“无风雨”呢?

莫听:不要听穿林打叶声:风雨穿过树林敲打着叶子,这说明这是一场狂风骤雨。

不要听狂风骤雨的声音,外物不足以萦怀。

“何妨”,不妨做点什么呢?

“吟啸”为低吟长啸,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洒脱闲适。

“徐行”为慢慢地行。面对狂风骤雨,同行的人都狼狈,而词人却能低吟长啸,这体现出词人镇定从容的性格特点。

“芒鞋”为草鞋,词人在狂风骤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这种装扮会很轻快吗?不会,但词人为何说“比骑着马都轻快”?这种轻快是心理上的轻快,它源于词人对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

所以这几句,体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洒脱闲适、镇定从容、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

(三)词人为何能够做到“无风雨”呢?用上阕的语句回答。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咱们同桌间讨论2分钟。

好,哪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还有哪个组同学起来说说。“谁怕”,言外之意,没有人会害怕,这体现出词人无所畏惧。“蓑”为蓑衣

“烟雨”仅仅指眼前这场雨吗?联系作者的经历,他还可以指人生中的风雨。这种手法叫一语双关。

“任”,任凭,顺其自然。

“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来的,对此我早就习以为常,处之泰然了”。这体现出词人无所畏惧、顺其自然、豪迈乐观的性格。

(四)我们来总结词人在风雨中的形象。

()对风雨的()者

如果用一个字表示他对风雨的态度,这个字是“笑”。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无所畏惧,顺其自然,豁达乐观,是一个达者。

(五)不久雨过天晴,词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苏轼?

料峭春风山头斜照酒萧瑟处

料峭春风:略带寒意的春风。词人喝过一场酒,淋过一场大雨,按说一阵略带寒意的风吹来,词人的感觉应该是很冷呀。词人为何说微冷呢?联系作者的经历,他历经政治上的狂风骤雨,与这些人生风雨相比,这略带寒意的春风又算什么呢?词人内心不在意,所以是“微冷”。山头斜照:山头斜着照过来的阳光。“却”有竟然之意,刚才还是狂风骤雨,转眼间,山头斜阳的光辉照过来了,这表现出自然变化之快。“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斜阳赋予人情味,给人温暖,让词人看到了希望,阳光会在风雨后,一定要积极乐观。词人因此而欣喜若狂

了吗?

山头斜照是傍晚时的太阳,它并不是那么耀眼明媚,只是给人微暖的感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山头斜照是短暂的。因此,词人以一种平静轻松的心面对山头斜照。

酒:无论是借酒消愁,还是把酒言欢。春风把酒吹醒了,心情渐渐归于平静。

萧瑟处:风吹雨打的地方。刚才狂风骤雨的地方,也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了。一切都归于平静。

所以,词人以一颗平静之心面对晴天。

()看晴天的()者

用一个字来表示他看待晴天的态度:静

他既看到了阳光总在风雨后,也静看晴天,明白雨后的阳光可能是短暂微暖的,所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智者

无论是笑对风雨的达者,还是静看晴天的智者。他们对晴雨都有一种旷达超脱的态度。

(六)雨过天晴,回头看刚才风吹雨落的地方,词人发出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慨,词人归向哪呢?

表面上是回家。还会有什么深意呢?

在苏轼的360多首词里,“归”一共出现100多次,他要归向哪呢?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