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图片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后同步练习题卷:12.1杠杆

12.1杠杆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的是()A.用餐工具筷子B.茶道中使用的镊子C.用起子起瓶盖D.托盘天平2.(2019陕西省)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一定省力的是()A.撬石头用的木棒B.划赛艇用的船桨C.理发用的剪刀D. 升旗用的定滑轮3.如图甲是吊车起吊贷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图乙杠杆受力及其力臂图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4.(2019湖南郴州)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 <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A.A 端下沉B.B 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5.(2019四川达州)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当物体C浸没在水中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处于张紧状态。
已知C是体积为1dm3、重为80N的实心物体,D是边长为20cm、质量为20kg的正方体,OA:OB=2: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400cm2(g=10N/kg),则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A.物体C的密度为8×103kg/m3B.杠杆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70NC.物体D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3PaD.物体C浸没在水中前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2×103Pa二、填空题6.(2019湖北宜昌)如图所示,赛艇的船桨是一种杠杆,划船时它是一支力杠杆,手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桨在水中移动的距离。
7.(2019福建省)如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地上运送巨木的情景。
架在支架上的横杆属于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44张ppt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
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一___组__实___验__数__据___太__少___,__具__有___偶__然 ____性___,__不___便__找__出___普__遍___规__律__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
【解析】横梁对轨道 A 的压力 F 和轨道 A 对横梁的支持力是 一对相互作用力,把 MN 看成一根杠杆,B 为支点,A 对横梁的 支持力为动力,零件的重力为阻力(其他重力和摩擦力不计);由 v =st可得,t 时间内 AD 段的长度 LAD=vt,则零件重力的力臂 LG =L-LAD=L-vt,轨道 A 对横梁支持力的力臂为 L,由杠杆的平 衡条件可得 F·L=G·(L-vt),则 F=G(LL-vt)=G-GLvt=mg- mLgvt。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丙的实验,此实验 _能___(选填“能”或“不
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丙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 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 __等__于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L1
L2
F1
F2
L2 O L1
F2 F1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1、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
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D )
L
o
o
L o
L o
G
FG
L
F
G
FG
F
A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六章第二课时 杠杆的作用

7.如图所示,独轮车和车内的煤的总质量为90 kg,其重力可视 为作用于A点。车轴O为支点。(g取10 N/kg)
(1)这独轮车使用时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为什么? (2)将车把抬起时,作用在车把竖直向上的力为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杠杆的分类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 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将车把抬起时,支点为O点,动力臂L1为从O点到车把处的距 离,L1=30cm+70 cm=100 cm,阻力臂L2=30cm,作用在车上的 阻 力就是车和煤的总重力,F2=G=mg=90kg×10 N/kg=900 N, 根杠F1 据杆F的2LL1 平2 衡90条01件N00可c3m0以cm得到2:7作0 N用。在车把竖直向上的力为
2.筷子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在正常使用筷子 用餐时,筷子属于 ( ) A.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B.省力杠杆,且省距离 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D.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生活中杠杆的应用。使用筷子时,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故选A。
3.如图所示是用羊角锤撬起钉子的示意图。为
5.如图所示,在皮划艇比赛中,我们看到运动员一
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
桨,此时的船桨相当于
(选填“省力”
“费力”或“等臂”)杠杆。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
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答案:费力
6.(2013·德州中考)如图所示,请画出杠 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 力F及其力臂l。 【解析】本题考查力臂作图。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要使作用在 B点的力F最小,力臂l应最长;O为杠杆的支点,则最长的力臂应为 OB。杠杆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力F与重物G对杠杆的作用力使 杠杆的转动方向相反,故力F的方向应垂直杠杆向下。 答案:如图所示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

L1 O
(1)确定支点
(2)画作用线
(3)作垂直线段
(4)标出力臂
F1
F3
新课讲解
力臂的三种表示方 式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1
F1
B
A
F2
L1
B
A F2
O
(1)找出支点的位置 (2)确定动力、阻力作用线
O L2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刀,其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只要用较小的力,就能把坚 硬的金属片剪开。
园艺师使用的剪刀有很多种,请你调查一下,园艺师使用了哪些剪 刀?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1节 杠杆
课时1 杠杆的应用及其分类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一、杠杆的分类 等臂杠杆:天平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是一种等臂杠杆。
1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1节 杠杆
课时1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
阻力的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新课讲解
(4)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杠杆时,力臂与杠杆重合;当力 的作用线不垂直于杠杆时,力臂与杠杆不重合;如果力的 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5)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别的物体 施加的力。
黔江区五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第3课时杠杆的类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2.1.3 杠杆的类型【学习目标】1.能区分各类杠杆。
2.会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杠杆最小动力的力臂画法。
学习内容一:杠杆的应用和分类。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9、P80内容和插图。
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三类杠杆的特点。
【自学检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省距离,费力。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1.生活中有很多杠杆,下列各属于哪种杠杆?跷跷板、起子、铡刀、羊角锤、理发剪、镊子、筷子、人的前臂、钓鱼竿、天平、钢丝钳、缝纫机踏板、手推车。
省力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臂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的指甲剪刀是杠杆吗?你能不能分析一下指甲剪刀有几个杠杆?各是哪类杠杆?(指甲剪刀有三个杠杆:省力杠杆:ABC,费力杠杆:DBO﹑FEO)【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2.判断杠杆种类的方法:用力臂来判断,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相反是费力杠杆;【即时练习】1.跷跷板上一端坐一小孩,一端坐一大人,恰好平衡,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A.大人小孩一样重B.大人小孩的力臂一样大C.大人的力臂大D.小孩的力臂大2.课本P80第1题学习内容二:最小动力的力臂画法。
【自学检测】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二物理寒假班第13讲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的认识杠杆五要素 1.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图中O 点). 2.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图中的F 1). 3.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图中的F 2). 4.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图中l 1). 5.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图中l 2).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 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 2”表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 都叫杠杆平衡.实验步骤 1.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2.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移动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平衡.3.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F 1, 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 2; 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4.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 再做几次试验, 分析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平衡方程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即: 1122F l F l ⨯=⨯杠杆的种类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l2, 动力小于阻力,F 1<F2. (省力杠杆费距离)例如: 抽水机的手柄、剪铁皮的剪刀、钳子、铡刀、独轮车、起瓶盖的起子、动滑轮、滑轮组等等.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即l1<l2, 动力大于阻力, F1>F2. (费力杠杆省距离)例如: 理发的剪刀、钓鱼杆、镊子等等.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即l1=l2, 动力等于阻力, F1=F2.例如: 天平、定滑轮等等杠杆中最小力问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1122F l F l⨯=⨯)可知, 要使动力最小, 必须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应做到:(1) 在杠杆上找一点, 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2) 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典型例题】类型一、杠杆的概念及力臂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就是阻力臂C.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动力臂D.力臂的长度不可能为零【思路点拨】杠杆是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对杠杆的支点、力臂和作用力的了解可逐一做出判断。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4-5节 杠杆 其他简单机械知识精讲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4-5节杠杆其他简单机械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能分析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会画杠杆的力臂。
2. 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3. 能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
4. 能说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5. 能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1. 杠杆以及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意义;杠杆的平衡条件;2. 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简单的滑轮组;3.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难点:力臂的概念及力臂的画法。
三、考点分析:1. 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杠杆,按要求画力和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类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
2. 动、定滑轮类型的判断及省力特点;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的作图问题;滑轮组中各相关量的计算;滑轮组的一些实际应用性问题。
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为主。
一、杠杆1、认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可看作是杠杆。
所谓硬棒就是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不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弯曲的手柄、滑轮等都可以看作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O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的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的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就表明杠杆平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二、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斜面1、定滑轮:轴固定不动,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所用拉力都等于物重。
2、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即用一半力),但要多费1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此方向是指物体运动的方向)。
小学科学《不简单的杠杆》优质课件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不简单的杠杆
1
一、聚焦
像图中这样的一根铁棒 就可以变成一个杠杆。
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 一种简单机械。
2
一、聚焦
生活常见的杠杆。
你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3
二、探索
模拟测试 :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
1.认识杠杆。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
一个支撑的物体,
就可以用它撬起重
17
10
三、研讨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 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了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起 到了省力的作用。
11
三、研讨
2.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大石头不是每次都能被撬动的,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移动的距离也是远近不一。
发现支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 改变杠杆的省力情况,杠杆的省力与否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 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支点越高,撬动的距离越远。
一、重视新课导入,实现完美开端 俗话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环节可以称得上是整体过程的开端, 并且这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环节,快速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饱满的情感状态。新课 导入方式有很多种,针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导入方式一定是能够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并且是他们 所感兴趣的。例如在学习云和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利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这种方 式更能够体现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出以云和雨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比如 说蓝天白云、毛毛细雨等等。然后我问学生: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用自己的话来 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学生 与我的互动下,已经对天气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随后我让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观察天气情况,引导学 生体会观察天气变化要从观察云开始。比如说天空中万里无云,就说明是晴天;乌云密布,就说明可 能要下雨了;白云片片,则是多云天气。谈话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对云和雨有了简单的认知,对这 节课也有了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导入环节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 从而省去一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导入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就相当于为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地 拉开了帷幕,并引导学生去迎接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