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论述题

合集下载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散文家是李斯他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2、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家有贾谊和晁错,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

鲁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3、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指陆机和陆云,“两潘”指潘岳和潘尼,一左指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西晋诗坛以陆机和潘岳(善写悼亡题材的作品)为代表,其诗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和许询。

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

6、嵇康的绝笔诗是《幽愤诗》,其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7、元嘉三大家是指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述的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登楼赋》9、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0、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并成为“七体”的开山之作。

11、司马相如以大赋《子虚赋》《上林赋》名世,其骚体赋也卓有成就,骚体之作除《大人赋》外,还有《长门赋》和《哀秦二世赋》。

12、东汉京都大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以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成就为最高。

13、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最有名。

14、贾谊的骚体赋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有名。

15、扬雄前期所创作的“四大赋”包括《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后期辞赋《解嘲》16、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述行赋在融会古今、抒发历史沧桑感方面有很多新的开拓,按性质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

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和赵壹。

13、张衡的《》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二、单项选择题:1、.贾谊的《过秦论》和《》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3、汉武帝时期的《》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2)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2)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2)18.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

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

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

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

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

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

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

19.简述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南朝文学是指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

这个时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创作活动受到空前的重视,文人集团创作活跃,作家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越前代;作品内容单薄空虚,但题材有所开拓,形式技巧趋于成熟;文学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试样题A一、填空(25分)(一)文学史常识1、秦汉唯一著名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是《》。

2、汉代最兴盛的文体是,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的《》中的传纪文学作品及诗歌中的、民间歌辞、文人五言诗《》。

3、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

4、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么三篇,其中只有《》最可信为蔡琰所作。

5、东汉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西晋左思则以十年时间构思写成《》。

“洛阳纸贵”指的即是的佳作被富贵人家竟相传抄之事。

6、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由谢灵适开创的。

7、集南北朝诗歌之大成的作家是,其代表作为《拟咏怀》廿七首。

8、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杰出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刘勰的《》。

(二)诗句填空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2、,游子不顾返。

《古诗·行行重行行》3、白骨露于野,。

(曹操《蒿里行》)4、丈夫志四海,。

(曹植《赠白马王彪》)5、,澄江静如练。

(谢月兆《晚登三山还想京邑》)6、池塘生春草,。

(谢灵运《登池上楼》)7、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8、,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9、,翔鸟鸣北林。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10、援琴鸣弦发清高,。

(曹丕《燕歌行》)10分)1、被王国维推为“一代之文学”的汉代文体是()。

A.汉乐府民歌B.汉赋C.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散文D.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2、乌有先生,亡是公是出自()。

A.枚乘的《七发》B.司马相如《子虚》《上林》C.贾谊《鹏鸟赋》D.杨雄《羽猎》赋中虚构的人物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之句出自汉乐府民歌中的()。

A.《有所思》B.《陌上桑》C.《妇病行》D.《孔雀东南飞》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之句出自()一诗。

A.司马迁《报任安书》B.李斯《谏逐客书》C.班固《苏武传》D.晁错《论贵粟疏》5、汉代四大赋家指的是()。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3.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

28.《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

29.枚乘的赋以《七发》最为着名。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练习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 *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 —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秦汉魏晋古代文学试题

秦汉魏晋古代文学试题

秦汉魏晋古代文学试题古代文学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1、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散文著作是《吕氏春秋》。

此书内容驳杂,所以后世把它列为“ 杂家”。

2、西汉赋作中,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都是以“不遇”为主题。

3、《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汉武帝时代,长达三千年左右。

4、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汉乐府歌诗创作精神的特点归纳为:“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5、东汉时期著名的京都赋,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6、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自传体叙事诗,对杜甫的《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和《北征》等有很大影响。

7、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山水诗_____________ 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8、谢灵运与鲍照和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9、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___ 志人小说_________ 两大类。

11、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

1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淮南子》《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

(1分)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1分)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分2、汉大赋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征,(1分)以主客问答为基本结构(1分)的韵散相间、半诗半文的文体。

3、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1分)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1分)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论述题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开;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结合作品进行论述)2试论曹植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

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壮,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这种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3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

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

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

使《史记》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史记》的文学成就答:《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

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

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

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

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

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

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此外,太史公还通过情节描写特别是戏剧性的情节场面;某些心理特征的描绘;对比衬托;细节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㈡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全书一百三十篇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整体,互相补充照应,同时又独立成篇。

而这些独立成篇的传记,有的是人物传;有的是叙事文;有的象抒情文;有的象单篇的专论。

在文章的组织方面首尾呼应,组织严密,常以某些穿插贯穿全篇。

而在穿插中又有灵活的变化,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波澜起伏。

这些穿插有情节的穿插,议论的穿插,奇闻轶事的穿插,而结尾又往往耐人寻味,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

㈢悲愤慷慨,有强烈的抒情性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部《史记》,是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和生命铸成的,饱含了自己的爱憎善恶。

《史记》就象《离骚》一样是一部长篇悲愤诗。

我们从《史记》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浓重的个人身世之悲与历史悲痛的同体整和、同体震颤。

可以说,《史记》的情事之悲愤是中国史书千古以来绝无仅有的。

㈣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史记》总的风格是朴拙雄浑,有感情,有气势,有力量。

《史记》各篇随着内容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时而雄姿悲壮,时而冷峻深刻,时而又低回婉转,总之,能尽其语言巧妙传神之能事。

5南北朝民歌有何不同答:a. 从题材看,吴声西曲专写男女爱情,北歌则充满了批判现实的精神,视野广阔得多,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英雄人物等都有涉及,老女、孤儿、寡妇、穷汉、战俘,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b.从风格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

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

它的语言也不像南歌那样清丽,而在质朴中带有俚俗粗野的气息。

c.南北民歌内容、风格的不同,同它们的声调是大有关系的。

“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

”,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内容风格自然婉曲;而鼓角横吹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北歌的风格正同这种声调互为谐合。

d.从艺术形式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

北歌有一部分本用外族语言写成,曾经过汉译;一部分则直接用汉语写,南北朝同是五言诗的昌盛时期,民间歌辞也多五言本是不难理解的。

加上北方民歌再由北入南时经过南方作家的翻译润色,在体制上更容易同南方民歌接近了。

不过南歌有五言三句、五句和六句者,北歌的七言二句、四句体也不见于吴声西曲。

6、班马异同论答:“班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两人在史学上、文学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既有类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班固所著《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是把“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前半部照抄《史记》,武帝以后是新作。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思想上既吸取了各家学说,又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卓越的思想和批判精神。

班固及其《汉书》在思想上尊奉儒家,有明显的正统观念。

《汉书》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肯定了一些正直之士,批判了一些奸佞小人,这与《史记》有类似之处,但不具有《史记》那样强烈的思想锐气和广泛的人民性,有时还表现出与《史记》针锋相对的观点。

《史记》与《汉书》在史传文学上都有高度成就。

《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成为中国史传文学的千古典范。

《汉书》在描写手法上继承了《史记》的一些传统,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它没有《史记》那样的奇崛多姿,但文章组织严密,语言受到汉辞赋散文影响,繁富绮丽,凝炼整饬,具有一种雍容典雅之美。

7、“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答:“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建安时代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著称,被后人尊为文学的典范,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首先是指建安时代的文学(主要是诗歌)内容充实、感情丰沛的特点。

建安时代的作家,由于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本来就很注重作品的抒情性,又由于他们久经战乱,思想感情表现的就更加慷慨激昂。

其次,“建安风骨”是指建安诗文所突出具有的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

建安诗歌是从乐府诗歌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也讲究辞采,但仍然保持了乐府民歌质朴爽直的本色,不像后来文人诗那样过分地追求富丽的辞藻,因此明朗刚健的风格就更加突出。

第三,它是指建安诗文风骨和藻饰恰当的结合。

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曹植。

此外,“建安风骨”还可以从志深笔长和梗概多气来理解,政治理想的高扬、悲凉慷慨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对人生短暂的哀叹是“建安风骨”的具体体现。

8、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及其意义答:《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集体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其主题多半是写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下层文士人的生命慨叹,曲折地反映了东汉覆灭前动荡不宁的社会生活。

《古诗十九首》充满了一种对人生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暂的悲慨。

这种人生悲情的表达,后来弥漫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调。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善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

如《迢迢牵牛星》,通篇描绘牛女形象,而男女离别之情,已隐含其中。

②善于以事传情,通过某些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使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

如《西北有高楼》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情的描述,抒写了一个怀才不遇、失路徘徊的下层文士的苦闷。

③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衬映烘托,能达到一种虽着墨不多却语短情长的艺术效果。

如《冉冉孤生竹》写新婚女子对丈夫别后深长的思念,即以孤竹结根泰山喻女子托身君子,为后面抒写久别之苦作了很好的铺垫。

④语言上具有浅近自然、意蕴丰厚的特点。

如《行行重行行》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虚写思妇对丈夫久行不归的怨愤,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极写思妇刻骨的相思,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描写思妇对丈夫的猜度,都具有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正说明了《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它在平易流畅中见清丽,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抒情性;而它所流露出的生命悲情,不仅强烈地表现出特定时代里的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钟嵘为什么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正确吗?答: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就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方面而眼,应该说是正确的。

古代有很多隐士,但大多是有意为之,并不是真正的归隐,其目的是为了沽名钓誉,也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

但陶渊明却是一为真正的隐士,他活了63岁,其中有五十多年是在乡村度过的,而且从他的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隐居躬耕生活的题材,这些优美的田园诗,情感真挚,风格浑融,没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是写不出来的。

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由衷热爱,而且也表现了他冲淡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

在陶渊明以前,没有人像他一样把隐逸生活写得如此的生动多样,正如朱自清在《陶诗的深度》中说的:“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价没有错。

”不过,陶渊明并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悠然自得,他的内心还是有一定的冲突的。

他的隐居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早期受的教育是纯粹的儒家教育,因此希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是他的追求。

但是,时局的混乱以及政治的黑暗,使他的仕宦之心冷却了下来,归隐田园便成为他的必然选择,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的归隐也就弄假成真了,而且他觉得他最适合的生存方式应该是田园的生活。

而且,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还有对贫苦的悲叹,对死亡的忧惧,他也并没有完全忘却政治。

所以,他没有脱离他所属于的社会和时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渊明“并非整天正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