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排泄障碍的护理
老年护理项目五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是老年护理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排泄功能失调等问题也会日益突出。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老年人营养的护理是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其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
老年人往往因为牙齿脱落、口腔问题、咀嚼困难等原因,导致饮食困难,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因此,在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提供易咀嚼的食物。
老人的咀嚼能力减弱,食物难以咀嚼干燥或硬的食物。
可以选择烹饪软烂、易咀嚼的食物,如糊状食物、煮熟的蔬菜和水果等。
其次,合理搭配食物。
老人身体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需要更加注重食物的搭配。
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此外,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老年人由于肾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脱水的问题。
护理人员要提醒老人及时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
另外,老年人排泄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出现排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问题的概率较高。
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
老人的排便习惯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生活节奏改变、睡眠不规律等。
护理人员可以与老人制定规律的排便计划,并提供舒适的排便环境,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其次,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运动。
饮食中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为其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此外,需要定期检查老人的排尿情况。
老年人容易出现尿频、尿失禁等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人的排尿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是老年护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应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搭配食物,提供易咀嚼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卧床失智老人排泄护理

卧床失智老人排泄护理在养老院或者家庭照顾者的工作中,面对卧床失智老人的日常排泄护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由于老人失去了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排泄物的控制能力也大大降低。
因此,正确和有效的排泄护理对于卧床失智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舒适至关重要。
一、卧床失智老人排泄护理的重要性对于卧床失智老人而言,排泄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日常需求,更是关系到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排泄护理能够预防尿路感染、皮肤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老人的尊严和舒适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卧床失智老人排泄护理的基本原则1. 给予个性化关怀:每个卧床失智老人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在排泄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每位老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尊严。
2. 定期协助上厕所: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安排老人上厕所以排空膀胱和肠道,避免过度积存尿液和粪便导致感染和便秘。
3. 提供适当的排泄工具: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排泄工具,例如使用稳定的床边马桶、尿壶和便盆,确保老人在排泄过程中的安全。
4. 细致的清洁和护理:排泄后,要及时清洁老人的肛门和会阴区域,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湿疹、红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5. 确保适当的水分摄入:适量的饮水可以帮助老人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但也要注意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尿液过多导致尿失禁。
三、卧床失智老人排泄护理的具体操作1. 定期排便和排尿:建立固定的排泄时间表,根据老人的排便习惯和个人需求,协助老人排尿和排便。
使用合适的排泄工具,如尿壶、便盆等,避免老人下床。
2. 清洁和护理:排泄后,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洁会阴和肛门区域,可以使用柔软的湿纸巾或湿毛巾擦拭,切忌用力或擦伤皮肤。
清洁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皮肤湿疹和红疹的发生。
3. 保持舒适和尊严:在进行排泄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老人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尽量保持他们的舒适和尊严。
老年服务与管理《便秘老年人的照护措施》

二、便秘老年人的照护措施
1、健康教育
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维持正常排便的意义和获得有关排便的知识和技巧。
2、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合自身排便的时间和姿势,理想的排便时间是饭后,以早餐后排便最正确。
每天固定在此时间排便,不随意使用缓泻剂及灌肠等方法来缓解便秘。
排便时,叮嘱老年人要注意力集中,不能边看书或报纸边排便。
4、合理安排膳食
建议老年人平时多饮水,多摄取可促进排便的食物和饮料,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及有润肠作用的蜂蜜、香蕉和核桃等。
5、适当的体力活动
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拟订规律的活动方案,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卧床老年人可进行床上活动,指导其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部肌肉张力的运动,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
6、可采用腹部按摩法。
对于严重便秘的老年人,可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或采用开塞露、甘油栓或肥皂栓进行简易通便、人工取便或协助护士采取灌肠法解除便秘。
老年服务与管理《尿失禁老年人照护措施》

二、尿失禁老年人照护措施1、心理抚慰与支持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均会给老年人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困窘、恐惧、丧失自尊,甚至产生自卑或自我厌恶等反响,同时尿失禁也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因此,养老护理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老年人,给予抚慰、开导和鼓励,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促进康复。
2、保持皮肤的清洁与枯燥尿失禁常因尿液的浸渍而致臀部及会阴部皮肤发生皮疹、溃疡或感染。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保持皮肤清洁的首选方法是及时更换潮湿的尿垫和衣被,用温水洗净会阴和臀部,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同时勤换衣裤、床单、尿垫等以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枯燥,减少异味。
根据皮肤情况,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要选择适宜的尿垫,尿垫以吸湿性强、通气良好、柔软的棉织品为好。
另外,可以依据老年人的特点选择一次性纸尿垫、尿垫短裤或纸尿裤等,这些护理用品具有吸水性强、对皮肤刺激性小、不限制活动,耐久性好的特点,但纸制品通气性较差,不宜长期使用。
3、外部引流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引流尿液〔见图7-1、7-2〕。
老年女性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病人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将局部暴露于空气中。
图7-1 男用一次性集尿袋图7-2女用集尿袋4、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排尿功能的训练是尿失禁老年人重要的康复措施。
训练时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并持之以恒。
要协助老年人养成规律的排尿习惯,合理安排排尿时间表,无论有尿还是无尿,刚开始时白天以每隔1~2小时去卫生间排尿〔或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小时排尿一次,排尿后用手按压下腹部,以排空膀胱剩余尿,但注意用力要适度。
坚持一段时间后,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进一步促进老年人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
5、摄入适量的液体如老年人病情允许〔肾衰竭、心肺疾患除外〕,鼓励老年人多饮水,以增加对膀胱的刺激,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预防泌尿系感染。
怎么护理老人大小便的问题

怎么护理老人大小便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照顾老人的责任。
其中,护理老人的大小便问题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不仅关乎老人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护理老人大小便的实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在开始护理之前,首先要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大小便习惯。
这包括询问老人是否有尿频、尿急、尿失禁、便秘等问题,以及他们平时的排便时间和规律。
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老人,还需要特别关注疾病对大小便功能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
有些老人可能因为大小便失禁而感到尴尬、羞耻或沮丧,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二、创造适宜的环境1、卫生间设施确保卫生间的设施方便老人使用。
例如,安装坐便器时要选择高度适中、有扶手的款式,方便老人起身和坐下。
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滑,避免老人滑倒受伤。
卫生间内要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以便老人在夜间也能安全使用。
2、卧室布置如果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在卧室放置便盆或尿壶。
床边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放置和取用。
三、协助老人排便1、定时提醒根据老人的排便习惯,定时提醒他们上厕所。
对于容易忘记的老人,可以设置闹钟或使用其他提醒方式。
2、正确的姿势帮助老人采取正确的排便姿势。
如果使用坐便器,要确保老人的双脚能够平稳着地,身体微微前倾。
对于便秘的老人,可以在脚下放置一个小凳子,增加腹部压力,促进排便。
3、按摩腹部对于便秘的老人,可以轻轻按摩他们的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老人的排便也非常重要。
鼓励老人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多喝水,保持肠道湿润,预防便秘。
四、处理大小便失禁1、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对于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要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成人纸尿裤、尿垫、接尿器等。
要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型号,确保舒适和防漏。
如何进行老年人的排泄康复

如何进行老年人的排泄康复老年人的排泄康复是一项关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面临排泄功能下降、尿失禁、便秘等问题。
为了帮助老年人维持良好的排泄功能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疾病预防与治疗1.定期检查:老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重点关注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2.药物管理:老年人如需长期服药,要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对排泄功能的不良影响。
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便秘等问题。
3.饮食调理:老年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便秘和增加肠道蠕动。
同时,适量饮水也是保持排泄功能正常的关键。
二、便秘预防与处理1.规律排便:老年人应尽量养成固定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去厕所,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排便。
2.体力活动:老年人应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简单的体操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排便功能,还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3.饮食调节:老年人的饮食中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豆类、坚果等,这些食物能够增加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免加重便秘症状。
4.药物辅助:在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改善的基础上,老年人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使用轻泻剂或柔软剂,但要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药物。
三、尿失禁的管理和康复1.盆底肌肉训练:老年人可进行定期的盆底肌肉训练,如收缩和放松肌肉等,有助于提高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习惯调整:老年人要注意定时排尿,避免憋尿和过度用力排尿。
同时,减少摄入刺激性饮料和食物,如咖啡、茶、辣椒等,可降低尿失禁的频率。
3.使用辅助器具: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老年人,有时需要使用尿布或尿道置管等辅助器具来控制尿失禁,保持身体的清洁和舒适。
四、睡眠和饮食管理1.睡眠问题的调理: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改善对于排泄康复尤为重要。
老年人排泄护理

老年人排泄护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护理,也包括对排便的护理。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排泄也是一大难题,需要身边护理人员的帮助与安慰。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顺利排泄是维持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条件。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自理能力下降,或者因疾病导致排泄功能出现异常,发生尿急、尿频甚至尿便失禁等现象,有的老年人还会出现尿潴留、腹泻、便秘等。
老年人的排泄障碍可以说是机体老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事,常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会产生极大的不便,照护者应妥善处理,要体谅老年人,尽力给予帮助。
(一)排便失禁1、排泄会使营养大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老年人身体虚弱,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减少能量的消耗。
2、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如进食多纤维、低脂肪、流质饮食,以刺激胃结肠反射并使粪便质地正常化。
也可采取排便训练,建立排便时间,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肛门括约肌活动,以提高病人对直肠扩张的感受性和警觉性。
3、失水严重时,应鼓励大量饮水或用补液方法及时补充,防止水、电解质失蘅。
4、做好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发生破溃。
及时更换尿垫、床单,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肛周皮肤,必要时使用油膏或消炎药涂擦,还可用烤灯进行局部治疗。
5、掌握卧床老年人排便的.规律,定时给予便盆设法接便,可保持皮肤、被服的清洁干燥,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收缩运动锻炼,以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二)尿失禁1、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自尊,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
保持被褥整洁、干燥,湿后及时更换;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门周围。
3、适量饮水,以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每天应摄入2000~3000ml的水分,晚餐后应适当控制水的摄入以减少夜间尿量,让老年人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4、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嘱穿宽松、柔软、舒适且易解的衣裤,减轻对腹部的压力,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除去不晾气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卧床老人大小便护理技巧

卧床老人大小便护理技巧作为一名老年家庭护士,及时处理老年人的大小便护理技巧非常重要。
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和生理系统健能衰退、认知障碍、自我照顾能力减弱等多种原因而无法正常大小便,大小便护理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在处理大小便护理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一、重老人意愿,增强大小便护理意识首先,针对护理卧床老人的大小便护理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建立老年人的自尊心,并增强大小便的护理意识,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老人的心理压力。
二、床老人大小便护理分工明确其次,应尽量为老人减轻生活工作的负担,并建立明确的大小便护理分工明确的机制,使护理工作过程更有条理。
三、为老人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此外,对于老人大小便护理,还需为老人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即舒适的空间和环境,给老人提供比较安全的设备,使老人可以正常大小便,以避免发生危险。
四、理的保洁护理另外,卧床老人大小便护理还需要重视卫生护理,为老人提供定期的洗浴,合理安排床单、床褥、枕头及毛巾清洁护理。
五、当提供肠道调理服务最后,老年人大小便护理还需要恰当提供肠道调理服务,比如给老人吃适量的营养食物,适度补充水分,以及在护理中恰当选择药物,如果发现老人大小便护理存在特殊情况,尽快与专业医护人员联系,寻求专业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护理卧床老人的大小便护理,应该注意以上几点:尊重老人意愿,增强大小便护理意识;明确护理分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完善的保洁护理;及时恰当提供肠道调理服务。
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学习有效的大小便护理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卧床老人大小便护理水平。
作为老年家庭护士,为了正确护理卧床老人大小便护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尊重老人的意愿,拥有细致、体贴、充满爱心的护理态度,增强老人的自尊心,使老人可以更好感受和享受护理服务。
其次,要与老人交流,尽可能减轻老人的心理压力,以便让老人更好的接受大小便护理,使护理工作更有条理。
此外,要建立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为老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设备,使老人可以正常大小便,以避免发生不安全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排泄障碍的护理[关键词]便秘;腹泻;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
1999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标志着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1],不仅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心理社会因素亦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故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严峻而更值得关注,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老年护理的开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1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2]。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让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适时给予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老年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
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家庭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
2 老年人排泄障碍的护理
2.1 排便障碍的护理
2.1.1 腹泄的原因及其影响虽然1 d排便数次,如为有形便则不是腹泄。
腹泄为水样便(含80%以上的水份),原因有肠内腐败物质异常发酵、感染、神经过敏等使肠蠕动亢进,水分再吸收下降。
持续腹泄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
2.1.2 腹泄的护理如有腹泄应观察其排泄次数、大便形状,了解是否用过缓泻药、与饮食有无关系以及是否脱水等。
应进易消化饮食,避免吃纤维多、易发酵、过冷或过热及刺激性的食品,腹部要保暖。
便后用柔软的纸轻轻按压着擦,用湿水清洗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
预防脱水,应给予茶水或碱性饮料,少量多次饮用。
2.1.3 便秘的原因及其影响便秘是指4 d未排便,或每天排便但量少且干硬,便后仍感到有残留便未排出。
其原因多为老年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等生理原因外还受心理因素影响,如抑郁、恐惧、高度紧张、情绪激动等会使大脑功能紊乱,对排泄失控。
此外还受因病卧床、环境突然变化、场合不宜排便、饮食及水分摄入不足、运动不足等影响。
便秘可引起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头痛、影响睡眠、易疲劳,应及早采取对策。
2.1.4 便秘的护理养成排便习惯:早餐后养成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控制不去排便,排便的体位最好是坐位,对卧床者如能坐起也应采取坐位。
如有可能每天要散步、做操、进行腹肌训练,也可距脐周3 cm处用手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
便秘严重时遵医嘱用缓
泻剂,如粪便干硬阻塞直肠下部靠近肛门口处时,可在橡胶手套上涂上润滑剂,沿尾骨慢慢抠出。
当肠内粪便排空后2 d~3 d没有大便是正常的,排便后要观察老人的情况与排泄状况;饮食管理:有规律地进适量的食物,应养成习惯,饮食有充足的水份(如汤类),多吃纤维丰富的食品。
2.1.5 大便失禁多因卧床状态导致腹内压无力,使大便滞留在直肠内不能完全排净,残留的大便溢出,每天或几天1次。
应用尿布并经常更换,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2.2 排尿障碍及护理
2.2.1 尿潴留原因及护理原因有肿瘤、结石、前列腺肥大、疼痛、神经障碍或精神上的刺激、排泄环境的改变、憋尿时间过长、药物的副作用等。
应观察其最后排尿的时间,是否下腹部胀满,是否经常有尿液流出、水摄入量的增减等。
除治疗其病因外,鼓励患者当病情稍微缓解即应下功夫使其做到自然排尿,如帮助去厕所。
用听流水声或下腹部热敷等方法解决不了时,应遵医嘱给予导尿。
2.2.2 尿频的护理 1天之内排尿次数增加至10次以上为尿频。
有些活动困难的老人对尿频感到烦恼而自己限制液体入量,护士应解释饮水的重要性并说明1天的生理需要量。
尿频又影响睡眠,对健康不利,应指导其在下午14:00左右摄入大部分液体,以后控制入量。
如本人同意白天可用吸收型尿垫或裤叉,仅在夜间用尿布或在床边准备尿器。
2.2.3 尿失禁的原因及影响真正的尿失禁是由于出现排尿
肌或神经功能失常及膀胱、尿道的局部疾病,导致膀胱丧失了贮尿功能所致。
此外还可由体弱无力、排尿动作障碍、老年痴呆等引起的不认识厕所,或来不及走到厕所,或走到厕所来不及脱去衣裤而尿失禁。
尿失禁可引起外阴部和臀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发生压力性溃疡、尿路感染等,可使尿失禁本人感到羞耻、困惑,对排尿产生恐惧而丧失自信心,失去生活的意义,影响其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
因此,要加强排尿的管理,防止发生尿失禁,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建立康复计划。
2.2.4 尿失禁的护理首先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因尿失禁引起的心理刺激,防止向真性尿失禁发展。
护理应以尊敬和爱护的态度、轻柔与熟练的技巧进行排泄后的清洁、注意保护其隐私、同时安慰老年人不必担心,很快会恢复的,使老人安心。
经常少量溢尿时,除用尿垫外,应训其憋尿;有尿意但憋不住时,要观察其尿量、次数、间隔时间等,定时诱导其去厕所;为缓解其精神紧张,鼓励其参加有趣的娱乐活动,帮助其使用适当的排尿用物或器具。
对有尿意但表达困难的老人,仔细观察有尿意时的表现,发现有尿意时,及时给予尿器,并训练其有尿意时的表示方法。
因病卧床而用尿布时,当病情稳定逐渐恢复情况下,要边用尿布,边训练其排尿自立。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离开床参加活动是很重要的。
积极消除引起尿失禁的疾病及诱发因素,进行康复训练,即强化盆底肌、腹部肌肉、背部肌肉训练。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2]林申加.奥地利老人护理的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