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对中国音乐发展之启示——以中国古琴原生文化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观后感

中国音乐史观后感

中国音乐史观后感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庞大,流传至今的古代音乐文化,以及近代音乐的发展,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我对中国音乐史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它与宗教、礼仪、战争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民乐两大类,雅乐是朝廷官方所使用的乐曲,用以表达君主的威严和尊贵;而民乐则是广大民众所演奏的音乐,以表达平民百姓的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我最为喜爱的是古琴音乐。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琴音乐,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和美学价值。

古琴音乐强调内心的凝聚与情感的表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每一首古琴曲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让人陶醉其中,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与风采。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历史的变迁,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

尤其在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和融合,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民族音乐家们在保留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既秉承了中国音乐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精髓,开辟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音乐历史的观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对音乐的深厚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无论是古琴、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还是京剧、民族舞蹈等传统表演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这些音乐传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音乐,人们可以触及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情感。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电影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都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找到情感的宣泄和共鸣,减轻生活的压力和疲惫。

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文艺复兴是15世纪初开始于欧洲的一种文化运动,它通过对人文主义、艺术、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和恢复,重建了人类对于文化和自然的认识。

尽管文艺复兴主要发生于欧洲,但其影响已经蔓延至全球各地。

中国也不例外,文艺复兴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一: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人的利益和价值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在中国,人文主义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所强调的“仁爱”、“诚信”、“礼仪”,以及佛教所提倡的“慈悲”、“智慧”,都蕴含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加强调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

同时,也启发了中国文化自我完善的方向。

中国的文学、戏曲、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渗透着人文主义思想。

例如,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以鬼神之事为主题,但是通过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探讨,构建了一个儒家思想的世界。

又如元曲《牡丹亭》中的“感天动地玄女魂”,虽然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也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深刻关切。

影响二:美学和艺术文艺复兴不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同时也是一种美学和艺术运动。

艺术家们开始研究人体结构和透视学,通过对于色彩、线条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更为逼真和丰富的艺术形式。

这种追求美和创新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追求的是意境和气韵,而现代绘画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

如刘海粟的油画作品《茶话》,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揭示和表达,与法国后印象画派的风格相结合,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也促进了对于文艺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中国的昆曲、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得以发展和繁荣。

戏曲表演也开始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音效设计,在剧情和台词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音乐、舞蹈、道具等手段,表现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古琴艺术的起源与传承

古琴艺术的起源与传承

古琴艺术的起源与传承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称为“天籁之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古琴艺术的起源古琴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古代世界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名叫“伯牙”,他的琴艺凌驾于世间所有的艺术家之上。

伯牙常年漂泊在外,他在四川峨眉山邂逅了修行成道的道士“钟子期”,从钟子期处学习到了高超的琴技。

在钟子期的指导下,伯牙的琴艺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据说,伯牙曾与神话中的“钟馗”会面,后来他去了齐国与钟子期相会,两人琴音相合,用琴来表达了友谊之情,他们的音乐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传说中的《高山流水》便应运而生,成为了古琴音乐中最著名的曲目之一。

古琴艺术不仅源于伯牙,还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密切相连。

古人常说:“琴书画诗为文化四艺”,古琴得名于其外形犹如牛背形状的琴盒,又称“牵素琴”,其音色高雅、深远、细腻、空灵,可与人类心灵相通。

在中国古代,古琴被称为“生活的思想家”,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艺术与信仰,因为它既是一种音乐表现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境界表达。

二、古琴艺术的传承古琴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自古以来不断传承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家琴派和地方琴派。

其中江南琴派最为著名,是古琴艺术的代表之一。

江南琴派的创始人是明代著名古琴家文征明。

文征明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精通古琴、绘画等多种艺术的通才。

他的古琴艺术卓越超群,创作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古琴曲目,如《梅花三弄》等。

随着江南琴派的发展,古琴艺术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迄今为止,江南琴派仍然是中国古琴艺术中的重要派别之一。

除了江南琴派之外,还有北京琴派、浙派、河南琴派、湖北琴派等地方琴派,每个琴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古琴艺术不仅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V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论文-V1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史
论文-V1
正文:
一、古琴文化概述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琴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改良,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高雅艺术价值的乐器。

二、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
1. 对音乐曲调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古琴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这使得它在使用中会对曲调进行改变和调整,经常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这对古代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古代音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对音乐表现力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古代音乐的表现力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可以通过琴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古代的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使得音乐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古琴文化对古代音乐的创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古琴本身就拥有着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音乐效果,在音乐创作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素材和灵感来源。

古琴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也经常被用来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曲调,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创作形式和内容。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使得古代音乐具有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内涵和价值。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上上承前人,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韵味。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不可小觑。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色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包括琴、瑶、笛、鼓、磬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琴、瑶、鼓、箫。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别具一格,音乐家不仅要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音高、音长,更要以情感和内心的感觉来演奏,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音乐形式也各有特色。

四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演武长春》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其中《高山流水》强调音乐的自然流畅,反映了中国人崇尚道德精神的情感。

《广陵散》则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复杂的音乐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音乐的一支恋歌”。

在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非常感兴趣。

在国际音乐节、音乐大赛中,中国传统音乐往往也是颇具竞争力的表演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外音乐交流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展示中国音乐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世界音乐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示给全球听众。

2.推动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音乐自古就已经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壮大,对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合作演出、交流讲座等方式增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了解。

古琴音乐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古琴音乐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古琴音乐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和审美理念。

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珍品,其独特的音色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在当代社会,古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传承古琴音乐的精髓和推动其发展成为当前音乐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古琴音乐在当代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投入到古琴音乐的学习和演奏中。

同时,许多文化机构和音乐团体也开始重视对古琴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开设了更多与古琴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为古琴音乐的传统之美注入新的活力。

在当代,古琴音乐的传承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年轻人对古琴音乐的兴趣不足以及传统技艺的传承困难。

古琴音乐需要一代代传承人的悉心培养和传承,但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很多年轻人很难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古琴。

因此,如何激发年轻人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如何扩大古琴音乐的影响力,成为当前古琴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古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各级文化部门和音乐机构应加大对古琴音乐的支持和投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古琴音乐的学习和传承中。

同时,也需要注重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更多关于古琴音乐的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古琴音乐。

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这门传统音乐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古琴音乐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古琴音乐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美妙动人的音乐表现力将一直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前赴后继地探索和传承。

只有不断努力,加大对古琴音乐的支持和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古琴音乐,才能让这门传统音乐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音乐光芒。

愿古琴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璀璨绽放,永不凋零。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作者:赵相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7期摘要:在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中华儿女不得不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传统文化虽与西方文化产生矛盾,但更多留洋归来的音乐家们,致力于将西方的音乐文化付诸于实践,发挥西方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来改变传统文化在当时的落后局面。

本文正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了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西方音乐文化;中国近代音乐;影响;自西方音乐由十七世纪进入中国以来,中华儿女对它的态度由“好奇”¬转为“探求”再到“赞同”经历了大致这三个阶段。

当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时代,国力富强民族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

西方音乐也迈入了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我们如何理解西方音乐与中国近代音樂的关系?西方音乐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尝细细探究。

一.西方音乐文化的特点西方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西方发展的一千年里,它是非常完整和严格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严格的技术和技巧。

一系列的构成原则对位法、和声声学、记谱法、配器法、宗教音乐等都体现了西方音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个性化创作的追求是西方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显示出“以人文中心,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这样追求人性的解放说到底就是强调个性的释放。

像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著名的《第三五六九交响曲》都是在乐曲的和声、曲式、展开部内容以及标题上开启了个性释放的先河。

像肖邦、李斯特、巴赫、亨德尔、罗西尼等等这些音乐家们在他们的的作品中无不坚定追求着象征自己个性的代表作,以此为荣。

二.西方音乐文化对建国前中国音乐的影响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和西方的殖民主义扩张有很大的联系,但在近代不同的阶段,中国音乐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早在19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支西洋管乐队,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公共管理局乐队”隶属于上海工部局。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探讨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一、历史背景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筑琴和瑶琴。

到了唐宋时期,古琴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琴在唐宋时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古琴为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在明清时期,古琴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必备之物,对古琴的研究和演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文化内涵古琴艺术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古琴艺术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艺术,它不仅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文化的传承。

古琴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和文化情感,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三、艺术价值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于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琴艺术不仅具有音乐性,更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古琴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艺术。

四、现代价值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更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古琴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背景,它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古琴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文化表达和精神追求。

五、结语总之,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仅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表达和精神追求。

古琴艺术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艺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对中国音乐发展之启示——以中国古琴原生文化为例
发表时间:2020-01-09T15:01:38.8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作者:何子奕[导读] 随着文艺复兴的出现,新的思想与思潮应运而生,产生了新型的文艺理论。

这些文艺理论同时使得创作者和受众摆脱了原有的思想桎梏进行文艺创作与鉴赏,各个主体开始探讨人的本质美。

而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对西方音乐体系有着雏形化的规制,从而使得西方古典音乐规整成为十分完整的音乐体系,然而这种保护模式正是中国原生音乐文化需要学习的。

(湖南大学,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摘要:随着文艺复兴的出现,新的思想与思潮应运而生,产生了新型的文艺理论。

这些文艺理论同时使得创作者和受众摆脱了原有的思想桎梏进行文艺创作与鉴赏,各个主体开始探讨人的本质美。

而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对西方音乐体系有着雏形化的规制,从而使得西方古典音乐规整成为十分完整的音乐体系,然而这种保护模式正是中国原生音乐文化需要学习的。

关键词:文艺复兴;音乐发展;古琴
1.前言: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音乐创作相对于该时期的创新要素的分析,阐释了文艺复兴对中国音乐发展启示性的要素。

中国音乐发展至今日,在历史中多次与外界音乐理论及音乐风格进行碰撞融合,而文艺复兴作为历史学中的重大影响类事件,其内涵中的音乐延展部分不只对西方音乐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也必然对于东方的音乐发展有着借鉴性作用。

本文同时以古琴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其如今生存环境与未来前景。

2.文艺复兴音乐基本形态
从历史学角度来说,文艺复兴这一事件开始于1300年左右。

然而文艺复兴音乐的产生却具有滞后性,其诞生于在文艺复兴后100年,持续至十七世纪。

区别于中世纪人声演唱为主的音乐,该时期开始了人声演唱和乐器演奏的分离。

此二者在之后进行了单独性的发展。

谈及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主要来源,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复兴古时期,譬如古罗马的音乐作品形式,这也是文艺复兴总体上的主要美学特征。

第二种是以前人的创作为基础,使用板、簧官等乐器进行创造与革新。

第三种起源自教堂以及古寺院的赞歌神曲在创作理念方面,由于音乐创作者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该时期,音乐的诗体结构,节奏和韵律方面有个人化的突破改进,将自由的创作理念体现在其中。

而受众也更易于接受这样具有感染力的音乐。

由于经济的发展,当时出现了印刷术这一重大科技突破,也就使得音乐文化能够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器乐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技术性进展,出现了合并音乐即syntagma musicum这一概念。

(如图a)
图a
一系列技术因素引起了复调音乐的兴盛,和声这一理念也在音乐界出现,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彼时的影响是具有突破性的。

下面主要论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借鉴性意义 3.文艺复兴音乐的特征与启示
一方面,平和包容的艺术环境促进了文艺复兴音乐的创作。

艺术无法脱胎于环境,并将始终在环境中生存。

若无适于艺术生存的创作环境与氛围,好作品的产生可谓十分困难。

其次,文艺复兴音乐有着雄厚的理论支撑。

创作者们有着以古为鉴的创作动机,然而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确实抱有一种解构意志的。

譬如音乐理论家弗兰基诺·加富里奥的《音乐理论》在该时期成为大众性思想转变的指导。

柏拉图在《国家篇》与《法律篇》中提及的音乐相关理论也在政治功能领域将音乐世俗化。

再次,文艺复兴音乐将创作题材丰富化。

在此之前,音乐的功能性大于娱乐性,神学色彩较为浓厚。

而文艺复兴音乐则是打破了这一特征。

创作者们将题材世俗化,专注于表现人本身的艺术审美享受,将取材点设置在日常的生活中,例如法国的尚松等。

值得一提的是,器乐脱离开演唱,开始独立地发展起来,这也恰恰说明了音乐需要与人共性这一观念的合理性。

4.古琴文化的生存与未来
在中国古代,古琴是为悦己而生,被士人阶层称为雅乐。

由于“礼不下庶人”这一观念影响,古琴的传播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甚至是在当今社会,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也并不为人所熟知。

“琴”也同“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古代人对自我情感表达的约束与桎梏,从某种角度说,古琴本就不是为了世俗而生的。

此观念也体现在古琴音乐文本的传播方式上,减字谱并非通俗易懂的曲谱,就观众而言近乎于天书。

多维原因决定了古琴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虽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古琴在自媒体领域有了一定的科普行为,但是由于其发展形式的分散性,其至今缺乏一种领域共识,也就是音乐领域的契约精神。

以下是文艺复兴对于中国原生古琴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虽然当今社会提倡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但是这种复兴不应该只是对于成人领域开展的,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将其本本切切地科普至教育领域。

如此便可形成优渥的文化土壤,对于古琴流派、技法的规整更加有利。

二,学术领域缺少古琴文化的理论支撑,因为古琴多流行于古代,虽有嵇康《琴赋》等作品流传后世,可由于古代缺乏对民间典籍的保护意识,后人无法将古琴的发展流程清晰了解并整理,也就无法形成对古琴文化最本道的认识。

因此,古琴的深入性理论基础是具有极强领域意义的。

三,正如前文所说,古琴由于其音乐性质的局限使得其创作题材更加局限化。

而如今的琴家创作能力更是缺乏,古琴大师的能力也随着代际逐渐减弱,前有龚一、管平湖等大师研究此道,如今此间高人少之又少,近年来唯有《卧龙吟》这一原创曲目广为人所知,亦是依托了影视作品。

或许,古琴的传播可以紧抓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快车,并将当代人熟知的音乐改编化,寻求属于其自身发展的形式。

5.结语
文艺复兴不仅仅是西方文化中的里程碑,其中心观念以及形式内涵同样对当今中国原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有着深入的启示。

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对西方音乐体系有着雏形化的规制,从而使得西方古典音乐规整成为十分完整的音乐体系,然而这种保护模式正是中国原生音乐文化需要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楚小利欧洲合唱的美学谱系——评《西方古典合唱的美学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17(08):92.
[2]芭芭拉·哈格-于格罗,余志刚.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城市音乐——以比利时的根特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2):138-151.
[3]王旭青音乐诗学:巴洛克时期音乐修辞的全盛期[J].音乐研究,2017(5):12-13.
作者简介:何子奕(2001.03—),女,山东省淄博人,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