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之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简单纲要

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简单纲要

秦汉文学一、秦汉时期的社会和文学(一)社会历史概况1、秦王朝的统治与文化专制秦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以维护中央集权。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集权意识走向极端的结果,是严酷的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

2、统一的汉王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经济文化的繁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年农民起义,东汉政权建立;今古文经学之争;汉末统治危机,社会动荡。

(二)文学概况秦代的《长城歌》,杨泉《物理论》:“秦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等政论文、刻石文。

汉代的乐府民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其影响下,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创作得到高度发展。

赋是汉代重要的文学样式。

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在汉代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代表传记文学高峰的《史记》、《汉书》等其他散文。

二、秦及西汉散文(一)《吕氏春秋》1、概况:《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其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共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现今存160篇)。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在该书所取的各家学说中,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更多些,其预示了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2、艺术特点:(1)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2)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寓言;(3)具有自己特色,引用寓言来进行论证。

(二)李斯及其《谏逐客书》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游说秦国献统一之计,拜为客卿。

其《谏逐客书》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辞赋之丽。

(三)贾谊及其政论文贾谊(前200-前168),将汉代政论文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文学体裁和杰出的作家作品。

以下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秦汉文学1、秦代文学秦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但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汉代散文(1)贾谊:其政论散文如《过秦论》,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对秦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

(2)晁错:《论贵粟疏》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重农贵粟的主张。

3、汉代辞赋(1)骚体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继承了楚辞的抒情传统。

(2)大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力铺陈描绘,展现了大汉帝国的声威。

(3)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语言清新,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汉代诗歌(1)乐府民歌:“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乐府所采集和创作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出自汉代文人之手,深刻地反映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追求和幻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二、魏晋文学1、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思想活跃,建安文学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1)“三曹”: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悲凉慷慨,如《龟虽寿》《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的作品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如《白马篇》《洛神赋》。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正始文学正始时期,政治黑暗,玄学兴起,文学风格趋于隐晦曲折。

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隐晦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生之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3、两晋文学(1)太康诗风: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追求形式的华美,内容较为空洞。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曹操、曹丕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

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吸引了许多文人,以其鲜明的文学个性与共性,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出身微贱,少时任侠放荡,好权术,喜“刑名之学”。

年轻时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曾随袁绍讨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自任大将军和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

于戎马倥偬之余,不废吟咏,创作了不少出色的诗歌。

王沈《魏书》说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的诗现存20余首,都是乐府诗,内容和写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曹操诗的内容可概括为“闵时悼乱,歌以述志”,即反映汉末战乱的现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古诗归》卷七),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统一天下的理想。

这也是建安文学的主要精神。

《苦寒行》用士兵的口吻来写,表现的是士兵劳苦思家的情绪。

《蒿里行》写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也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整治国家、统一疆土的胸怀和抱负。

他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则正面表达了自己的宏大理想与志向。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不过它并非单纯摹写山水,诗中的大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写照。

而《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主题,更是情怀慷慨,真气回荡。

至于《短歌行》,则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为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

故文学史上称之为“三曹”。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由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宫体诗宫体诗盛行于梁后期和陈,其主要是对女性的描写和抒情咏物写景之作,诗风轻靡绮艳,与当时社会和时代风尚紧密相关,对于后来的律诗,特别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梁时期随着声律的兴起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格律严谨、对偶规整,将文字按照四声音调的不同进行规则排列,使诗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汉无名氏做,非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处于东汉末年。

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互现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事为主。

通过互现法的运用,《史记》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还能照顾到历史的真实性。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文言小说、演讲和散文等。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成就,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和特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 兴起了辞章派文学辞章派是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之一。

辞章派的代表性作品是《楚辞》和《乐府诗集》。

这些作品以辞章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

2. 文言小说的兴起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汉演义》和《东汉演义》。

这些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运用虚构的情节和对话,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命运,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3. 诗歌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以五言古诗为主,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和《乐府诗集》等,这些作品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4. 辞章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辞章文学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作品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辞章文学注重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了后世文学家的文学表达能力,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 陈寿陈寿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三国志》。

《三国志》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成为中国传统史书的典范。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等。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

中国文学常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收集整理先秦文学常识(1)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a
18
2、从诗歌体裁上看,汉乐府民歌大部 分是叙事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 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还塑造出了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标志着我国 叙事诗已发展到了一个趋于成熟的新 阶段。 如《妇病行》
a
19
3、从诗歌形式上看,汉乐府民歌打破 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以杂言 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如《饮马长城窟行》
• 第三战: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 表现了李广精于骑射,治军有方,具 有将兵的才干。
a
45
• 第三层(11—13):记述第四场战役, 最后随卫青出击,写李广精忠报国却 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和悲 惨结局。 与李蔡对比:朝廷用人不 当、军功制度不合理。
• 第四层(14):作者的论赞。盛赞李 广忠实、仁厚、品行端正、深得人心。
a
15
• 《陌上桑》:
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的荒 淫无耻,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 女子形象。
a
16
• 《孔雀东南飞》: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代表着汉 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a
17
二、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从创作方法上看,汉乐府民歌继承 了由《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反 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直接表达 了人民的心声。 如《东门行》
的结局。 六、写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
a
53
二、班固《汉书》
1、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 陵(今陕西咸阳)人。
• 9岁能文,13岁为王充赏识,16岁入太学。 • 父彪作《史记后传》;承父志写《汉书》
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被捕入狱。 • 弟超上书,明帝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上卷·秦汉文学一、秦汉辞赋1.什么是“赋”?答:赋是诗经六艺之一,是一种艺术手法,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汉代的赋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性一种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散文的结合。

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产生于西安初年。

代表作家:贾谊。

代表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淮南小三的《招隐士》等。

特点:骚体赋篇幅一般较短,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2)汉大赋:汉大赋是散体大赋,也叫体物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

代表作家:枚乘以及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代表作品:《七发》、《子虚赋》、《上林赋》等。

其中《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成熟的代表作。

特点:形式上篇幅长,结构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炫丽的辞藻,对事物做了穷形极貌的描写,使汉大赋呈现一种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特征。

(3)抒情小赋:兴起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

代表作品:《归田赋》。

特点:形式上体制短小;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和节奏。

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2.什么是“九体”?答: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体的骚体赋,其中有《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有了独有的格局,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二)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文学
主讲:韩梅梅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
隋唐
李斯与《谏逐客书》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一)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班固张衡扬雄《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二京赋》
“子虚乌有”一词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A.司马相如《上林赋》
B.张衡《东京赋》
C.左思《三都赋》
D.司马相如《子虚赋》
二、汉代文学
(二)汉代诗歌
1.汉乐府:《长歌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汉)《木兰诗》(北朝)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汉)《木兰诗》(北朝)《秦妇吟》(唐)2.《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二、汉代文学
(三)汉代散文
1.《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三曹”与建安诗歌
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丕——《典论》——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曹植——“建安之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2.陶渊明与田园诗
《归园田居》
《饮酒》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是()。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归园田居》
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代表作品《采桑度》《西洲曲》《敕勒歌》《木兰诗》
诗句举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3.南北朝民歌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4.辞赋与散文
辞赋——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左思《三都赋》
散文——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王羲之《兰亭序》
知识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