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安全行车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夏季安全行车知识

夏季安全行车知识

夏季安全行车知识
夏季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季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夏季安全行车的知识:
1. 佩戴安全带:不管您是轿车、SUV还是商务车,一定要确保您的安全带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绑在适合的位置,并且经常检查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2. 避免疲劳驾驶:夏季昼长夜短,疲劳驾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和判断失误。

因此,夏季出行请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不要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

3. 控制车速:夏季高温,车辆易发生故障,因此车速应适中,尽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避免高速驾驶和急刹车。

4. 避免急转弯:夏季路面光滑,急转弯易失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在急转弯路段请降低车速,保持车身稳定,不要频繁变道。

5. 避免酒后驾驶:夏季昼长夜短,饮酒容易导致驾车疲劳和反应滞后,而且酒后驾车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夏季出行请不要酒后驾驶。

6. 关注路况:夏季高温,路面易洒落沥青、尘土等,导致路面光滑或有坑洼。

请保持注意力集中,关注路况,以避免路面状况突变导致交通事故。

7. 安装防炫目镜:夏季太阳光强,车辆反光镜请安装防炫目镜,以减少太阳光的反射和炫目,保护驾驶时的视力。

8. 安装安全锤:如果您的车辆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安装安全锤
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冲击,帮助救援人员迅速打开车门或推动车辆。

夏季安全行车需要我们保持警觉,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在雨季、夏季和冬季,安全行车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通用的规定:
1. 雨季安全行车规定:
- 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雨或暴雨,应降低车速,保持安全的车距,并打开雨刮器和灯光。

- 雨天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增加,因此注意保持安全的车距。

- 避免在大雾、雨雾或暴风雨天气下行驶,如果能够避免就尽量不要开车出行。

2. 夏季安全行车规定:
- 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胎压过高的问题,所以要定期检查轮胎胎压,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 如果长时间停车,尽量选择阴凉的停车位,以免车内温度过高。

- 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开车,以防车辆过热。

3. 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 冬季道路容易结冰,应该减速慢行,并保持足够的车距。

- 如果遇到结冰路面,可以适当降低车速,将车辆换挡到低档位,轻踩刹车,尽量不要急转方向。

- 冬季时使用防冻液,保持清洁的挡风玻璃,并保持雨刮器清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行车规定,但实际上各地的道路法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遵守当地相关规定并根据天气条件做出相应的安全驾驶决定。

2024年秋季安全行车常识(三篇)

2024年秋季安全行车常识(三篇)

2024年秋季安全行车常识一、秋季自然景观情况是什么?进入秋季,温度渐降;秋风凉爽、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二、秋季气候的特点是什么?1、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2、秋季气候变换,由热转凉,由凉转寒。

三、秋季的时间划分是什么?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

四、秋季人体的生理变化特征是什么?主要是秋乏。

秋乏可以说是对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补偿的保护性反应,又是对肌体在秋季这个宜人舒适的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也可以说是肌体内外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

这也就是秋乏的原因,是生理和生活所需要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五、秋乏产生的机理是什么?人体秋季生理系统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日常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程度,因而肌体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

自秋分以后,日照时间逐日缩短,基本上是阴阳相半昼夜均。

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为此,清晨醒后仍会感到疲乏,还想继续睡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六、秋季汽车安全检查的关键是什么?秋冬季节加强对车辆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制动、方向等关键部位要确保万无一失,防止因机械状况不良而引发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七、秋季容易出现的气候状况是什么?暗霜、雾气、露水、冰雪(主要在北方城市常见)。

八、秋乏身体保养注意事项是什么?春困秋乏夏打盹。

故应保持充足睡眠,加强营养和锻炼,使身体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

疲劳时应将车停下,到车外活动几分钟,呼吸新鲜空气,使肌肉、神经、感官等都能得到暂短的松驰;或在驾驶室内休息十几分钟,得到精神上的补偿,有了足够的精力,再进行正常的行驶。

九、发生侧滑应如何驾驶车辆?秋雨连绵,驾驶员能见度降低,路面湿滑,汽车附着力下降,行车条件变差。

当车辆发生侧滑的时候,应采用点刹的操作方法,同时将方向朝侧滑的方向转方向,使侧滑的车辆得到控制。

四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培训

四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培训

四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培训四季之中,无论是春夏秋冬,安全行车都是我们每一个驾驶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的重要课题。

在各个季节中,道路和气候状况都会发生变化,这对驾驶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将针对四季的不同特点,为大家介绍一些安全行车的注意事项。

春季,道路湿滑是最主要的问题。

由于春季多雨,道路湿滑现象比较普遍,驾驶时应特别注意行车速度和刹车的力度,避免水花溅起,减少制动距离。

此外,春季也是雾天较多的季节,当遇到大雾时,要及时打开雾灯,并保持适当的车距,确保能够看清前车和路面情况。

夏季,高温对车辆和驾驶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车辆在高温下易出现故障,所以要定期检查车辆的冷却系统、刹车系统等,确保车辆在高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其次,驾驶员在高温下易疲劳,为了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夏季还是雷雨多发季节,遇到雷雨天气时,要减速慢行,不要抢黄灯,确保行车安全。

秋季,雨水较多,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

在积水路段行驶时,要特别小心,车速不要过快,以免造成车辆失控。

另外,秋季也是树叶落叶的季节,树叶容易堆积在路面上,造成路滑,所以在这个季节,要格外注意行车速度和刹车的力度,注意避让树叶。

冬季,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对行车安全影响最大。

在冬季行车时,我们要提前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准备适合的防寒衣物。

同时,冬季的路面会因结冰而变得十分滑溜,为了减少滑溜的危险,可以安装冬季专用轮胎,而且行驶速度要适度,刹车时要轻踩、轻刹,避免急刹车。

无论是哪个季节,安全行车都离不开对车况的检查和驾驶员的高度警觉。

所以我们在行车前一定要确保车辆的安全,例如车胎气压、燃油、刹车系统、灯光等等,避免车辆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不酒驾、不疲劳驾驶,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转向灯和安全带等等,都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总之,四季安全行车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并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秋季安全行车知识

秋季安全行车知识

秋季安全行车知识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也是一个道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季节。

在秋天的行车中,驾驶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安全知识,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秋季安全行车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注意天气变化秋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驾驶员在出门前应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尽量不要在大雾、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驾驶,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无法避免,驾驶员应该减速慢行,保持车距,提前预警,确保安全。

二、注意路况变化秋季的道路上常常有落叶、湿滑路面、积水等不良路况,驾驶员应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在行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路面情况,遇到积水时要减速慢行,避免车辆打滑。

当行驶在有落叶的道路上时,要保持稳定的车速,尽量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以防止车辆失去控制。

三、注意车辆保养秋季干燥,尘土较多,这对于车辆的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驾驶员要定期清洗车辆外表和底盘,防止积尘和杂物的侵蚀,确保车辆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

此外,还要检查刹车系统、轮胎、燃油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工作情况,确保车辆的安全。

四、注意驾驶习惯在秋季行车中,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首先,要保持安全速度,根据路况和天气合理调整车速,遵守交通法规,避免超速行驶。

其次,要保持安全距离,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车距,避免追尾事故。

此外,要注意规范行车,不争道、不压线、不闯红灯等,提高行车安全。

五、注意灯光使用在秋季行车中,尤其是在天色昏暗或夜间行驶时,驾驶员要注意使用车灯。

要保证车灯的正常工作,时刻检查前大灯、后尾灯、示宽灯等是否正常亮起。

此外,行驶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路况,并根据需要开启远光灯或者雾灯,以提高视野,保证行车安全。

六、注意行车防护在秋季行车中,驾驶员应该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要经常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以防发生中暑或窒息事故。

要保护好自己的视力,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此外,要随时调节座椅和头枕位置,保持正常的驾驶姿势,避免疲劳驾驶。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
在雨季、夏季和冬季,驾驶员们需要遵守一些安全行车规定,以确保自己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定:
1. 雨季行车规定:
- 在雨天行驶时,需要保持安全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刹车距离。

- 切勿疏忽使用雨刷和风挡雨水,以确保良好的视野。

- 雨天时,道路往往会变滑,因此需要减速慢行,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 当遇到大雨、暴雨或洪水时,最好停在安全区域等待天气好转。

2. 夏季行车规定:
- 夏季高温天气对车辆造成的损害较大,需要经常检查冷却液、机油和胎压,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 在长时间停车后,车内温度会上升很快,应在启动车辆前打开车窗通风。

- 避免在太阳直射下长时间停放车辆,以免引发燃油蒸发或车内温度过高的问题。

- 夏季容易出现雷雨天气,需避免在雷雨天气中行驶,以避免触电和其他危险。

3. 冬季行车规定:
- 冬季道路通常会结冰,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冰雪路面的轮胎,并注意慢速行驶。

- 开车前及途中要保持车辆窗户的清洁,以保持良好的视野。

- 雪天或冰天行驶时,需要特别小心制动和转向,以避免打滑和失控。

- 雨雪天气时,需要遵循雾灯和示宽灯等规定,确保其他车辆能够看到自己。

此外,无论在任何季节,驾驶员都应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条款,确保驾驶安全。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范文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范文

雨季、夏季、冬季安全行车规定范文雨季、夏季和冬季都是司机们需要格外关注的季节。

在这些季节里,天气条件不稳定,容易出现道路湿滑、能见度下降等问题,给驾驶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遵守相关的安全行车规定是每位驾驶员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雨季、夏季和冬季的安全行车规定,以帮助司机们更好地应对不同季节的安全驾驶挑战。

在雨季,道路湿滑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们需要遵守以下规定:1. 减速慢行:在雨天行驶时,车辆的制动效果会降低,因此司机们需要提前减速,并保持适当的车距,以便及时停车或转向。

2. 使用减速带:很多道路上都会设有减速带,它们起到减速和提醒的作用。

司机们在雨天行驶时应该主动使用减速带,以确保车速适宜。

3. 注意能见度:雨天视线模糊,司机的能见度会大大降低。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司机们需要打开车头灯,并合理使用雨刮器和除雾器。

同时,注意观察后视镜和盲区,确保安全行车。

4. 防止打滑:在湿滑的道路上行驶时,易发生打滑现象。

司机们应该避免急刹车和突然转向,以减少打滑的风险。

如果车辆打滑,应该放松油门并保持稳定,等待车辆恢复控制再进行操作。

夏季是高温和多雨的季节,更需要司机们注意安全行车规定。

以下是夏季行车的一些规定:1. 防止高温爆胎:夏季温度较高,路面温度更是高出许多。

这时,轮胎更容易爆胎。

司机们需要定期检查轮胎的压力和磨损情况,并确保轮胎处于良好状态。

2. 高温下停车:夏季高温下,车辆易受热影响,引擎过热是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防止车辆过热,司机们在长时间行驶后应停车休息一段时间,给车辆降温。

3. 防晒和通风:夏季阳光强烈,司机们需要注意带好帽子、太阳镜和防晒用品。

同时,保持车内通风,避免因高温而中暑或晕车。

4. 注意节油驾驶:夏季燃油的蒸发速度会增加,因此司机们要避免长时间空转引擎,节省燃油的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

冬季是寒冷和道路结冰的季节,司机们需要特别小心并严格遵守以下安全行车规定:1. 准备良好的车辆:在冬季行车前,司机们需要确保车辆的故障灯、雨刮器、除雾器等设备工作正常。

夏季安全行车教育内容

夏季安全行车教育内容

夏季安全行车教育内容
夏季是一个高温天气的季节,对于广大司机来说,驾车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夏季安全行车的一些基本知识。

1.预防高温天气对汽车造成的损伤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汽车机油变质,轮胎老化等问题。

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养汽车,保持车内通风,避免在高温天气中长时间停车。

2.安全驾驶
烈日炎炎的夏季,司机容易疲劳,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因此在驾车过程中,要减少长时间驾驶,定时休息,避免酒后驾驶,同时要保持高度警觉,时刻关注路况。

3.保持车内清洁和卫生
夏季是细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活动的季节。

为避免这些病菌对身体造成危害,车内合理清洁和卫生显得尤为重要。

车内清洁卫生,可以采用清洁剂和消毒水进行消毒和清洁。

4.处理突发情况
夏季雷雨等天气变化时,很容易导致路面湿滑,路面能见度降低等问题。

因此,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司机要及时减速,保持车距,避免急刹车和抢挡。

总之,夏季驾车安全很重要。

只有从汽车保养、安全驾驶、车内清洁和卫生4个方面全面考虑,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行车安全。

希望广大司机能够高度重视夏季行车安全,安全驾车、平安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学习材料:季节性安全行车基本常识一、高温天气下的驾驶技巧(一)车辆遇高温天气时的工况变化炎热的气候,会使汽车运行条件发生下列变化:(1)发动机功率下降。

由于气温高,空气密度变小,使发动机充气系数降低,功率下降。

(2)机件磨损加快。

由于发动机易引起过热,产生爆燃,使润滑油粘度变小,润滑不良,机件磨损加快。

(3)机件故障增加,影响行车。

主要表现在液压制动装备中制动液可能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出现气阻,导致制动效能下降或制动突然失效;轮胎温度过高,胎压增加,易出现爆胎,如果是发生在前轮,有可能造成方向失控;燃料供给系很容易出现气阻,蓄电池电解液水分蒸发加剧,使蓄电池提早损坏。

在炎热条件下行车,必须做好防高温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汽车在炎热条件下正常行驶。

1、按规定进行换季保养。

(1)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桥使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

(2)将蓄电池电解液比例调低,适当调低充电电压与电流。

(3)调整风扇皮带的紧度,保证冷却系的正常工作。

(4)检查调整制动装置,保证制动装置技术状况符合标准。

2、改善供油系降温条件。

(1)在汽油泵上包裹湿布,行车中经常停车,用水滴在湿布上,以降低油泵的温度。

(2)将汽油泵与排气管之间加一块隔热护板,也可以在输油管上缠裹石棉绳或使油管尽可能避开排气管。

加添的隔热板不能使用可燃物,以免在排气管高温烘烤下燃烧。

(3)扩大散热器受风面积,增大发动机罩内的通风量,以改善供油系统降温条件,减少造成气阻的因素。

(4)换装泵油量较大的汽油泵,在化油器进油接头上增设回油管,让部分汽油再回流到油箱,使流速加快,流量增大,促使油温相对降低。

(二)高温天气车辆行驶时的注意事项1、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

行车时注意冷却水温度不要超过规定值范围,并注意冷却水数量,及时加添补充。

如车辆温度表指示达100°C时,要及时选择荫凉处停车降温,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通风散热。

开启散热器盖时,注意防止烫伤手脸,加水时要缓慢,以免气缸因冷却不均而破裂。

2、防止轮胎爆炸。

夏天气温高,车轮在高热的道路上磨擦后,胎内气体膨胀,极易爆胎。

如发现轮胎温度过高,胎压过大时,不可采取放气或浇冷却水的办法处理,应将车停在荫凉处,使胎温度逐渐下降,胎压恢复正常。

如需涉水,应待轮胎温度降低后,再驶入水中,以免热胀冷缩不均,引起爆胎。

重车在转弯时要减速,以防重心倾向一边,压力过大引起爆胎。

汽车爆胎后,引起方向失控或难于控制,应马上停车,但尽量不采用紧急制动停车。

3、防止制动失效。

在炎热夏季汽车液压、制动器的皮碗发生膨胀,制动液的蒸发气化都是造成制动失效的故障。

行驶途中,应随时检查制动性能。

下长坡时,使用制动频繁,最好安装制动鼓滴水装置,改善制动鼓的散热条件。

必要时,下坡途中停车休息,防止制动装置温度过高而失效。

汽车在行驶过长上坡路后,温度升高,必须在坡顶停车,检查制动器的性能,感到踏板软弱无力和制动效能变坏时,要及时降温,并检查制动总泵的气动液,按规定补充,切勿在制动失效的情况下冒险行车。

4、加强对车辆的例行保养。

炎热夏季长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及时加添适量的蒸馏水,保持蓄电池盖气孔畅通。

要经常检查风扇皮带,保持正常张力。

5、行车中防止瞌睡。

夏季午后一段时间,气候最为炎热,容易引起疲劳与瞌睡。

在条件许可时,最好避开热峰,早晚行车,中午休息。

行车感到视力逐渐变得模糊,反应变得迟钝时,必须立即停车休息,还可用冷水淋洗头面,或做些体操活动,清醒头脑,振作精神,确保人车安全。

6、防止疲劳开车。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使人烦闷,难以入眠,造成睡眠质量不高,加上昼长夜短睡眠不足,驾驶员常常身体疲倦;同时,驾驶室气温高,驾车中易出汗,体力消耗较大等,往往导致驾驶员精力不足,精神恍惚,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甚至使车辆失控而导致事故。

(三)高温天气下安全行车预防事故的对策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认识。

各车辆单位在组织驾驶员学习《道交法》等交通法规的同时,还要开展夏季安全行车的专题宣传教育,传授有并安全知识,讲明夏季不利因素,分析典型事故原因,提高驾驶员的认识,从而达到减少违章、保障安全的目的。

2、驾驶员严格自律。

为确保夏季的行车安全,驾驶员要针对影响夏季安全行车的不利因素,特别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严格自律。

一要注意休息。

驾驶员要经得起夏季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诱惑,合理安排起居,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若行车途中发困,最好将车停在路边荫凉处打个盹,或用湿毛巾洗把脸,或在公路边活动活动,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消除疲劳后再驾车,不要勉强支撑。

二要注意车况。

驾驶员对车辆要勤检修、勤保养,特别是刹车、转向、传动、灯光、雨刮器等安全部件要保持随时处于安全、完好、有效状态,不要开“带病车”。

途中休息时,还要重点对刹车、轮胎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同时,还要保持冷却水循环畅通,随时注意发动机的温度等等。

三要注意情绪。

影响驾驶员心理过程的客观因素很多,如交通状况、运输任务、驾驶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味、噪声、振动和自身体位等)、道路条件、气候条件、出车时刻、险情或交通事故等,特别是炎热夏季,更容易使人烦躁、心急、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不能集中精力,对安全行车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驾驶员要随时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时刻绷紧安全行车这根弦,不开“情绪车”、“赌气车”。

四要注意饮食。

夏天气温高,驾驶员外出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随车备带充足的消暑解渴的清凉饮料,最好经常喝些开水,保持精力充沛,尽量少吃或不吃生鲜海货等不洁食物,切不可暴食冷饮,以免病后开车。

五要遵守规章。

在夏季,驾驶员尤其要自我纠违,杜绝违章,按章操作,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

车内空调器使用时间不能太长,车停空调停,即使不停空调器,也要将车窗打开,以免发生意外。

3、筑起多道安全防线。

夏季安全行车,家庭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各单位还要抓好驾驶员家属和夏季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驾驶员予以关照,多敲“警钟”,促使驾驶员严于律己,自觉杜绝违章,确保夏季行车安全。

(四)中暑知识简介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不超过37·5°C)。

在这时,应停止驾驶,如果能及时离开驾驶室或高温现场,到阴凉地方休息,并喝含盐饮料,短时间症状即可消失。

所以,能及时发现先兆中暑,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与发展。

2、轻症中暑:如果已有先兆中暑的一系列症状,没有及时处理,而仍留在驾驶室或高温现场,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体温会继续升高,可达到38·5°C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或者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弱等。

此时,绝对不能驾驶车辆。

应尽快把中暑者移到阴凉、安静、清洁的地方休息,喝含盐的饮料。

如有条件,可以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可以选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口服。

如果经上述处理仍不能缓解,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3、重症中暑:在高温环境里,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症状,或者有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发生昏倒或抽搐、皮肤干燥无汗、发高烧、体温可高达40°C以上,这就是重症中暑了。

重症中暑是很危险的,严重危及生命。

一定要高度警惕,必须及时发现、紧急抢救。

将中暑者放在25°C左右的安静处所;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内装冰块),用酒精、冷水擦身;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中暑的预防:1、加强驾驶室及客车厢的通风。

2、汽车在停车时,要尽量停在树阴下等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3、停车时要关闭发动机。

4、更换透气凉爽的座垫;穿着衣物应凉爽透气,吸湿性好。

5、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6、在高温季节,长途行车可自备含盐的清凉饮料。

7、饮食营养丰富,重视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补充。

二、雨天行车安全常识汽车在雨中行驶,能见度较低,道路状况差,行人、车辆的动态异常,给安全行车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要求驾驶员必须掌握雨中的交通特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证行车安全。

(一) 雨天交通特点1、路况的变化。

久旱初雨而又濛濛细雨时,雨水和路面上的积水、油污、轮胎橡胶粉末相混合,形似润滑剂,使路面滑溜异常。

久雨不晴或特大暴雨,会造成路肩松软,路基塌陷以及路面积水等。

2、对驾驶操作的影响。

雨中行车给驾驶员的视线造成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在濛濛细雨或暴雨中雨刮器刮不净挡风玻璃上的水,造成视线模糊,对正确观察判断来往车辆和行人,以及正确选择行车路线都带来很大困难。

所以,长时间在雨中行车,驾驶员容易疲劳,心理上常有一种压抑感。

3、对行人的影响。

阵雨、暴雨来临之际,经常是乌云笼罩,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尘埃飞扬,昏天黑地,视线不清。

这时的行人心理上有一种恐惧感,经常是只顾埋头急奔,寻找避雨处,而忽视来往车辆。

在濛濛细雨中的行人和骑车者,由于头戴雨帽,致使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时,对交通情况不易看清,当汽车临近时会突然转向或滑倒。

(二)雨天的驾驶技巧1、大雨将临,应先试看制动是否跑偏,检查刮水器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怕潮湿货物的覆盖情况。

2、降低车速行驶,并要注意观察路上动态,遇到情况,随时制动停车。

3、由于雨水在道路与轮胎间的润滑作用,影响制动效能,并往往引起侧滑。

所以雨天行车,尤其是在泥泞路或其它易打滑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应提高警惕,严格控制车速,切勿急剧转向和紧急制动。

4、久雨天气或大雨中行车,要注意路基是否松软和可能出现坍塌情况,选择安全路面行驶。

在傍山路、堤路或沿河道路上,切勿靠边行驶或停车。

在超车、会车时更应注意路肩坍塌,以防造成事故。

5、雨中行车,应勤按喇叭,引起行人注意。

要注意低洼路段积水,正确估计积水深度,确有把握,才能用低速档缓行通过。

对大水漫过路面处,应充分了解路面是否被水冲坏,不得盲目涉水。

6、遇到特大暴雨,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安全地点将车停好,引起来往车辆注意。

(三)雨天行车注意事项1、机动车必须保持车况良好。

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刮水器、后视镜、灯光装置必须保持齐全有效。

2、雨天能见度较低差,路面较滑,车辆制动效能降低,在行驶过程中应与前车保持较大的安全跟车距离,以防发生追尾事故;同时要掌握稳方向,避免急转向和紧急制动,以防侧滑和翻车事故。

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机动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3、雨天行车时,要注意观察行人动态,小心行人为避雨突然横穿公路。

遇到情况,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在泥泞路上行驶时,要正确估计道路的泥泞程度,用低速档行驶,如中途需要换档,动作要敏捷迅速,联动要平稳。

起步时,应稳住油门,缓慢松开离合器踏板,防止驱动轮打滑。

行驶中要选择滑度小、泥泞浅,较干燥的路面行驶。

如果路面有士堆或坑洼时,应当停车细心观察,防止底盘碰擦士堆或车轮陷入坑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