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摘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也是一大特色。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具有自由灵活、通俗易懂、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也越来越多。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体现为主题,从歌曲的歌词内容、创作手法、旋律特点和歌手的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国传统文化;体现1.歌曲的歌词内容流行音乐中的歌词内容大多源于传统文化,主要是因为歌曲是一种基于音乐形式的语言艺术,因此,歌曲的歌词内容必然与音乐紧密相关。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化艺术形式,它的歌词内容往往与大众心理产生共鸣,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能够真正打动听众的内心。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林俊杰的《江南》、陈淑桦的等,这些歌曲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并且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在《青花瓷》这首歌曲中,周杰伦将青花瓷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与自己创作的歌曲结合起来,既能为歌曲营造出一种古典美的意境,又能表现出对美好爱情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再比如,林俊杰的《江南》这首歌曲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唯美空灵的歌声中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

1.歌曲的创作手法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既有以西方的和声、旋律为基础,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也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再结合西方音乐特点进行创作的作品;还有一些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如《成都》《青花瓷》等。

《成都》是将其歌词与旋律相结合,再加上许嵩独特的唱腔和磁性的嗓音,使得整首歌曲既有赵雷对歌曲内涵的深刻理解,又有独特的中国味道,充分表达了对成都这座城市美好印象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意。

在歌曲的创作手法上,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上去入”等创作手法,使得整首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富有较强的可听性。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音乐是一种无国界和文化差异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其中,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两种最为普遍的音乐类型。

本文将探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一、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历史悠久的音乐形式,它起源于民间文化和民族传统。

传统音乐比较注重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学,因此其风格比较朴素和含蓄。

传统音乐有很多的分支,例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承方式。

一般而言,传统音乐更多地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某些仪式、节日或习俗,或者与某些文化、哲学和信仰等相关。

例如,中国的京剧、昆曲,印度的卡纳达音乐和印度古典音乐等等,都是充分展现了传统音乐的特点。

此外,历史上的传统音乐家比较注重音乐素养和技艺修养,个人已然成为一个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一种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变革的音乐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行音乐对于时尚和流行的追求比较明显,注重通过音乐形式去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因此其风格比较自由、开放和多元化。

在国际范围内,一些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类型包括:摇滚、嘻哈、电子、爵士、流行等等。

经常在流行音乐领域被提及的歌手包括:布鲁诺・马尔斯、泰勒・斯威夫特、艾德・希兰等等,他们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吸引力广受听众们的欢迎。

对比传统音乐家,他们注重的是个性化和市场化,更多地关注音乐表现力和商业价值,同时会采用更多的数字化方式进行创作和推广。

三、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1.音乐形式和创作方式传统音乐注重的是继承和传承,因此音乐的形式和创作方式比较固定和古板,例如:古典音乐的四到五个章节固定结构、昆曲规定的唱腔、戏曲剧目固定的音乐伴奏等等。

而流行音乐在音乐形式和创作方式上比较开放和多元化,歌曲的形式可以是闷骚流行、网红大嘴巴、轻盈小清新,创作者也非常注重歌曲的创新和多元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及意义摘要:流行音乐是一种反映当下社会情趣的主要的音乐艺术,其凭借着高传播性与大众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审美意识,而大学生便是被影响群体之一。

近些年,随着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发展,其淡化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文化的根基。

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一些低俗、庸俗的流行音乐。

以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促进当代大学生通过流行音乐这个载体感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美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与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流行音乐;音乐教育流行音乐是所有音乐类型中数量占比最大的。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其是为了区分宗教音乐而诞生的音乐类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原指19世纪80年代起在美国出现的“通俗歌曲”音乐。

流行音乐具有普遍性与社会性,能够与当下社会所流行的一切产物进行结合,包括流行的服饰、美食、娱乐活动等,其大众传播度之高是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流行音乐的结构短小、贴近生活,易于使人们产生共情与共鸣,相较于其他音乐类型更加大众化。

由于流行音乐具有普遍性,其在大众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这一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近些年来,流行音乐发展迅速,但是为了追求商业化,资本对于流行音乐的包装多呈现于视觉方面,只顾追求宏大的场面,导致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缺失文化根基。

大量媚俗、低俗、庸俗但有着朗朗上口旋律的三俗音乐流入市场,很容易被模仿与学习,影响着一代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形式的流行音乐。

而如何正确地看待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引导大学生树立音乐审美意识的根本。

本文以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挖掘傳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促进当代大学生通过流行音乐这个载体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让大学生通过感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与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开始进行融合与发展。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满足当代年轻人对音乐的需求,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得以发扬光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传统乐器的运用上,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融入到当代流行音乐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年轻人中传播。

例如,歌手马天宇的《降临》就融入了二胡的演奏,将古老的乐器融入到流行音乐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同时,一些传统曲调与当代作曲技巧的融合也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这种音乐的融合不仅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播给年轻人,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

其次,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音乐选择。

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样的音乐元素。

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情感表达与细腻表现方式使得当代流行音乐更加充实和深入人心。

例如,歌手李荣浩的歌曲《麻雀》中利用了传统文化的元素,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豪放与坚韧,使得这首歌曲在当代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

这种融合除了给年轻人带来更多元化的音乐选择,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得以发扬光大。

最后,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也能够提高音乐的艺术性与表现力。

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当代流行音乐更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丰富情感表达使得当代流行音乐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例如,歌手邓紫棋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富有深意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音乐层面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在歌词和情感的表达上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这种融合使得当代流行音乐在艺术性和表现力上得到了更高的追求和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流行音乐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音乐选择,同时也提高了音乐的艺术性与表现力。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流行音乐在传播良好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

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通过歌词和曲调将一些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人。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弘扬友爱、勇敢、自信等正能量的内容。

同时,一些歌曲对于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等也有所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年轻人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次,流行音乐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发展空间。

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而流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例如,流行歌曲中常常使用古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使得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同时,流行歌曲的创作也能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和意象,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再次,流行音乐可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触越来越少,甚至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

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能够将年轻人的注意力引导到传统文化上来。

通过演唱一些古风歌曲或是创作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流行歌手可以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

最后,流行音乐在国际交流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独特的文化符号,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形式,通过歌曲的演唱和音乐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之处。

例如,世界顶级流行歌手与中国传统音乐家合作,创作了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歌曲,这些歌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音乐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表现风格和权威性对比

传统音乐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表现风格和权威性对比

传统音乐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表现风格和权威性对比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其表现风格和权威性也有所不同。

首先,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它通常是由古老的曲调和词语组成,反映了特定社会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传统音乐在表演时注重珍惜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自然且悠闲的表演方式让人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情感。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是现代音乐文化的代表,它以节奏感、动感和时尚感为特征。

流行歌曲通常是由现代节奏、鲜明的简单旋律、流行词汇和时尚主题组成。

相较于传统音乐,它的表现风格更为现代化、新潮和富有活力。

流行音乐更注重个性和时尚,它的演唱风格也更加活泼、有力和有感染性。

在权威性方面,传统音乐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对于表演者的要求也更高。

在保持传统音乐风格和演唱方式的同时,还需要表现出其独特的技巧和沉淀的功力。

因此,传统音乐的表演者与其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和技巧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流行音乐在权威性方面相对较弱,流行歌曲场景广泛、形式简洁,这也导致不同的表演者可以用自己的语境和风格演绎同一个歌曲,从而使流行音乐的权威性相对可塑性更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虽然不同,但它们同时也在互相影响和交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流行音乐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传统音乐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从而吸引更多年轻的听众和继承者。

总之,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传统音乐具有文化深度、历史沉淀和学术性,而流行音乐更加时尚、活力、个性化。

在今后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如何将这两种音乐形式进行融合,将会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方向。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指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形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风流行音乐也逐渐走进了世界舞台。

这种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魅力,也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认可。

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风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际文化和音乐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中国。

流行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就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风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在21世纪初期,中国风的音乐作品开始涌现,这其中不乏许多经典之作。

从张学友的《吻别》到王菲的《红豆》,从周杰伦的《青花瓷》到邓紫棋的《泡沫》,这些歌曲以其旋律优美、歌词深刻、曲风独特,深受听众的喜爱。

1.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在这些音乐作品中,既可以听到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又能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激情和节奏感。

这种融合既展现了中国千年历史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现代音乐的时尚魅力,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2. 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词和主题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词和主题多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展开的。

王菲的《红豆》唱出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情侣的执着和牵挂;周杰伦的《青花瓷》讲述了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

这些歌词和主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

3. 引领潮流的时尚风格中国风流行音乐不仅在音乐风格上充满了中国特色,同时在形象和舞台表现上也以中国元素为主题。

艺人们在演唱会上常常穿着古装,舞台背景也常以中国传统建筑、绘画等为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风格完美融合。

这种时尚风格的展示,不仅引领了流行音乐的潮流,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这包括了音乐风格的演变、曲调的创新以及文化元素的融合等方面。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曲调和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茉莉花》、《梁祝》等传统曲目,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同时,流行歌曲中也经常出现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如二胡、琵琶等,这种音乐元素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流行音乐的韵味。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意象在流行音乐中也得到了传承。

比如《青藏高原》、《雪山飞狐》等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富有民族情怀和文化气息。

有些歌曲也结合了古代文学作品,如《步步高》的歌词就来自唐代李白的诗句。

此外,一些流行歌手也致力于创新传统音乐风格,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文化需求。

例如,周杰伦、林忆莲等歌手的作品,就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音乐风格。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

在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流行音乐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助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李叔同的《送别》送别是中国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都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渲染了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都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等;芳草有时喻为离恨,在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恨如春草般连绵不绝,无处不生,使人愁绪万千;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晚风、暮色为此情此景蒙上了一层柔美的色彩,缓和了离别的伤感,但仍不免透露出一丝萧瑟。

而第二节中的“浊酒”一词也蕴含古典意象之美,古人常常饮酒送别,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2、邓丽君《淡淡幽情》对唐诗宋词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从表现形式来看,将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古典诗词用现代音乐表现,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对保存逐渐被遗忘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邓丽君是华人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

(人民网评)。

她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热爱,在专辑中她说道:“作为一名歌者,我能不能够也为传统文化近一点微薄的力量······让一千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借着歌声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她个人巨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唐诗宋词千年流传和所表达出的人生哲理、乡愁、亲情、爱情;并且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演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使唐宋诗词更加广为传颂,深入人心。

更引领了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中的潮流,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对古典诗词的传播。

4、周华健《江湖》张大春认为‘江湖’就是人间,所谓“混江湖”,比如在职场上、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每天就是在出入江湖。

赞同,曾有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觉得很贴切,更通俗一点来讲江湖就是社会,经历人生百态,才知江湖真谛。

是成功的之作,2014年凭借该专辑周华健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

《江湖》表达出了那种已在中国延续千余年的侠义精神。

这张专辑虽使用西方乐器,表达了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超过一般流行音乐的编曲经验,展现了创意性与突破性。

《泼墨》引用历史典故,以国画皴法为意象,营造出充满民族特色的聆听情境。

整首词将中国古典文化挥洒到极致,全词用了20个古典意象,如【葡萄美酒夜光杯】《凉州词》的第一句、【李白月】指李白钟爱月(名句“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

更以二十六个国画技法“皴”结尾,mv里周华健游走在这历史的长廊中弹唱《泼墨》,同时传达了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5、方文山在《东风破》中穿插了古典文化体现在:《东风破》的“破”指的是一种调,即宋朝所谓的“曲破”;而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在唐代受到很大的重视,故文人亦多将琵琶一词入诗,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两句也带有浓重的古典意蕴,第一句中,表现了一个漂泊在外、思绪满怀,借酒消愁的游子形象,而后一句应是来自李清照《如梦令》中的那句‘应是绿肥红瘦’。

整个歌词充满了联想意义,而词意的丰厚更显得张力无穷。

更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手法“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等的抽象名词,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他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

而用“花开”来隐喻人的感情的发展。

《东风破》的歌词是方文山“中国风”写作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古诗词的古典美与现在流行歌词的相互贯通,让古典重现无尽的魅力。

6、林夕在《我》中林夕传达了对个人、自我的强调,与传统文化中所传达的集体意识,宗族意识截然相反,“我就是我”我要做不同于他人的我,绽放自我,“我喜欢我”热爱自我,肯定自我。

而在《明我以德》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批判继承,“学会致知格物怀疑发问”对所学的支持要持怀疑态度,自己检验然后吸收,而不是向传统文化中那样,老师教什么,学生就死记硬背,没有思考;并且林夕还强调“格物”,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

7、陈信荣从歌词本身来看,词作中传达了恋人曾相爱,分手之后,深深思念对方,无法复合后。

顺其自然,认为思念也是幸福。

而歌词中的“坐看云起时”一句源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诗中传达了人生哲理,在山中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就如歌词中的“沧桑过后是繁花盛开”一句,困难过后,希望之花就会盛开。

8、陈小奇《涛声依旧》中词作者把传统的唐诗宋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爱情感受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为蓝本,诗人抓住月落乌啼、渔火、钟声、客船等特定景物, 描述旅客夜宿舟中辗转难眠, 凄凉冷落的情景。

《涛声依旧》的作者也紧紧抓住这些重要的字眼, 引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 并赋予它们以深刻的含义, 藉以表达对已离去的恋人的思念和重归于好的企盼。

虽然说唐诗宋词与这首流行歌曲的主题相去甚远, 但是两者在情调上却有着相似之处, 唐诗宋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借鉴。

与唐诗宋词结合的流行歌曲吸收了古典诗词的精华, 用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经典的话题。

这就恰恰弥补了现代流行歌曲的不足。

两者相互较错,密不可分。

9、创作歌词;弦月如钩今夕付闲愁;独上西楼长恨入孤舟;玉箫吹断谁道且行吟莫回首;不见你月下独坐霜满眸;才知院虽深【锁不住思念;剪不断理还乱无声牵绊;寂寞梧桐影与我相纠缠;伊人独立何时才回还】;【结尾再次重复】独上西楼望月无言只因思念你;雁鸣渐远别样滋味在心头;钩月不能割裂回忆的凄怆;梧桐遗香如你不散的哀伤;庭院深深
10、中国风传播我认为中国风是指曲风为中国传统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在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或在词作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在歌中加了这些元素,皆可称为中国风。

传统文化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的得,流行歌曲的号召力与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是传统文化不可与之相比较的,因此有利于传统文化扩大传播面积;流行歌曲是大众歌曲,有利于传统文化走下神坛,增加其亲民力;流行歌曲的演绎有时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与理解。

传统文化通过流行歌曲的传播的失,由于流行歌曲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商业性,往往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将原作改编并且将原作所表达的感情歪曲或断章取义,不利于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理解,而且流行音乐的受众大多是年轻人,有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11、社会发展史流行音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1949年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20世纪30至40年代是第一次高潮,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是中国第一手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但进入新中国后,流行歌曲是靡靡之音而逐步被禁,很多歌星、词作家、曲作家都转移到香港台湾去发展,但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本土音乐发展缓慢,多改编或翻唱西洋歌曲。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港台流行歌曲的盒带进入广东福建等
地。

八十年代中后期,港台歌曲的介入促使“死气沉沉”的大陆流行乐坛在“阵痛”中开始酝酿变革,港台歌手出现在春晚舞台上。

90年代,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广东流行音乐开始成熟,出现了歌手签约制度,流行音乐走进了商业包装时代。

流行歌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而走向繁荣的。

12、公民文化流行歌曲是公民文化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流行歌曲歌词贴近生活:(1)口语化并极富亲切感,同时为了迎合大众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亲情以及友情。

(2)时代性,总是紧贴时代情状,与时俱进的,时代流行什么,它就会反映什么。

(3)个性化,流行歌曲的歌词必须富有个性,体现它的独特品位,否则便会泯灭于歌坛,而且它的个性化更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个性化的追求;除此之外流行歌曲的旋律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旋律音域大多不超越人声的自然声区,容易广为传唱。

从艺术形态而言,流行歌曲更适合平民,它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

13、伦敦奥运会闭幕式表演是一次对近半个世纪英国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的全景展示。

以回顾音乐在英国文化以及文化输出中的重要作用为主线,在激情狂欢的背后,是英国半个世纪来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流行文化流行音乐兴起于西方工业文明,而西方工业文明又起源于英国,因此在奥运会闭幕式上用流行歌曲串联是有其政治意义的,展现了它半个世纪以来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