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并导入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
大、考吧、幼、师网出处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讲讲故事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播放PPT,欣赏故事)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美好的故事)3.出示生字生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书写要美观。
“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坠”在写的时候注意“队”字的捺要延伸出去,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否则容易上面小、下面大,书写不美观。
三、精读品悟,理解课文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意,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识题跋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2课《文言文二则》。
上次课《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这幅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1)指名生读课题,注意停顿:书/戴嵩画牛(2)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相机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
3.介绍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等的文字,写在前的叫“题”,写在后的叫“跋”。
这则文言文就是苏轼为戴嵩的画作《斗牛图》所做的题跋。
4.简要介绍戴嵩。
二、初读古文,明节奏(一)整体感知,读准读顺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1)相机指导:结合字义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绍古人“曝晒节”曝晒习俗,相机指导书写“曝”字。
3.同桌相互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4.全班齐读课文。
(二)感知节奏,读出韵律1.提示: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
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
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
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上全册教案(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归纳。(板书:景物美、人情美)
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品读感悟,共同鉴赏
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
1.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4.以情激情,感受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1)过渡:面对一碧千里的草原,作者不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请找出相关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2)交流出示,引导点拨。
①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又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句子:“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等到学生和作者有了相同的感受以后引导朗读,表达愉快、赞美之情。
(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①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后引导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为什么笑个不停呢?”在“相见”前板书:激情。
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具:投影片教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穷人2、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周围的穷人)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三、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2、相机板书:桑娜、渔夫、西蒙3、速读课文。
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
谈谈你的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6、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读读所话句子,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4》,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
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山中访友》导学案课型:自主探究学习课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链接】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自主学习】1、生字词我会填yāo qǐng pù bù dǒu qiào shēn qū() ( ) ( ) ( )jīn jīn lè dào fǔ shēn níng wàng(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 (hè hé) 树冠 (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ā zhā)细数(shǔ shù)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树的(),在年轮里()、()前三个句子把都当做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学时安排】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课前积累。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忍:指;天涯碧草:指;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
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预习:按“六字诀”预习课文。
1.读:用朗读法把课文读2 至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2.读:用默读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4.读: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
5.读:仔细研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
谈谈自己的感受。
6.读:速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三、预习展示。
1.自学生字,读写下列生字:毯陈裳虹蹄腐稍微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渲染:勾勒:茫茫:洒脱:回味:疾驰:襟飘带舞: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4.自读第一部分(1 自然段)。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划出相关的句子,思考:①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描写(),再描写()和()的情形,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②写法上有何特点?5.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四、反馈拓展。
1.强调注意读音及难写易错字。
多音字:蒙、好、行、似。
难写易错字:吟、貌、襟。
2.交流理解词语:迂回、洒脱、拘束、襟飘带舞。
3.我知道课文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学习重难点】学习课文的场面描写,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
1.读课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语:(至少三个)A.含“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形容草原绿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形容草原大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形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3.有感情地朗读1—2 自然段,用“△”标出景物及印象,用横线划出比喻句,用波浪线划出拟人句,并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①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②我摘抄了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地点转换为序,把事情与情感交织起来。
我们可以从地点、事件、情感三个方面理清文章的结构:(照样子补充完整)A.地点:初见草原()()B.事件:赏美景()()C.情感:愉快()()二、理解课文。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2.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三、延伸提高。
1.展开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2.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3.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制作一份不超过150 个字的作家卡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点滴感受。
假如你是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个精彩的瞬间?2、丁香结【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2.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如何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写出它美在何处。
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引用它有何作用?4.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二、结合字典等工具学习。
1.重点生词学习(1)读写下列词语: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2)字词释义:朦胧:斗室:毫:参差:三、合作探究。
问题1: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主旨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美在何处?以此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问题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有哪些?问题3: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问题4: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问题5: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150 字左右。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学习目标】1.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2.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学习重难点】1.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字词注意并释义:烟渚:暮:客:旷:二、带着问题读诗1.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3.诗的首句描写了什么?4.假如你就是诗人,在此景,你会有什么心情?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6.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7.客是指谁?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三、达标检测1.翻译:日暮客愁新。
2.翻译:移舟泊烟渚。
3.翻译:江清月近人。
4.诗中的“客”指什么?5.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
【学习难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查找作者资料后完成以下填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作者是()代诗人(),他与北宋词人()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并称“李辛”。
“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整一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抒发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2.解释词语。
西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