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电化学基础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全国卷)

专题三 电化学基础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全国卷)
专题三 电化学基础考点分析及典型例题(全国卷)

专题三电化学基础

【对焦高考】

【考点解读】

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延伸,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通常会以新型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备考时要侧重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中基础考点和复习和电极反应书写技巧的掌握。试题难度中等,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会保持稳定。

课题一原电池

【知识清单】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具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的两极

(1)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发生反应。

(2)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发生反应。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子移动的方向

(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Zn-Cu原电池为例,如下图:左图电解质为CuSO

4溶液)

2、常见的化学电源

(1)常见的电池及正、负极反应如与表所示:

【解题技法】

1、规避原电池工作原理的3个易失分点

(1)原电池的闭合回路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个电极直接相连。

(2)电解质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的电子定向移动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闭合回路。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与导线中电流的方向相反。

(3)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注意:原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金属一定为负极的思维定式。如:①在原电池Al-NaOH(aq)-Mg中,Al作负极;②在原电池Al-浓H2SO4-Cu中,Cu作负极。

例题: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A

解析:A项中正极区中只有O2并没有C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可判定A项不正确;也可先写出正极的反应式O2+4e-+4H+=2H2O,后用总反应C6H12O6+6O2=6CO2+6H2O 减去正极反应,得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B项中微生物的运动会促进电子和运动。C项中质子带正电,根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方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此项正确。D项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的燃烧反应,此项正确。3、电极方程式书写的三个步骤

①列物质,标得失:负极发生氧化,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标出得失电子的数目。

②看得失,配守恒: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中应能稳定存在,如碱性溶液中生成的H+应结合OH-生成水。电极反应式要遵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等,并注意配平。

③两式相加,验总式: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4、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三个原则

(1)共存原则

因为物质得失电子后在不同介质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考虑介质环境。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不可能有OH- 参加反应;碱性溶液中CO2(或其它酸性气体)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H+能加反应。

(2)得氧失氧原则

得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时)或OH-(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或中性时);失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或中性时)或H+(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时)。

(3)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

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金属吸氧所建立起来的原电池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是碱。

5、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基础的变型燃料电池是最近高考中的热点。下面我们就例题来总结燃料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例:某汽车尾气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测定CO2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 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

CO

空气

(1)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上述电池中电解质“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 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改为熔融的K2CO3,b极通入的气体为氧气和CO2,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O2--2e-=CO

2 ;O

2

+4e-=2O2-;2CO+O

2

=2CO

2

(2)2CO+2CO

32--4e-=4CO

2

;O

2

+2CO

2

+4e-=2CO

3

2-;2CO+O

2

=2CO

2

◎归纳反思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1)首先写出电池总反应式: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和后的反应。

如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NaOH溶液)的反应式为CH

4+2O

2

=CO

2

+2H

2

O ①,

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②①+②得燃料电池总反应:

CH

4+2O

2

+2NaOH=Na

2

CO

3

+3H

2

O,得其离子方程式为CH

4

+2O

2

+2OH-=CO

3

2-+3H

2

O。

(2)然后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

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一般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都是O

2

,电解质溶液不同,其电极反应式有所不同,常见的类型有:

①酸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

②碱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③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O2+4e-=2O2-。

④熔融碳酸盐(如熔融的K2CO3)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3)最后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和正极反应通过数学运算写出负极反应式:

电池的总反应-电池正反应=电池的负反应。因为O

2

不是负极反应物,因此

在进行两式相减时,要彻底消去O

2

课题二电解池

【对点训练】

1.“软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中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带电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

2+H

2

O=2MnO(OH)+Z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电池正极反应式:2MnO

2+2e-+2H

2

O=2MnO(OH)+2OH-

D当0.1mol Zn完全溶液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

2O=Mg(OH)

2

+H

2

3.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Li

1-x CoO

2

+Li

x

C

6

=LiCoO

2

+C

6

(x〈1)。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

6

-xe-=xLi++C

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

6

)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

2-xe-=Li

1-x

CoO

2

+xLi+

4.金属(M)-空气电池(如下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

2+2nH

2

O=4M(OH)。

阴离子交换膜多孔电极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的最大电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 比较Mg 、Al 、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 n++nO 2+2nH 2O+4ne -=4M(OH)n

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 ,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5.“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C 2O 4)3

A.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 2O 42--2e -=2CO 2↑

C .每得到1mol 草酸铝,电路中转移3mol 电子 D.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 2

6.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控环境中NH 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t 电极(b)

2

A.O 2在电极b 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 -向电极a 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 3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 -+6OH -=N 2+H 2O

7.一种三室微生物电池污水处理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 5H 10O 5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硝酸根废水

有机废水硝酸根废水

Cl-交换膜咸水Na+交换膜

A.该装置为原电池,b是原电池的负极

B.中间室:Na+移向右室,Cl-移向左室,a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b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

D.当左室有4.48L CO2(标准状况下)生成时,右室产生N2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小明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ⅰ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ⅱ中的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以上实验表明:在有__________存在的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洗净)后进行实验ⅲ,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外充分实验表明Cl-的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ⅱ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明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ⅱ中试剂能证实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连接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典型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实例

摘要 典型相关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线性依赖关系.它借助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思想,用少数几对综合变量来反映两组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质.目前它已经在众多领域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描述了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思想,定义了总体典型相关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并简要概述了它们的求解思路,然后深入对样本典型相关分析的几种算法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的推理,归纳总结了它的一些重要性质并给出了证明,接着推导了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最后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两个层面论证了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样本典型相关,性质,实际应用

ABSTRACT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studying topic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hich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It can work to reveal the mutual line dependence relation availably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 can use a few comprehensive variables to reflec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Nowadays It has already been used widely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ed analysis. This text describes the statistical thought of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irstly, and then defines the total canonical correlation variable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um up their solution method briefly. After it I go deep into discuss some algorithm of the sampl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oroughl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ing of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um up some of its important properties and give the identification, following it, I infer the significance testing about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from the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tion, we can achieve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superiority from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the real life. 【Key words】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Sample canonical correlation,Character,Practical applications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试卷及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试卷1 一、简答题(15分) 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 影响系统电压的因素有哪些? 在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中,节点被分为几种类型,已知数和未知数各是什么? 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和调压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短路冲击电流?产生冲击电流最恶劣的条件有哪些? 二、1、(5分)标出图中发电机和变压器两侧的额定电压(图中所注电压是线路的额定电压等级) 2、(5分)系统接线如图所示, 当 f 1 、f 2点分别发生不对称接地短路故障时, 试作出相应的零序等值电路。(略去各元件电阻和所有对地导纳及变压器励磁导纳) T L G 1 T 三、(15分)额定电压为110KV 的辐射型电力网,参数如图所示,求功率分布和各母线电压(注:必须考虑功率损耗,不计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四、(15 P GN =500MW σ%=4 P GN =450MW σ%=5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K L*=1.5

负荷后,系统的频率和发电机的出力各为多少? 五、(15分)设由电站1向用户2供电线路如图,为了使用户2能维持额定电压运行,问在用户处应装电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影响) 六、(15 (注:图中参数为归 算到统一基准值下的标么值SB=100MV A,UB=Uav) 故障点A相各序电流和电压的有名值、A相各序电流向量图。 中性点电位Un是多少KV? Xn是否流过正、负序电流?Xn的大小是否对正、负序电流有影响? 七、(15分)电力系统接线如图所示,元件参数标于图中,当f点发生三相短路时,若要使短路后的短路功率Sf不大于250MV A,试求(SB=100MV A,UB= Uav) 线路允许的电抗有名值XL? 发电机G1、G2的计算电抗? 一、简答题(25分) 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 什么是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电压偏移? 电力系统采用分裂导线有何作用?简要解释基本原理。 在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中,节点被分为几种类型,已知数和未知数各是什么? 什么是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故障的类型有哪些? 二、(15分)在如图所示的两机系统中,PGN1=450MW,σ1%=5;PGN2=500MW,σ2%=4。

电化学练习题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电化学练习题 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设ZnCl 2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 ± γ,则离子平均活度θγαb b B ±=34。( ) 2、298K 时,相同浓度(均为)的KCl 、CaCl 2和LaCl 3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LaCl 3。( ) 3、 BaCl 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I=。( ) 4、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 5、对于一切强电解质溶液—I Z AZ -+-=±γln 均适用。( ) 6、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区别是电解质溶液含有由电解质离解成的正负离子。( ) 7、电解质溶液可以不偏离理想稀溶液的强电解质溶液。( ) 8、离子迁移数 t ++t -<1。( ) 9、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的强电解质溶液。( ) 10、无限稀薄时,KCl 、HCl 和NaCl 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 同浓度、相同单位电场强度下,三种溶液中的Cl -迁移数 相同。( ) 11、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弱电解质溶液的 浓度,则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摩尔电导率减少。( )

12、用Λm 对C 作图外推的方法,可以求得HAC 的无限稀释之摩尔电导。( ) 13、恒电位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 14、对于电池()() ()() s Ag b AgNO b NO Ag s Ag 2313,b 较小的一端 为负极。( ) 15、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时,10220--=?mol KJ G m r ..,如将该化学反应安排在电池中进行,则需要环境对系统做功。( ) 16、原电池在恒温、恒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0=?G 。( ) 17、有能斯特公式算得电池的E 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的方向是朝正向进行的。( ) 18、电池()()()() s Ag s AgCl kg mol Cl Zn s Zn 01002012.,..,=±-γ其反应为 ()()()()010*******.,..,=+→+±-γkg mol ZnCl s Ag s Zn s AgCl , 所以其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 ()010020222..ln ln ?-=-=F RT E F RT E E ZnCl θθα。( ) 19、标准电极电势的数据就是每个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 20、电池反应的E 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无关,而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m r G ?等则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 程式的书写有关。( ) 21、锌、银两金属片同时插入HCl 水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池是可逆电池。( ) 22、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 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 燃料〔S 〕涂覆在2TiO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 为: 22TiO /S TiO /S h ν*??→〔激发态〕 +-22TiO /S TiO /S +e *??→ 3I +2e 3I ---??→ 2232TiO /S 3I 2TiO /S+I +--+??→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 -=3I -;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B 选项的解析;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I 3-3I -的转化〔还有I 2+I -I 3-〕,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氧化 还原

最新《电路分析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路分析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集总参数元件的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各元件内部进行。(∨) 2、实际电感线圈在任何情况下的电路模型都可以用电感元 件来抽象表征。(×) 3、电压、电位和电动势定义式形式相同,所以它们的单位 一样。(∨) 4、电流由元件的低电位端流向高电位端的参考方向称为关 联方向。(×) 5、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功也一定大。 (×) 6、电路分析中一个电流得负值,说明它小于零。 (×) 7、电路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连接的电路统称为支路。(∨) 8、网孔都是回路,而回路则不一定是网孔。 (∨) 9、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方程式时,可以不参照参考方向。(×) 10、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参考方向假设反了。(∨) 11、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可以等效互换。 (×) 12、两个电路等效,即它们无论其内部还是外部都相同。(×)

13、直流电桥可用来较准确地测量电阻。 ( ∨ ) 14、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时,说明电源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 ( × ) 15、受控源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和独立源完全相同。 ( × ) 16、电路等效变换时,如果一条支路的电流为零,可按短路处理。 ( × ) 二、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 A 、一定为正值 B 、一定为负值 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 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 B ) A 、6V B 、-6V C 、14V 3、当电阻R 上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 A 、Ri u = B 、Ri u -= C 、 i R u = 4、一电阻R 上、参考方向不一致,令=-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 A ) A 、200Ω B 、-200Ω C 、±200Ω 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 B ) u i u i u

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电化学练习 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2.镀锌铁在发生析氢腐蚀时,若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5.6g金属被腐蚀②有6.5 g金属被腐蚀③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气体放出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 L气体放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 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 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Ⅱ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6.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液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 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C.导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电子由MnO2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水分子和OH-都能通过薄层纸片 8.防止或减少钢铁的腐蚀有多种方法:如制成耐腐蚀合金、表面“烤蓝”、电镀另一种金属以及电化学保护等方法。(1)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请写出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正极: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洋工程上,通常用铝合金(Al-Zn-Cd)保护海底钢铁设施,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负极发生的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命题人: 审批人: 试卷分类(A 卷或B 卷) A 大学 试 卷 学期: 2006 至 2007 学年度 第 1 学期 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 信息学院05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小题5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 1 R R ab =R 2 (本小题6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时开关打开, 求则()i 0+。 Ω

i(0+)=20/13=1.54A ( 本 大 题6分 ) 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A a b u ab =10v, R 0=3Ω (本小题5分) 图示电路中, 电流I =0,求U S 。 Us=6v

(本小题5分) 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d d d 22 81210u t u t u ++=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2________和___-6______。该电路处于___过_____阻 尼工作状态。 (本小题5分) 电路如图示,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 、U b 及电流I 。 U a =U b =2v, I=0A.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 1、I 2、I 3。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本小题10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U 。

U U=4.8V ( 本 大 题12分 ) 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V 4A 单独作用时,u ’=8/3V; 3V 单独作用时,u ’’=-2V; 共同作用时,u=u ’+u ’’=2/3V 。 十、 ( 本 大 题12分 ) 试求图示电路中L R 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时该电路效率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第11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下列电对中,θ值最小的是:D A: Ag+/Ag;B: AgCl/Ag;C: AgBr/Ag;D: AgI/Ag 2. θ(Cu2+/Cu+)=,θ(Cu+/Cu)=,则反应2 Cu+Cu2+ + Cu的Kθ为:C A: ×10-7;B: ×1012;C: ×106;D: ×10-13 3. 已知θ(Cl2/ Cl-)= +,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 的电极反应是:D A:Cl2+2e- = 2Cl- B: 2 Cl-- 2e- = Cl2C:1/2 Cl2+e-=Cl- D:都是 4. 下列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中氧化能力与溶液pH 值的大小无关的是:D A: K2Cr2O7 B: PbO2C: O2D: FeCl3 5. 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B A: Sn4+ + 2e- = Sn2+ B: Cl2+2e- = 2Cl- C: Fe - 2e- = Fe2+ D: 2H+ + 2e- = H2 6. 为防止配制的SnCl2溶液中Sn2+被完全氧化,最好的方法是:A A: 加入Sn 粒B:. 加Fe 屑C: 通入H2D: 均可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 ×(电极电势为热力学数据,不能由此判断反应速率)2.由于θ(Cu+/Cu)= + , θ(I2/ I-)= + , 故Cu+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标态下不反应,改变浓度可反应。) 3.氢的电极电势是零。×(标准电极电势) 4.FeCl3,KMnO4和H2O2是常见的氧化剂,当溶液中[H+]增大时,它们的氧化能力都增加。×(电对电极电势与PH无关的不变化。) 三、填空题

电化学典型练习题

pH pH 沉淀量 沉淀量 7 7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电化学基础 1.用石墨电极电解100mL 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L 气体(标准状况),原混合溶液中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 -1)为( ) A .4 B .3 C .2 D .1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3mol/LNaCl 和0.4mol/LAl 2(SO 4)3的混合液时,下图曲线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3.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 2CO 3、Na 2CO 3和的熔融盐混 和物作电解质,CO 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 2的混和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 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 32- →4CO 2+4e -。 阴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 。 4.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 、Zn 、Cu 、Pt 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已知:氧化性Fe 2+<Ni 2+<Cu 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 2++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 2+和Zn 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 和Pt 5. 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硝酸银)∶n (硝酸亚汞)= 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银)∶n (汞)= 2∶1 B .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C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 3 D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 2(NO 3)2 6.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相关分析SPSS例析

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又称规则相关分析,用以分析两组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两个变量组均包含多个变量,所以简单相关和多元回归的解惑都是规则相关的特例。典型相关将各组变量作为整体对待,描述的是两个变量组之间整体的相关,而不是两个变量组个别变量之间的相关。 典型相关与主成分相关有类似,不过主成分考虑的是一组变量,而典型相关考虑的是两组变量间的关系,有学者将规则相关视为双管的主成分分析;因为它主要在寻找一组变量的成分使之与另一组的成分具有最大的线性关系。 典型相关模型的基本假设:两组变量间是线性关系,每对典型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每个典型变量与本组变量之间也是线性关系;典型相关还要求各组内变量间不能有高度的复共线性。典型相关两组变量地位相等,如有隐含的因果关系,可令一组为自变量,另一组为因变量。 典型相关会找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i i j j X a x Y b y =∑∑与 ,称 为典型变量;以使两个典型变量之间所能获得相关系数达到最大,这一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i a 和j b 称为典型系数。如果对变量进 行标准化后再进行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标准化的典型系数。 典型变量的性质 每个典型变量智慧与对应的另一组典型变量相关,而不与其他典型变量相关;原来所有变量的总方差通过典型变量而成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维度。一个典型相关系数只是两个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不能代

表两个变量组的相关;各对典型变量构成的多维典型相关,共同代表两组变量间的整体相关。 典型负荷系数和交叉负荷系数 典型负荷系数也称结构相关系数,指的是一个典型变量与本组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交叉负荷系数指的是一个典型变量与另一组变量组各个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典型系数隐含着偏相关的意思,而典型负荷系数代表的是典型变量与变量间的简单相关,两者有很大区别。 重叠指数 如果一组变量的部分方差可以又另一个变量的方差来解释和预测,就可以说这部分方差与另一个变量的方差之间相重叠,或可由另一变量所解释。将重叠应用到典型相关时,只要简单地将典型相关系数平方(2 CR),就得到这对典型变量方差的共同比例,代表一个典型变量的方差可有另一个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如果将此比例再乘以典型变量所能解释的本组变量总方差的比例,得到的就是一组变量的方差所能够被另一组变量的典型变量所能解释的比例,即为重叠系数。 例1: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案例,有三组变量,分别是公司规模变量两个(资本额,销售额),六个CRM实施程度变量(WEB网站,电子邮件,客服中心,DM 快讯广告Direct mail缩写,无线上网,简讯服务),三个CRM绩效维度(行销绩效,销售绩效,服务绩效)。试对三组变量做典型相关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对于理想电压源而言,不允许路,但允许路。 2.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一般关系式 为。 3.当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式 为。 4.一般情况下,电感的不能跃变,电容的不能跃变。 5.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是指对外部等效,对内部并无等效可言。当端 子开路时,两电路对外部均不发出功率,但此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当端子短路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6.对于具有n个结点b个支路的电路,可列出个独立的KCL方 程,可列出个独立的KVL方程。 7.KCL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8.理想电流源在某一时刻可以给电路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端 电压无关,端电压由来决定。 9.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关系相 同。 10.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 。 11.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路为。理想电流源和 电阻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12.在一阶RC电路中,若C不变,R越大,则换路后过渡过程越。 13.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是 =0。 14.在使用叠加定理适应注意: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电路;在各分电路

中,要把不作用的电源置零。不作用的电压源用 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用 代替。 不能单独作用;原电路中的 不能使用叠加定理来计算。 15. 诺顿定理指出:一个含有独立源、受控源和电阻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 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导的并联组合进行等效变换,电流源的电流等于一端口的 电流,电导等于该一端口全部 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16. 对于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当R=2 C L /时,电路为欠阻尼电路,放电 过程为 放电。 17. 二阶RLC 串联电路,当R 2 C L 时,电路为振荡放电;当R = 时,电 路发生等幅振荡。 18. 电感的电压相量 于电流相量π/2,电容的电压相量 于电 流相量π/2。 19. 若电路的导纳Y=G+jB ,则阻抗Z=R+jX 中的电阻分量R= ,电 抗分量X= (用G 和B 表示)。 20. 正弦电压为u 1=-10cos(100πt+3π/4),u 2=10cos(100πt+π/4),则u 1的 相量为 ,u 1+u 2= 。 21. 在采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参数时,若功率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均 为已知(P 、U 、I ),则阻抗角为φZ = 。 22. 若U ab =12V ,a 点电位U a 为5V ,则b 点电位U b 为 V 。 23. 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一般关系式 为 ;相量关系式为 。 24. 额定值为220V 、40W 的灯泡,接在110V 的电源上,其输出功率为 W 。 25.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对外部电路而言,它等效于 。 26. RC 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是指uc(0-) 零、外加激励 零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 下,阳极析出多少Cl 2? 解:电极反应为 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 2e - = Cl 2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 /(ZF) =It / (ZF) 因此: m Cu = M Cu ξ = M Cu It /( ZF ) = 63.546×20×15×60/(2×96485.309)=5.928g V Cl 2 = ξ RT / p =2.328 dm 3 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1.15g 的Ag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减少了0.605g 。求AgNO 3溶液中的t (Ag +)和t (NO 3-)。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D m Ag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 Ag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 之差: D m Ag = m Ag - m’Ag m’Ag = m Ag - D m Ag t (Ag +) = Q +/Q = m’Ag / m Ag = (m Ag - D m Ag )/ m Ag = (1.15-0.605)/1.15 = 0.474 t (NO 3-) = 1- t (Ag +) = 1- 0.474 = 0.526 3. 已知25 ℃时0.02 mol/L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L 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K Cell 为 K Cell = k R = 0.2768×453 =125.4 m -1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k = K Cell /R = 125.4/1050 = 0.1194 S/m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Λm = k/C = 110.983×0.1194/(0.555×1000)= 0.02388 S·m 2 ·mol - 4. 25 ℃时将电导率为0.141 S/m 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0.1mol/L 的NH 4OH 溶液,测得电阻为2030Ω。利用表7.1.4中的数据计算NH 4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 解:查表知NH 4OH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Λm (NH 4OH)=∞Λm (NH 4+)+∞ Λm (OH -) =73.4×10-4+198.0×10-4 =271.4 ×10-4S·m 2 ·mol - 因此, α = ∞ΛΛm m O H)(NH O H)(NH 44= O H) (NH O H)l)/cR(NH k(KCl)R(KC 4m 4Λ∞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汇编及答案

《电路》试题六及参考答案 问题1、叠加定理、置换定理结合应用的典型例。 在图示电路中,若要求输出电压)(t u o 不受电压源2s u 的影响,问受控源的控制系数α应为何值? 解:据叠加定理作出)(2t u s 单独作用时的分解电路图 (注意要将受控源保留),解出)(t u o '并令)(t u o '=0即解得满足不受)(2t u s 影响的α的值。这样的思路求解虽然概念正确,方法也无问题,但因α,L R 是字符表示均未 给出具体数值,中间过程不便合并只能代数式表示,又加之电路中含有受控源, 致使这种思路的求解过程非常繁琐。 根据基本概念再做进一步分析可找到比较简单的方法。因求出的α值应使 0)(='t u o ,那么根据欧姆定律知L R 上的电流为0,应用置换定理将之断开,如解1图所示。(这是能简化运算的关键步骤!) 电流 22 1.06 26//3s s u u i =++=' 电压 21 2.02s u i u -='-=' 由KVL 得 2 22221)2.04.0(1.062.06s s s s s o u u u u i u u u ααα-=?-+-='-+'=' 令上式系数等于零解得 2=α 点评:倘若该题不是首先想到应用叠加定理作分解图,再用置换定理并考虑欧姆定律将L R 作断开置换处理,而是选用网孔法或节点法或等效电源定理求解出 o u 表达式,这时再令表达式中与2s u 有关的分量部分等于零解得α的值,其解算 过程更是麻烦。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对问题做透彻分析,寻求解决该问题最简便的方法,这是“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 1 s u Ω 3Ω 6Ω21u 1 u αo u 2 s u Ω 6s i L R 图1Ω3Ω 6Ω 22 s u Ω 61 u '1u 'α解1图 i ' o u '

电化学例题

例5.1.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 min 后,试求(1)在阴极上析出的Cu 的质量。(2)在阳极上析出温度为27℃、压力为100 kPa 时Cl 2的体积。 解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Q =It =(20×15×60)C=18000 C 根据法拉第定律 Q =nF ,则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 22-11 118000C (H )(C l )0.1866m ol 2296485C m ol Q n n F ====? (1) 阴极上析出Cu 的质量:111( C u )( C u )0.1866(63.55)g 5.929g 2 2 2 m n M =?=??=; 式中1 (C u )2 M 是指Cu 的物质的量的基本单元为 1 2 Cu,即对应元电荷的质量。 (2) 阳极上析出氯气的体积(将气体看作理想气体): 23323 1 0.5(Cl )(Cl )0.18660.58.3145300.152===m =2.328dm 10010 n RT n RT V p p ???? 在使用理想气体方程时,物质的量n 必须对应于气体实际存在的形式,例如氯气应为2C l 而不是122 Cl 。这是热力学和电化学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引起注意。 例5.1.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 的Ag(s)析出。经过分析知道阳极区含有水 23.14g ,AgNO 3 0.236g 。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溶有AgNO 3 0.00739g 。试分别计算Ag +和NO 3-的迁移数。 解: Ag +迁移数的计算: 对Ag +在阳极区进行物质的量衡算有 n n n n =+-后迁前电 式中各项:n 后-通电后阳极区Ag +的物质的量; n 前-通电前阳极区Ag +的物质的量; n 电-发生电极反应从阳极溶解生成的Ag +的物质的量; n 迁-电迁移迁出阳极区的Ag +的物质的量; 所以 n n n n =+-迁后前电 以阳极区水的质量为23.14g 作为计算基准 333 AgN O 3 AgN O Ag AgN O m 0.236n n mol 1.38910mol M 169.9 +-=== =?, 后,,后后 3 3 3 AgN O 3 AgN O Ag AgN O m 0.0073923.14 n n m ol 1.00710m ol M 169.9 +-?== = =?前,前,前, Ag 3 Ag Ag m 0.078n m ol 0.722910m ol M 107.9 +-== =?, 电,电 3 3 n n n n 1.0070.7229 1.38910mol 0.340910mol --=+-=+-?=?迁后前电() Ag + 的迁移数 3, A g 3 A g A g n 0.340910m ol t 0.47 n 0.722910 m ol Q Q + + + -+-?= = = =?迁电,

【精选】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电化学练习 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2.镀锌铁在发生析氢腐蚀时,若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5.6 g金属被腐蚀②有6.5 g金属被腐蚀③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气体放出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 L气体放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 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 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Ⅱ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6.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液为AlI3溶液,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 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时,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铝多 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C.导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电子由MnO2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水分子和OH-都能通过薄层纸片 8.防止或减少钢铁的腐蚀有多种方法:如制成耐腐蚀合金、表面“烤蓝”、电镀另一种金属以及电化学保护等方法。(1)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请写出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正极: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洋工程上,通常用铝合金(Al-Zn-Cd)保护海底钢铁设施,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负极发生的

SPSS典型相关分析及结果解释

SPSS典型相关分析及结果解释 SPSS 11.0 - 23.0 典型相关分析 1方法简介 如果要研究一个变量和一组变量间的相关,则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就是我们要的东西,同时偏相关系数还可以描述固定其他因素时某个自变量和应变量间的关系。但如果要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时,这些统计方法就无能为力了。比如要研究居民生活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都有一大堆变量,如何来做?难道说做出两两相关系数?显然并不现实,我们需要寻找到更加综合,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典型相关(Canonical Correlation)分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由Hotelling提出,他的基本思想和主成分分析非常相似,也是降维。即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一个或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实际观察变量的线性组合)对来替代原变量,从而将二组变量的关系集中到少数几对综合变量的关系上,提取时要求第一对综合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大,第二对次之,依此类推。这些综合变量被称为典型变量,或典则变量,第1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被称为第1典型相关系数。一般来说,只需要提取1~2对典型变量即可较为充分的概括样本信息。 可以证明,当两个变量组均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简单相关系数;当一组变量只有一个变量时,典型相关系数即为复相关系数。故可以认为典型相关系 1

数是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的推广,或者说简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是典型相关系数的特例。 2引例及语法说明 在SPSS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来拟合典型相关分析,第一种是采用Manova过程来拟合,第二种是采用专门提供的宏程序来拟合,第二种方法在使用上非常简单,而输出的结果又非常详细,因此这里只对它进行介绍。该程序名为Canonical correlation.sps,就放在SPSS的安装路径之中,调用方式如下: INCLUDE 'SPSS所在路径\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CANCORR SET1=第一组变量的列表 /SET2=第二组变量的列表. 在程序中首先应当使用include命令读入典型相关分析的宏程序,然后使用cancorr名称调用,注意最后的“.”表示整个语句结束,不能遗漏。 这里的分析实例来自曹素华教授所著《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第176页:为了研究兄长的头型与弟弟的头型间的关系,研究者随机抽查了25个家庭的两兄弟的头长和头宽,数据见文件canonical lianxiti.sav,希望求得两组变量的典型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显然,代表兄长头形的变量为第一组变量,代表弟弟头形的变量为第二组变量,这里希望求得的是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在语法窗口中键入的程序如下: INCLUDE 'D:\SpssWin\Canonical correlation.sps'. 请使用时改为各自相应的安装目录 CANCORR SET1=long1 width1 列出第一组变量 2

电化学经典习题-原电池资料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 (2)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3)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 (4)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2.有一种一面镀锌、一面镀二氧化锰的超薄纸质电池,在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后,变成一张可任意裁剪大小的“电纸”,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发生了还原反应 C.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 D.当有0.1 mol锌溶解时,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子数为1.204×1023 3.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________ 在下图中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①④⑤B.③⑥⑧C.④⑥⑦D.⑥⑦⑧ 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反应都为: 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1.有A、B、C、D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②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放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 B.C>D>A>B C.D>A>B>C D.A>B>D>C 【例1】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1 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 mol 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 +7H2O ③负极上是O2 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