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 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 《和小树一起长大》第一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和小树一起长大》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泥土,玩玩泥土,初步了解各有关特点,增强对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并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探究方法。
3、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友爱、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等生活常规教育,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活动准备:用小脸盆准备多盆泥土。
活动过程:一、情境展示1、用照片或录像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
(如校园、江滨公园、生活小区等)2、学生说说觉得这些地方的环境怎么样,是什么使他们看上去这么美?3、说说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二、亲近泥土1、导入:要种植物,首先需要泥土,下面我们来观察泥土;2、出示各种各样的泥土,(黄土、黑土、红土)学生近距离观察;3、讨论说说泥土的名称、颜色、形状、作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三、玩玩泥巴1、导入:今天我们来玩泥巴怎么样?2、分组让学生玩泥巴。
(给予充足的时间,在活动中因势利导进行合作、友爱、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等生活常规教育)3、每人玩泥土的感受,畅说欲言,鼓励学生不同角度的发现。
交流:泥土的颜色泥土的手感泥土的气味……4、小结:观察的方法,可以多种器官,多种角度进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四、活动延伸1、在书本上记录下对泥土的新发现。
2、导入:既然植物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好处,在这么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应该干什么去?(学生交流讨论)3、小组讨论植树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工具,小组成员自主分配好准备任务。
4、汇报讨论和分配结果。
5、提出要求:①准备好植树的工具;②调查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和小树一起长大》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学生知道春天是植树绿化的大好时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初步了解种植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树苗及植树用的工具。
活动过程:一、聪明小博士1、请学生说说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几月几号;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什么途径了解的。
浙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描述树木的成长生命周期。
2.能够理解树木对人们的重要意义,并初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1 树木的成长生命周期•树木的种子发芽生长。
•树木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生长。
•经过多年的成长发育,形成庞大的树冠和深厚的根系。
2.2 树木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提供人类所需的氧气和纤维素。
•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
•是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场所,具有生态价值。
2.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3. 教学方法本节课推荐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3.1 情景教学法通过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和故事情节,让学生感性认识树木的成长,理解其对人们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帮助他们转化为准确的、理性的认识。
3.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解决方法。
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步骤本课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4.1 导入可以先通过播放一段自然景色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和生机。
然后可以观察图片,让学生讲解图片内容,引导学生对树的学习产生兴趣。
4.2 情景贴近通过和学生讨论,逐渐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对人们的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或通过《和小树一起长大》这一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讲解来实现。
4.3 实验探究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树木的成长周期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开展有关环保的小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4 总结在课程的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和小树一起长大作文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和小树一起长大作文今天阳光很暖,像个大苹果,温暖地照耀着我。
我跑到操场,一眼就看见小树正在努力地伸展枝叶,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它长得真快呀,才几个月,就比我高了好多,简直像个小巨人。
我记得刚种下它的时候,它只是一株小小的幼苗,看起来很弱小,我担心它会枯萎,每天晚上都要去给它浇水,还要轻轻地捉蚂蚱。
它很喜欢阳光,也喜欢我的陪伴,我经常坐在它旁边,给它唱歌,讲故事。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小树旁边多了一堆垃圾,都是脏兮兮的塑料袋和果皮。
好脏啊!我生气地把它们都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小树估计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它们会让它生病的。
我要和它一起长大,也要好好保护它。
我会和小树一起,长得越来越高,让它成为操场上最美的一棵树!它会给我带来快乐,就像我的朋友一样,和我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老师说,我们要认真呵护树木,保护环境,让地球更美丽,更干净。
我和小树要一起努力,让它长得枝繁叶茂,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我要和小树一起长大,一起快乐!。
和小树一起成长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第(一)单元《和小树一起长大》
《和小树一起长大》(第丄课时)
杭州市行知小学李银芳教材说明: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的歌》的第二课《和小树一起长大》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儿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学习有关春天的自然常识,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
《和小树一起长大》通过动手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平时种植的机会少,有部分学生曾经在幼儿园进行过种植活动,但一般都是指播撒种子让植物生根发芽,对于自己亲手种一棵树或一株花,极少有学生有生活体验。
但是,他们对于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却能说得头头是道,应该是属于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的群体。
同时,城市的环境也限制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希望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泥土,学会简单的观察、探究方法,并能在和同学的合作中,亲手种植,从而了解植树种花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春天是植树绿化的大好时光。
2、会用简单的观察、探究方法认识泥土。
3、了解植树种花的一般过程。
4、感受发现的快乐、种植的快乐。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在每个季节孩子应该学会什么有关生活、环境、健康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并掌握每个季节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3.掌握选取、观察和记录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问答、讨论及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够通过描述和记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意识。
3.能够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能够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通过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记录,帮助他们掌握适当的记录和表达信息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巩固。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材和教案以及相关绘本等。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翻转课堂平台等。
教学环境教室、校园环境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一些图片等展示相关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
2.讲述故事中的小树,要求学生想象他们也像小树一样,需要在每个季节做些什么事。
第二步:新课讲解1.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小树的故事,减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引导他们思考小树每个季节的行为特点。
2.增加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配合相关图片,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每个季节生活、环境、健康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学生探究活动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定一些与小树有关的想法,或参与小组活动。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季节的时间顺序,讨论小树每个季节的行为特点,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记下来。
3.授课过程中,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校园四季的变化照片或录制视频。
4.学生将所拍摄的资料整理成手写或电子版笔记,并提交到翻转课堂课程网站的“二维码”翻转课堂平台上。
第四步:闭合1.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笔记主题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描述和报告下自己的发现。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4教案浙教版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研究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资料,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条件,拓宽知识视野。
内容逻辑关系
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肥料等。
②学生能够掌握如何爱护植物,并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如浇水、施肥、修剪等。
③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大自然的孩子》:一本关于儿童与自然互动的书籍,通过真实案例讲述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成长故事,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绿色家园》: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纪录片,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植物生长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4教案浙教版
学校
和小树一起长大课件 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下

和小树一起长大课件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
和小树一起长大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
亲近泥土
泥土是香香的,
泥土是黑黑的,
泥土是软软的,
泥土是——————,
泥土是——————,
泥土是——————,
泥土还是—————.
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制订的,我国1915年时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到1979年才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诗园
小青蛙去种树
小青蛙,去种树,
刨刨地,松松土.
今年小树像娃娃,
明天小树像爸爸.
【植树的作用】
植树造林能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浙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和小树一起长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树和小松鼠的生长过程。
–了解小树和小松鼠的相互依存关系。
–掌握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小树和小松鼠的生长过程。
–能够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 小树和小松鼠的生长过程。
- 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难点: - 让学生明白小树和小松鼠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和小树一起长大》故事书2.多媒体设备3.学生活动手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大树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大树是怎样长大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 学习新课(20分钟)•呈现故事书《和小树一起长大》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读故事书《和小树一起长大》,并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故事中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师生互动,共同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和小松鼠的相互依存关系。
3. 情感教育(2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树和小松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小松鼠帮助小树的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或物体?”•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意愿和行动,表达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
4. 学习活动(2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经历。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和引导。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归纳总结课堂重点。
•引导学生自省自己是否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到周围的社区或家庭中,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或物体,并主动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和小树一起长大》
和小树一起长大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亲近泥土泥土是香香的,泥土是黑黑的,泥土是软软的,泥土是――――――,泥土是――――――,泥土是――――――,泥土还是―――――。
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制订的,我国1915年时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到1979年才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诗园
小青蛙去种树小青蛙,去种树,刨刨地,松松土。
今年小树像娃娃,明天小树像爸爸。
【植树的作用】植树造林能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树木是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树木是天然的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以及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树木是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树木是天然的消音器,树木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数万年以前,黄河两岸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好,适于生存繁衍;近2000年来,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年升高,有的河段高出地面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
2000年来,决口1500次,改道26次。
黄河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这是因为自然原因引起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人们就多开垦荒地增收,多开荒地就要乱砍滥伐,林木锐减,山头光秃秃,形成新的
水土流失。
这样循环往复,造成恶性循环,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最终使黄河泥沙淤积,决口,改道次数也越来越多。
如今,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就是植树造林。
环保标语大PK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
绿色的草地多美,小朋友的行为更美。
请爱护花草树木吧,它将还你绿色的生命!愿绿色天天与我们相伴!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我们和小树一起成长!千万别踩疼了小草!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
小花多可爱,请你别伤害。
为了你我的健康,请
爱护树木。
手下留情,脚下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