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文学家和经典作品,以下是相关的文学常识。

1.乐府文学
乐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学流派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流行音乐形式传唱。

乐府诗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诗》、《胡笳十八拍》等。

2.骈文诗歌
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行文典雅,字句对仗,较为短小精悍。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陆机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佛教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文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

道教文学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亮点,其作品大多以修身养性、逍遥自在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庄子》、《列子》等。

5.历史典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典籍。

其中最
著名的是《资治通鉴》和《晋书》。

6.代表作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述而、陶渊明、刘义庆、谢灵运、王羲之、王勃等。


们各自在文学、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与历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流派、代表
作品和作家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历史学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一、建安诗歌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 196 年至 220 年。

建安诗歌是指以这一时期为中心的汉末魏初的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

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简练刚健的特点,文风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成就突出的是曹操、曹植。

建安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五言古诗蓬勃发展的时代。

二、田园诗与山水诗(一)田园诗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时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 40 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2.陶渊明代表作(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二)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三、南北朝民歌现存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其内容基本健康,多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坚贞爱情。

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大多数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对形式。

北朝民歌包括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作,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同南朝民歌迥异其趣,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不用隐语;风格刚健豪放;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都用。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这样评价鲍照的诗
歌:“发唱惊挺,操调 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
魂。”
第五节 南北朝文学
(三)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
明体”即这一时期形成的新诗体,特点是 讲究声律、对偶,注重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对近 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 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合称竟陵八友。
第三节 太康文学
三、左思 今存诗仅14首,大多抒写怀 抱,抨击
权贵,多耿慨不平之音。左思诗作风骨刚 健,情调高亢,辞采壮丽,个性鲜 明,人 称“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 承和发扬,代表作《咏史》八首。
第四节 东晋文学
一、玄言诗 即以阐述玄学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
些诗歌大多抽象枯燥,深微莫测, “理过 其辞,淡乎寡味”,艺术成就不高,代表 作家是孙绰、许询。
第二节 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 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嵇康 。
第三节 太康文学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也是西 晋文学发展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太康文人既没有建安志士的激昂慷慨, 也没有正始名士的激愤忧世,他们追求的 是气定神闲、雍容和缓的风度。在文学方 面,他们多崇尚文字的华美绮靡,诗尚雕 琢,文崇骈俪,注重形式技巧的锤炼。代 表作家有陆机、潘岳、左思。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和建 安七子。
第一节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 在诗歌中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他们哀叹人生 短暂、壮志难酬,也高扬建功立业、统 一 天下的政治理想,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 的耿慨多气、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貌,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主要特点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主题:1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2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3隐逸主题,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

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1)文学的士族化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

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2)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阮瑀及其子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cóng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yào、谢惠连、谢眺)、梁武帝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3)文学的宫廷化晋宋以后,文学的士族化,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

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观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

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

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批诗人。

他们写诗反映社会动乱,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情辞慷慨,语言刚健,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曹操是汉魏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丕是他的次子,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丕之弟,作品有短诗《白马篇》、《七步诗》,长诗《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王粲、刘桢、阮踽、陈琳、应场、徐斡七人,除孔融之外,都是曹操下属,诗风颇似曹操。

此外,当时还出了我国第一位杰出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三国和西晋文学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写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正始文学:“正始”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

当时司马氏父子当道,政治黑暗,少数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满,产生“正始文学”。

代表人物为阮籍和嵇康,他们与另五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此期间,一批士族文仁模仿古人创作,被称为“太康文学”。

代表人物为左思,写有《咏史》八首,赋《三都赋》曾轰动洛阳。

另有陆机、潘岳、刘琨等。

陶渊明陶渊明,即陶潜,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曾做过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农村,参加劳动,写下大量的诗文。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风格自然平淡,浑厚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与黑暗现实对立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辞赋《归去来兮辞》中,表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

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散文得到发展,小说初步形成,出现了大量短篇文言笔记小说。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短短的三百多年经历了汉末动乱、三国争雄、八王之乱、永嘉南渡、北方十六国混战、南北朝对立等事件,战争不断,政权更换频繁,人民生活在动乱之中。

政治的混乱和儒学自身发展的衰颓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老庄哲学受到人们的崇尚,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而佛教的传入、佛学思想的流行,也使玄学中有了佛学的成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人们也有了新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儒家思想的失落使文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进入了自觉发展的阶段。

文学的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开始和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一些探讨文学体裁、总结创作理论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作家们开始自觉地追求文学的审美价值,他们不再为政治教化而创作,追求文学上的成就成为文人新的人生追求,文学变成了作家个体的行为,他们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描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

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其中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坛的繁荣期,也有人以太康文学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东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一般以建安文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始,建安文学还包括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的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他们用诗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诗风慷慨悲凉,后来人们就以“建安风骨”来指称他们的诗歌风格。

正始(240—248)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但正始文学一般包括正始以后到公元265年西晋建立之前的文学,主要代表是阮籍、嵇康。

因为这一时期司马氏掌权,政治黑暗,而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也在这时期盛行,所以嵇康、阮籍在作品中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自己的苦闷和对名教与自然的崇尚。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

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

主要作品有《搜神记》。

《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

《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6)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7)刘义庆,袭封临川王。

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

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

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1500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风格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一、创作背景1. 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分裂、晋朝的建立以及南北朝的兴起和战乱。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历史变动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2. 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他们追求彰显自己的才华和独特性。

士人之间进行文学创作和赋诗成为一种风气,文学成为了士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作品以史诗《观沧海》、《对潘安世书》和《龟虽寿》等为代表,表现了他的志向和追求。

2. 陶渊明: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是他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反对世俗的态度。

3. 陶潜: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是陶渊明的弟弟,代表作品有《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写了许多咏史之作。

4.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文赋》为代表,追求奇特的文辞和形象的修饰,对后世影响深远。

5. 阮籍: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他的《咏怀诗》和《与朱元晦书》等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三、文学风格与特点1. 豪放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的特点,表现出对世俗规范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宣泄。

作品以狂放豪迈、放浪不羁的形象为主。

2. 神韵派: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奇特的文辞和修饰,重视音韵和意象的表达。

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谐音派: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谐音、谐意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手法在后世文学中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四、主题与价值观1. 崇尚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导读: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1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 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2
一.两汉文学
1.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4.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
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3
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在此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悲愤诗》
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

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

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敇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
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
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1.高三语文常见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
2.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
3.文学常识
4.常识性文学常识
5.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
6.魏晋南北朝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7.中国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巧记忆
8.历史、文学常识大全
上文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