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17张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17张PPT)

叶嘉莹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课堂检测
作业
请利用网络搜集3—5篇杜甫的安史之乱前的诗篇,去感受一下年轻未遭受战乱的杜甫的形象,并与《登岳阳楼》中的杜甫形象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描述一下你所认识的杜甫,为杜甫朋友圈贴标签。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登岳阳楼》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此时,杜甫57岁,距他生命的终点仅有2年时间。他平生好友李白、高适以及严武均已去世,亲朋也音书断绝。而杜甫晚年也是百病缠身。这年正月,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创作了这首诗歌。
AI人杜甫与你对话
好的文案必须符合配图,请根据注释,发挥想象,说说诗歌大意,找找诗人笔下的意象,并领会诗歌意境。(4分钟)
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②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面对此景此境,“我”内心涌现出何种情感?试分析。(4分钟)
根据杜甫的人设以及作品《登岳阳楼》请为杜甫想一两句文案,以便发朋友圈。(1分钟)
杜甫经过筛选,最终采用了一位同学的“渺小如我,为何总想装下乾坤山河?”这个文案。你怎么理解杜甫的选择?(5分钟)
①“渺小”符合杜甫的外在形象。诗人飘零、孤寂、衰老、患病,形象是渺小的。②“乾坤山河”符合杜甫的内在品行。杜甫登高所见依旧是浩瀚无边的山河日月以及家国天下,胸襟是博大的。③一大一小的对比,鲜明地将杜甫形象凸显出来。
情境设置
大诗人杜甫听闻一千多年后的世界互联网发达,人人都在一个叫作“朋友圈”的地方表达自己的心情,便寄来了一首诗,想请大家根据诗歌内容替他写一条朋友圈文案。

《登岳阳楼》完美 ppt课件

《登岳阳楼》完美 ppt课件

它是
岳阳楼
登 唐岳 阳 杜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 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 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 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
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 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 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 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 不能再萎缩。
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楼》完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 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 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 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 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 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
八岁)

《登岳阳楼》PPT实用课件

《登岳阳楼》PPT实用课件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 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 了 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 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岳 阳 楼 夜 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探究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楼对 今 时照 昔 的, 的 喜强 心 悦调 情 登作
2、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今上”交代时间,
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炼字)
(坼和浮用得好)
“坼”:
坼”字,诗人写得极 有力。洞庭的万顷波涛、 千层巨浪,仿佛把吴、楚 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 裂,刹那间,乾坤摇动、 天崩地解——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
③情感(复杂):洞庭湖之礼赞、济世理 想之不灭、身世飘零之悲苦、国家命运 之担忧。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 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 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家国之忧,浩浩 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
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
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
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 已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 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 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
回顾诗中的意象、 意境及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 乾坤、 孤舟

《登岳阳楼》-(共16张PPT)

《登岳阳楼》-(共16张PPT)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 世吗?
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 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 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 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 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 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 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盛唐时期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 吏》、《潼关吏》)、“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春 望》、《登高》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风沉郁顿挫,诗 艺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史”。
意境:博大壮阔
缘景明情 2.1、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坼”字,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 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 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 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 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
翻译内容(形象) 语言手法 (效果) 画面、意境、情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波涛、千层巨浪,,对把吴身、世飘容零了的整感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
楚两地的广袤区叹域,冲开对、国家们命的运沉的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分 磅裂礴,气势写出。了洞担庭忧湖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感古知典·鉴文 赏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炼字题答题方法: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声 掠
眼 低
伞 朦
古 回
凭窗遥川望火心忧灯 国下难涕灭 泪处 交谈流。湖 过 垂 胧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涕泗流
年孤独老多无诗病依人空中流萤为个已熄何人悉记忆“悲涕苦冷的空气 泗阴 仅流有”诗感间酒色清浅?人于月水光潋滟凭自尖轩已老凄敛 泪苦洒下阴影一片横的雨西湖边流身的世,,更不
战争不止 国家多难
折口便是持续八年川夜 之火似久灯熟的“下冰 安灭光史处寄之乱谈世 ”湖中。过指
垂 微
胧 间
首 杏
大 人间的比的差较艰别一辛,下代在盛替中唐了唐空中流萤 诗理诗已熄想歌歌悉记忆色和中彩中,冷的空气 ,唐盛阴诗中唐歌年那,的种间酒色清浅 我思浓月水光潋滟们虑烈尖可送的以走理敛 发了想洒下阴影一片现少消其年雨西湖边退中情了巨怀,。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
特点
旅夜:凄冷寂静 画面:雄浑阔大
对古 比典赏文析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 颔联写景念雄浑动 阔下大璃,历星 来音为盏人称衣 道声。眼分析伞 其古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忘川情?烛火 采花灯用月下了什泯灭 么何处手笑谈法?映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正是为【诗了明人反确写衬】辽出:空中流萤阔他的的已熄 平孤悉记忆 野独冷的空气、和阴浩渺荡小的。间酒色清浅 大月水光潋滟 江尖、敛灿洒下阴影一片烂的雨西湖边 星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杜甫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 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 推崇他为“诗圣”。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 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 两年,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 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 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 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 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 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 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 可谓百感交集。
诗文赏析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 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 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 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只孤舟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仍未停息, 我靠着窗户遥望,不禁眼泪横流。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贰诵 读 诗 词
文本探究——初读文本
凭 戎 老 亲 乾 吴 今 昔 杜登
轩 涕
马 关
病 有
朋 无
坤 日
楚 东
上 岳
闻 洞
甫岳
泗山孤一夜南阳庭 阳
流北舟字浮坼楼水 。,。,。,。,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róng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
欣喜、沧桑 庄严、敬仰 悲愤、凄凉 忧戚、苦痛
总结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感谢聆听
人生经历:
3.为官及流亡时期:创作高峰(45-48岁,即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 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吏》《石壕 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于此期。
4.漂泊西南时期:诗风沉郁(49-59岁去世,即759-770) 依靠严武,在成都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 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
人生经历:
1.读书游历时期:涉世未深(35岁以前,即712-745)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 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
2.困守长安时期:忧国忧民(35-44岁,即746-755)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各位专家指导!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 已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 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 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登岳阳楼
回顾诗中的意象、 意境及情感
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 乾坤 、
❖ “浮”:
❖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 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 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 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气❖ 势日磅月礴之,行意,境若阔出大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景里色。宏伟奇丽。
烟波浩淼洞庭湖
缘景明情,探究颔联情与景的关系。
[注]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 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 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思考
颔联的两句诗中,哪两 个字用得好?试结合全诗 作简要赏析。
❖ “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
❖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 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 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 享欢乐的情境。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 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 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 别林斯基
课堂延伸(10分钟) 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第10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炼字 )
(坼和浮用得好) “坼”:
坼”字,诗人写得 极有力。洞庭的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仿 佛把吴、楚两地的广 袤区域冲开、分裂, 刹那间,乾坤摇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体会炼字的妙处;
2、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 诗歌鉴赏方法;
3、探究诗人在本诗中表达的复 杂感情。
读诗 二二一、二一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 象及其特点,梳理诗意
诵读要求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 诗境,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 感
〖成果展示、解说诗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 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在上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 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合作 讨论 探究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看, 你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怎样的感情?
2、颔联中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你 能说说炼字的妙处吗?
3、缘景明情,探究颔联情与景的关系。 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成果展示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交代时间,
《登岳阳楼》ppt课件完美版
登岳阳楼
(唐)杜甫
岳阳楼西望洞庭浩淼烟波
背景资料: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两年, 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时杜甫身患 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 世只有两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 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 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 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 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缘景明 情情景交

洞庭湖广阔无垠 融 诗人有不灭的济
,烟波浩淼。
世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 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 百姓。这两句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 不通,年老多病,只 能以孤舟为家。
作者的孤寂渺小 与颔联的湖阔雄伟形 成鲜明的对比,愈益 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孤舟 ②意境:沉雄悲壮、宽阔宏伟
③情感(复杂):洞庭湖之礼赞、济世理 想之不灭、身世飘零之悲苦、国家命运 之担忧。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 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 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家国之忧,浩浩 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