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 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了解稻秧成长的过程以及农业知识。
(3)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故事了解和探究农业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故事中农业知识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稻秧脱险记》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小稻秧脱险记》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朗读故事:(1)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4. 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5. 探究农业知识:(1)教师出示农业知识资料,学生阅读。
(2)小组讨论,联系故事中的农业知识。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稻秧脱险记》故事。
(2)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农业知识,了解稻秧的生长过程。
(2)以“我眼中的农业”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语音准确性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通用16篇)《小稻秧脱险记》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0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要来到农村去,看看那里的水稻田里发生了什么事?(揭题)学生齐读。
2.理解:“小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介绍:记——记载下来的事情。
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生说)再齐读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最关键?(脱险)紧扣这个词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说,出示)(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2)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齐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先带着这两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后回答:(1)是谁让小稻秧遇到了危险?(板书:杂草)(2)又是谁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出示:喷雾器的图片(介绍:喷雾器、除草剂)(板书:除草剂)3.学录音,自读课文。
读完回答:可稳拿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遇险,那几个自然段讲了小稻秧脱险?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出示词语:(学生指名读、齐读)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3.表演理解(请理解的同学上台)“团团围住”(包围住)表演结束,提问:这些杂草厉害吗?凶吗?(这就叫“气势汹汹”)杂草野蛮吗?他们讲不讲道理?(板书: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一拥而上”)4.小稻秧遇到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板书:当场病倒)他们得了什么病?(营养不良症)5.指名读,评价,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过渡:正当小稻秧身处险境之时,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1.再表演(3、4自然段的内容):一学生——喷雾器,老师——杂草(生齐读第一句、最后一句)(板书:纷纷倒下)“纷纷倒下”说明什么?2.至此,小稻秧脱离了危险,他们怎么样?(板书:跳起舞来)齐读第5自然段。
《小稻秧脱险记》语文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态度。
学生能够培养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关于小稻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困境,但通过勇敢和智慧最终逃脱险境的故事。
故事中,小稻秧面对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农夫的误解和冷漠,但他不放弃希望,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子结构。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角色性格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2 问题驱动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如干旱、病虫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小稻秧相似的困境,培养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和稻秧的生长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4.3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和角色性格特点。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5.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9篇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优秀9篇《小稻秧脱险记》篇一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文意。
2、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表演。
三、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读、演课文。
四、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并了解有关除草剂、喷雾器的知识。
2、制作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准备:cai、图片、头饰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书写生字(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老师很关心地、好奇地问)同学们,老师听说水稻田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有这回事吗?(学生七嘴八舌回答)这不,我被他们找来评理,你们能把具体情况说一说吗?这样我就更清楚了。
2、指名学生生动复述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
(师:看来,不止是争吵,杂草们还在抢小稻秧的营养呢!)3、师指名生评价,那真是是一群什么样的杂草?(出示图片并板书: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是呀,正是因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看!正需要营养的小稻秧?(出示图片并板书:小稻秧脸色蜡黄)咱们的小稻秧遇险了。
4、过渡语:看到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我想你们一定非常担心小稻秧的生命危险吧!我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关心小稻秧的命运。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看后来怎么啦。
二、精读感悟、演中求知1、生自由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师过渡语:小稻秧能否顺利脱险?它们又是怎样脱险的?带着这两个问题,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
2、读后,学生自由谈谈“脱险”部分的大意。
3、看cai课件。
快看——(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
播放cai。
)4、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同位互相练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评:**同学读得真好,边读还边做动作,把我都吸引过来了……你们也这样试试!)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3. 朗读与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1. 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展示稻秧成长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
1.2 导入故事:简要介绍《小稻秧脱险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3. 课堂讲解3.1 讲解故事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道理。
4. 朗读训练4.1 学生分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2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5. 表达与想象5.1 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稻秧,遇到这样的困境,你会怎么办?5.2 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7.1 家庭作业:熟读故事,巩固生字词。
7.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朗读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创造力,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于爱护植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升。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包括课堂控制、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农业知识。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农业知识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水稻,谈论水稻的生长过程,引出课文《小稻秧脱险记》。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3. 合作学习,深入探讨4.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稻的生长过程,展现出对农业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稻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稻的了解,引入《小稻秧脱险记》的学习。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小稻秧脱险记》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
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小稻秧脱险的过程,了解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很认真。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在反复朗读中来细细体会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摆脱危险的。
二、在感悟与欣赏中,使学生读出个性。
〖学习1、2自然段〗⑴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相信文中一定有很多语句吸引了你。
那我们的第一个朗读任务就是: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生读书。
⑵交流:第1、2小节中有你喜欢的语句吗?谁来读一读。
(模式:指名初读――交流感受――指导诵读)①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相机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听了他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稻田里发生的争吵是非常的“激烈”。
你从下面哪些语句中看出争吵很激烈。
③交流。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为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你看杂草的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它们先是“团团围住”小稻秧,然后是对这小稻秧大喊大叫。
可见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杂草?你能读出杂草气势汹汹的样子吗?指导2、3名学生朗读,再全班齐读。
这些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为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体会“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不由分说,即不给小稻秧更多说话的机会,不要听小稻秧说话。
一拥而上,即大伙一起围上来跟小稻秧抢营养。
)从“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这些词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杂草的蛮不讲理,看到了争吵的激励。
《小稻秧脱险记》语文教案

《小稻秧脱险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扩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面对困难不退缩。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会为他人着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4. 相关资料查阅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稻秧的了解。
(3)简介课文《小稻秧脱险记》的作者、背景及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情节。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绘制课文情节思维导图。
3. 写一篇关于《小稻秧脱险记》的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稻秧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向上挺了挺身子实际上是指什么?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集有关航天飞机方面的资料
板书:
18、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
遇险(病倒)喷洒除草剂脱险(挺身子)
杂草纷纷倒下
教
后
记
(4)学习反问句: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2、习第3、4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样脱离危险的?是谁救了它们?
那群蛮不讲理的杂草怎样了呢?
(2)指名读反问句。
为什么把喷雾器说成是大夫呢?什么叫“收拾”?他为什么要收拾这群杂草?
(3)指名分角色读喷雾器和杂草的话,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四、理清脉络:
1、看来课文可分为哪三部分,自己试试。
2、哪一部分着墨较对,重点在写?
五、学习生字
六、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1、2段,画出描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么来演遇险。
(3)结合表演,请学生说说的下列词语的理解: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课题
18、小稻秧脱险记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2、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
把课文读熟,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2、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三、初读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同桌读
3、指名读,集体评议。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稻秧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它又是怎样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