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美术优秀课件-《画家林风眠》 浙美版PPT(10页)

合集下载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完整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完整优质教学课件

净:
是一个学术名 词,俗称花脸。以 各种色彩勾勒的图 案化的脸谱化妆为 突出标志,表现的 是性格气质上粗犷、 奇伟、豪迈的人物。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 角色,概括地说净 行可分为正净、副 净和武净三大类。
丑:
净行里叫大花脸、二花脸,而 丑角则叫做小花脸,或者叫三花 脸 ,因为凡是丑行都在鼻梁上用 白粉涂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 做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 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 小的白粉块。丑行是扮演阴险狡 猾、贪婪自私的角色,可是更多 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甚 至很正直、很善良的角色。一个 粉块。有的是方的,有的是
《读书仕女》 是他多年风格的集 大成之作。其优美 的色彩与眼睑低垂 的娴雅姿态,都代 表了这一类作品中 突出的审美追求。
芦雁图
这幅作品是林风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它并没有采用 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而是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 式构图。画面中三两只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 湖面上,湖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性,表现出 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清冽、刚健的特质。以及 西方推崇的希腊艺术特有的“清穆的哀伤”特质,都被林 风眠以宽大的人文胸襟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孤寂与 优美的审美整体,这是林风眠的独特之处。
生、旦、净、丑
生:
男角色的统称。 武生:擅长武艺 的男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 或胡子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角色。 小生:比较年轻 的男角色。特点是不 戴胡子,扮相一般都 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
女角色的统称。 青衣:或正旦,在旦行里占据重要的位 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 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旧社会 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 说,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 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 演青年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 开朗,动作比较敏捷、伶俐。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画家林风眠-浙美版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画家林风眠的艺术作品及创作风格;2.掌握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的表现技巧;3.提高学生绘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介绍著名画家林风眠及其绘画风格;2.探讨以“浙美版秋”为主题的秋季画作表现;3.引导学生学会绘画基本技能,提高美术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朦胧派画风的理解;2.学生对秋季景象的感知及其表现。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林风眠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朦胧派“为代表,富有自然气息,且具有欧洲现代艺术的色彩。

本节课首先介绍林风眠的一些重要画作,让学生对他的绘画特点有所了解。

(2)绘画技巧以“浙美版秋”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同时要打破固有的画面框架,鼓励学生从感性层面创作。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林风眠的重要画作,介绍画家的生平及绘画特点。

(2)示范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结合具体的技法和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3)评析法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和集体讨论,评价学生的作品,分享不同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五、教学流程1. 开场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与学生交流自己对秋季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林风眠教师介绍林风眠的生平及绘画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其一些重要的画作,反复强调画家注重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法。

3. 绘画技巧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著名画作,并能引导学生探讨秋季景象及其表现方法。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构图、配色和形态表现等基本技巧。

4. 练兵场让学生建立起对秋季的感知和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独立完成以“浙美秋景”为主题的画作。

在练习期间,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各个细节,并通过小集体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和创造力。

2016秋浙美版美术六上第4课画家林风眠word教案

2016秋浙美版美术六上第4课画家林风眠word教案

画家林风眠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三、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四、教学过程:1. 设疑激趣(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①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

(说一说)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③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比一比)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④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画家林风眠》(六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林风眠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深入理解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其典型作品。

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通过对林风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探究林风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林风眠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艺术大师的尊重和敬仰。

引导学生体会林风眠在融合中西艺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林风眠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色彩上常运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构图上打破传统,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例如,他善于将方形构图运用到国画中,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感;在人物和静物造型上,既保留了一定的写实基础,又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和简化。

了解林风眠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其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深深眷恋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促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中西融合之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林风眠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传达了他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一些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中,通过独特的画面表现,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表达,这需要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体会。

启发学生在欣赏林风眠作品的基础上,将其创新精神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但又要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林风眠的生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PPT。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画家林风眠-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画家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和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美的价值。

3.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讲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2.动手组织学生绘制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

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水墨技法。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和想象力,绘制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画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2. 学习画家林风眠1.分享画家林风眠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展示其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林风眠的画艺。

2.向学生介绍林风眠的画风和特点,为学生后续的绘画学习做准备。

3.组织学生观察林风眠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画作中的气息和风格。

3.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1.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搭配知识。

2.教授学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中重视空间布局的特点。

3.分析构图和色彩搭配,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画面的美感和形式化。

4. 动手绘制中国画1.组织学生进行中国画绘画实践,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绘制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

2.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绘画技巧绘制陶渊明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并熟悉所学技能。

3.为学生展示绘画作品的魅力,并让学生自己尝试。

5. 课堂总结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和价值。

2.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画家林风眠生平事迹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搭配知识,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自己的作品。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浙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4-画家林风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画家林风眠的生平、艺术成就,发现其对中国画的贡献。

2.认识“写意山水”这一艺术流派,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3.通过学习林风眠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工笔画和写意画的不同,了解它们传达出的情绪和气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林风眠简介和生平。

2.林风眠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学习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了解写意山水的特点。

4.模仿和创作山水画,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林风眠生平介绍1.讲述:林风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的著名画家。

2.呈现:林风眠的代表作品和家族藏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3.引导:带领学生感受林风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探讨影响林风眠艺术风格的因素。

第二课:林风眠的写意山水1.讲述:写意山水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中国近现代画家钟南山、黄宾虹、吴湖帆等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2.呈现:林风眠代表作品《高山流水》、《折枝禅院》、《秋山行旅》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艺术语言和意境。

3.引导:带领学生了解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体验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模仿和创作山水画1.指导:教师现场模拟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实践:让学生模仿林风眠的代表作品或课堂教师的示范作品,进行山水画的绘制。

3.创作:以写意山水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审美意识。

第四课:作品展示和点评1.展示: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调、线条、气韵等方面进行点评,着重强调批评的积极意义和方法。

3.总结: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包括书面作业、实际操作、作品评选等。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画家林风眠1∣ 浙美版 (共21张PPT)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画家林风眠1∣ 浙美版 (共21张PPT)课件
只有真正坚持过,你才可以坦然地说一 句“尽 人事, 听天命 ”。 那夜子都想,自打他俩分手以来,他 看着若 总觉得 隔着、 不透亮 ,像在 雾里, 掩着纱 帘…… 是由于 他不适 应新角 色、心 理有问 题,还 是她的 确有事 儿瞒了 他…… 他画着 问号, 一时又 理不出 头绪… …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中国现代美术
画家林风眠
The painter Lin Fengmian
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最早进行国画改革者 融合中西绘画的开拓者 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
● 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 ● 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是一位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 ● 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 ● 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 记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说我对艺术的追求有 如当年我祖父雕刻石头的精神。现在,我已活到祖父 的年岁了,虽不敢说是像他一样的勤劳,但也从未无 故放下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1.梦开始的地方——1920年游学欧洲 2.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3.国立艺术院旧址 4.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
【林风眠爷爷的故事】 画家自述
● 我出生于广东梅江边上的一个山村里,当我
六岁开始学画后,就有强烈的愿望,想将我看到的, 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 后来到欧洲留学的年代里,在四处奔波的战乱 中,仍不时回忆起家乡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远 远的松林和屋傍的翠竹。我感到万物在生长……
人生充满起伏 一生勤奋笔耕
《白蛇传》
《伎乐》
【作业】
以彩墨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看谁最能表现出彩墨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1.挑选一幅林风眠静物作品,临摹完成。 2.以写生的方式完成一幅静物彩墨画。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课件

最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课件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 来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体 突出。
背景 单纯的背 景突出了主体 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 画面的主体, 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 表现。 落款 内容包 括题目、年 月、作者名 字等。
水墨人物画步骤
3.画出人物的背景。
1.从五官入手,先 画出人物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生、旦、净、丑
生:
男角色的统称。 武生:擅长武艺 的男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 或胡子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角色。 小生:比较年轻 的男角色。特点是不 戴胡子,扮相一般都 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
女角色的统称。 青衣:或正旦,在旦行里占据重要的位 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 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旧社会 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 说,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 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 演青年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 开朗,动作比较敏捷、伶俐。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南天门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双鹭
此幅《双鹭》,简化 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 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 线勾画的羽、尾、足、嘴 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 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 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 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 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 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 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林风眠 介绍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
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 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 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 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 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 (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 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
渔村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 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 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 题材。
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 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 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 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 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 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 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
双鹭
3.关键问题在于,科学界至今不能确 认,转 基因食 品究竟 有无可 能对生 态环境 、人体 健康造 成重大 伤害。 在这样 的背景 下,转 基因食 品的商 业化, 特别是 主粮的 商业化 问题显中 国所引 发的争 议,看 起来相 当复杂 ,但归 结起来 ,不外 是科学 逻辑与 商业逻 辑共同 作用下 的结果 。从科 学角度 看,这 件事情 很麻烦 ,是因 为转基 因食品 的安全 性在短 期内得 不到明 确认证 。
此幅《双鹭》,简化 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 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 线勾画的羽、尾、足、嘴 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 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 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 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 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 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 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 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 感。
读书仕女
《读书仕女》 是他多年风格的集 大成之作。其优美 的色彩与眼睑低垂 的娴雅姿态,都代 表了这一类作品中 突出的审美追求。
芦雁图
这幅作品是林凤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 它并没有采用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 而是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式构图。画面中 三两只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湖 面上,湖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 性,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 清冽、刚健的特质。以及西方推崇的希腊艺 术特有的“清穆的哀伤”特质,都被林凤眠 以宽大的人文胸襟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 孤寂与优美的审美整体,这是林凤眠的独特 之处。
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 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的作品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 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 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 抒情的风格;
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 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 通的艺术语言。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渔获
《渔获》是林风眠 创作于1950年后至1960 年初的作品,描绘了 充满喜庆节日气氛的 渔村中,10名妇女和 小孩“渔获”丰富的 欢快情景。
香港苏富比“二十 世纪中国艺术专场”, 《渔获》拍出1634万 港元高价,打破画家 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南天门》是著名的京剧剧目。讲的是明
末南吏天部尚门书曹正邦得罪魏忠贤被黜,携眷返里,
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 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玉莲得救。这是一 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逃,以及 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 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
该幅《南天门》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 之后所作。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段,义 仆曹福面色凝重忧郁,似为主人担忧。画家虽 然未作惊心动魄的场景的刻画,但凭块面色彩 对比、人物造型和表情的勾画,传达出的悲壮 紧张气氛仍然慑人心魄。
秋林
林风眠的“秋”系列风景画,有一些共同 的特点,就是都比较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 的意境。此幅《秋林》中所看到的,画面中存 在着多种色彩的对比关系,背景处浓重的群山 与逆光的亮黄秋叶形成了一种截然的对比关系; 同时,黑色的树干与金黄、中黄或柠檬黄的树 叶,也构成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这样的处理 使画面意境深远,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秋日黄 昏,落日西沉的视觉感受。虽然画的只是山村 秋色的小景,却似乎有了一种“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的意境。
1.根据目前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从 某种生 物中提 取所需 要的基 因,将 其转入 另一种 生物中 ,使与 另一种 生物的 基因进 行重组 ,从而 产生特 定的具 有优良 遗传形 状的物 质。从 研究角 度看, 转基因 的技术 推进已 有不短 的时间 。
2.对于人类而言,转基因技术或是天 使,或 是魔鬼 ,既可 能给人 类社会 的发展 带来福 音,也 可能对 人类的 健康造 成损害 。
5.鉴于转基因食品,特别是主粮的安 全性研 究需要 一个漫 长的周 期,主 管部门 断不可 急于宣 布转基 因主粮 的安全 性。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