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_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
建安时代——正始时代——两晋时期——南北朝时 期——南齐永明年间
魏晋南北朝诗歌 ■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指反 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 指质朴刚健、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它们直接 继承了汉乐府名单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 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正始诗歌
竹林七贤
嵇康 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忧愤诗》(绝命诗)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 刘伶、阮咸、王戎
■两晋时期的诗歌
●
左思
代表作《咏史诗》8首,代表西晋文学最高成就
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
●
陶渊明
“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诗多 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 极为精练。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 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 境界。
■南北朝诗歌 概况:偏狭性;新变性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
山水诗:以山水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产 生并定型于南北朝,以其精美的诗歌意象、典雅 华丽的文辞、清新亮丽的风格彻底扭转了东晋以 来玄言诗垄断诗坛的局面,其杰出代表即谢灵运, 正是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到唐代 经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人的发展,达至成熟 期。
■南北朝诗歌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 诗歌创作:《登独立的诗歌题材
▼
▼
摹写景物细致精妙,创造出精美的诗歌意象
文辞富丽精工,色彩纷呈;重视表现技巧,多用 典、对仗 不足:有句无篇 结构单调 玄言尾巴
■南北朝诗歌 诗歌创作:
▼
二、鲍照与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_形成和发展

S第1卷第4期2002年8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l.1 No.4Aug.2002收稿日期:2001-12-18作者简介:张伯良(1939-),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形成和发展张伯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这一/人的自觉0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
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
/巧构形似之言0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0的触发媒介,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
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刘)宋初。
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0的范畴。
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酝酿;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2)04-0081-05Development of Poems on Landscape in Wei Jin S outh and North DynastiesZ HA NG Bo -liang(Schoo l o f Design,Southern Yangtze U niv ersity,Wux i 214063,China)Abstract :It w as during Wei 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at the po em o n landscape cam e out as a specific co ncept.It sho w ed man .s aw areness of the natura l ae sthetic feeling s and realiza -tion of the interna l rules in litera ture.At the tim e,the poem on landscape w as just in its gesta -tion per iod.Som e /w ell-str uctured and de liber ate 0descriptions o n landsca pe were confined to poem s abo ut m yths.H ow ever ,the poets w riting abo ut m yths required the natura l landscape as m eans of /a wa rene ss 0,w hich pro duced potentials for the descr iptio n abo ut landscape.Po ems o n landscape ca me into being at the turn o f the Jin Dynasty and So ng Dynasty.Xie Linyun was the f ounder of this ty pe o f poem s by m aking a gre at deal o f descriptions about landsca pe.H ow -ever,his po ems still didn .t go bey ond the sco pe o f /illustr ating m or ality by means of fo rm s 0.X ie Tao w as the fir st influential po et w ho made the po ems o n landscape perfect a nd m ature.H e w as fa irly cr eative in se lecting topics and associating scenery w ith fee lings,w hich enabled poem s o n landsca pe dev elop pro perly.Key words :W ei Jin So uth and No rth Dy na sties;poem s on landscape;gesta tio n;co me into be -ing;dev elopment自然山水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诗歌中就已有出现,不过一般是起着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相关的/比德0作用,或者是作为一定社会生活、人物活动的映衬背景而存在的,没有成为人们正面的审美观照对象,不是歌咏的主题。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h1一、原因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山水方滋—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兴起探源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社会政治状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多变,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状况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由于 战乱等原因,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文化氛围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同时,也充分发扬 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 学、音乐等元素融入画中。
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融合东西方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 ,也积极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元素,形成了东西方艺 术融合的风格。
创新材料和技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也在材料和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如 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立体。
《山水方滋—魏晋南北朝 山水诗画兴起探源》
2023-10-27
目录
• 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兴起的社会
背景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艺术特色
目录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历史意义 与价值
•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的传承与创 新
• 总结与展望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
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起始于三国时期 ,结束于隋朝统一。
总结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与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与绘画在艺术领域 中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 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和意境 中。诗人以画为诗,将绘画的元素融入到 诗歌创作中,而画家则将诗歌的意境融入 到绘画中。这种诗画融合的现象在当时的 文化背景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 值。
魏晋文学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了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
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1、文学的感情基调表现为悲观和放达这一时期的文人,有许多都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
他们中有的受到排挤、压制,有的受到迫害甚至杀头,有的生活在战乱之中,这些遭遇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对社会、对自我都无能为力,表现在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观绝望,而有的则是用放浪形骸的行为来发泄无望的情怀。
这样,就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调。
2、文学的主题是生死、游仙和隐逸这一主题是与文人们悲观和放达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生死的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面对生与死等,如曹操的《短歌行》。
游仙的主题,主要是想像神仙的世界,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的愿望,如曹植的《游仙诗》等。
隐逸的主题,主要是向往和歌咏隐逸的生活,以及招隐与反招隐。
如陶渊明的就有大量的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
他把这一主题的创作推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3、文学中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这一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状态,战争连绵不断,人民的流离失所,一方面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玄学、儒学、佛学并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和渗透到文学创作中来。
如在东晋诗坛上占据了百年之久的玄言诗,就是玄学对文学影响结果。
4、文学中反映了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就自然地使得许多才高的寒士心中产生了不平之气,这些不平,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征。
5、大量出现文学家族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族,如“三曹”父子、“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等。
6、创作形式异彩纷呈(1)、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的五言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南北朝的民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传世。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一、东晋诗歌发展1.东晋文化特点东晋时期文化氛围浓厚,以王羲之、谢安等人为代表的士人精神追求和创作活跃。
2.沈约和王羲之的书法与诗歌创作沈约和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化人物,他们的书法与诗歌创作相互影响,使东晋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江西诗派的兴起东晋时期,江西一带兴起了一批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4.庾亮与花间派庾亮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在文化上提倡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即花间派,其特点是咏史抒怀,言志豪迈。
二、南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刘宋时期的文化特点刘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以学问的广博和文人的风雅为特点。
2.南朝绝句的兴起南朝时期,绝句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南朝的诗人们通过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绝句创作风格。
3.谢灵运与乐府诗谢灵运是南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在乐府诗的传统上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4.玄言派的兴起玄言派是南朝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以含蓄深沉、意境隽永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北朝文化的兴盛与衰落1.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和交融,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在这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
2.北朝初期的辞章与乐府北朝初期的诗歌形式以辞章和乐府为主,体裁丰富,内容多样化。
3.北朝中期的雁门诗派雁门诗派是北朝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以豪放和怀古为特点,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北朝晚期的山水诗北朝晚期的诗歌以山水为题材,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山水诗的诞生与魏晋自然观的转变

山水诗的诞生与魏晋自然观的转变魏晋时期,按照文学上的划分,是指汉献帝建安初年(196年)~东晋末年(21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频繁的时期,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经历董卓之乱、三国争霸等等,生灵涂炭,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而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自然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后世山水诗、田园诗的产生与发展。
正如小尾郊一所说:'眺望自然而模写其美的尝试,却毕竟是从魏晋时代开始的。
'一、建安时期:最早的写景诗诞生建安时期,文学作品延续了《诗经》中'兴'的手法的运用,'寄物陈思',但《诗经》中被捕捉的只是具体的物象,而魏晋时期是整体的被捕捉,并且景中有情。
这体现在'悲秋诗'的诞生与固定,以及与此相关的手法的运用。
这一时期,秋,被更经常的利用来表现悲哀忧愁,影响了后世的《秋兴八首》和《秋声赋》等。
'触物增悲心'的写法也在这时出现。
代表有张载的《七哀》'秋风吐商气。
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
无余音。
白露中夜结。
木落柯条森。
朱光驰。
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
唯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
翩翩栖。
仰听离鸿鸣。
俯闻吟。
人易感伤。
触物增悲心'。
在此之前,人们往往先有悲情,才看到悲景,虽然'借景抒情'这种手法自古就有,但是'情'与'景'实际是相分离的,商风吹动枯枝卷走落叶,并不会增加人们的悲情,但是建安时期,人们听到风声,看到大雁南飞,不由自主的就会产生悲哀之情。
自然,开始更多地与人们的心境融合。
这时期,'悲秋诗'所表达的'悲'是含义丰富的。
诗人们借助秋天,表达对死亡、人生的感悟,也寄托思人、思乡之情。
同时,秋天开始被'规范化和'固定化'。
诗人描写秋天就一定描写同一类物象,比如:秋风、白露、落叶、衰草、大雁、星辰、冷月。
久而久之,人们对这类物象就有了固定的认识,认为它们是秋天的标志。
魏晋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作品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 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 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山水水总关情
——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魏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原因 重点 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的 代表人物及作品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汉末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上唯
一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 天然璞玉。
山水田园诗派:
名 词 解 释 与“边塞诗派”相呼应,在陶渊明以来的 内 容 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发展
而来。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 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 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代表 诗人有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等,而 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 诗派”。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 的向往。情景交融,即“一切景语皆情 语”。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谢谢观赏!
内 容
《关雎》、《湘君》、《湘夫 人》、《观沧海》(最早的一首 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等, 这些都为南朝山水田园诗的描写 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 术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第1卷第4期2002年8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l.1 No.4Aug.2002收稿日期:2001-12-18作者简介:张伯良(1939-),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形成和发展张伯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这一/人的自觉0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
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
/巧构形似之言0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0的触发媒介,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
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刘)宋初。
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0的范畴。
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酝酿;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2)04-0081-05Development of Poems on Landscape in Wei Jin S outh and North DynastiesZ HA NG Bo -liang(Schoo l o f Design,Southern Yangtze U niv ersity,Wux i 214063,China)Abstract :It w as during Wei 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at the po em o n landscape cam e out as a specific co ncept.It sho w ed man .s aw areness of the natura l ae sthetic feeling s and realiza -tion of the interna l rules in litera ture.At the tim e,the poem on landscape w as just in its gesta -tion per iod.Som e /w ell-str uctured and de liber ate 0descriptions o n landsca pe were confined to poem s abo ut m yths.H ow ever ,the poets w riting abo ut m yths required the natura l landscape as m eans of /a wa rene ss 0,w hich pro duced potentials for the descr iptio n abo ut landscape.Po ems o n landscape ca me into being at the turn o f the Jin Dynasty and So ng Dynasty.Xie Linyun was the f ounder of this ty pe o f poem s by m aking a gre at deal o f descriptions about landsca pe.H ow -ever,his po ems still didn .t go bey ond the sco pe o f /illustr ating m or ality by means of fo rm s 0.X ie Tao w as the fir st influential po et w ho made the po ems o n landscape perfect a nd m ature.H e w as fa irly cr eative in se lecting topics and associating scenery w ith fee lings,w hich enabled poem s o n landsca pe dev elop pro perly.Key words :W ei Jin So uth and No rth Dy na sties;poem s on landscape;gesta tio n;co me into be -ing;dev elopment自然山水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诗歌中就已有出现,不过一般是起着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相关的/比德0作用,或者是作为一定社会生活、人物活动的映衬背景而存在的,没有成为人们正面的审美观照对象,不是歌咏的主题。
以/体物0见长的汉赋中不乏对自然景物铺张扬厉、层叠繁复的描写,并且对后代山水诗的出现起了重大影响;但是这些描写大多是和歌颂或讽谏的政治意图相联系着,作者所注重的还是其社会性的功能,不是或者不完全是自然山水本身。
/山水诗0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这一/人的自然0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身规律认识的反映,这种觉醒和认识在由魏至陈数百年间的渐进变化,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山水诗也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嬗变过程。
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山水诗嬗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状况和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并从中探讨和当时文学、美学发展的一些规律性联系。
一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
在这一阶段,自然山水逐渐以比较纯粹的审美对象身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和诗歌表现领域,山水描写的影响日益扩大。
而从西晋末期到东晋,由于受玄言诗影响,山水描写又是在和玄言诗既相斥又相容的复杂势态下作为/潜流0存在着,为山水诗的形成酝酿着条件。
曹操的5观沧海6一诗是要首先提到的。
引诗正文纯属写景,作者登山望海,由近而远、由静及动地描写了大海中的一些具体自然景物,还通过这些描写以及由想像所极写的大海包孕星辰的壮阔气势,寄托了自己豪迈宏伟的胸襟气度。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真切生动的自然物象,是作为诗人直接描写和抒情的对象出现的,这对于以往是一个突破。
不过同时也可以看出,这首诗还没有完全脱离/诗言志0的传统,这使得它又带有比较明显的过渡痕迹。
曹丕和曹植由于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其父不同,他们的诗作中所写自然景色的情况也就有了变化,贵公子身份的优游裕闲的生活和当时已然较盛的游园之风(曹丕在5与吴质书6中就有/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0的记载),使他们的笔下出现了/怜风月,狎池苑0的诗句。
曹丕的/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茶。
柳垂重阴绿,向我池边生0(5于玄武陂作6)和曹植的5公燕6诗中写/清夜游西园0之景的/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涛波,好鸟鸣高枝0等写景句,对于自然景物在色彩对比和动态方面的描写,都显现了一定的美感。
这些景物描写虽然还局限于宫室、池苑的狭隘范围,却已突破了以往那样和外部社会相联系的内容,而开始转向了由个人内心情感需要出发的审美活动。
曹丕在5于玄武陂作6诗中写景之后,还特别点明了自己和众人在大自然美丽景色面前/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0的愉悦心境,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在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描写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过,在整个建安年代,像这样写景的情况毕竟还少,和当时社会动乱的情况相适应,大多数诗人还是把写景放在辅助地位的。
曹氏父子之后,见于文字记载的人们/乐山水0的事迹逐渐多了起来,像阮籍/登临山水,经日忘归0(5晋书#阮籍传6),嵇康/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0(5与山巨源绝交书6),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经日不倦0(5晋书#羊祜传6)等。
/竹林邀戏0、/金谷游园0也都是著名的欣赏自然美的活动。
这些活动开了文人以登高临水为乐事的风气,也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对自然山水的描写。
西晋太康前后的诗人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的诗作中,就陆续出现了一些刻画景物繁密细致的佳句,如/白苹齐素叶,朱草花丹华。
微风摇艹臣若,层波动芰荷0(张华5杂诗6),/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0、/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0(张协5杂诗6)等。
这些具有较高描写水平的/巧构形似之言0,对后来南朝山水诗工于细致刻画特点的形成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西晋后期,5招隐诗6、5游仙诗6等题材的诗歌也增多了对自然景色描写的成分。
像郭璞的5游仙诗6,超出了传统的羽化成仙的内容,以高人隐士为赞美对象,以大自然景物为蓝本,比较细致地描绘了真实的山林景色。
左思的5招隐诗6,描绘了/白云停阴岗,丹葩耀阳林。
石泉激琼瑶,纤鳞或浮沉0的优美自然景色。
左思还把对自然美的欣赏归结为/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0的赞叹,以山水的/清音0与传统的丝竹乐音相比较,明确地肯定了自然山水所给予人的审美愉悦感受。
这些有一定水平的自然景色描写和相当清楚的对自然山水美的审美觉醒,表明了在西晋阶段诗歌对自然山水的描写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东晋时,就在山水描写逐步取得了渐进之时,在比它发展更为迅速的玄学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山水描写改变了它的发展前进状态。
魏末开始流行的玄学思想,在西晋已是/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0(5晋书#傅玄传6)。
到了东晋,更是/中朝贵玄,江左愈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0(5文心雕龙#时序6)。
清谈玄理风气的盛行,使诗歌由玄理化很快地发展而为玄言诗的大兴,并且占据了文坛的统治地位。
/平典似道德论0(钟嵘5诗品6)的玄言诗和形象生动的山水描写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它遏制了山水描写原有的顺畅前进的势头。
这方面情况论者已多,兹不赘述。
不过,山水描写却又并没有就此走向消亡,它和玄言诗之间还存有/相容0的另一面,这使得它得以在玄言诗的统治下,以依附于玄言诗的曲折形式悄悄地生存和发展着。
这是因为,山水描写和玄言诗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社会上清谈之风愈盛,对玄理的探讨愈深入,在客观上就和山水描写保持的联系愈密切。
具体情况是:当时玄学所集中探索的是作为宇宙人生本体的/道0。
从玄学观点看来,世界的本体是精神的/道0,即/自然0,天地万物皆是体道而生¹,对于/道0的寻求是和自然界各种对象密切联系着的,大自然的山川草木和作为宇宙本体的/道0在本质上息息相通,可以看作是/道0的外化。
要寻求/道0,一个好方法就是到自然山水中去欣赏它、体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