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与阴阳五行
周易文化文言文翻译

《周易》者,八卦之宗,六十四卦之祖也。
八卦,天地水火,山泽风雷,阴阳五行之象也。
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分别象征着宇宙万物之变化。
【原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翻译】《周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无极而太极也,为宇宙万物之根源。
两仪,即阴阳也,阴阳相生相克,构成万物。
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之象征。
八卦,则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山泽风雷之八种自然现象。
【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翻译】八卦排列成行,象征在其中;因卦而重叠,爻在其中;刚柔相推,变化在其中。
八卦成列,即八卦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象征万物。
因卦而重叠,即八卦相重,形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
刚柔相推,即阴阳二爻相互作用,产生变化。
【原文】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翻译】乾坤,是《周易》之门吗?乾坤,是《周易》之内涵吗?乾坤,为八卦之首,象征天地,是《周易》的根本。
易之门,即入门之道,指学习《周易》的方法。
易之蕴,即《周易》的内涵,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爻辞等内容。
【原文】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翻译】《周易》与天地相合,所以能囊括天地之道。
《周易》以天地为参照,揭示宇宙万物之变化规律。
弥纶,即包含、囊括。
天地之道,即宇宙万物之规律。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翻译】一阴一阳谓之道,继承它的是善,成就它的是性。
道,即阴阳变化之规律。
一阴一阳,即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善,指遵循阴阳变化规律而行善。
性,指人的本性,即顺应阴阳变化规律而生活。
【原文】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翻译】《周易》有圣人之道四条:以言辞为尚,注重卦辞;以行动为尚,注重变化;以制作器物为尚,注重卦象;以卜筮为尚,注重占卜。
圣人之道,即《周易》所蕴含的智慧。
阴阳五行的原理与运用-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阴阳的意义与《易经》八卦
一、阴阳的意义 二、阴阳与《易经》 三、《易经》八卦与64卦 四、《易经》经传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上课时间欢迎: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பைடு நூலகம்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的意义,被用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因而它们的涵义逐渐扩大。
• 《说文》曾解:「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 也。」「阳,高明也。」
• 或认为示覆日为阴,覆蔽必暗,引申为背日之地 与向日之地相较必暗,阳日在地上之意,向日能 见阳光,引申为正面。
• 因此,「阴阳」作为一对概念,是向日和背日的 意思。
• 「宇宙源起自一个奇异点,多少意味着对处于开 始时刻的宇宙的理解实非我们科学上的能力所 及」,却依旧有着无数的科学家投入毕生的心力 试图寻找时空的终极面貌,试图解开宇宙起源的 问题,并为人类寻找在宇宙中的定位。
•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所谓「宇 宙」,就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所有的一切。我们 对宇宙最不经意的凝视,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 人类的地位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人类试图理解这 一切,想了解人类在这宇宙中的角色。
(二)易经的形成
•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 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 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 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 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文王拘而演周易」, 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 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干」为 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 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 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周易与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大重要思想体系。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之一,被誉为“大衍之数”、“太极图卦”,阐述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类处世之道;而阴阳五行则是古代中国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和理解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一、周易的起源与发展周易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卜辞和卜筮,后来经过周文王与太公望的整理与完善,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周易的核心概念包括“太极”、“无极”、“卦象”、“阴阳”等,它们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基础。
周易通过“卦象”表达了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卦象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们代表着宇宙中不同的力量和特质。
六十四卦则由八卦的组合而成,每个卦象都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在周易中,阴阳是一个核心概念。
阴阳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相互关系,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处世之道的重要原则。
二、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
阴阳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卜辞和《尚书》等文献,经过后人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阴阳五行将宇宙万物按照阴阳和五行的属性进行分类,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是:阴阳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相生相克表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生相克产生了事物的动态变化,如夜晚的寒冷与白天的温暖,黑暗与光明等。
同样,五行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可以滋润木,火可以使金铸造,金可以打制土等。
阴阳五行的分类和应用非常广泛。
在阴阳方面,它可以将事物分为阴阳二元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
而在五行方面,它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分类事物。
三、周易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八卦的五行阴阳对照

八卦的五行阴阳对照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八卦又分阴阳,那么五行与八卦会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八卦的五行阴阳对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
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
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
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阴阳五行八卦图给大家以图形的形式绘制出来了.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上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也叫“地上有水”但却叫比卦。
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五行与八卦的关系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
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
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
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徽、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
八卦五行的对应关系

八卦五行的对应关系中国发明的罗盘中就刻有极其复杂的五行八卦图,现在的大师通常会用来看风水,八卦风水中蕴含了巨大而古老的智慧。
店铺在此整理了八卦五行的对应关系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八卦五行的对应关系介绍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
“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
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
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代表阳,“——”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
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
五行八卦图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下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地上有水”叫比卦。
八卦两面代表阴阳,那时候古人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的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
叶子的正面为阳,背面为阴。
女人属阴,男人属阳。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饰物不同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周易八卦与阴阳五行

兰大一院 心血管外科 王结能
目录
1.“易经”的形成; 2.易经的基本理论(阴阳、太极、两仪、
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3.易经与传统医学; 4.易经的其他应用。
1、《易经》的形成
儒家六经之首; 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日本明治维新时组阁原则:不知《易》者, 不得入阁”。
,失眠心烦(与心火鉴别)。 *阴阳俱虚!!1
心宝丸:
主要成分:洋金花、人参、肉桂、附 子、鹿茸、冰片、人工麝香、三七、 蟾酥。
主要作用: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 血通脉。用于治疗心肾阳虚,心脉瘀 阻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 等
自 制 乌 发 丸 :
阴阳平衡的实践:太极养生
4、易经的其他应用
○
○
●●
●○
●●
●●
●●
○
●●
●
●
河图
洛书
泰卦:阴平阳密,精神乃治 否卦: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南宋蔡元定则认为刘牧把河图与洛书 颠倒了,刘牧所谓的河图是洛书,所谓的 洛书是河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载于 朱熹《周易本义》中。
以刘牧为代表的图书学派,同邵雍一 样,主张有数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形, 以奇偶二数的排列组合,说明天地万物的 来源与结构,宣扬以数为本的世界观。
②阴——背阳光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 、静止的。
③阴阳平衡---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 ,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 态。 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状态,疾病是阴阳失衡的 状态;疾病又可根据阴阳辩证。
感觉身体被掏空……
肾虚的鉴别
*阳虚:五更泻;四肢冰冷、畏寒怕冷、女性欲减退,男阳痿不举。 *阴虚:口腔溃疡,牙龈红肿,须发早白,脱发牙齿松动,五心烦热
阴阳五行八卦

精选课件
27
坎卦的含义
坎卦象征着水,是外柔内刚的代表,但由于水 常陷在低洼处,所以也是危险的代表。先天数是六, 后天数是一。
就人体来说,坎卦代表了耳朵;五行来说,代表 了水;季节而言,代表着冬天;颜色方面,为黑紫 色;人物而言,代表中男、贫困劳碌的人;就地理 来说,先天方位为西方,后天方位为北方。
卜卦算命的主要依据。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纪晓岚用五行巧答乾隆问话
有一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个
竹篮子,感到很新鲜,问纪晓岚道: “纪爱卿,这是什么东
西?”
“竹篮子”
“篮子有什么用?”
“盛东西”
乾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篮子能盛东西,不能盛
南北呢?”
纪晓岚略一思忖,回答说:我主万岁,须知东方甲乙木,
而言,代表秋冬相交。就颜色而言,是大红、金黄。
就人物而言,代表君、父、大人、老人、长者、上
级领导、官宦、老板等等。就地理而言,先天方位
象征南方,后天方位就是精选西课件 北方。
23
坤卦的含义
坤卦象征地,阴柔、静止,顺从天的运转, 为顺从之意。先天数是八,后天数为二。
就人体而言,坤卦代表腹部;五行而言,代表 着土;季节而言,代表着夏秋之交。在颜色上,表 示着黄色。就人物而言,代表母亲、臣民等。就地 理而言,先天方位为北方,后天方位为西南方。
17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乾卦的含义
乾卦象征的是时刻在运动的宇宙,它是万物万象
焕发生机的原动力,有健康之意。先天数为一,后
天数为二。
八卦与阴阳五行

八卦与阴阳五行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通过对宇宙的长期观察和思考,认为自然界所有的事物,按其“属性”的不同,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这两大类事物性质相反,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
于是,我们的古人就用“阴阳”来阐述;在现代,我们也可以用“正负”或者其他性质相反的文字或符号来表示。
古人是这么分阴阳的:凡是属于强健的、积极的事物都属阳。
如:天、太阳、刚健、男性、丈夫、大、上、前进、动等。
凡是属于柔顺的、消极的事物都属阴。
如:地、月亮、柔顺、女性、妻子、小、下、后退、静等。
阴阳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最基本的属性,它们相互作用,相反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互相转化,因此阴阳是万事万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例如:动物界包括人类,尽管种类繁多,但按其属性只分为两大类型:雄性和雌性。
雄性属阳,雌性属阴。
在人类男性属阳,女性属阴。
男女相结合便组成了一个家庭,男女互相作用的结果,便能生儿育女,繁殖后代,使人类繁衍下去。
这些古代思想家们根据进一步的观察,又将万事万物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归纳成五种类型,并用五种不同物质的形态来表示: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类型就叫五行。
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生又相克的互相关系。
五行相生,表示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示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制约作用。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此可见,五行之间存在着顺次相生,隔位相克的规律。
正是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使事物在运动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古人又把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按照“物象”来分成了八个大类,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八种物象来代表,这八种物象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为了使这八种类型更具有代表性,就为这八种类型取了较为抽象的名称: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巽为风、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
乾天、皇帝、国土、父、圣人、君子、金、玉、龙、马、寒、冰、头部、门、健、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划分世界的:从属性上认识和划分:世界上所有事物分为二大属性——阴与阳;从性质上认识和划分:世界上所有事物分为五种形态——五行;从物象上认识和划分:世界上所有事物分为八大类型——八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与器
在《系辞》中,“道”与“器”是以 有形与无形来区别的;“道”都是指存在 于物象和卦爻象中的无形法则而言的, “器”都是指有形有象可以致用之物而言 的。此后,“道”、“器”便成为哲学概 念,具有一般和个别的涵义。
太极
中国易学和哲学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 “太极”一词,见于《周易·系辞上》,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认为太极生成天地,富有万物,是宇宙衍 生的总根源。但它究竟是物质性的还是精 神性的,《易传》没有明言。自秦汉开始, 易学家和哲学家对“太极”作出了多种解 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系辞上》效法天地生成的过程,提 出“大衍之数五十”的筮法。《周易乾凿 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 易,
西周末年,人们从矛盾现象的观察中 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 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易传》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 次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把阴 阳上升为“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的 最高哲学范畴,用阴阳二爻的错综变化来 “效天下之功”,来观察、解释、反映事 物的矛盾运动。 在汉代之后的两千年中,阴阳学说经历 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 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 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 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 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 “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 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 立统一的现象,《庄子·天下篇》将其概括 为“易以道阴阳”。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 互相转化。如“小往大来”, “大往小 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飞龙 在天”,“亢龙有悔”;这些都表现了物 极则反的观点。
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的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的相克关系是: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木 水 火
金
土
、《洪范 洪范》 五、《洪范》的哲学思想
《洪范》是中国古籍中以原始五行说解 释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收入《尚书·周 书》,《左传》引作《商书》。 “洪范”是大法的意思。该篇文献以建 立统治秩序为中心,提出治理国家的九条 根本大法,称作“洪范九畴”。其中以五 行居首,用天象、人事、刑政、吉凶、祸 福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附于“五行”, 以论证威福兼施刚柔并用的为政之道,维 护中央最高统治权力。《洪范》中的“五 行”说,是殷周时期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
二、周易八卦
八卦是中国《周易》中筮占所用的八 种基本图象。按《易传》的解释,分别由 阳爻“ ”和阴爻“ ”两种符号, 效法天、地、人三重关系排列组合而成。 八卦的名称和卦象是: 乾( )象天,坤( )象地; 震( )象雷,巽( )象风; 坎( )象水,离( )象火; 艮( )象山,兑( )象泽。 《周礼》称八卦为“经卦”,六十四卦 为“别卦”。
三、阴阳范畴的提炼
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仰观 俯察,接触到天地、日月、昼夜、阴晴、 寒暑、水火、男女等等自然矛盾现象。随 着经济分工、上下等级的出现,更面临着 君臣、主奴、贵贱、贫富、治乱、兴衰等 等社会矛盾现象。殷、周之际的《易经》 以广泛的矛盾现象和实际经验为认识源泉, 以吉凶祸福的矛盾转化为研究对象,从事 物的普遍矛盾中概括出乾坤、泰否、剥复、 损益等等一系列对立范畴,为阴阳范畴的 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先行资料。
两仪
仪,谓匹配、容仪。两仪所指,其说 不一。就筮法说,一指揲蓍时,仿效太极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公式, 将49根蓍草分为左、右两部分;一指画卦 时分为阴、阳两画或奇偶二数。其哲学意 义亦有二说:一指天和地;一指阴阳二气。 上述各种说法,均肯定了统一体自身分裂 为对立面的意义,因而“两仪”成为中国 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八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古 人运用八卦占筮吉凶,本是宗教迷信,但 是后来用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 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 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生成的根 源,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八卦中对 立的卦象以刚柔两爻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 转化,蕴涵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胚芽,因 而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从不同方面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
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 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 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 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 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很大 的是魏人王弼的注本和唐代孔颖达的疏本, 均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古今解易者, 多达数百家,在儒家经书中为数最多。
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说来解 释“易有太极”。太易是未见气,太初是 气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质之始; 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 “浑沦”,即汉代人所说的“元气”;以 元气未分的状态为太极,赋予其原初物质 的涵义。这种观点在两汉时期较为普遍, 反映了汉代哲学中宇宙起源论的特点,同 汉代天文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易学表述矛盾法则的命题;语见 《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 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 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 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认为“道”指乾坤和阴阳变易的法则,法 则是无形的,称之为“形而上”;“器” 指有形之物和因物取象的卦画,称之为 “形而下”。 《易传》提出这一对概念后,在中国 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 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畴。
四、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 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的认识,是中国 早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 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 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杂有综合、 结合的意思,反映出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 的思想,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种朴素辩 证法的思想萌芽。春秋末年到战国百家争 鸣时期,五行学说进一步体系化而广泛流 行起来。
天干、 七、天干、地支与计时
中国古代用干支计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天干是: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又称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 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合,排列 起来,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天干由甲起, 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阳干不能配阴支,阴干不能配阳支), 共有六十个组合,叫做“六十花甲”。
八卦图式
八卦的方位
《易传·说卦》中提出的八卦所处的方位, 即震东、巽东南(地门、风门)、离南、 坤西南(人门)、兑西、乾西北(天门)、 坎北、艮东北(鬼门)。此为后天方位说 的渊源。 先天八卦所处的方位是:乾上(即天 上)、坤下(即地下)、坎右离左(水火 居中)、巽右上震左下、兑左上艮右下; 或为乾北坤南、震西南巽东北、坎东离西、 艮东南兑西北。
河洛图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图
洛书
南宋蔡元定则认为刘牧把河图与洛书 颠倒了,刘牧所谓的河图是洛书,所谓的 洛书是河图,名称互易,图式不变,载于 朱熹《周易本义》中。 以刘牧为代表的图书学派,同邵雍一 样,主张有数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形, 以奇偶二数的排列组合,说明天地万物的 来源与结构,宣扬以数为本的世界观。
墨家学派提出了交胜、相丽之说,即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即彼此附丽、互相 依存,相克则寓意彼此对立、互相转化。 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之说,认 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的顺序从 始到终、终而复始地转移运行。 五行学说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被广泛地用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演变法则, 甚至成为规定人们行为的规范,在中国古 代科学史、政治史、宗教史、伦理学史的 广阔领域都发生了深远影响。
专
题
讲
座
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 强 生
开篇:众说纷纭解《易经》 开篇:众说纷纭解《易经》
殷周之际的《易经》 一、殷周之际的《易经》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的六经之一, 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 《易经》。它本是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 方法,有龟卜和占筮两类基本方法。 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 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 四”。连山易、归藏易都已失传,仅有 《周易》存世。“易”字为“变易”之义, 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 以释疑。“易”前“周”字,指周遍之易, 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 《周易》,包括经、
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 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 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 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秦 始皇焚书坑儒,却不烧易书。至汉代经学 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 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 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 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 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 体系。
宋初道士陈抟创“龙图易”,吸取汉唐“九 宫”说和“五行生成”说,解释《周易·系辞》 中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提出一个图式,名为龙 图,即河图。其后,刘牧将陈抟的龙图发展为河 图和洛书两种图式,解释《系辞》中的天地之数 和大衍之数,用以说明八卦象数;他将九宫图称 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 易挂图》中,载其图式(见下页)。 河图奇数之和25,偶数之和20,纵横斜相加 皆15,共45。洛书之数,奇数25,偶数30,合于 天地之数55。按刘牧的说法,此二图皆符合大衍 之数50:河图之数减去5为隐而不显,洛书之数 增加5为藏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