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饼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含反思教学目标•了解分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幼儿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分饼模型(可用纸盘、彩纸等材料制作);•分饼卡片;•记数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分饼老师将分饼模型展示给幼儿,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将分饼均分,让幼儿了解分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第二步:分饼活动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分饼模型和一张分饼卡片。
2.同组的幼儿围坐在一起,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将分饼均分。
3.均分完毕后,要求幼儿将分饼上的每一份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在记数板上记录分饼的总数、每个人分到的饼的份数和颜色。
4.幼儿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完成分饼活动。
第三步: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分饼活动,让幼儿思考活动中自己的表现和体验。
2.幼儿依次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学习收获,并提示幼儿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分饼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分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还体验到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活动的反思环节,幼儿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回顾和反思,逐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反思本次数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完成分饼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协调,幼儿能够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在一些小组中,由于个别幼儿的表现较为优秀,他们会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其他幼儿难以参与进来。
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调整小组内的成员结构,促进幼儿间的平等互助和共同合作。
此外,在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分饼的概念还不够熟悉,数学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和才能。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一、活动目标通过参与分饼活动,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一块大饼(可以是实物或图片)•字卡,上面分别写有“一半”、“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二分之一”等词语•定制的分饼活动工作表三、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老师与幼儿一起观察一块大饼,提问:“这是一块什么东西?”2.在大班数学区域展示字卡,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些字卡上的词语代表什么意思吗?”解释每个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直观分饼1.老师将大饼平分为两块,问幼儿:“这两块饼分别是什么比例?”引导幼儿回答“一半”。
2.老师将大饼平分为四块,问幼儿:“这四块饼分别是什么比例?”引导幼儿回答“四分之一”。
3.进一步分割大饼,示范分成三块、四块和六块,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分割对应的比例,如“三分之一”、“四分之三”、“二分之一”等。
第三步:活动实践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占用一块大饼。
2.每个小组的幼儿轮流在饼上画一条线,将大饼分割成若干块,并说出每次分割的比例。
3.幼儿用字卡表示每块饼的比例,并将相应的字卡放在被分割出的饼块上。
4.幼儿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展示,观察和比较不同小组的分割方式和比例。
5.老师引导幼儿总结不同分割方式对应的常见分数,并帮助幼儿理解分数的概念。
第四步:活动总结1.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强调每个比例对应的分数概念。
2.引导幼儿总结不同分割方式的比例和对应的分数,可以使用观察到的饼块数量和字卡来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1.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蔬菜或水果来分割,继续练习分数的概念。
2.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分数例子,例如分割蛋糕、分享玩具等,并进行讨论。
活动持续时间:45分钟。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教案名称:《分饼》活动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感受到分数的具体意义。
3. 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手工饼模板和纸片。
2. 教师准备一份分数表格。
3. 准备一些小奖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 教师告诉孩子今天要进行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就是分饼的游戏。
2. 教师出示一张大小圆形纸片,然后把它分成几份。
3. 教师贴在黑板上,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可以回答“是一个饼”。
4. 教师再问孩子,如果有两个孩子要分享这个饼,应该怎么办?5. 引导孩子讨论,提醒他们想一想两个孩子分的是整个饼的几分之几。
6. 引导孩子找到“一半”这个答案。
7. 教师再问孩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呢?四个孩子呢?五个孩子呢?8. 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如果要把饼平均分给n个人,每个人就得得到1/n。
活动部分(30分钟)1. 教师将手工饼模板分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利用纸片分好饼,并写上分数。
2. 教师将孩子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4个孩子,每个小组给孩子们分发水果糖或者其他小奖品。
3. 教师告诉孩子们,每个小组要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将手工饼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成员。
4. 孩子们开始完成任务,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平均分饼,并将分好的饼放在桌子上。
5. 教师帮助孩子们计算每个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并记录在分数表格上。
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孩子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每个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有何不同。
3. 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当分子增加时,每个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变少;当分母增加时,每个小组成员得到的分数变多。
4.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并鼓励孩子们多进行类似的分饼活动。
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做自己分饼的游戏,每个小组成员都轮流当一次“饼上的分子”,其他成员做“饼上的分母”,轮流将饼分给自己。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大班数学课•课时数:1课时•适用对象:大班学生(3-5岁)•教案主题:分饼•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组、分饼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白板、黑板或投影仪•彩色粉笔或白板笔•一块大饼(玩具饼、图片饼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块大饼,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吃饼。
2.引导学生谈论饼有哪些特征,例如形状、颜色、味道等等。
第二步:观察(1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
2.将一块大饼放在教室的中央。
3.引导学生观察大饼,并提问:–这块大饼可以分成几块?–如果分给每个人一块饼,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块?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合作(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饼均匀地分给每个小组成员。
2.让学生分组合作,一起商讨如何分饼,可以使用白板或纸张记录他们的讨论。
3.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每个小组将饼均匀地分给小组成员,并自我检查分配是否公平。
5.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分配方法和感受。
第四步: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2.提问:–分饼的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分配更公平?–在分饼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们在合作中学到了什么?–分饼的活动和数学有什么关系?3.概括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分享和合作,并观察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其他类似的分组活动,例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大班《分饼》教案与反思

大班《分饼》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分享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平均分配物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愿意与他人分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学会平均分配物品。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解决分物品不均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饼、刀、盘子、玩具猴、小鸟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分享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分饼》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2. 展开:a.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猴哥和小鸟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解决分饼不均的问题。
b.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饼的过程,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分饼不均的问题。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饼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分享的重要性,让幼儿懂得珍惜食物,不浪费。
五、作业:1.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分饼》,并讨论分享的意义。
2. 教师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分物品不均的现象,并尝试解决。
3. 教师让幼儿画一幅关于分享的画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都能理解分享的意义,愿意与他人分享物品。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分物品时仍然存在分得不均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课后继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解决分物品不均的问题。
我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分享日”活动,让幼儿带来家里多余的玩具、书籍等物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制作美食,将美食分给社区里的老人和邻居,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分享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活动名称:分饼教学内容:分数概念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分数;2.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3.能够用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分数概念;4.能够动手实践,将一块饼切成几份。
适用年龄:大班教学准备:1.一块大饼模型;2.切割小刀;3.分数卡片;4.计数器。
活动步骤:1.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拿出一块大饼模型,向学生展示,并问:“这是一整块大饼,你们想吃吗?”学生们欢呼着说:“想!”然后老师问:“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呢?”学生们思考一会儿后,有人说:“把大饼切成几份!”老师说:“对,我们要将这整块大饼切成几份,这样每个人都能吃到。
”2.引入分数概念(15分钟)老师拿出切割小刀,开始将大饼模型切割成几份,然后让学生来数一数一共切成了几份。
接着老师介绍:“我们将这整块大饼切成了几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分数。
比如说,我们刚才将大饼切成了4份,那么每一份就是1/4,表示四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
”3.实践操作(30分钟)老师将一些分数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拿着自己的分数卡片来参与活动。
然后老师将一块大饼模型摆在桌子上,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上的分数卡片来模拟将大饼切割成对应的份数,并用计数器来数数。
4.小结与拓展(10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切割的大饼模型,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切成了几份。
然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分数的概念。
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拓展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将大饼切割成其他不同的份数,加深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5.活动总结(5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们要多练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能够用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分数的含义。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们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活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分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分饼》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分饼》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领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匀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⑵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习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均匀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分饼。
⑴讲故事引入。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
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
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⑵用圆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自己动手操作,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然后全班交流。
)⑶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板书并解说。
(1)每张饼每个人得四分之一,每个人工得四分之三张饼。
师画图进行解说。
(2)把三张饼放在一起分,均匀分成四份。
每人一份,就是一张饼的四分之三。
⑷9张饼均匀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用9个圆替代饼,分一分。
(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a)9张饼均匀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
c)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⑸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⑴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自学概念,说说你的理解。
你是怎样理解带分数的?)⑵师板书概念:像1/⑵1/⑷2/⑶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像3/⑵3/⑶5/⑷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⑴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局部。
⑵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⑶在直线上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独立完成,重点用带分数表示。
自己写,全班交流。
《分饼》教案(通用12篇)

《分饼》教案(通用12篇)《分饼》教案篇1活动目标:1、尝试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探索了解图形不同等分的方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难点:探索图形不同等分的方法。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故事《两只笨狗熊》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
2、材料准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梯形、平行四边形图片(每组不同的图形)、剪刀活动过程:一、经验回顾1、回忆故事提问:(出示圆形的饼)原来两只笨狗熊不会分饼,才会上狐狸的当,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办法把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块?请你上来试一试(幼儿对折)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但是折好后有时不能完全重叠,那有什么好办法说清楚吗?2、经验提升提问:你怎么证明这两块是一样大小的?(眼睛看出来的、两张叠在一起,重叠)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的两块(教师重叠验证)提问:分出来的两块饼和原来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小结:我们把形状分成两块大小相同的方法叫做二等分。
二、幼儿操作过渡语:现在就请你们选择一块你喜欢的饼,帮小熊分一分。
要求:1)要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块饼。
2)探索不同的分法2、集体交流提问:你分了什么形状的饼?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二等分的?怎么证明两块是一样大小的?等分出来的两份比原来大还是比原来小?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分法?(教师可拿幼儿分好的饼进行重叠验证)小结:原来三角形的二等分方法是变成2个小的三角形。
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是变成2个长方形或者2个小三角形。
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是变成2个长长的长方形、2个小长方形或者2小三角形。
梯形的二等分方法是变成2个小梯形。
分出来的饼都比原来的小。
三、活动延伸过渡语:今天,我们把蛋糕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如果狗熊妈妈有3个宝宝的,只有一块饼,改怎么办呢?老师把材料放在区角里,我们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也能帮狗熊妈妈分一分。
《分饼》教案篇2【活动目标】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饼》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难点: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圆形纸片、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1、看视频:《狐狸分饼》,强调“平均分”。
师:今天心情如何?
生:高兴(或紧张)。
师:老师放一段视频给大家看,要放松心情。
(教师播放视频)
师:看的时候学要带着一个问题:狐狸给小熊分饼,小熊为什么总是不满意?你有什么看法?
生:分得不好,没有平均分。
强调“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过渡:猪八戒在分饼的问题上也遇到问题了(幻灯出示八戒分饼图):3张一样大的饼
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张饼呢?你能帮上忙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1分钟)
活动操作一: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
(10分钟)
1、四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先讨论好分的方法,再剪一剪,
拼一拼,3个人每人剪一个,另外一个人作分到的记录。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
(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一张一张的分,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4个同学上来,
一个同学边分边说(分的时候用剪刀剪),其它3个同学和老师(暂时扮师傅)拿分到的结果,老师还负责把每次分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每个人分到多少张饼?(教师和拿结果的同学把分到的3小块拼在一起,让学生说
是一张饼的几分之几。
)每人分得每张饼的41,共分到4
3张饼。
教师记分到的结果(板书):41+41+41=4
3 师:还有其它分法吗?学生再演示。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一起分(出示幻灯:3张饼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
人分到一份,一份是3张饼的4
1,也是一张饼的43。
师:多媒体演示分3张饼的过程。
过渡:3张饼分得很好,如果是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你又会分吗?
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
(6分钟)
1、同桌讨论,讨论后指名说分法,教师同步多媒体演示。
按照第一种分法,可以先分1张,每人41张,这样一张一张分,9个41是4
9。
教师板书: 9个41是4
9;按照第二种分法,可以把9张饼叠在一起分, 每人分到9张的41 , 合起来也是4
9;第三种分法: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41张, 合起来是2张又41张,既241。
让学生动手按这种分法分一分。
教师板书:2张又41张是24
1。
活动三: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5分钟) 师:认真观察43、49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幻灯出示43、4
9,如果学生说不出,可引导学生从分子和分母来观察) 生:43分子比分母小,4
9分子比分母大。
师:揭示真、假分数。
(幻灯出示概念,并说明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这两种情
况) 师:像33、44、10
10这样的分数,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这样的分数又是什么分数呢?
生:也是假分数。
师小结:也就是假分数有两种情况: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你能写出几个类似43、49、4
4的分数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板书:43、21、51、2013。
真分数<1,49、23、44、15
45。
假分数≥1 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不管是哪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49=2
41 (板书)教师出示幻灯,揭示带分数的概念及其读法,简单介绍一下其构成,并让学生
试读一下其它带分数。
试一试:同学们,掌握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特点了吗?现在来试一下分类。
出示分类练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给个谜语大家猜,好放松放松。
我出一个词语,你
们猜一个分数,并要说出是哪一类分数。
七上八下(87),九九归一(99),举一反三(31),颠三倒四(3
4) 师:不错,下一环节看大家还有没有那么神勇。
三、巩固应用(15分钟)
1、火眼金睛:对的打√,错的打×。
(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
( )
(2)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都大于1。
( )
(3)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
( )
(4)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 )
2、课本42页1~3题。
四、全课小结(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回去要好好复习它们的特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