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PPT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4、战争的结果:1918.11同盟国集团失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 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一战的影响有: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巨大灾难 两败俱伤
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 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 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2003年 伊拉克战争
2014-08-13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1、2、3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导 火 线: 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一战的转折点】 特 点: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使用新式 武器、十分残酷 结 果: 影 响: 性 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启 示: 战争是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1、2、3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 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火药桶 指什么?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一粒火星又 指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火星,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
革命高涨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双刃剑
“一战”是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战超过 15亿 争 造

形势与政策PPT: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2020年最新版

形势与政策PPT: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2020年最新版
2020/12/21
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更加明朗,越来越需要多主体的协同参与、共同努力。
2020/12/21
3. 科技革命之变
人工智能
5G/6G
第四次工业革命
大数据
物联网
区块链
新材料
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12/21
➢ 中国提供了“一带一路”等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 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2. 大变局充满风险挑战
——2017年9月5日,在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时指出
2020/12/21
2. 世界格局之变
在国际关系中,“极”是指能够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极”的 数量不同,构成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世界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
4. 现代化发展模式之变
社会主义中国 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020/12/21
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 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4. 现代化发展模式之变
2020/12/21
➢ 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 化之路,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 普遍共识。
全球治理体系明显滞后
气候变化 恐怖主义 难民危机 网络安全 公共卫生
2020/12/21
治理 信任
和平 发展
合则用,不合则弃 单边主义横行

20世纪20年代世界关系格局

20世纪20年代世界关系格局

20年代协约世界史上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1)维也纳体系:是指由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由维也纳会议总协议而形成的19世纪前半期欧洲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是维持维也纳体系的工具。

维也纳体系暂时构建了大国在欧洲的均势,在欧洲诸强国大体势均力敌的基础上,英国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再次控制了欧洲。

该体系不仅恢复了被革命推翻的欧洲君主的封建统治,而且企图从政治、军事、外交上来防止和镇压新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的历史出现了严重的倒退,维也纳体系只顾大国利益,把从拿破仑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民族又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压制和扼杀民族解放运动。

维也纳体系强加给欧洲的反动政治局面是历史的逆流,是欧洲封建专制君主企图使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

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在于该体系下存在着三组矛盾: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欧洲大国之间矛盾。

其瓦解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神圣同盟”的破裂使该体系开始瓦解;第二阶段,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使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被打破,该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陆续被破坏,体系名存实亡;第三阶段,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尤其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使该体系彻底瓦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初期协约国以实力为基础重新确立的瓜分世界的体系。

这一体系是在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维护它的国际机构是国际联盟。

它最终使一战前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让位于英美、美日激烈竞争的格局,该体系的确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但又充满着新的矛盾。

该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作出了局部调整,主要是针对当时国际关系的两个焦点: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道威斯计划的制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经济束缚,成为其经济复兴的起点;洛迦诺公约的制定,使德国由被制裁转为被扶持,成为其政治复兴的起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导学课件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导学课件全套

入战争的狂热中。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场积累
· 特别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半岛 , 2.列强争夺的焦点: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__________ 火药桶 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__” 。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举行
塞尔维亚 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这一挑衅激怒了____________
的爱国者,他们秘密筹划暗杀事件。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
事件。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4.进程
奥匈帝国 1914 (1)爆发: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 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考场积累· Nhomakorabea别提示·
凡尔登战役运用了大炮、飞艇和飞机,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掠夺 侵略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非正义 战争,是____________ 的战争。
6.影响:这次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场积累
·易错易混·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重新瓜分世界形
成的非正义的军事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促使战争爆发的因素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版权所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版权所有
革命先行者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 从孙中山开始的。”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孙中山:在众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 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孙中山,成为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积极意义: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
版权所有 局限性——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 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 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
政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剧,民 族危机加重。 经济方面: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倾销商品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一些革 命性组织建立等 版权所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中华民国(核心内容) (政治革命)
积极意义: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有利民主政治 的发展. 局限性——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通过平均地权的方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补充和发展) (社会革命)
②领导人: 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③性质: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④革命纲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 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 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⑤活动: 版权所有 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 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 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 面对列强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世界格局、 面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和历次改良运动的失 败,民众是没有任何民主权利的。通过这种 呐喊,表达了在20世纪初民族危机特别严重、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革命者一种异常 急迫的心情。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 【12】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 回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14
谢谢观赏!
垄断表现形式
• 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瓜分销售市场 建立的垄断同盟。 • 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 和采购原料建立的垄断同盟。 • 托拉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产品有密切联 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 康采恩: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而 形成的多部门的垄断集团。 • 原因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 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 所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垄断 的客观必然性
• • • • 1、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有利于资本的集中和输出。 3、有利于形成聚集的经济效果。 4、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群体。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各种冒险活动,善 于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垄断优点
• 垄断组织产生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 • 垄断组织形成后, 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 更加雄厚, 生产的盲目性减少, 经营管理得到 改善,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的研 究也更有组织、有计划, 新的研究成果更加 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垄断缺点
• ( 1) 经济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 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 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 润。 • ( 2 ) 政治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了垄断 组织的代表者。 • ( 3 ) 对外方面, 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 它 们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 也要求扩 大资本输出地。因此, 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 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5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1913年英191法3年美英法德美德殖殖民民地地面积面积
4000
3500
3000
殖民地面积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国家
项目
英 法 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4 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殖民体系确立。
2、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渴望重 新瓜分世界
1、欧洲列强之间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互 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
列强: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的发 展要求占有更多的殖民地,但亚洲已基本 瓜分完毕,美国又不允许其他国家涉足拉 美,非洲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2、15世纪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沿岸 建立殖民据点 3、西方列强先进发达 4、探险家已基本完 成了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为 进一步殖民提供了可能…… 非洲:1、资源丰富 2、战略位置优越 3、早期殖民侵略导致长期落后……
乌克兰危机 利比亚内战
叙利亚 伊拉克危局
局部战争,总体和平
巴以冲突
世界格局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 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 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 格局,军事格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美国政府 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而提出了 “利益均沾”的对华 政策
1898年,美国为夺取 西班牙属地古巴、波 多黎各和菲律宾发动 了美西战争战争
日本
日本与俄罗斯在中国 东北和朝鲜展开激烈 争夺。在日俄战争中, 打败俄国,后吞并朝 鲜
日本为称霸世界,在 1894年悍然发动对中 国的侵略战争。
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及其拥有的殖民地。 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 紧了对外扩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 许欧洲列强染指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第二 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 术保障;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 地理探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非洲拥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非洲的战 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 的军备竞赛。
2.表现:
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而德国很快成为仅次 于英国的第二海军强国。
3.特点:
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武 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被不断发明出来,更增 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 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其他国家实施政治压力; 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 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错误犯过一次,尽可能的不要再犯第二次。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你要结交敢于指责你缺点,当面批评你的人,远离恭维你缺点,一直对你嘻嘻哈哈的人!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故今天之教,宜先开其智。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我这一生就只有两样不会,那就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你要结交敢于指责你缺点,当面批评你的人,远离恭维你缺点,一直对你嘻嘻哈哈的人!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其它 22%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3%
其它
美 23%

32%英国 法国 美国
法德国
10% 其它
1913年
其它 26%
英14% 法
6%

16%

38%
项目
1870 — 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英 德法 美
1.3 4.6 1.9 8.1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3 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
你如何理解书中对欧洲军备竞赛的描述?结合相关材料, 说明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
书中将欧洲军备竞赛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 认为其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寻找出 路。这种看法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没有区 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后起的资本主义 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 国家,但殖民地却基本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 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实际上, 上述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霸权、瓜分世界。
(1)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什么? 争夺殖民地
(2)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 衅地挥舞着德国国旗。德国凭什么这么 牛?
(3)除了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还有哪些国家有类似的要求。 美国:
日本:
(4)德国为了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做了哪些准备。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 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 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 在阳光下的地盘!
展开军备竞赛,极力拉拢 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 国同盟。
——德国外长皮洛夫
对内:疯狂扩军,研发武器,大搞军备竞赛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德国征兵招贴画
德国改进马克沁机枪
对内:结成三国同盟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

从图示中可以得知,陆海军人数增长最快的是哪个国 家?
俄国
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1.原因:
英德法美比较表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 —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英德 13 1.3 4.6 32
法美 42 1.9 8.1 41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9世纪末中国时局图
亚洲 中国被帝国主义国家 瓜分完毕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资料 1914年,英国占有殖民地的 总面积约3350万平方千米,为英国 本土面积的110倍。沙皇俄国霸占 的殖民地领土面积达1740万平方千 米,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法国 拥有1060万平方千米殖民地,是世 界第三号殖民地。德国、美国、日 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 英、法、德、美、日本等国家对世纪界8进0行年了代瓜以分前。还英没国有殖民地最,多到。 1914年,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占有 290万平方千米,美国和日本各有 30万平方千米。《中国大百科全书》 2009年第2版。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Leabharlann 意2.影响:两大军事军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 罩在战争阴云下。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87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