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科学探究——显微镜的使用考点分析+例题
显微镜使用练习题

显微镜使用练习题经典例题例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用10倍物镜观察,后换40倍物镜,目镜不变,若不调整粗、细准焦螺旋,视野中清晰度和亮度是()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解析:此题考察两个知识点:其一,使用显微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由于进入高倍镜(de)光线少,所以视野变暗;其二,视野中(de)物象是放大(de)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反之细胞数目越多.答案A例2、切西瓜时流出许多汁液,并看到切面上有许多亮晶晶(de)小颗粒,它们分别是()A液泡、细胞核 B细胞液、细胞 C细胞质、细胞 D液泡、细胞解析:成熟(de)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一般有一个或几个大(de)液泡,液泡(de)体积占细胞体积(de)90%.液泡内充满细胞液,流出(de)汁液是细胞液.西瓜、番茄等植物果实,成熟后果肉细胞比较容易分离,就形成了一个亮晶晶(de)小颗粒答案B例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没动,说明污点在什么上.()A 目镜 B载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解析:排除视野中(de)污点首先要分析污点可能在(de)位置,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反光镜与污点无关.如果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没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此时,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镜上.答案C例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区别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可通过下列哪个结构加以区分()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共同(de)结构是都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不同(de)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一般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而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答案:D预测新题演练1、将有数字9(de)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de)物象与在视网膜上形成(de)物象分别是()A、9和9B、6和9C、9和6D、6和6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让视野中暗一些,应选()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A、低倍物镜,较小光圈B、低倍物镜,较大光圈C、高倍物镜,较小光圈D、高倍物镜,较大光圈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de)右上方有一个完整(de)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de)正中,应将装片()A、向左下方移动B、向左上方移动C、向右下方移动D、向右上方移动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de)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物象(de)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de)目镜和物镜(de)组合是().A.目镜10x 物镜10xB.目镜10x 物镜20xC.目镜10x 物镜4xD.目镜10x 物镜40x6、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de)正确顺序是()①先将口漱净②用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均匀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③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④染色⑤加盖玻片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③①②⑤④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先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其目(de)是()A.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B.保持细胞原形状C.使观察事物象清晰D.使细胞分散,不聚团8、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观察到(de)细胞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9、下列各种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de)一组生物是()A、草履虫、结核杆菌、蚕豆B、蚯蚓、虎、人C、水绵、水螅、水蚤D、酵母菌、乳酸菌、青霉菌10、显微镜下(de)气泡与细胞(de)区别是().A细胞有一定(de)形状,气泡(de)形状会改变 B 在染色(de)细胞中能清楚地看到细胞核C 细胞是不完全透明(de),气泡完全透明 D、 ABC全对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de)目(de)是().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镜对准光源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12、烟草中含有(de)对人体有害(de)烟碱(尼古丁)等物质主要存在于()A 细胞膜B 细胞核 C细胞质 D液泡13、在低倍镜下观察碘液染色(de)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de)部位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14、在生物(de)细胞内与生物(de)遗传和变异有关(de)是()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15、观察人(de)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出现重叠或边缘破损(de)细胞,不宜观察,应采取(de)方法是()A转动粗准焦螺旋 B换用其它目镜 C换其他物镜 D移动装片参考答案1、D2、C3、B4、D5、D6、D7、B8、B9、B 10、D11、C 12、D 13、C 14、C 15、D。
显微镜地使用专题练习及问题详解

显微镜使用专题训练及答案1、取一滴鱼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另取一块载玻片把血液推成薄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玻片标本属于A.切片 B.涂片 C.装片D.磨片2、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光圈3、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4、下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视野中物像的位置及运动方向(箭头所指),若要让草履虫不从视野中消失,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下方 D.左上方5、下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当把目镜改为l5×,视野中细胞数目为()A、5个B、3个C、7个 D、9个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7、制作临时装片加盖盖玻片时,为防止气泡产生,正确的方法是图中的:()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9、下图是张明同学在l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影像,应该()A.用4倍物镜 B.将标本往上移 C.用40倍物镜 D.将标本向下移10、下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图,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③→①→⑤→⑦→⑥C.②→④→③→⑤→①→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⑥→⑦11、图甲和图乙所示,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的两个视野,当他将甲图所示视野转为乙图所示视野时,除转换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外,还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显微镜的使用常见考点例析

显微镜的使用常见考点例析在高中的生物实验中,显微镜是一种出现概率极高的一种实验仪器。
在对显微镜的使用的考察中,常见的考点有如下几个。
一.物镜、目镜的辨别以及显微镜镜头的选择例1如下图所示,1、2为目镜长度,3、4为物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间距离,下列哪种组合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最大()A.1、4、5 B.2、4、6 C.1、3、5 D.2、4、5 [知识点详解]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知识。
物镜的一端具有螺丝扣,而目镜却没有,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即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短,所以应选用1号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长,应选4号目镜。
因高倍物镜镜头较长,所以物镜与标本切片间距离就比较小。
[答案]A二.视野亮度的调整例2.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知识点详解]影响视野的亮度的主要因素有:反光镜的镜面、角度;光圈的大小;镜头的通光亮。
当光线较暗,需要增加亮度时,需要用反光镜的凹面,需要调大光圈,适当降低放大倍数。
而光线较强,需要降低亮度时,则用反光镜的平面,调小光圈,适当增加放大倍数。
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视野太亮,无法观察细胞质,所以,应把视野调暗。
[答案] D三.由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正确操作例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⑤转动转换器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知识点详解]在实验过程中,一般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或物质时,都是先在低倍镜条件下找到所要观察的对象,然后再换成高倍镜,增大放大的倍数,进行细微观察。
高中生物显微镜所有考题汇总(必做题目含答案)

考点1: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高倍镜对应细准焦螺旋,低倍镜对应粗准焦螺旋。
2、调节光圈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大小。
(×)【解析】调节光圈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亮暗,大光圈亮,小光圈暗。
3、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粗准焦螺旋的目的都是调节焦距。
(√)4、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显微镜视野中呈现p字母。
(√)【解析】将卷子旋转180度。
5、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6、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解析】高倍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再使用粗准焦螺旋。
7、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一个细胞,若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则应将装片移向右上方。
(√)【解析】视野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动。
8、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在视野中看到某处细胞质中叶绿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则其真实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
(×)【解析】将卷子旋转180度,依旧是逆时针。
9、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体积。
(×)【解析】显微镜放大实际是放大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既不是体积也不是表面积。
10、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2个。
(×)【解析】显微镜的实际倍数是目镜×物镜,一开始是10×10为100倍,调整后为400倍,是一开始的4倍。
由于是单行的细胞,因此可以看到32÷(400/100)=8(个)。
1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紧密相连的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2个。
2024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分类考点复习(附答案) 显微镜

2024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分类汇编——显微镜1.(2024模拟•陇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装片朝哪个方向移动()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解: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光学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在载物台上向左移动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物像向右移动;向右移动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物像像左移动。
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4模拟•通辽)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B.视野较暗——改用较大光圈或凹面镜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分析】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视野范围小、变暗。
【解答】解:A、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视野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B、若室内细胞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B正确;C、视野范围过小换低倍镜,C错误;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D错误。
故选:B。
【点评】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是主要的考点。
3.(2024模拟•娄底)某班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
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捂住右眼,用左眼观察,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B.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C.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D.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包括20题精先例题及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22(4)显微镜的应用例题

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重点、难点)2.光学显微镜应用及原理。
(难点)【预习达标】你是最棒的!知识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知识点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知识点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A.qdpb B.pdqp C.qpdd D.bpdq例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例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知识点 4.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包括20题精先例题及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一一显微镜的使用
中考说明要
求:
观瘵实验
丛本技能和关专建蛮然
普通光学显嗽饨的使用利恤吋験片的制作- 观索申用虫咎叭細胞斗物的取自* 迖功、杓性
2.观粲爭科爭杆的细胞和纽织
jtw案现象*堆出冋题J作出合理的股役:
选择桥当的丈脸材Mi设订刘腮实验i通过
实験条件的控制获得可為的实验数分析实鮭
数作岀推理利刊断,得出夕扫仑
3.探究椚林対水施心率的影啊
4.探宛彫吶駅归威斬蚓外加的环境囚素
5探宛种子萌堆的条件
6.撅究比合作用的条CK 原料和产物
7.探允发生在U腔厲的化学消化
实马釦号核内容
主要考点梳理
1.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
用
光学部件包括:反光镜(电光源),对光线进行折射和放大物像的物镜、目镜,控制光线多少的遮光器。
机械部件包括:调节焦距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安
放玻片的载物台和其中央的通光孔,支撑显微镜
的镜座、镜臂和镜筒、镜柱
等。
2.显微镜的成像过程
光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
暗)
—
—转
载物台
通光孔
目撓镜柱
载物台的通光孔(下有遮光器,可调节光线强弱)
玻片标本(可透光的材
料)
物镜(低倍物镜先对通光
孔)
目镜(折射、放
大)
观察者的视网膜(视觉形成的感受器)
C .向上移动装片
D .左右移动装片
3.显微镜的使
用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❷ H
■
②视野污物可能出现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污物移动)、 物镜上(移动玻片和目镜污物都不动,转动转换器后消失) 或目镜上(转动目镜污物移动),镜头需要用擦镜纸清洁。
③准焦螺旋用于对焦观察。
调节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升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镜筒在很小范围内升降,还可以将模糊的物像 调清晰。
④移动玻片,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相反 (像在哪里, 移向哪里),更换放大倍数观察。
4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是透光的。
②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a.擦b.滴(口腔上皮一一生理盐水,番茄果肉/洋葱表皮一一清水)c.取d.放 e.盖: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充分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一 —中央亮、边缘黑、圆形)f.染: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对侧用吸水纸吸引)
主题一科学探究一一显微镜的使用例题 1.(海淀二模)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永久装片, 结果如右图所示。
若要观察成熟区细胞,下一步操作应该 是( ) A .调细准焦螺旋 B .更换高倍物镜
答案:C
2.(西城二模)下列实验材料或试剂的选用正确的是
A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
B.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可将其放入沸水中加热处理
C.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应选用尾鳍颜色深的小鱼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用碘液染色可提高观察效果
答案:D
3.(朝阳二模)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同学们看到视野中的物像由图1逐渐变为图
2。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同学们正在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结构
B.这个现象发生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
C.由图1变为图2的原因是观察时滴加了盐水
D.在图2状态下滴加盐水,可以恢复为图1状态
答案:C
4.(石景山二模)下图是乐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蚤,若将水蚤心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临时装片向
A .左上方移动
B.右下方移动
C.右移动
D .左移动
答案:C
5.(东城二模)轮叶黑藻属于多年生沉水植物。
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它进行了观察
和分析。
(1)轮叶黑藻的花成熟后,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发育成为果实。
解剖发现,
(2)轮叶黑藻的断枝浸入泥中,能很快长成新植株。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 )轮叶黑藻整个植株在水中生活,根比较弱小,可以通过叶片等部分吸收
(4)光照培养后,剪取黑藻的一片幼叶,置于碘液中,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
倍镜并调节后,即可看到如图
用的场所。
答案:(1)胚珠 (2)无性
(3)水和无机盐
(4)右下 叶绿体
6. (海淀一模)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 .盖好盖玻片后再滴加碘液染色 C .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 D .物像偏在左侧需向右移动装片 答案:B
粒黑藻果实中有2~6颗种子,它们是由子房中的多个
发育而来的。
镜下观察 (如下图)。
A 视野后,需要将装
片向 方向移动,转换高
B 所示视野。
细胞内经碘液染色变为深色的物质存在于
,它是光合作
观察到图 图A
图B
答案:B
10. (怀柔一模)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
7.(东城一模)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
将低倍 物镜转换到高倍物镜(如图①-②)进行观察。
的变化是
A. 视野变亮
B. 视野范围变小
C. 细胞变小
D. 细胞数量增加 答
案:
B
/
=>
8. (朝阳一模)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纵切片时,若要将胚芽移至视野中央,应 将切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左 B.右
C.上
D.下 答案:C
9. (石景山一模)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碘液。
下列实验中,碘液作用 相同的是()
①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绿叶在光下产
生淀粉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⑤唾液的消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视野内
①
胚
7
应选用右图中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答案:C
11. (延庆一模)显微观察同一标本,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绘出下图,叙述
正确的是()
C. 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D.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A
12. (顺义一模)下图是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玉米籽粒结构实验中用到的仪
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倍
A. 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B. 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B . 2 和 6
C . 3 和 4
①
5 X
丙
① ②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淸水
C.丙图中的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②处不变蓝
D.要使丁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B
13.(平谷一模)3观察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的结果
B. 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
C. 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可观察到图②
图①叶肉细胞与图②保卫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
答案:C
14.(密云一模)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像从甲转为乙,其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①f②f③f④
B.⑤f③f②f④
C.⑤f①f②f④
D.⑤f④f②f③
答案:D
15.(门头沟一模)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
装片,看到的两个视野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乙图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制作甲装片时,滴加清水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制作乙装片时,用碘液染色细胞核更清晰,便于观察
图①图②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甲乙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