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理论课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实验-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石工1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
3.掌握地层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绘制地层油的体积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处对应的压力即为泡点压力。
(2) 使PVT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油的地下体积。
从量气瓶中测量分出气体体积,测量分离瓶中脱气油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 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有的粘度:μ=k(ρ1-ρ2)t其中—μ—原油动力粘度,mPa·s;t—钢球下落时间,s;ρ1,ρ2—钢球和原油的密度,g/cm;k—粘度计常数。
三.实验流程图1 高压物性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步骤(一)泡点压力的测定1. 粗测泡点压力。
从地层压力起退泵降压(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并注意观察压力表指针变化,当压力表指针降低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
压力表指针稳定后的压力数值即为粗测饱和压力值。
2. 细测泡点压力(1) 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
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1.0MP)记录压力稳定后的体积(注意升压、降压过程中应不断搅拌PVT 筒);(2) 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每降低一定体积(如3ml),记录稳定以后的压力(泡点压力前后至少安排四个测点)。
(3) 最后一点测完后,升压到地层压力,进行搅拌,使分出的气体重新溶解到原油中,为原油脱气做好准备。
(二)一次脱气(1) 将PVT筒中的地层原油加压至地层压力,搅拌原油样品使温度、压力均衡,记录泵的读数。
石油大学华东理论力学运动学01

v r ( x, y, z) (vx , vy , vz )
r
5.讨论 ①特况: 平面运动: 运动方程y y(t) 轨迹
直线运动
F(x,y)=0 速度
a x v x x a y v y y
vy y
r r dr dr dr ds v s lim s 1 , t 0 r s dt ds dt dr dr dr
副法向 b 垂直于密切面,由b=τ×n决定
n
τ´
general 2 s 4 a a v, an s , a 2 , tan a , n s an normal 在密切平面内指向凹侧 5.讨论: 1).点的轨迹已知时适用 a c, a 0, v v a t n 0 2).特殊情况运动形式 1
§5—2
2.
描述点的运动的矢径形式
时间t 的单值连续函数
r dr lim t 0 t dt
1.运动方程 r=r(t)
轨迹:矢端路径
v′ Δv r′
M′
v
M
3.速度: v r
Δr
(m/s,cm/s,km/h)
指向轨迹切向
r
4.加速度
r a v
( m/s2 、cm/s2 ) 指向轨迹凹侧
Δt内速度增量Δv=v′-v
t瞬时
v dv d 2 r lim t 0 t dt dt 2
5.特点:该形式简单,宜于理论推导,具体计算用其坐标投影形式
§5—3 描述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形式
1.运动方程 2.轨迹
x x(t ) r=(x,y,z)=r(t) y y (t ) x r x 2 y 2 z 2 , cos , z r z z (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绪论主要容:●流体力学概述●工程流体力学概述●本学期学习任务●几点要求一、流体力学概述1、流体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平衡的规律以及流体和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流体力学的应用(1)航空航天领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探测器、航天飞机等航空器都是在大气层活动的飞行器。
例:飞机为什么能飞?——各种飞机都是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实现升空的。
飞机在空中飞行,必然有外力作用。
在水平飞行中,飞机上主要作用着4种力,它们是升力(Y)、阻力(X)、推力(P)和重力(G)。
飞机的受力直接影响飞机的运动状态,它们相互平衡时,飞机便作水平匀速直线飞行。
尽管有各个部件的配合,但是最主要的是飞机有一对采用特殊剖面形状的机翼。
翼剖面又称翼型。
大家知道,机翼外形都是采用称流线形设计。
根据流体的连续性和伯努利定理可知,相对远前方的空气来说,流经上翼面的气流受挤,流速加快,压力减小,甚至形成吸力(负压力);而流过下翼面的气流流速减慢。
于是上下翼面就形成了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就是空气动力。
按力的分解法则,将其沿飞行方向分解成向上的升力和向后的阻力。
阻力由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克服,升力正好可克服自身的重力,将飞机托向空中。
这就是飞机会飞的奥秘。
(2)船舶工业很显然,船舶工业更是离不开流体力学。
船舶、舰艇的外形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航行速度、稳定性等特性,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流体力学上如何使船体线型达到最佳。
例:潜艇现代潜艇按艇体线型的形状可分为三种,即常规型、水滴型和过渡型。
常规型适宜于水面航行,但对提高水下航速是不利的。
水滴型水下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速,但水滴型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较差,艇首容易上浪,而且易出现埋首现象。
过渡型潜艇是把常规型的直首和水滴型的尖尾相结合的一种潜艇线型,这种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优于水滴型,而水下航行性能优于常规型潜艇。
船吸现象1912年秋天,"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离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远洋轮的100米处,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正在向前疾驶,两艘船似乎在比赛,彼此靠得较拢,平行着驶向前方。
DOC-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大学物理2-1_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__大学物理2-1_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3 一粒子按规律x t33t29t5沿x轴运动,试分别求出该粒子沿x轴正向运动;沿x轴负向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的时间间隔.[解] 由运动方程x t33t29t5可得质点的速度 v dx 3t26t9 3t3t1(1) dtdv粒子的加速度 a 6t1(2) dt3s时,v 0,粒子沿x轴正向运动;3s 时,v 0,粒子沿x轴负向运动.1s 时,a 0,粒子的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1s 时,a 0,粒子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由式(1)可看出当t当t由式(2)可看出当t 当t因为粒子的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时,粒子加速运动,反向时,减速运动,所以,当t 3s或0 t 1s间隔内粒子加速运动,在1s t 3s间隔内里粒子减速运动.1-4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t2,y t1(S1).试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2在t 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1)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x t2 y t1消去2参数t,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y x 1 2(2)由(1)、(2)对时间t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得任一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vx dxdy 2t vy 2t1所以v vxi vyj 2ti2t1j (3) dtdtd2xd2yax 2 2 ay 2 2所以 a 2i2j (4) dtdt把t 2s代入式(3)、(4),可得该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v 4i2j a 2i2j1-5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Asin t,y Bcos t,其中 A、B、 为正常数,质点的轨道为一椭圆.试证明质点的加速度矢量恒指向椭圆的中心.t (1)y Bcos t(2) [证明]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x Asind2x2 A si tn 对时间t求二阶导数,得质点的加速度 ax 2dtd2yay 2 B 2co st 所以加速度矢量为a 2Asin ti Bcos tj 2r dt可得加速度矢量恒指向原点——椭圆中心.1-6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r 2ti2t2j (SI),试求:(1)质点的轨道方程;(2) t 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1)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得 x 2t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轨道方程 y 21x2 4(2)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 v dr/dt 2i2tja d2r/dt2 2j7-1将t 2s 代入上两式,得 v 2i4j a 2j1-7 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 rcos t,y rsin t,z ct,其中r、c均为常量.试 、求:(1)质点作什么运动?(2)其速度和加速度? (3)运动学方程的矢量式 [解] (1)质点的运动方程 x rcos t y rsin t z ct 由(1)、(2)消去参数t得 x2y2 r2此方程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即质点的轨迹在xoy平面上的投影为圆.由式(2)可以看出,质点以速率c 沿z轴匀速运动.综上可知,质点绕z轴作螺旋线运动.(2)由式(1)、(2)、(3)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可得质点的速度vx所以 v vxi vyj vzk r sin ti r cos tj ck由式(1)、(2)、(3)两边对时间求二阶导数,可得质点的加速度dx r sin t dtd2yd2x2ax 2 r cos t ay 2 r 2sin t az 0 dtdt所以 a axi ayj azk r 2cos ti r 2sin tj(3)由式(1)、(2)、(3)得运动方程的矢量式r xi yj zk rcos ti rsin tj ctk1-8 质点沿x轴运动,已知v 82t2,当t 8s时,质点在原点左边52m处(向右为x轴正向).试求:(1)质点的加速度和运动学方程;(2)初速度和初位置;(3)分析质点的运动性质.[解] (1)质点的加速度 a dv/dt 4t 又 v dx/dt 所以 dx vdt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 x52dx t8vdt 82t dt t28所以 x 8t t3457.3因而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x 457.38t(2)将t 0代入速度表达式和运动学方程,得v0 82 02 8m/s 2323t 32x0 457.38 0 03 457.3m 3(3)质点沿x轴正方向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8m/s,初位置为457.3m.1-9 一物体沿x轴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a 26x.物体在x 0处的速度为10s,求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 [解] 根据链式法则 a dvdvdxdv vdtdxdtdxvdv adx 26x dx 对上式两边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得v10vdv 026x dx 故物体的速度与位置的关系为v x6x24x100 m1-10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某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 g Bv,g 为重力加速度,B为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及介质有关的常数.设t 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1)试求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2)当加速度为零时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值为多大?[解] (1)由a dvdv dt 两边分别积分,得得 g Bvdt7-2dv0g Bvvgdt 所以,物体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1e Bt 0Bt(2)当a 0时有 a g Bv 0(或以t 代入)由此得收尾速率vgB1-11 一物体悬挂于弹簧上沿竖直方向作谐振动,其加速a ky,k为常数,y是离开平衡位置的坐标值.设y0处物体的速度为v0,试求速度v与y的函数关系. [解] 根据链式法则 advdvdydv vvdv ady 对上式两边积分 dtdydtdyvv0vdvyy0adyyy0kydy即12v v02 1k y2y02 2222ky0y2 故速度v与y的函数关系为v2 v01-12 一艘正以速率v0匀速行驶的舰艇,在发动机关闭之后匀减速行驶.其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a kv2, k为正常数.试求舰艇在关闭发动机后行驶了x距离时速度的大小.[解] 根据链式法则 a 两边积分dvdvdxdvvdx dv vdtdxdtdxaxdxvv0vdv1vv化简得 x ln 所以 v v0e kx dv v0kvkv0al-13 一粒子沿抛物线轨道y x2运动,且知vx 3s.试求粒子在x 速度.[解] 由粒子的轨道方程 y x2对时间t求导数 vy (1)再对时间t求导数,并考虑到vx是恒量 a 把x2m处的速度和加32x 2xvx dtdtdvydt22vx (2)22m代入式(1)得 vy 2 3 4s 33222所以,粒子在x m处的速度为v vx vx 3242 5s3与x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arctanvyvxarctan45308 3由式(2)得粒子在x2m处的加速度为a 2 32 182加速度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31-14 一物体作斜抛运动,抛射角为 ,初速度为v0,轨迹为一抛物线(如图所示).试分别求抛物线顶点A及下落点B处的曲率半径.7-3[解] 物体在A点的速度设为vA,法向加速度为anA,曲率半径为 A,由题图显然有2vAvA v0cos (1)anA=g (2)A联立上述三式得 A anA(3)2v0cos2g物体B点的速度设为vB,法向加速度为anB,曲率半径为 B,由题图显然有vB v0 (4)anB gcos (5)2vBB2v0anB (6)联立上述三式得 Bgcos1-15 一物体作如图所示的抛体运动,测得轨道的点A处,速度的大小为v,其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0,求点A的切向加速度和该处的曲率半径. [解] 设A点处物体的切向加速度为at,法向加速度为an,曲率半径为 ,则g at an由图知at gsin300 0.5g又an gcos30 g/2v2an所以v2v223v2an3gg/21-16 在一个转动的齿轮上,一个齿尖P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2其中v0和b都是正常量.求t时刻齿尖P的速度及加速度的大小. [解] 设bt,2dsv v0btdtdv b时刻t齿尖P的速率为v,切向加速度at,法向加速度an,则at 所以,dtv2(v0bt)2anRR为s v0t(v0bt)4t时刻齿尖P的加速度为a a a b 2R2t2n21-17 火车在曲率半径R=400m的圆弧轨道上行驶.已知火车的切向加速度at 0.2ms2,求火车的瞬时速率为10时的法向加速度和加速度.v21020.25ms2 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解] 火车的法向加速度 anR4002火车的总加速度 a an at2 0.2520.22 0.32s2设加速度a与速度v之间的夹角为 ,则arctanan0.25arctan 51.340 51020 at0.27-41-18 一质点沿半径为0.10m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 24t3.(1)在t 2s时,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是多少?(2)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是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3)何时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 质点的角速度 d 12t2 dt质点的线速度 v R 0.10 12t2 1.2t2 质点的法向加速度an,切向加速度at为 an 2R 12t22 0.10 14.4t4 (1) at dv2.4t (2)dt2(1)把t 2s代入(1)式和(2)式,得此时an 14.4 24 2.3 102m/s2at 2.4 2 4.8m/s2(2)质点的总加速度a an at2 2.4t36t6 11a 得 2.4t 0.5 2.4t36t6 1 解得 t 0.66 s2所以 24t3 3.15rad 由 at(3)当an at即14.4t4 2.4t时有 t 0.55s1-19 河宽为d,靠河岸处水流速度变为零,从岸边到中流,河水的流速与离开岸的距离成正比地增大,到中流处为v0.某人以相对水流不变的速率v垂直水流方向驶船渡河,求船在达到中流之前的轨迹方程.[解] 取图示坐标系 vx ky 已知 y代入上式得k d时,vx v0 22v02v所vx 0y (1)又 vy v积分dd2v得y vt (2)代入(1)式得 vx 0vt积分得 dvv、(3)消去t得 x 0y2 x 0vt2 (3)由(2)dvd第二章习题解答2-3 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率v0水平射入沙土中,设子弹所受阻力与速度反向,大小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忽略子弹的重力,求:(1)子弹射入沙土后,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子弹射入沙土的最大深度。
实验基础理论课

石油大学(华东) 大学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312 成 绩: 班级: 姓名(学号): 同组者: 教师:28 电话 1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1. 2. …… 【实验原理】 文字 公式 图形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1. 2. …… 课前完成!
4. 误差的表示方法 根据不同的情况,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relative error)
相对误差反映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绝对误差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3、精确度(准确度)(veracity) 用来描述所有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和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综合反映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2、正确度(accuracy) 用来描述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大小程度。
【实验数据表格及处理】 首先列出原始测量数据,并尽量画 表格填写,后再处理。 用直尺画表 用坐标纸画图 误差及不确定度计算 结果表示 【实验误差分析及结论】 【思考及讨论】 【原始数据】
图表要规范。
根据具体要求。
(1)定性观察实验 (2)测量物理量实验 (3)验证性实验 (4)确定经验公式实验
§1-1 物理实验及其分类
Einstein(德): “一个矛盾的实验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教育部确定的六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三、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
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1.3m=1.3×103mm ≠ 1300mm; 1300mm=1.300 m ≠1.3m 尽量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 中间结果和常数的有效数字
物理化学(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物理化学(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物理化学课程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等学科上的一门理论化学参考答案:对2.物理化学主要涉及研究过程发生后能量的转化、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等问题。
参考答案:对3.物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例题的演练、公式概念的应用条件和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的应用。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低温低压的真实气体可以认为是理想气体参考答案:错2.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无体积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参考答案:对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玛伽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参考答案:对4.对于不同的真实气体,范德华方程中的特性常数也不同参考答案:对5.理想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也能液化参考答案:错6.不同的真实气体,只要处于相同的对应状态,就具有相同的压缩因子参考答案:对7.已知某气体的临界温度为304.15K,临界压力为7.375Mpa。
钢瓶中储存着302.15K的这种气体,则该气体()状态参考答案:数据不足,无法确定8.对临界点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液相摩尔体积与气相摩尔体积相等; 液相与气相界面消失; 当真实气体的温度低于临界点温度时,是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9.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Z参考答案:z=110.恒温300K下,某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充入压力相同的3dm3氮气和1dm3二氧化碳的理想气体,当抽调隔板后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压力之比为()参考答案:3:1第二章测试1.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和末态的状态有关,与具体的实现途径无关参考答案:对2.据焦耳实验可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参考答案:错3.液态水和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值均为0参考答案:错4.参考答案:对5.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述为隔离系统中的热力学能守恒参考答案:对6.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一定是绝热不可逆过程参考答案:对7.关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可逆过程发生后,系统和环境一定同时复原;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实际过程只能无限接近它;可逆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8.参考答案: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冰融化成水9.下列关于焓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物理量; 焓变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与过程热数值相等; 焓是系统的状态函数10.下列关于绝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绝热可逆过程始末态压力、体积之间符合过程方程第三章测试1.热不可能全部转换成功。
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实验名称: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网络秋机电一体化学习中心:石化学习中心提交时间:2021 年6月14 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气垫导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了解光电计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定速度、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4.从实验上验证F=ma的关系式,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5.掌握验证物理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1.速度的测量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Δ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Δx(x~x+Δx),则该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
当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1)实际测量中,计时装置不可能记下Δt→0的时间来,因而直接用式(1)测量某点的速度就难以实现。
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只要取很小的位移Δx,测量对应时间间隔Δt,就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t时刻到达x点的瞬时速度。
本实验中取Δx为定值(约10mm),用光电计时系统测出通过Δx所需的极短时间Δt,较好地解决了瞬时速度的测量问题。
2.加速度的测量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
(1)由测量加速度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2)根据式(2)即可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
(2)由测量加速度设v1和v2为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S是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则加速度a为(3)根据式(3)也可以计算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的加速度。
中石油华东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

4、在滑块上安装T形挡光片,将计时计数测速仪置于计时2功能键,测出滑块运动在光电门k1、k2之间的时间,然后算出平均速度
5、将k1端导轨垫高,滑块上安装U形挡光片,将计时计数测速仪置于“加速度”功能键,测出a
五、实验数据
测速度
测量次数
V1(cm/s)
V2(cm/s)
1
45.37
44.29
2
37.01
36.32
3
37.44
36.48
测平均速度
测量次数
距离(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
1
40.00
1.7449
22.92
2
40.00
1.7883
22.38
3
40.00
1.7209
23.24
测加速度
测量次数
V1(cm/s)
V2(cm/s)
a(m/s)
1
45.48
53.62
10.05
2
43.61
51.95
9.94
3
49.55
56.85
9.69
六、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到牛顿运动定律的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得知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v2=v1+a*t和
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试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
实验名称: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cm
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当实验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较多时,进行取舍一般采用 1/2修约规则。即四舍六入五凑偶。
3、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
标准不确定度一般只取一位有效 数字,相对不确定度取一般取一至二 位有效数字。 不确定度有效数字取舍一般采用 1/3 修约规则。 u= 0.5350 → u= 0.6 u= 0.112 → u= 0.1 U r = 1.25 % → U r = 1.3%
验项目总分/预约实验个数×标准化系数
重要提醒
实验预约系统的个人信息必须同教务系统中信息保持一致(不相 符的预约前带证件到306进行修改后再预约)。
学期中,出现转专业情况,如果教务系统中的信息发生变化,必 须到D306进行登记,否则期末成绩将无法上报。 2-1和2-2实验,实际完成实验个数必须大于等于6,否则期末成绩 不及格。 预约的实验必须完成,如果预约后没有做,则会影响期末成绩。
二、误差
1.定义
(1)真值:物理量在客观上存在着的确定数值。 真值的约定方式:理论真值;计量约定真值;标 准相对真值等。 (2)误差:误差=测量值-真值 由于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者技能等 种种因素的不同导致测量误差的不同。 2、性质 (1)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中; (2)误差不可知。
3. 误差的分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 失误差。
U r = 12.52 % → U r = 13%
例:保留4位有效数字 3.14159 → 3.142
6.378501→ 6.379
2.71729 → 2.717 4.51050 → 4.510 5.6235 → 5.624 3.21650 → 3.216
4、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 (1)数字显示仪表:显示值均为有效数字,不再估读。 (2)有指针或刻度的仪器:最小刻度以下再估读一位。
2、分类 按不确定度数值估算方法的不同,这些分量可分成两 类--A类分量和B类分量。
(1) 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 U A
用统计方法获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 A 类 分量。 对于一个等精度多次测量列 xi(i=1,2,…n),A类分量 可采用算数平均值的标准差表征估算。
U A sx
Einstein( 德 ):“ 一 个 矛 盾 的 实
验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
杨振宁教授:“物理学是以 实验为本的科学”。
80%以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实验物理学家。 20%的奖中很多是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分享的。
§1-1
物理实验及其分类
分类 根据实验目的,物理实验可以分为:
(1)定性观察实验(光强分布) (2)定量测量实验(油滴试验) (3)验证性实验(动量守恒) (4)探索创新实验(超声应用)
2.00cm
1.64~1.66cm
5、 中间结果和常数的有效数字
一般比直接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多取1~2位。 例:测量圆的面积直接测量量r:4.5678m,4.5672m,4.5679m 中间结果平均值:4.567625m 七位有效数字 常数π:3.141593七位有效数字
6、 单位换算的有效数字问题 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1.3m=1.3×103mm ≠ 1300mm;1300mm=1.300 m ≠1.3m 尽量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7、 实验结果的有效数字
§ 1-1 物理实验的认识 § 1-2 物理实验课的任务与安排 § 1-3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 1-4 物理实验课的管理与考核办法
§1-1
物理实验及其分类
一、课程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 必修的、独立设臵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在大 学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教育部确定的六门必修的 重要基础课之一。 实践活动: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再现自 然界客观存在的物理过程,来探索物理规律的实 践。
§1-2
物理实验课的任务与安排
一、实验基础理论课:基础理论作业 (共2次,第1、7周各1次) 二、开放实验课
第一层次:至少完成 6个实验+基础理论作业。
第二层次:至少完成 6个实验+课程论文。
三、开放时间地点(本学期)
1. 开放周次:3~15周(第7周、国庆节除外)
2. 上课地点: 实验楼D区 3. 开放频次: 2-1共36次。
二、实验预习
要求: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写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数据表格 (独立)。 物理实验学习网站 实验预习 注意: 没有预习报告不允许做实验,采用标准的实验报告纸写预习 报告!
§1-3
物理实验课基本程序
班长在周日上午实验楼D306房间,刘老师,购买标准实验报 告册;每册0.5元;成本价0.47元;每个项目需要一册。
一、用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证明:
1 n 1 n 1 n x xi x z i i x z n i 1 n i 1 n i 1 n , i 0 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
i 1 n
x 0 xz xz
当测量次数n 趋于无穷时,算术平均值趋于真值。
习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
期末总成绩计算
2-1(实验综合成绩、基础理论成绩)
2-2(实验综合成绩、期末课程论文成绩)
期末总成绩计算
完成实验个数<要求个数: 期末总成绩G=10%×基础理论(课程论文)+90%实
验项目总分/预约实验个数×标准化系数×0.6(要求个数完成个数)
完成实验个数>=要求个数: 期末总成绩G=10%×基础理论(课程论文)+90%实
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
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 不确定度值为区域半宽度(对应臵信区间)。 不确定度的表达: x ( x Uc )单位; 95%
f ( )
68.27%
95.45% 99.73%
3
2
0
2
3
物理量大小的过程称为测量。 例如:用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
90.70cm
测量三个要素
(1)仪器设备;(2)测量方法;(3)测量结果 米尺 比较法 90.70cm
2. 测量的分类 (1)根据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不同,测量分为直接 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直接测量:可直接从测量仪器(或量具)上读出待测量的值. 长度、质量、温度等。 间接测量:从一个或几个直接测量结果按一定的函数关 系计算出来的过程,称为。 体积、密度、粘度等。 (2)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测量分为等精度测量和 非等精度测量两类。 (3)根据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可将测 ×下次课讲 量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类。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理论
(一)
凌 翠 翠 联系电话:86983371 邮箱:lingcuicui@ 2014.9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物理实验课程介绍
☆ 物理实验课程要求 ☆ 物理实验程序 ☆ 考核方式
第二部分 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 误差与不确定度 ☆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 物理实验课程介绍
L 3.6456cm, U c 0.07cm; 实验结果的有效数字由不确定度确定。有效数字的末 位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 L (3.65 0.07)cm;U r 2%
五、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1、定义
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 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参数。由于测量不完善和
§1-3 物理实验课基本程序 实验预约 实验预习 实验操作
一、实验预约
实验报告
网址:石油大学-理学院-开放实验-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预约系统
202.194.155.226/studyweb/learningweb 《大学物理实验上课须知》 预约后方可做实验,预约实验必须要做,实验总数不小于6。 (14号周日大开放8:50,开放完12:00预约)(D区306)
旷课:请假的再补做的按90%给成绩,未请假的再补做按70%给成 绩。
作弊违纪:成绩不合格,下学期重修。
迟到15分钟按旷课处理;迟到者扣分;旷课补做者乘0.7系数录入 成绩;抄袭数据或报告者取消实验项目成绩;替做实验者取消实验 课程成绩,只能重修。
第二部分误差与数据处理 基础知识
§ 2-1 几个基本概念
第十周和第十一周 的周四下午停课!
石油大学(华东) 大学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0312
班级:
1
【实验数据表格及处理】
首先列出原始测量数据,并尽量画 表格填写,后再处理。
姓名(学号):
教师报告箱号码:1
实验名称 信息要全 【实验目的】 1. 2. …… 【实验原理】 文字
用直尺画表
用坐标纸画图 表要规范
§ 2-2 误差的处理(第二次课讲解)
§ 2-3 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 2-4 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 2-5 数据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 § 2-6 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自学)
§2-1 几个基本概念
一、测量(measurement) 1. 定义:利用仪器设备通过一定测量方法,将待测物
理量与一个选做为标准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待测
误差及不确定度计算
对课本内容归纳总结
公式 图形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1. 2. 根据具体要求 …… 课前完成! 结果表示 【实验误差分析及结论】
【思考及讨论】有独到的见解
【原始数据】单独一张纸
§1-4
物理实验课的考核办法
没有期末考试,每个实验项目逐一考核,给 出成绩(百分制)。 每个实验项目分三段进行考核,一般实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