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文档大纲:引言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简介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意义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概述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定义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过程简介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与准备中心静脉导管的类型与特性导管的选择标准导管的准备与消毒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导管操作导管的置入技巧导管定位与固定导管的监测与调整术后观察术后即刻观察要点导管功能监测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术后护理导管的日常护理预防感染的措施疼痛管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个案研究典型案例介绍护理体会与反思总结与展望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发展方向与改进建议参考文献内容概要:1. 引言简要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重要性,以及中心静脉导管在此类手术中的关键作用。
2.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概述详细解释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概念、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的基本步骤。
3. 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与准备探讨不同类型的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并介绍导管的准备流程。
4.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导管操作描述导管置入的具体技巧,如何确保导管的正确定位和固定,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整。
5. 术后观察强调术后即刻观察的重要性,包括对导管功能的监测,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 术后护理详细讨论导管的日常护理,如何预防感染,疼痛管理策略,以及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7. 个案研究通过一个或多个典型案例,展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反思,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8. 总结与展望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应用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9. 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和资料,确保文档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腔积液中的应用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腔积液中的应用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是通过穿刺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经导管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治疗手段。
由于其直接通向心脏,使得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可以进行大量液体输注和各种药物给药,减少了药物对静脉壁的刺激并能迅速到达全身循环。
所以中心静脉导管在肺部疾病、尤其是胸膜腔积液的处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心静脉导管便于输液。
对于胸膜腔积液患者,由于其存在液体潴留,静脉血管受到压迫,使得外周静脉注射较困难,而中心静脉导管则可直接通过静脉进入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快速输液,有利于患者迅速调整体液平衡。
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准确置管的优势。
胸膜腔积液的处理需要准确地将导管送入患者的上腔静脉,在这方面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超声、X线等辅助确保导管的准确置入,避免了传统外周静脉置管可能存在的困难。
中心静脉导管还可用于抽液。
胸腔积液患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性的腔内引流,保持胸膜腔内压力稳定,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和胸痛,降低了并发症的概率。
中心静脉导管在处理胸膜腔积液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心静脉导管在植入时需使用全麻,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和压力。
患者在长期持有中心静脉导管时需警惕感染和栓塞风险,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并进行导管护理。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由于胸膜腔积液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血管性休克等情况,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心静脉导管在处理胸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新型医疗材料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栓塞等。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超声引导技术的普及将有助于提高导管置入的准确性,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成功率。
在未来,中心静脉导管在处理胸膜腔积液中的应用将更加普遍,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膜腔积液处理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在临床上,肿瘤晚期伴胸腔积液病人,当大量胸腔积液挤压产生呼吸、循环障碍时,通过胸穿抽液能够临时减缓病症,但其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
①需要反复胸腔抽取积液并注射药物是医治恶性胸水有效和经常使用的方式。
②而使洗胸穿针较粗,直径为,在穿刺中不易固定,操作繁琐给患者带来专门大痛楚。
目前我科从2005年起采纳中心静脉导管行简易胸腔置管术引流胸腔积液取得了中意的成效。
1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我科自2005年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52~78岁,肺癌28例,乳腺癌6例,均为胸膜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经B超证明为胸腔积液。
材料英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一个,另备一次性引流袋一个,无菌橡胶接管一根,3M透明敷料贴膜1个。
方式向患者讲清医治目的与方式,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协助患者取坐位,B超下确信穿刺点(一样取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从B超定位点刺入穿刺针,见有液体流出后插入引导丝,拔出穿刺针,再沿引导丝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切胸腔10~18cm,退出引导丝,用3M透明贴膜固定导管,连接无菌橡胶接管及引流袋,固定于床边,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
依照病情可随时放胸水,但每次量不可过量,第一次不超过1000ml,以避免脏壁两层胸膜彼此摩擦产生胸痛[3]。
停止引流时,撤掉橡胶接管与引流袋,旋上肝素帽,用25u/ml肝素盐水10ml正压封管,固定于胸壁上。
需要时随时进行抽液或注射化疗药物。
2护理置管前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引流的目的、方式及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楚等优势,减缓患者的不安于紧张情绪,排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踊跃配合置管。
穿刺时护理协助患者倒坐于靠背椅上,双臂抱住椅背。
穿刺进程中嘱患者放松,勿紧张,均匀呼吸,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紧密观看患者的不良反映。
本次穿刺进程均顺利,无胸闷、气短、心悸、头晕等不良反映发生。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标签: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穿刺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胸腔积液的治疗也改变了传统的切口放置引流管的治疗方式。
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自2006年10月成功开展了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抽液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此种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着患者创口小、痛苦轻微、活动方便的优点。
笔者整理了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156例经此方法治疗的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留置过程中有16例曾一度堵管,经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得以畅通,其余的均通畅至拔管。
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胸腔积液患者156例,男98例,女58例,年龄18~74岁,平均52岁。
术前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胸痛、胸闷憋气不适等临床表现。
最后由胸水检验或病理得出最终诊断肺癌75例(包括从别处转移而来的)、肺结核42例、肺炎19例﹑肺脓肿20例。
1.2方法(1)材料:采用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1856W-1089-160艾贝尔PICC穿刺包1个。
(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胸水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打开PICC穿刺包,0.5%碘伏常规消毒穿刺周围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以2%利多卡因由穿刺点逐层麻醉后,嘱患者勿用力屏气,均匀呼吸,用无菌穿刺针垂直刺入胸腔,有破空感后置入导丝,扩皮后插入内置管,抽出导丝,连接引流袋,缓慢引流出胸腔积液,并留取胸水标本送常规化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核杆菌及病理检查,一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 ml,防止因胸腔压力骤减而发生肺水肿及循环衰竭。
引流完毕,撤去引流袋,末端旋紧肝素帽,用肝素盐水封管,夹闭活塞。
并在导管近皮肤处做记号,以便发现导管有无滑出体外。
以穿刺部位为中心,再次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范围,平整粘贴无菌敷贴,最后将导管固定好。
(3)注意事項: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嘱患者敷贴处勿抓搔,引流管勿随意拉拽,以防自行拔管等。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Department of 8thmedicine,Dujiangyan people*s护理体会。
方法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运用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3~5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
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大大降低心脏损伤的机率,其操作方法较胸腔穿刺抽液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护理体会心包填塞征及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急症,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
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及检查,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并根据心包积液的性质提供诊断依据。
为避免多次心包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和痛苦,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动静脉留置导管(国产)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组病例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5~63岁。
病因:肿瘤性3例,占16.7%;结核8例,占44.4%;化脓性2例,占11.1%;风湿性2例,占11.1%。
不明原因3例,占16.7%;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包积液,其中大量(积液量约1800ml)心包积液6例,中等量(积液量约550ml)心包积液12例。
1.2 疗效观察本组病例置管后保留3~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停止留管,以减少留置时间,避免感染。
引流量最多的达到1500ml,最少的达200ml。
18例患者经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促、胸闷胸痛症状缓解,心率减慢,呼吸恢复平稳,无并发症发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胸外科的应用

体 位 以头低足 高平 卧为 主 ,头转 向对 侧 ,经 颈内静脉及锁 骨下
静 脉穿刺者 同侧肩背部垫 高1 c 0 m,经股静脉穿刺者 下肢外展 , 有 心力衰竭 或不能平 卧者 可予半 坐卧位操作 。器械准备 包括穿 刺 导管 ,消毒器 械( 、线 、线剪 、持针器 ) 针 ,碘 酒 、酒精 、无 菌 巾、手套 、纱布 、注射 器 、肝素 帽 、生 理盐水 、1 %普 鲁卡
当代医学
2 0 年8 0 8 月总第 1 7 4期
C n e oa y Me i n ,Au u 2 0 .I u o 1 7 ot mp rr dc e i g  ̄ 0 8 s e N .4 s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在胸外科 的应用
罗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 外科病人在 治疗 中应 用中心静脉穿 刺置 管术的特 点。方法 通过对近年本院胸外科住院病人 13 例行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术 治疗 的临床资料 回顾 ,分析 胸外科住院病人在 围手术期应用 中心静脉 穿刺置管术 治疗和 护理 的特 点。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插 管技 术穿刺成功率 高 ,胸 外科住 院病人接 受 良好 ,本组 13 例病人 中无一例发生 导管感染 、 出血、气胸 、空气栓 塞等严重并发症。结 论 胸外科 围手术期应用 中心静 3 脉穿 刺插 管技术是 一种 非常有效 、安全 的临床基础技术 ,严格 的无菌操作和规 范的术后护理 ,可避免多种并发症 ,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 。 【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治疗 ;护理
参考文献
[ 刘 昌红 ,曹乃 美 ,王 国英 ,等 马铃薯 外敷与硫 酸镁湿敷 治 I ] 疗甘露醇外渗 的疗效 比较【 护理研 究,2 0 ,1() 9 J 】 0 4 r:18 8 2 【 黄丽侬 ,潘慕 真 ,王惠 莹 碘伏 湿敷应 用于外 阴伤 口的效果 2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目的:利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心包腔积液、交通性气胸患者的引流、排气,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方法:我科自2005年11月~2007年5月对大量或中等量胸腔积液的患者8例,心包积液5例,气胸或液气胸11例,利用微创技术,应用美国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置胸腔、心包腔进行持续引流,同时对于抽取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待结果阳性后,给予胸腔注射顺铂50~80 mg,地塞米松10 mg等药物治疗。
结果:进行心包穿刺置管5例、胸腔置管19例中,只有1例因患者意识模糊躁动时将引流管拉开,使气体进入胸腔内造成气胸,其余均顺利无任何并发症。
结论:利用微创技术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心包腔引流、排气、注药,具有安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利于诊断、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微创技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心包穿刺气胸、胸腔、心包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传统的引流采用钢质胸腔穿刺针或金属套管针,易损伤肋间神经、血管及复张的肺脏。
近年来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引流的报道也不少,我科也应用了近3年,但由于它管腔短、细,容易堵塞、移位和脱落固定不牢而造成引流不畅或失败,我科自2005年11月~2007年5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替代金属胸穿针或静脉留置针对11例液气胸、8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行胸腔、心包腔穿刺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共实施心包穿刺5例,胸腔穿刺19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1~82岁。
1.2 置管所需物品中心静脉导管一套,内有特制的穿刺针、空针、导丝、括针、ARROW管。
胸腔穿刺包:引流袋、输血器或胸腔闭式引流瓶(气胸患者用)各1个。
消毒及局麻用的利多卡因等。
1.3方法1.3.1穿刺体位气胸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总结了42例中心静脉导管在晚期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
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角度介绍护理措施,在术后护理中强调了胸腔引流、导管固定、导管管理和防止感染等护理要点。
提出运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穿刺操作过程简单,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置管后引流胸腔积液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效果明显,进一步明确了积液病因,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肺癌;胸腔积液;胸腔引流;护理晚期肺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患者自觉胸痛、气急、纳差、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传统治疗方法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液。
但反复胸腔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易并发感染。
我科2006年1月~2007年8月对42例晚期肺癌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作胸腔穿刺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患者均为肺癌晚期,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61岁。
临床体检:消瘦,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患者心悸气促明显,喜卧于患侧,纵隔移向健侧。
X线胸透立位时患侧均为致密阴影,仅肺尖尚透亮,纵隔推向健侧。
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2物品准备无菌穿刺包1个,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1根,无菌手套1付,无菌压脉带1根(约10 cm)一次性引流袋,无菌敷贴,2%利多卡因。
1.3方法穿刺时患者取坐位或半侧卧位,常选腋中线第5~6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进针前用2%利多卡因局麻,穿刺成功后,经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于胸腔内,妥善固定,导管外端接一次性三通延长管,通过三通延长管与无菌压脉带及无菌引流袋相接使之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装置。
2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7~36 d,平均21.5 d,42例均在治疗结束后拔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穿刺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并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心包腔、胸腔的持续引流治疗,评定效果。
结果24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2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3%,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发生引流管意外拉开导致气胸的情况,无任何病例出现并发症,效果满意。
结论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且具有微创、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标签:心包穿刺;胸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腔积液、胸腔积液和气胸等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往临床主要选择金属套管针、钢质胸腔穿刺针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案极易造成血管、肋骨神经、腹胀的肺脏损伤情况。
静脉留置针胸腔引流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可是,其管腔细而窄,脱落、堵塞、移位等会导致引流效果不佳或引流失败[1]。
探寻一种安全有效、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包积液24例其中2例穿刺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穿刺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2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6.8±5.5)岁。
1.2 置管物品准备
一套完整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包括括针、ARROW管、空针、特制的穿刺针、导丝等。
胸腔穿刺包包括输血器、引流袋以及为气胸患者准备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同时要准备好消毒药物和局部麻醉所需的利多卡因等药品。
1.3 操作方法
(1)体位选择:协助气胸患者选择坐位,与椅背保持面对面,嘱其将两个前臂放在椅背之上,前额在前臂上保持伏状。
如果患者无法起床,可协助其选择半卧位,上举患侧前臂并抱于枕部。
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患者需要选择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左右,将引流袋和输血器连接好,或者使胸腔引流瓶、输血器处于备用状态。
(2)穿刺点选择:胸腔积液患者选择穿刺点时,一般选在胸部叩诊实因非常明显的区域,通常以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为主,也可根据
病情需要选择腋前线第5肋间护着腋中线第6~7肋间,心包积液患者多选择剑突下和左肋缘交接的夹角处、左侧肋骨的第肋且距离心浊音界内侧1~2 cm处
作为穿刺点。
可选择超声波或者结合X线的检查方式为包裹性积液患者进行检查,气胸者将腋前线4~5肋间或者锁骨中线2~3肋间作为穿刺点,并使用蘸龙胆紫的棉签标记待穿刺的部位。
(3)置管具体操作:常规消毒处理穿刺部位的皮肤,将无菌穿刺包打开,常规铺设洞巾和佩戴手套,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到胸膜壁层注射2%利多卡因,以实现局部麻醉。
手术操作者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固定,右手拿穿刺针并缓慢刺入麻醉部位,发现无任何针锋抵抗感之后,即可进行抽液处理,待抽出液体后,在助手的配合帮助下将导丝置入,并将穿刺针退出,采用括针对皮下组织进行扩张,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控制在8~12 cm左右,将其与引流管、输血袋连接,结束穿刺后采用安尔碘对穿刺点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的3 M贴膜进行固定,无需进行缝针处理。
若需要进一步化验,可在连接之前将样本留取出来。
2 结果
2.1 评价穿刺情况
患者24例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3.3%,另外4例患者中,3例经过再次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开始穿刺前B超定位并不精准,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无法长时间耐受穿刺要求配合的体位。
2.2 评价预后情况
导管放置时间在2~65天内,平均导管放置时间(42.5±2.5)天。
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发生引流管意外拉开导致气胸的情况,无任何病例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无积液、积气或者结束化疗治疗后拔管,全部康复出院。
3 讨论
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1]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其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病情继续发展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胸腔引流等治疗方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存在很多弊端,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导管[2]的应用受到了主治医生及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这种治疗手段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要领,穿刺后留置在体腔之中的ARROW管不仅质量优越,且质地较软,可显著降低以往长金属针头损伤重要脏器的危险性。
对气胸患者来说,当排除肺内气体后,肺部得以复张,随着肺部复张的节奏,导管还会直接抵达肺尖部,促使气体持续性的向外排出,这种优势也是留置针和技术针头无法媲及的[3]。
除以上优势外,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也比较好,为注射药物和放液提供了便利,置管期间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由活动,而长针头穿刺之后,需要固定患者体位,长时间引流会影响患者的耐受力;留置针由于管腔比较短小,很容易发生移位、退
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引流情况或者造成引流失败的结局[4]。
相比较来说,ARROW管柔软度较好,进入体腔的长度也比较充足,所以基本上不会发生扭曲或脱落,也不会受到体位的束缚,另外,输血器和引流袋的管路较长,不会限制患者的正常活动[5]。
而且还能对放液的速度进行随意调节,输血器自身携带者可调节的开关,能够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适当予以调节,在注药后立即将开关关闭,可维持体腔中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并能够对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变化等进行随时随地的观察。
ARROW管不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亦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耐受性好。
采用一次性的结膜进行固定,避免了缝针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
需要注意的是,主治医师在为患者进行该项治疗时,必须综合评定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防出现不良事件。
根据此次研究得到的结果,24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3.3%,仅1例患者发生引流管意外拉开导致气胸的情况,无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由此可见,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且具有微创、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建.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3,25(8):1317-1318.
[2] 赵展庆,郑成芳,王俊娜,等.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6):1305-1306,1308.
[3] 胡章国.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临床应用36例观察与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2):47-48.
[4] 瞿利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60(35):68-68,70.
[5] 邹广顺,曲静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5):265-266.
[6] 范风雷.经皮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单纯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15(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