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音乐传统悠久历史,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丰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音乐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音乐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考古学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原始的乐器,这表明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非常久远的历史。

中国音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乐曲是“鸟兽赋”,它是一种基于自然现象所创作的乐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也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开始被加入到祭祀、娱乐和军事等各个方面。

二、古代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种类和种种奇妙的形状。

古代的乐器因为大多是手工制作,所以也显得比较原始、古朴。

其中比较著名的乐器有:琵琶、二胡、笛子、箫等。

这些乐器的创造都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标准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比如说,琵琶的制作完全依照黄帝乐八卦制度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演奏者的不同喜好来进行个性化的改动。

三、音乐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音乐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在古代宗教活动和宫廷礼仪中都少不了音乐的陪衬。

它不但是祭祀、娱乐的必备元素,而且还被视为是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音乐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文明的展现,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情感和理念。

在古代,音乐具有学术和政治意义,被用于在大型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的演奏,以展现国家的威严和社会的强大。

四、音乐形式的演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音乐在形式上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说,古代音乐,特别是宫廷音乐,是在严格限制下发展的。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它逐渐向民众传播,并与民间音乐相融合。

此外,如今的中国传统音乐,还融合了西方音乐和其他东方音乐的元素。

这种交融使得传统音乐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也展现了中国音乐传承过程中的开放心态。

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得以走出国门,引起各国艺术家的兴趣和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流派

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流派中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艺术积淀。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音乐文化一直在发展与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流派。

一、古代音乐文化在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文化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诗经》中的歌谣来看,中国古代音乐的早期形态主要是由鼓、瑟、琴、箫等乐器组成的,以配合舞蹈和宗教仪式,是一种既庄重又优美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更多的是用来表示不同的情感和文化特色。

在宋代,中圆舞、青州腔等新的音乐形式相继出现,代表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之后,音乐趋于多元和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门派。

二、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北方的音乐通常比较豪放、激昂,而南方的音乐则更加柔和、细腻。

比如,京剧就代表了中国北方传统音乐剧种的代表作,而南方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唢呐”、“南音”等则具有江南地区的代表性。

中国西南地区的音乐,也被称为“川剧”,它融合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川剧以荒唐、鲜明的表演风格为特点,它更强调舞台形式的表现力和粉墨登场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了极为独特和奇妙的音乐盛宴。

三、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华民族的古典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汇聚了古代各个时期的音乐传播和发展成果。

著名的古典曲目和作品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里之外》、《绣荷包》和《二泉映月》等。

《千里之外》被认为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旋律悠扬、优美动听,充满了隽永的情感和深沉的文化内涵。

另外,古典曲目《绣荷包》也是华夏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琴音和精湛的表现力,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魅力。

最著名的一首古曲莫过于《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琴音和深刻的情感为人们熟知,是古代文化中心的瑰宝之一。

中国音乐文化的总结与体会

中国音乐文化的总结与体会

中国音乐文化的总结与体会
中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从古代的雅乐、钟鼓、磬石,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形
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民族风格。

中国音乐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代雅乐、宫廷音乐以及戏曲音乐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文化
艺术,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同时,中国音乐也
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音乐来表现民族的情感与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
众多,各种音乐形式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蒙古族的马头琴、维
吾尔族的二胡、藏族的长号等各民族的特色音乐,在中国音乐文
化中得以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

同时,中国音乐也容纳了许多外
来音乐元素,在吸收外来音乐的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独特性。

我曾经亲身体验过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
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一次古筝表演会上,演奏家娴熟地演奏
着流畅和谐的音乐,我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华文化,感受到了那份
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味。

在另一场哈萨克族的音乐表演中,演奏家
们激情四溢地演奏着传统的民族音乐,我感受到了那份民族自豪感和热情洋溢的向上力量。

总而言之,中国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精神,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1.概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融合了音乐、诗歌、舞蹈和戏剧等元素,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历程2.1 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宫廷音乐、雅乐和民间音乐等多个分支。

其中,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代表,是皇家宴会和祭祀仪式上演奏的音乐形式。

2.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广泛流传于中国各个地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例如,北京的京剧音乐、四川的川剧音乐等。

3.分类3.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雅乐、宫廷舞蹈音乐等。

雅乐以其庄重典雅的风格闻名,常用的乐器包括磬、筝、琵琶等。

3.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山歌、民歌等,以其朴实、生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有各自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4.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其中,琵琶、二胡、古琴、笛子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5.表演形式中国传统音乐有多种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合唱、舞蹈伴奏等。

在表演中,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配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6.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文化基金、举办音乐比赛等。

附件:- 中国传统音乐演奏视频- 中国传统音乐专辑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国法律规定的一部分,旨在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名录,用于保护和传承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已纳入其中。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纵观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将就古代音乐的起源、乐器、音律体系、音乐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带您一起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

一、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以石制成的筑、敲击类乐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的简单乐器逐渐演变为各类气韵生动的乐器,如丝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二、古代乐器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包括丝弦乐器中的琵琶、古筝、二胡、竹笛等;吹管乐器中的箫、笛子、唢呐、洞箫等;打击乐器中的钟鼓、铙钹、大鼓等。

每种乐器都有其特殊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三、音律体系中国古代的音乐音律体系主要有五声音律、八声音律和十二声音律。

五声音律在古代音乐发展初期较为常见,八声音律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十二声音律则是明清时代的主流音律。

四、音乐表演形式中国古代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雅乐、宫廷乐、民间乐、寺庙乐等。

雅乐是指古代帝王贵族聚会时进行的正式音乐表演,宫廷乐则是指古代宫廷内举行的各种音乐会和演出,民间乐则是古代百姓自发形成的音乐表演形式,寺庙乐则是在佛教寺院内进行的仪式音乐表演。

五、音乐与文化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密不可分,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是古代文人雅士必修的技能之一。

古代文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悟、人生哲理融入音乐中表达,使音乐兼具艺术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六、音乐与宗教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都在其仪式中使用音乐来达到宗教的目的。

这些宗教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但都以宏大、庄重、肃穆的风格为主,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七、音乐的社会功能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及其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及其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及其影响力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广泛深刻、奥秘无穷的文化遗产。

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影响深远,对音乐艺术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影响力。

一、古代音乐的初创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的真实写照。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创造出自己的音乐。

史书记载,商朝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乐器多种多样,如钟、鼎、磬、笙、筝等,音乐演奏的表现形式也日渐多样。

周代时期,音乐文化达到了巅峰。

《周礼》中记载了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冕、襦、中、管等,形成了古代中国的音乐体系。

同时,周朝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如伯牙、钟子期、聂耳等。

这些音乐家不仅在乐器演奏和音律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美育、人文等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秦汉时期,音乐文化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儒家的乐律制度,还有道家的音乐哲学影响。

同时,乐器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骨笛、箫等乐器的研发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唐宋时期,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已经非常成熟,并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此时期,我国音乐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学术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如唐代音乐家李白、白居易、岑参等的音乐诗,成为了唐诗中的重要一支。

唐代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如韦嗣立、苏颋、温庭筠、李之仪等人,他们的作品楚辞、唐诗、宋词中都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诗词佳作。

二、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古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它对文化艺术、社会生活、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文化艺术方面,古代中国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化艺术水平。

音乐不仅是艺术,也是一种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音乐艺术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内涵,这引导了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成为了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诗,就融入了音乐成分,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写出了一个宏大壮丽的音乐场面。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中,中国古典音乐更是饱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古典音乐的起源、演变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古典音乐起源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当时人们用八音、九乐来祭祀神明和庆祝丰收。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期出现了“八音”:石、帛、钟、磬、竹、丝、匏、箫。

这些乐器后来演变成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典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音乐的演奏和演唱逐渐分开。

唐代,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出现了“乐府”,“乐府”是指传唱于民间的诗歌,常与音乐相配合演唱。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等人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经典。

宋代,中国古典音乐再次出现了革新。

当时民间音乐日渐繁盛,进而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花间词和新体诗更是为此时代的音乐注入了灵魂。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又一高峰期,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曲调,例如清音《大漠谣》,明代《广陵散》,还有《高山流水》等。

这些曲子至今还广泛流传,经常被人游谈慢嗅,不断演绎。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变中国古典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凝聚着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古典音乐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从祭祀的礼乐到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演变,直到现代化的音乐风格,然而,它一直保持着它的传统特色。

在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古典音乐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充实。

今天的中国古典音乐不仅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还受到流行音乐、爵士乐等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

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相遇碰撞,让中国古典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剧曲时期(宋元——近代)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

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

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

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

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

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宋元时期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清时期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

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

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

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曲、民族器乐五大类别●近现代1840-1949年间,我国音乐文化从思想内容至体裁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堂乐歌、创作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音乐等新音乐体裁相继产生。

在这个时期中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整个音乐创作。

1949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音乐艺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

我国当代歌曲、民族器乐曲、歌剧、舞剧、室内乐、交响乐等音乐体裁获全面的发展。

各类体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1976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作品中力求反映我国人民真挚强烈的感情及生活的真实脉搏;以深刻的哲理去启迪人们的思想;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与形式;以美的艺术形象感人。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⒉中国民歌号子,山歌小调⒊中国歌舞秧歌,二人转,二人台采茶,花鼓,花灯少数民族歌舞专业创作歌舞●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乐音在乐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除了有固定性的音外,存在大量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这些音可称为音腔。

因此,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音调中国音乐的音调在以宫、商、角、徴、羽五声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构成,调式色彩丰富节拍节奏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节拍重音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还大量存在自由节奏横向线性中国民族音乐更多的强调横向的线性,旋律得到高度的发展衬词、衬句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句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表现力●号子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

它不仅具有统一劳动步骤的实用性功能,同时还有反映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功用。

号子的歌词为即兴创作,音调简朴,节奏富于律动性,音乐具有坚定、果断、豪迈的特点。

欣赏曲目《川江船夫号子》CD山歌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

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结构较为简单,音乐性格热烈奔放,艺术表现具有自由、质朴的特点。

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欣赏曲目云南民歌《放马山歌》CD●小调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俗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时调等。

小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多样,具有婉转、细腻、含蓄内在的特点;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旋律曲折流利,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均较为丰富欣赏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VCD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CD内蒙民歌《敖包相会》VCD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VCD●秧歌秧歌流行于黄河以北各省。

秧歌表演可分为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

秧歌音乐包括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

在长期的发展中,各地的秧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人转二人转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农村中的一种歌舞形式。

一般由一旦一丑两个演员表演。

旦角手持花扇和一块红绸手帕,丑角手拿霸王鞭,二人且歌且舞,活泼风趣。

二人台二人转是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演员有一旦一丑(或两旦,一旦饰姐,一旦饰妹)两角色。

旦角手拿绸绢或撒扇,丑角持小钗或撒扇表演。

二人台的音乐分唱腔与牌子曲两部分,其中装饰音、滑音、颤音的运用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跳音程,使情绪热烈非凡。

●采茶采茶广泛流行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由三人表演,一男二女,载歌载舞。

内容主要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兼有民间传说故事,称为“采茶串古”。

音乐主要来自当地民歌小调。

花鼓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区。

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持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锣鼓对答。

音乐选自民间小调。

以安徽凤阳花鼓、湖南花鼓较为著名。

花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民间歌舞形式。

演员一般为二人,男持折扇,女拿花手帕,边歌边舞。

其音乐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情绪活泼,节奏感强。

●少数民族歌舞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突出的歌舞品种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藏族歌舞“囊玛”、“堆谢”、内蒙古的“安代”、朝鲜族的“农乐舞”、广西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专业创作歌舞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新歌舞节目。

欣赏曲目四川歌舞《阿嫫惹牛》福建歌舞《剽牛》云南歌舞《芥麦花开》朝鲜族舞蹈《秋》澳门歌舞《海之吻》汉族舞蹈《闻鸡起舞》●第三节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⒈中国民族音乐审美特征意境气韵含蓄标意性⒉民族器乐体裁●意境意境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

其中的“意”指意念、意识等概念,它是艺术家主观艺术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艺术构思的深化、审美鉴赏的主观理解和再创造。

“境”指境地、胜境、佳境,为自然美欣赏的审美范畴。

意境的意义,在于虚实二字。

实境为山川草木、造化自然;虚境为心灵创造,以手运心。

虚境变为实境,全在音乐语言、符号表现的有无之间,构成一种灵奇的境界。

●气韵气韵是一个富有内涵的美学范畴。

“气”表明艺术家不受审美对象所限,而以心灵去自由观照对象,把握艺术技巧,创造出成功的艺术美。

“韵”,意指人物超然世俗之外的节操、神态和风度,为人格美、作品内容意蕴美之象征,与艺术外在形式美相对应。

●含蓄“含蓄”,指对日常生活中的客观外物或人的情感等进行艺术表现时所作的较大程度的淡化处理,使浓与淡、显与隐、实与虚、繁与简、有限与无限的后者更为突出。

“弦外之音”指由含蓄音乐所唤起,经静思而至的一种与“道”相系,通向宇宙本体,通向人生自由的意味、境界、神韵。

标意性中国民族器乐与文学有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诗情画意。

每首作品都有标题,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

●⒉民族器乐体裁中国民族乐器多种多样,按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常见的吹奏类乐器有唢呐、管子、笛子、萧、笙等。

拉弦类乐器有板胡、二胡、高胡、中胡、京胡、坠胡等。

弹拨类乐器如古琴、琵琶、筝、三弦、洋琴、阮。

打击类乐器有鼓、板、云锣、钟、磬等。

独奏乐合奏乐●独奏乐唢呐笛子琵琶古琴二胡欣赏曲目二胡独奏《绣荷包》VCD京胡独奏《夜深沉》VCD古琴独奏《离骚》VCD古筝独奏《乡韵》VCD合奏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弦索乐苏南十番锣鼓浙江吹打西安鼓乐晋北鼓乐民族重奏乐弹拨乐合奏民族管弦乐欣赏曲目广东音乐《雨打芭蕉》VCD弹拨乐合奏《天山之春》CD民族管弦乐《景颇山音》VCD民族管弦乐《欢庆》VCD民族管弦乐《将军令》VCD●第四节充满活力的新音乐中国专业创作音乐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音乐舞剧音乐专业创作音乐作品欣赏●歌曲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歌曲是最早发展的音乐体裁。

二三十年代,我国歌曲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肖友梅、赵元任等人的创作代表了当时歌曲创作的水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左翼音乐运动推动了歌曲创作的迅速发展。

40年代,冼星海以更为广阔的题材、多样化的体裁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现实。

20世纪50年代,歌曲创作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

60年代的歌曲作品表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1976年以后,我国抒情歌曲创作有了突出的进展。

歌曲以真挚的情感、美的艺术形象、新的艺术手法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时代。

●大合唱我国的大合唱源自西洋的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以丰富的人声色彩、奇妙的多声思维、巨大的审美魅力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受。

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可与世界合唱经典媲美的名作。

50年代,“民歌合唱”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甘醇的韵味、清新的美感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厚爱。

60年代的合唱作品突出地反映了重大题材。

晨耕、生茂的《长征组歌》为大型合唱的代表作。

1976年以来,我国的合唱艺术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作品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歌剧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并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始自20世纪20年代。

40年代马可、张鲁等人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吸收了秧歌和五四以来中国歌剧探索的经验,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民族新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歌剧发展至初步繁荣阶段,其中,《洪湖赤卫队》、《江姐》取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是新歌剧发展史中继《白毛女》之后的双璧。

1976年以后,歌剧创作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