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与中国传统文化范文文稿

合集下载

兰,文人顶礼膜拜的花

兰,文人顶礼膜拜的花

兰,文人顶礼膜拜的花兰,文人顶礼膜拜的花兰花生长于幽谷之中,不求闻达,却能以其幽香感化世界。

这,不正是君子的品格吗?有人说,兰是文人的花。

的确,中国的文人,十之八九对兰花都是顶礼摩拜的。

这不能不说是和大儒孔夫子的言论有关。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一臭,亦与之比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于必慎其所处者焉。

”(见《孔子家语》)生长于幽岩绝壑中,抱芳守节,独立不倚,不求闻达,无求于它物,反之,怀此馨香之质,慎独之志,必能感化他事他物,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

孔夫子因此将兰花与君子联系起来,主张君子立身处世,应与兰花为伍,向兰花看齐,在道德修养上修炼出坚贞不二、澹泊明志的高风亮节。

对深深浸润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莘莘学子来说,又有什么人不愿意追效君子的兰花风范呢!兰有君子之德,人们更径直号兰为君子。

丹青手爱将梅、兰、竹、菊并列,如明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清王概编有《芥子园画谱·梅兰竹菊四谱》等,被画界称之为四君子画。

兰含青孕碧,葱秀峭健,霜临见杀,其性不变,娟洁清芬,自尊自爱,不随流俗,不媚世态,其贞姿高韵,成为画家们寄托情志的最佳题材之一;当国家积弱遭辱时期,兰更是成了爱国者表达民族气节的喻体和象征。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所南为示不忘宋室之意,画兰常露根无土,曾云:“土为蕃人夺,忍著耶!”是谓“露根兰”,以抒发对故国思念的耿耿情怀。

明清之际僧人石涛,号苦瓜和尚,擅写兰竹怪石。

在一幅《露兰风竹图》中,他将亡国的隐痛化作笔意纵横,以清风比作大清,画兰、竹遭到“清”风的摧残,却芳心无改,劲节不折,隐晦曲折地吐露了自己不可移易的心志。

在植物分类学上,兰为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叶如带如剑,花三萼而小,花色多为淡绿,并无惊人之貌;又由于在生态习性上喜阴翳暖润,生长于山间林下较隐蔽的地方,“与萧艾杂处”,“与众草为伍”,所以人们敢说,要不是它的花香气不凡,决不会闯下如此大的名头,至今或仍沉埋于深山空谷中,被视为普通草芥而已,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兰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

在兰文化与人格定位中,历代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士,无论他们身处朝代更替、民族危难,抑或生逢和平年代,都从兰花身上汲取了道德的力量,立身处世,崇德守信,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了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兰花具有素心高洁、不求闻达的高尚品性,淡泊素雅,志趣高洁,决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慕荣利、忠贞不渝、清正廉明的崇高精神的象征。

孔子不为贫贱失意所动的人格信仰,屈原个人美德的保持与追求,郑思肖的民族气节与易代之心都是兰文化的体现。

文徵明的清心、鲁迅的叹惋、朱德的胸襟、张学良的寄托、郑燮之清正、李方膺之廉正,都与兰息息相通。

当代人要自觉践行兰花的品格,抵制庸俗、低俗与媚俗,争做高尚之人、纯洁之人。

牢固树立“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的思想观念,廉洁从政、勤政为民,“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在学兰、品兰、爱兰中培育良好的人格。

兰之坚韧,拼搏精神兰文化与拼搏精神演讲稿

兰之坚韧,拼搏精神兰文化与拼搏精神演讲稿

兰之坚韧,拼搏精神兰文化与拼搏精神演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有关兰文化与拼搏精神的主题演讲。

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拼搏精神则是在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本次演讲,我将从兰文化与拼搏精神的角度,谈谈我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思考。

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兰花为象征,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兰花生长在崇山峻岭之间,顽强地生存着,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境,都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最终绽放出美丽而芬芳的花朵。

兰文化以此为寓意,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的品质,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

而拼搏精神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它要求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拼搏精神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它代表着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事业的追求,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兰文化与拼搏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兰文化所强调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拼搏精神所需要的。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迎难而上,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拼搏精神也会进一步加强兰文化的内涵。

通过拼搏精神的指引,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兰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拼搏精神追求的是进取、奋斗和超越,这与兰文化所倡导的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致的。

兰文化与拼搏精神的结合不仅在个人层面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兰文化所强调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拼搏精神所代表的积极进取的态度,都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具备拼搏精神,勇往直前,才能够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而兰文化所倡导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为每个人提供了心灵的支撑和力量,使人们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在当今社会,兰文化与拼搏精神的结合,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花朵之一,它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
及文化中的其他象征物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兰花在中国
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与象征,代表着高尚、洁净、雅致、坚贞等美好品质。

兰花的意象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下面将从兰花的历史渊源、文人雅
士对兰花的推崇、兰花在古代文人作品中的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兰花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中国新石
器时代。

兰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认为是四象征植物之一,与菊花、梅花、竹子共同组成了“四君子”。

传说中,兰花是由神仙吸吮天上的清露而生,具有神秘的起源。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更被视为君子的象征,被称
为“君子兰”。

兰花被公认为一种纯洁高雅的花卉,它的色彩淡雅,香气
清新,寓意纯洁而高贵的品质。

总之,兰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对兰花的推崇以及兰花在古代文学中的
表达,进一步丰富了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兰花象征着高尚、洁净、雅致、坚贞等美好品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尚品格和追求卓
越精神的崇拜。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是密不
可分的。

兰与传统文化

兰与传统文化

兰与传统文化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

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

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

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

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

”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

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

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

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兰文化与拼搏精神 演讲稿话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兰文化与拼搏精神 演讲稿话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兰文化与拼搏精神演讲稿话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兰之坚韧,不屈不挠---兰文化与拼搏精神”。

兰,是一种美丽而坚韧的花卉。

它傲立在风雨中,无论遭受多少的挫折与风浪,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这种兰的精神,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向往和学习的。

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追求高雅、朴实和宁静。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兰花被视为品性高尚的象征,也是君子的标志。

这种文化内涵蕴含了对自律、自强和顽强拼搏的追求,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启示和引领。

拼搏精神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拼搏精神是我们突破困境、实现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只有不怕困难,不畏挫折,才能够拥有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力量。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予我们应对世事变幻的勇气和毅力。

无论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具备了兰的拼搏精神,就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坚定前行,不畏困境。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培养和传承的美德。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需要具备拼搏精神,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拼搏,才能赢得自己渴求的成功与成就。

兰之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在变革不断的时代中,我们需要兰的坚韧与执着。

只有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战胜逆境,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后,让我们都像兰花一样,保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谢谢大家!。

阅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兰花作文

阅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兰花作文

阅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兰花作文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让我们写兰花。

我兴奋地翻看书本,不过兰花图片上只有几片绿色的叶子,几朵紫色的花,并没有华丽精美、恐怖无比的色彩,也没有香甜的味道,外表看来很怪,一点也不惹人注目。

妈妈告诉我,兰花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宝贝。

古人爱兰花,是因为它拥有高洁的品格,像一位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默默地散发出幽香。

我忽然想起爷爷书房里有一盆兰花,它的叶子苍翠欲滴,花朵香气怡人,虽然没有牡丹那么艳丽,也没有玫瑰那样浓香,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爷爷说,古人很喜欢用兰花来喻指高尚的人品,就像《幽兰》里写的“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这香气幽幽,弥漫山川,传遍人间,却绝对不会惹人心生厌烦。

兰花的故事,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

我突然发现,传统文化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物,它们不光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我们精神的瑰宝。

我要认真学习,努力去了解它们,让它们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属于我的美丽之花。

兰花的作文开头

兰花的作文开头

兰花的作文开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兰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高雅的姿态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并非艳丽夺目,却独有一种淡雅清新的气质,恰似一位隐逸的君子,寓情于草木之间,寓意深远。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是对兰花品质的最佳写照。

每当春意盎然时,那悄然绽放的兰花,犹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优雅,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示。

兰花,一种承载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花卉,它的美,不仅在于形,更在于神,那份内敛而坚韧的生命力,那份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都值得我们在笔端细细描绘,深深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

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

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

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

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

”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

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

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

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

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

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

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

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

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

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
兰文化增添了风采。

朱德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文化教育,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

张学良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兰花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

”他为兰作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

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

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

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

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

南宋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

此后,王贵学又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

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

兰花品种不断增加,栽培
经验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

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

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参考价值。

自古文人志士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

从中国传统美学来看,兰品被当做人品的象征,兰骨是风骨的写照,通过借助兰花来寄予感情、节操,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化身,传达着自身热爱国土、至死不渝的坚贞信念。

兰花幽香清远,只能生长在幽谷净土,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似一潭幽泉融在滚滚历史长河里,永远流动容纳百川确也永远让人铭记在心,无法被时光湮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