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

合集下载

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

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

我们从三个‎线索予以表‎述:(1)时代线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其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而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太康诗歌,作家众多,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除左思外,成就不太高‎;永嘉诗坛,代表人物有‎刘琨、郭璞与玄言‎诗人许询、孙绰等;晋宋之际,陶渊明是成‎就最高的诗‎人;齐、梁永明体诗‎,代表人物有‎谢朓、王融、阴铿;梁、陈之际的宫‎体诗;北朝文学以‎庾信成就最‎高,庾信是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2)内容线索: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梗概多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倾向‎明显,而左思则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

其《咏史》诗,借古讽今,抒写怀抱,笔力矫健。

其后,鲍照《拟行难路》和《拟古》之作,情感抑郁、体气豪迈;庾信《拟咏怀》抒发悲愤,开绮艳、清新、老成的诗风‎。

在玄言诗盛‎行之际,陶渊明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一‎派。

梁、陈时期的宫‎体诗风靡一‎时,这是诗风的‎一股逆流。

(3)体裁线索。

曹操四言诗‎,曹植五言诗‎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诗彬彬其盛‎,蔚为大观。

永明体新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

◆社会政治状况时间范围:从东汉献帝建安年代(公元196)到隋统一(589),约四百年的时间。

这四百年间,一、社会状况: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动乱、分裂的时期。

在此期间,除西晋取得了短暂的统一(277灭吴,到313年晋愍帝被杀,计36年,实际上晋武帝一死[290],便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真正和平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左右),四百年间的中国社会,基本上处在分裂、战乱之中。

其过程又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

分别概述如下:魏晋时代,又可分为四段:(1)汉末至天下三分(184—208)从汉末农民大起义(184)到208年赤壁之战,是中原地区极度混乱,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时期。

(2)正始文学时期后段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各国统治区内出现了相对的和平,而各政治集团为夺取最高政治权力进行的争斗,演变成残酷血腥的政治屠杀,尤其是司马氏集团为篡夺曹魏政权进行的屠杀,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恐怖。

和这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文学史分期,称作“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年号。

)(3)西晋时期(177—313)司马氏攻灭蜀汉和东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西晋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太康文学”为代表的文化上的繁荣。

而“永嘉时期”则是诗歌向玄言诗变化的开始。

(4)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西晋王朝的统一安定,并没有持续多久,“八王之乱”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大冲突。

汉族政权被迫退避到长江流域,建立了东晋王朝。

中国再次走向分裂。

中国文化的发展,又形成了两线并行的状态。

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

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的空前混乱局面,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政权:西、东晋之交的刘琨、郭璞和晋、宋之交的陶渊明、谢灵运,是这个时期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陶渊明,他不仅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的伟大文学家之一。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220年------魏黄初元年∙正月﹐曹操死﹐子丕袭爵﹐嗣为丞相。

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

建国号魏﹐都洛阳∙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221年------蜀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222年------蜀章武二年∙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被火攻击溃﹐是为夷陵之战。

刘备败退白帝城223年------蜀章武三年∙刘备死﹐太子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刘禅﹐诸葛亮辅政。

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224年------魏黄初五年∙魏文帝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南中226年------魏黄初七年吴黄武五年∙魏文帝死﹐子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叡∙吴交州刺史吕岱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

227年------蜀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上表请伐魏228年------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锋马谡于街亭。

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不克∙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孙权﹐国号吴﹐迁都建业230年------吴黄龙二年∙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231年------蜀建兴九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运粮234年------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于军237年------吴嘉禾六年∙山越出山。

吴将诸葛恪经过三年围困﹐使十万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万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239年------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241年------魏正始二年∙魏邓艾兴淮南屯田﹐开渠三百余里﹐溉田两万顷249年------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251年------嘉平三年∙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252年------吴太元二年∙孙权死﹐太子亮即位253年------建兴二年∙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魏司马师废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255年------正元二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失败被杀257年------甘露二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次年失败被杀258年------蜀景耀元年∙蜀宦官黄皓开始擅权258年------吴太平三年∙吴丞相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休﹐是为吴景帝孙休﹐景帝杀孙綝260年------魏甘露五年∙曹髦率军讨司马昭失败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曹奂263年------景元四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攻蜀﹐后主降﹐蜀亡264年------咸熙元年∙魏罢屯田官﹐诸典农官皆为郡守﹑县令264年------吴永安七年∙吴景帝死﹐孙皓立265年------晋泰始元年∙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正始文学质。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璃《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集"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阮籍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嵇康作品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璃、应場,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岀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岀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晋虽不文,人才实盛” 代表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 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 (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另外还有傅玄、张华,刘琨等人。
太康诗风
1、缺乏现实内容: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拟古模仿
2、艺术形式繁缛 :
追求文字华美 描写细腻 注意对偶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 曹”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抒情性强,个性更加鲜明; 诗歌的结构、意向和修辞上更加讲究; 注重语言的工整、凝练;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多。
“三 曹”
曹操:“慷慨悲凉”
曹丕:“便娟婉约”
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 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 冕”。代表作《七哀诗》二首和《登楼赋》。
“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 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表现出独特 的风格: 1、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 愤的诗歌增多。 2、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 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两晋文学
西晋诗坛
《咏怀》其一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间及分期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间及分期
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许多重 要的文学样式都在这个阶段孕育产生,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文学景象。
2
2、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昌盛,出现 了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 大的文学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界的特点是:儒 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 行。
8
这一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 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 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钟重 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 是相违背的。
9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 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 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 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此所谓借寇兵而基盗粮者也。
这一段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接纳客卿和驱 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10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 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说明驱逐客卿将 使秦国危亡。
11
6
这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 错误的。并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成就帝 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具有不可磨灭的功 绩。
7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 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 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 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 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 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 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 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 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 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 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丕(187-226), 曹丕 字子桓。 《典论·论文》 《燕歌行》:现存第一 燕歌行》 现存第一 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思妇题材。 思妇题材。
曹植(192-232),字子 曹植 建。他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 他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 表,也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 诗的文人。五言诗在其手中完 诗的文人 成了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 变。 “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 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 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李瀚《蒙求集注》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 不得言而止。”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 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 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 曰:‘礼岂为我设邪!’ ☆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 所穷,辄痛哭而返。”
所谓“志人”,就是记录人物的轶闻琐 事、言谈举止,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 表。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义庆 人。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 而成,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 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记言则玄远冷隽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考 据 学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乐万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年——公元 年 公元589年 公元 公元 年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起讫及文学的分期: 东魏→北齐 汉 末 建 安 ↓ 魏 蜀 吴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西晋 北方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 隋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1)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1)

(2)内容线索: 建安诗歌,悲伤离乱,慷慨苍凉,梗概多气,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 正始诗歌继承建安诗歌的传统,由于环境险恶,变慷慨 用世为忧生嗟叹; 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倾向明显,而左思则 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其《咏史》诗,借古 讽今,抒写怀抱,笔力矫健。 其后,鲍照《拟行难路》和《拟古》之作,情感抑郁、 体气豪迈; 庾信《拟咏怀》抒发悲愤,开绮艳、清新、老成的诗风。 在玄言诗盛行之际,陶渊明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平淡自 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 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 诗一派。 梁、陈时期的宫体诗风靡一时,这是诗风的一股逆流。
文学逐渐摆脱经、史的附庸地位走向自觉; 文学的士族化和宫廷化特色。
第一节 魏晋社会政治状况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280年,晋武
帝灭吴,统一了全国。
门阀士族制度逐步形成,世族与庶族矛盾异常激 烈。 曹丕建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此铨选官吏,士 族的身价上升了。 西晋太康年间,颁布了占田制,把官僚地主的经 济特权制度化了,士族可以依据官品合法地占有 大量的土地。“九品中正制”成了保障士族政治 特权的工具,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等级差异。
求精致的对仗、谐调的声律、使事用典、雕饰辞采、 骈文创作盛极一时。辞赋由汉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 并向骈化和律化方向发展。
小说:有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文学理论发展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 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论著作,第一
二、文学士族化和宫廷化倾向
西晋门阀制度的确立,社会的世族化,导致贵族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
公元 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汉亡。

曹丕称帝,魏王朝建立。

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 223年魏黄初四年曹植的《洛神赋》和五言诗《赠白马王彪》作于本年。

公元 227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于伐魏前作《出师表》,为三国时期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卒(生192年)。

曹植后期作品还有五言诗《野田黄雀行》等。

公元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正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号“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齐名,并称“嵇阮”,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正始时期与整个曹魏后期的文学风貌,后人称之为“正始体”。

正始时期,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为后来玄言诗之滥觞。

公元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阮籍卒(生于210年)。

阮籍作有五言《咏怀》诗82首,为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组诗;又作
有散文《大人先生传》等。

嵇康卒(生于 223年)。

嵇康作有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公元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魏亡。

晋王朝建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太康时期,代表作家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后人称之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一作张华、张载、张协)。

太康年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太康体”。

公元 285年晋太康六年陈寿的《三国志》成书。

为继《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公元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陆机卒(生于261年)。

陆机作有《文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公元305年晋惠帝永兴二年左思卒〔?〕(生于250年?)。

左思作有《三都赋》,为继承汉赋传统的散体大赋代表作品;又作有《咏史》诗 8首等,为西晋时期五言诗代表作品。

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挚虞卒(生年?)。

挚虞作有《文
章流别论》(系后人集中其《流别集》中对各种文体的评论而成,今佚)。

西晋后期,士大夫间形成清谈风气,崇尚黄老玄学,其后至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公元 317年晋元帝建武元年西晋亡。

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刘琨卒(生于270年)。

刘琨作有《扶风歌》等。

魏晋时期,小说开始兴盛。

干宝的《搜神记》约成于东晋初期,与其后王嘉的《拾遗记》同为早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

公元324年晋明帝太宁二年郭璞卒(生于276年)。

郭璞作有《游仙诗》(今存14首)等。

公元 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人于会稽山阴兰亭燕集吟咏,是为“兰亭会”;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公元 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葛洪卒(生于281年?)。

葛洪著有《抱朴子》等。

公元 402年晋安帝元兴元年后秦姚兴弘始四年自东汉以来,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并开始翻译佛经。

后秦姚兴于本年迎天竺人鸠摩罗什入长安,主持佛经翻译,数年间译有《大品般若》、《法华》、《维摩诘》等经300多部。

此后译事不断,佛教广传,对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为彭泽令,80余日即辞归,作《归去来辞》。

公元420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东晋亡。

南朝宋建立。

南北朝时期开始。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约作于晋末或入宋以后。

公元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卒(生于365年)。

陶渊明为田园诗传统的开创者。

其诗歌代表作品还有《饮酒》20首、《读山海经》13首等。

公元 433年南朝宋元嘉十年谢灵运卒(生于385年)。

谢灵运为最早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作有五言诗《登池上楼》、《岁暮》等。

元嘉时期,玄言诗逐渐衰退,山水诗开始兴起,后经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山水诗派。

谢惠连卒(生于407年)。

谢惠连作有《雪赋》等,此后咏物写景的小赋兴起。

元嘉时期,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诗风,后人合称为“元嘉体”。

公元444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临川王刘义庆卒(生于403年)。

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撰成的《世说新语》,为记述人物言行的
轶事小说代表作品;刘义庆又撰有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公元 445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范晔卒(生于398年)。

范晔撰有《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公元 466年南朝宋永明帝泰始二年鲍照卒(生年?)。

鲍照继承汉乐府传统,作有《拟行路难》18首等;又作有《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等。

谢庄卒(生于421年)。

谢庄作有咏物小赋《月赋》等。

公元 474年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二年江淹的《恨赋》、《别赋》约作于此时或稍后,为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

公元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南朝宋亡。

南朝齐建立。

东晋以来,至南朝宋、齐间,乐府民歌兴盛。

长江下游一带流行“吴声歌”(《子夜歌》等),长江中游一带流行“西曲歌”(《石城乐》等)。

公元 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聚文学之士,其中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萧衍号“竟陵八友”。

永明时期,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被发现,沈
约、谢脁、王融等将其用于诗律及骈体文,开创“永明体”。

永明时期,骈文逐渐发展成熟。

代表作品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和稍后丘迟作于梁天监五年(506)的《与陈伯之书》,以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刘峻的《广绝交论》等。

公元 499年南朝齐东昏侯永元元年谢脁卒(生于464年)。

谢脁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山水诗传统,其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南朝齐亡。

南朝梁建立。

刘勰的《文心雕龙》约撰成于上年或本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标志着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高峰。

公元 518年南朝梁天监十七年钟嵘卒〔?〕(生 468年?)。

钟嵘著有《诗品》,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论诗歌(五言诗)的理论批评著作。

公元 526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门客于此后数年间编成《文选》,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公元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北魏郦道元卒(生年?)。


道元著有《水经注》,为南北朝时期北朝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531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萧纲于本年立为梁太子,与徐摛、庾肩吾等大量写作浮艳华靡的“宫体诗”。

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所作诗及徐陵、庾信所作骈文,后被称为“徐庾体”。

徐陵的《玉台新咏》约编成于梁中叶,为主要收录艳情诗的诗歌总集;所作《玉台新咏序》,为当时骈文代表作品之一。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约产生于北魏时期(后经文人加工)。

公元 539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五年刘勰卒〔?〕(生于466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有较大的发展,刘勰为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公元545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命苏绰仿《尚书》作《大诰》,为后世以复古名义倡导散体文的先声。

公元 547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东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约写于此时前后,为南北朝时期北朝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西魏攻破江陵,俘杀梁元帝萧绎。

时庾信奉使西魏,此后遂留居长安,作有《哀江南赋》并序、《拟咏
怀》诗27首等。

公元 557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南朝梁亡。

南朝陈建立。

阴铿为南朝陈代表诗人,与齐、梁间诗人何逊并称“阴何”,所作五言诗格律渐趋严整。

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北周亡。

隋王朝建立,至开皇九年(589)灭陈,统一中国,南北朝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