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集下载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公布日期】2006.11.03•【文号】•【施行日期】2006.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积极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说明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六年十一月三日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十五”时期民政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全国各级民政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灾害应急救助有效实施,经常性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优抚安置改革不断深化,民间组织稳步健康发展,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婚姻殡葬管理等其他工作都有新进展,“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民政任务基本完成,民政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民政事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资金投入不足,福利服务设施陈旧简陋,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偏低,部分救助和优抚对象生活相对困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执法手段不强,管理不够规范,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与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不相适应。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07]1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07]1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07]19号)《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需要,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做强做大工业、增强带动力和支撑力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高技术产业,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明确了我省未来5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指导“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及环境形势(一)“十五”发展的基本概况。

“十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产业基础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带动和支撑了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5年,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13家,比2000年增加64.2%,年均增加10.4%;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50亿元,比2000年增长89.2%,年均增长13.6%。

据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5年,全省高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8.1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57倍,年均增幅达20.8%。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2005年,我省纳入统计范围的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创汇等均位居西部各省(市、区)第1。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9•【字号】川府发[2006]29号•【施行日期】2006.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川府发[2006]29号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对今后5年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为此,省政府决定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州)和各部门,纳入年度发展目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一)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规划、指标、法规、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相关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责,进行约束性目标和任务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的领域不作目标和任务的分解。

(三)落实责任主体。

按照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要求,依据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州)人民政府和重点行业。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专栏 1 “ : 十一五 ” 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 标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 ( 万人)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发 展 的总 体 思 路 、 展 目标 、 发 主要 任 务 和 重 大 政
策 措 施 .是 未 来 五 年 我 省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的 重 要 指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OY 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 万人) 技能劳动者总量 ( 万人 )
253 8.2 30 5
20 2 10 9
538 8. 442 8
29 1 3 . 26 9 3
285 9. 285 6.
“ 十二 五 ” 期 面 临 难 得 发 展 机 遇 推 进 西 部 经 济 发 展 高 时 地 建 设 . 定 和扩 大就 业 的 经 济 基 础 将 更 加 牢 固 . 业 需 求 将 稳 就
更 加 旺盛 . 业 容 量 将 进 一 步 增 大 ; 筹 城 乡 发 展 , 进 基 本 就 统 促
导性 文 件 。 第一 章 指 导 思 想 和 发 展 目标
2o 年 o5 基数 5 . 74
46 . 13. 6 78
十一五巍 划目标 [6] 20
5 2 0 00
zl 年 00 实际 7 54
41 . 2 4. 2 59
十一五 曩计增加 3 99 3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O/ 人) 其中:职工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779 8. 56 0 5 .
69 6 4 . 35 3 8 .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3•【字号】成府发〔2006〕66号•【施行日期】2006.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顺利推进“十一五”时期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特制定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主要成绩“十五”期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

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良好,初步建立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五”各项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一)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全市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出生35.5万人,年均出生率、自增率为6.78‰和0.97‰,比“九五”时期分别下降2.44和2.12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4%以上,一孩率保持在87%以上,为全市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综合改革新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在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强化综合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利益导向、建设先进文化、巩固基层基础、创新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队伍管理、维护群众利益和逗硬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6.09•【文号】发改农经[2007]1253号•【施行日期】2007.06.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12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环保总局、统计局、林业局、气象局: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顺利实现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

附: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七年六月九日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七年六月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十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6、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7、农村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二)“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3、健全农业服务体系4、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5、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6、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1、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2、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3、大力发展畜牧业4、积极发展水产业5、壮大林业产业体系(三)增加农民收入1、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3、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5、大力发展劳务经济6、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加强生态保护2、强化综合治理3、抓好重点工程(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4、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5、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保障措施(一)切实保护好水土资源(二)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三)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六)增强应对农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七)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08•【字号】成府发[2011]34号•【施行日期】2011.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府发〔2011〕3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加快全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成效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成效。

1.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仅2009年,就先后出台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09〕4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成办发〔2009〕1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09〕22号)、《关于加快我市老龄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成办发〔2009〕67号)等系列文件,为促进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受益老年人不断增多,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达100%。

全市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范围的老年人共84936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平均每人每月补差标准从2006年城市81.20元、农村22.00元提高到2010年城市202.72元、农村85.55元。

农村敬老院建设大力发展,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农村“五保”老年人和城市“三无”老年人入住率达到100%。

3.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6]12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6]12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6]12号二○○六年三月七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着力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逐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稳定性;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及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川办发[2007]17号【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1.26【实施日期】2007.01.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07]17号)《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二十六日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四川的宏伟目标对我省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事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认真规划未来5年我省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十一五”期间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涵盖了教育、卫生、文化、人口、民政、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的重点领域,是引领我省未来5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全省有159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普通高校达到72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7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加强,幼儿教育入园率和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顺利实施,民族地区全面实现“扫盲”,29个县实现“普九”。

2.卫生事业跨上新台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试点县达70多个,覆盖农村人口1081万人。

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两个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取得较好成效。

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加快。

基本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卫生综合执法初步形成。

“十五”末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78.4/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7.9‰。

3.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得到加强,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艺术创作、生产持续繁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成绩显著。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持续繁荣。

4.体育事业稳步推进。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5%。

竞技体育成绩突出,我省运动健儿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体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成功举办第九届省运会。

体育市场逐步兴起,一批体育产业经营机构应运而生。

5.新闻出版(版权)业呈现新面貌。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等成绩斐然。

印刷业、发行业快速发展,版权贸易日趋活跃,版权产业发展迅速,网络游戏、动漫研发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出版物市场有序发展。

“十五”期间全省新闻出版(版权)业实现销售收入396亿元,实现利润39亿元,资产规模总量达到192亿元。

6.广播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

全省已基本形成多层次、综合性的广播电视传输有效覆盖网络。

“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00万户,完成了14310个行政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7.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成效显著。

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省总人口控制在8750万,人口出生率由“十五”初期的12.1‰下降到9.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1‰下降到2.9‰。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生育文化建设、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等工程取得了良好开端。

8.民政事业取得新进展。

救灾应急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规范。

城乡医疗救助稳步推进。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和城市流浪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建设由中心城市向小城市推进。

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拥军优属活动深入开展。

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推进。

9.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深入。

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公共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种所有制兴办社会公共服务的格局逐步形成。

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省社会事业基础仍然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仍然不相适应,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基础教育还较薄弱,推进“普九”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任务仍相当繁重;职业教育滞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还有待增强。

卫生服务体系尤其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医疗费用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较普遍,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民政保障对象覆盖面还比较窄,保障标准偏低,部分救济对象、优抚对象生活相对困难,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设施和设备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滞后。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口结构矛盾日益显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从总体上看,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十一五”发展的机遇。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期间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全面推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必将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2.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是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国家必将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国家的更多支持,将成为“十一五”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3.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末,预计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1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以上,经济总量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一五”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受良好就学、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入旺盛期,获得多样化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发展空间。

4.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必将深刻触动和转变传统的社会事业发展观念,极大地激发社会事业改革动力,推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拓宽发展途径创造积极条件。

5.社会事业制度保障更加有力。

随着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各级人民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社会事业领域的法制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日趋完善,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专栏1 “十五”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升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统筹。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把以公益性为主体的社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妥善处理好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促进非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事业发展需求。

2.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

坚持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

3.坚持公平与效益统一。

坚持社会事业发展公平性,促进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努力提高社会事业投资效益。

4.坚持重点与一般兼顾。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指导,优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事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的发展,积极促进社会事业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城乡和区域间享受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建立起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全省社会事业发展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中等水平,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事业发展需求。

1.教育。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职业教育比重明显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