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
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操作记录

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操作记录
颈内静脉置管记录:
患者今日在局麻下行右侧颈静脉置管术。
患者仰卧位,去枕,选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和锁骨围成的三角形间歇顶端为进针点。
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针指同侧乳头方向进针,回抽到暗红色静脉血时退针。
穿刺针指向同侧乳头方向进入,回血畅后,嘱患者暂憋呼吸,去针筒,遂将导丝送入,拔除穿刺针,将血管扩张器沿导丝送入,扩张皮下组织后退出,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颈静脉,拔出导丝。
导管动静脉侧均回抽出静脉血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的血液,关闭血管夹。
缝合、固定、消毒及辅料覆盖置管处。
术程顺利,置管成功,术中出血少,患者术中、术后无不适主诉。
术者:
股静脉置管记录:
患者今日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置管术。
患者仰卧位,右下肢稍外展,选右腹股沟韧带中部下约2cm处,右股动脉搏动点内侧约1cm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针指对侧乳头方向进针,回抽到暗红色静脉血时退针。
穿刺针指向对侧乳头方向进入,回暗红色血畅后,去针筒,遂将导丝送入,拔除穿刺针,将血管扩张器沿导丝送入,扩张皮下组织后退出,将导管在导丝的引导下股静脉,拔出导丝。
导管动静脉侧均回抽出静脉血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的血液,关闭血管夹。
缝合、固定及辅料覆盖置管处。
术程顺利,置管成功,术中出血少,患者术中、术后无不适主诉。
术者:。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法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歪臻曼篓鉴轰熬黧黧量墨慧曼翼歪W要。
歪rl未d至He歪al至th歪D至ige至st歪M至ed歪ic甍al至Pe歪rio象d至ica至lⅢ爱豢雏豢东未歪至东歪垂东强耍;i临床研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法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付铁莉陈伟莉【中图分类号1R816.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061--01【摘要】目的:寻求治疗气胸的有效新方法,减轻气胸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方法:对22例气胸病人,使用美国A r r ow公司提供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 el di nger插管技术,胸腔置管反复微创或元创舒适胸腔排气。
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王管成功,迅速减轻压迫症状,于胸腔置管反复排气2~20次,治愈19例,86.4%.好转1例,4.5%,未愈2例,9.1%,(张力性、交通性气胸各一例).结论:治愈率高,病人痛苦小。
适合于单纯性气胸,液气胸的治疗,能部分代替闭式引流术。
解决了儿童、弱智、年老体弱、危重、高度恐惧患者对胸穿配合性差,不能耐受反复、长时间限制体位胸穿排气的难题,避免了闭式引流术组织损伤大、伤口痛、易渗漏、行动体位受限、护理困难等缺点.操作简单安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基层开展和急救,以及转院过程中的进一步救治。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王法;气胸治疗;应用自发性气胸(气胸),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
注射器、气胸箱抽气和水封瓶闭式引流排气是治疗气胸的重要方法。
为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性,我科于1999年11月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排气法治疗气胸2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43.7岁。
全部病例均急性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急,合并胸痛18例(81.8%),咳嗽15例(68.1%).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气胸类型:单纯性19例(86.4%),交通性2例(9%),张力性1例(4.5%),液(脓)气胸16例(72.7%)。
ICU危重症患者的各种管道护理

4、护理nursing
4、护理nursing
4、护理nursing
4、护理nursing
4、护理nursing
4、护理nursing
1、护理nursing
1、护理nursing
1、护理nursing
1、护理nursing
可 使 用 双 氧 水 浸 泡
1、护理nursing
1 各类休克病人
• 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 股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适用于短期置管患者,一般置管长度为20~25cm。
2、置 管 并 发 症
误穿动脉 气胸和血气胸 导管错位 心率失常 其他
3、留 置 并 发 症
导管堵塞 非血栓性42%〔机械性因素或药物沉积〕 血栓性58% 外在血栓:血管壁血栓、心房血栓、中心
2 心衰、低心排综合征
适
3 脱水、失血、血容量缺乏
应 4 大量输血、换血疗法
证 5 静脉输液、静脉养分
6 心血管及简洁手术
禁忌症
躁动担忧不易协作的患者
呼吸急促而不能取平卧位的患者 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
1、置 管 途 径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一般 置管长度为14~18cm。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风险大,易误伤动脉, 造成血、气胸,置管长度为12~15cm。
喉水肿表现
喉水肿者一般在拔管6h内易消逝吸气性 喘鸣。尤其应留意吸气性喘鸣减轻或消逝, 可能为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的征象,而不是 通气功能改善。
喉水肿的治疗
轻度喉水肿可吸入湿化的、加温的氧 气;局部喷雾1:1000肾上腺〔0.5ml/kg, 最多可达5ml〕,可重复应用。全身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效果不愿定,可选用地塞米 松0.25mg/kg,立刻静注,而后每6小时 0.1 mg/kg,用24小时。上述方法无效或 重度喉水肿,可面罩加压给氧,氧合改善 后插入较细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技巧——《血管通路医师养成手册》第三章第二节

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技巧——《血管通路医师养成手册》第三章第二节1导言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随着老年患者的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血液透析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建立、维护好优质、通畅的血管通路,与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
目前国内血管通路医生大多数为肾内科医生,对血管通路手术缺乏系统的认知。
为了更好的普及血管通路领域知识,规范血管通路相关操作,提高血管通路建立、维护质量及水平。
我们将首次联合海峡两岸血管通路医生,合作出版《血管通路医师养成手册》。
本书将从临床需要出发,对血管通路手术进行系统的介绍,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加入术者长期的经验总结,做到简单、易懂、实用,有据可循,英文专有名词对照,实现接轨国外期刊。
后期将陆续将相关章节在“颐植医联”公众号和“血管通路999”公众号上逐一推出,以飨读者。
由于我们的经验和认识有限,有不当的地方,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2专家介绍3专题分享第三章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第二节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技巧临床上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Mr.SeldingerSeldinger术是由SvenIvar 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来的血管穿刺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和Seldinger改良法。
经典Seldinger术的定义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即为Seldinger术。
Seldinger改良法由Driscoll于1974年提出,其方法为,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穿刺针穿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再引入导丝导管即可。
改良法和经典Seldinger术的区别是,前者不用穿透血管后壁,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目前以Seldinger改良法使用较多。
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标记技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的CVC置入术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超声所导致的误穿动脉率,血肿形成率,成功插管的尝试次数和使用时间均减少,而且第一次尝试穿刺时的成功率有所增加。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中 图 分 类 号 :11473.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09—8399(2015)05-0048-03
胸腔闭式 引流是指将特殊 的硅胶管或外科 胸腔引 流管插入胸腔 ,将 胸腔 内聚积 的气体 、脓 液 、渗液 或血 液持续排出 ,达到促进肺 膨胀 、重建胸 腔负压 的 目的, 从而治疗气胸 、脓胸或血胸 ,是临床上快 速排 除胸腔积 液 的有效手段 。目前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 已广泛 用 于胸腔 闭式引流 ,由于创 伤小 ,易被 患者接 受 ,但存 在导管较细 与引 流袋 (瓶 )连 接管及 引流 管较粗 的矛 盾 。引流管的常规 固定 采用 3M 透 明敷贴 ,其具 有超 薄 、透 明、透气 、无菌屏障的特点 [2-3]。但在临床实 际应 用 中经常会 由于患者出汗多 、摩擦 大、重力牵拉等使 导 管固定不牢 固,甚 至导致 引流管脱 出。为 了解 决上述 问题 ,我 院根据临床经 验 自行 设计 了对 贴膜 的 固定方 法 ,取得很好 的固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
2.2 两 组 患 者 引 流 管 固定 胶 布 松 动 情 况 比较 见 表 2。 2.3 两组患者 引流管脱 出情况 比较 见表 3。 2.4 两组患者 护士贴 膜更换 时 间及 导管 维护 费用 比 较 见 表 4。
表 2 两组患者引流管固定胶布松动情况 比较
表 3 两 组 患 者 引 流 管 脱 出 情 况 比 较
够控制引流的速度 ,可 以持 续引 流 ,引流 效果好 ,并能 够 留标本 ,患者携带期 间较为方便 。 3.2 引流管 固定效 果 比较 中心静 脉导 管行胸 腔 引 流固定不牢 固容 易导致 引流管脱 出 。 。临床普 遍采 用 的 3M透 明敷料黏贴 固定 ,使 用安全 期可达 7 d,其 框型的设计可 以避免在皮肤 上产生 张力 ,降低皮 肤受 损 的概率 。但常因患者局部 出汗过多 ,皮肤处经常摩 擦导致膜 的边缘卷起 ,加之 局部有渗液 和重力 的牵 拉 , 使穿刺点膜松动 ,从而容易引起管道的滑脱。以往 的固 定方法 ,贴膜贴 于皮肤范 围过大 ,增 加 了皮肤 的不舒适 及瘙痒。改 良后 的固定方法不仅保 护了穿刺 点 ,也使导 管 固定更牢固 ,使导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抗引流袋 (瓶 ) 的重力 ,可减缓牵拉力 ,避 免因引流袋 (瓶 )的重力和外 界牵拉而导致引流管 的脱管 。对 照组横 S型弯 曲固定 方法可不 同程度 引起导管 移位及并 发穿刺点 感染 。 观察组 因敷料 的黏 附面 在导管 的两侧 及皮 肤 ,导 管牵 拉 时形成三点 ,抗重力作用更强 。结果亦显示 ,观察组 的胶布松动率 、引流管脱 出率均较对照组低 ,患者 舒适 度增加 。但更换贴膜 的 时问上 较对照组 稍 长 ,可能 与 护士 的熟练程度有关 。在平均每次维护费用上无 明显 的区别 ,提示 ,导管 固定不牢 固致导管脱出增加 了不必 要 的费 用 延 长 了住 院 时 间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胸腔闭式引流术(VCD)作为一种胸科外科手术技术,在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和降低呼吸道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采用中心静脉导
管引流术(PVCD)在VCD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VCD是一种由和中心静脉导管组成的结构,它与VCD一样,能够将胸腔液体抽出并进行定期处理。
PVCD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将痰液从胸腔引流出来,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保持及时有效地处理痰液。
PVCD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呼吸道感染的发展,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
除了PVCD的优势之外,其它的VCD方式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拔管时会受到影响,这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还可能出现管路堵塞的状况,从而影响抽液效率。
PVCD
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改善抽液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PVCD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的治疗和护理能力。
因为PVCD的设置容易操作,
护士可以根据PVCD的指示来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还可以加快排痰的步骤并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使用PVCD进行痰液抽出治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控性。
相比于其他引流方式,PVCD 具有更短的操作时间和更少的维护需求,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痰液的抽出流程。
总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作为一种重要的VCD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其
在抽出痰液、降低呼吸道感染、实现安全抽出及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
作用。
因此,PVCD在改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及其他护理方面可以称得上是有益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一种可以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导管,通过将导管插入颈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可将药物、液体或营养物质快速输送至患者体内。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腔隙内积聚的液体,常见病因包括肺炎、肺癌、心衰等。
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至病变部位。
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将抗生素输送至肺炎病变区域,从而提高药效、缩短治疗周期。
对于部分胸腔积液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可以在导管内加入利尿药物,快速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担。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够提供稳定的输液途径。
胸腔积液引起的液体丧失需要进行补液治疗,而临床上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
通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保证准确掌握输液速度和补液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过快或过慢输液导致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或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用于胸腔积液引起的胸腔穿刺引流术后的液体排除。
对于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引流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复操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用于胸腔积液引起的经皮肺穿刺治疗。
在这种治疗中,导管可作为引导通道,将穿刺针引导至病灶位置,准确穿刺并进行治疗。
相比传统经皮肺穿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够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
插入导管时可能发生血管穿刺、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导管的保养和使用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定期清洗和维护导管,以避免感染和阻塞等问题。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治疗胸腔积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但使用前需仔细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治疗目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管理。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护理

发生[ 。 1 ]
33 术 中护理 .
随 时 询 问患 者 的 主观 症 状 , 出现 胸 膜 反 应 , 如
胸 闷 、 汗 、 色 苍 白 、 搏 细 速 、 肢 发 冷 等 , 时 报告 医 生 决 出 面 脉 四 及 定 是 否 停 止 操 作 。必 要 时 皮 下 注 射 0 1 肾 上 腺 素 0 3 . . . t0 5 mL, 予 吸 氧 及 对 症 处 理 。 操 作 过 程 始 终 要 注 意 血 压 、 搏 、 给 脉
胸 腔 积 液 是 结 核 性 胸 膜 炎 的病 症 。尤 其 是 大 量 胸 腔 积 液 、
分 房 、 裹 性 积 液 , 类 患 者 在 传 统 的 胸 腔 抽 液 中需 要 反 复 进 包 这 行 胸 腔 穿 刺 , 且 多 量 分 房 后 一些 小 腔 无 法 处 理 而 长 期 包裹 存 并
在 。胸 腔 留置 中心 静 脉 导 管 除 了有 持 续 引流 的优 势外 , 可 以 还
胸 腔 注 药 , 胸 腔 内 注 入 尿 激 酶 或 异 烟 肼 治 疗 结 核 性 胸 腔 积 如
液 。采 用 胸 腔 流 置 中心 静 脉 导 管 是 一 种 安 全 有 效 的方 法 , 者 患
3 4 术 后 护理 .
位 , 胸 膜 活 检 , 高 胸 膜 活 检 率 。现 将 本 科 室 2年 采 用 此 法 予 提 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的护理体会和临床观察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4 1 一 般 护 理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胸 腔 置 人 后 , 患 者 尽 量 卧 . . 嘱
胸 腔 留置 中心 静 脉 导 管 的 临 床 护 理
陈 玫 , 桂 玉 ( 西 壮 族 自治 区龙 潭 医 院 内三 科 , 西柳 州 5 5 0 ) 蒋 广 广 4 0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操作方法
实验组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在B超定位点常规消毒皮肤, 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胸腔10~15 cm后拔出穿刺针,扩张器扩张局部皮肤,借助导丝将导管导入胸腔10~15 cm,固定导管,拔出导丝,空针回抽见胸腔积液抽出证实穿刺成功。
引流管局部固定,拨出导丝并接三通管、艾贝尔引流管、引流袋,最后用 3 L手术粘贴巾敷贴固定。
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 000 ml。
每周抽液2~3次。
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胸穿次数比较
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见表2。
3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置管的好处为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术中配合及并发症的观察
协助摆好体位,常规消毒,铺孔巾、抽好局麻药。
整个过程护士守候在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等不适[3],一旦出现,应提醒医生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就地抢救。
术后护理
①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通畅。
②指导患者适当更换体位、轻咳,鼓励其离床活动,以利液体引流,但注意引流储藏袋不可高于引流口;或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③指导患者擦身时要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果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需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更换敷料。
④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以不超过50 ml/min的速度进行缓慢排液,一般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 000 ml以内,首次放液量不超过500 ml,每天引流3~4次,更换引流袋1次,记录24 h引流液,更换时注意夹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医源性气胸。
⑤引流不畅时,让患者变换体位,如发现堵管,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后抽出,冲洗压力不可过大,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停止操作。
⑥因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引流大量的胸液,蛋白质大量的丢失,患者易引起低蛋白血症,故应指导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等高营养物质。
⑦24 h引流液少于50 ml,B超检查胸腔积液基本放尽可拔管。
拔管后压迫穿刺点5~10 min,消毒后贴敷贴。
继续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液、渗血。
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48 h内禁止淋浴。
4 讨论
由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胸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胸膜粘连、损伤性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仅有4例引流管堵塞,经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抽出后通管,无需重新置管。
与魏长春等[4]总结的100例胸腔引流管排液经验效果相近。
近年研究表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没有影响[5],但临床上趋于用小口径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原为血管内置管,管径细,管壁光滑,对肺和胸壁损伤小,能灵活控制引流量,不影响日常活动,携带方便,同时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每次抽液有限,不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放液较多,易导致纵隔移位,并且患者需经历多次穿刺的痛苦,往往产生惧怕疼痛、肺损伤等恐惧心理,而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并留置,操作迅速,穿刺针在胸腔内留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在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导管引流的必要性,防止患者过度精神紧张,以便于更好地配合治疗。
积极做好导管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导管堵塞,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胸腔内感染。
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导管堵塞、脱落、继发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本方法可以安全、充分地排尽胸腔内大量积液,减少胸穿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和慢性脓胸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