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黑龙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主要种植品种为早稻和中晚稻。

在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黑龙江地区有一定的特点和经验,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种植技术1. 选种在黑龙江地区,选种是农民选择水稻品种的重要工作之一。

选种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要考虑耐寒性和抗病性。

例如,在黑龙江地区早稻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东北优1号、辽优16号等;中晚稻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江雪24号、黑龙江9号等。

2. 土壤处理黑龙江地区的土壤以黑钙土为主,肥力较高。

但是,由于密度较大,排水不畅通,容易因为雨水排不走而出现积水。

因此,农民需要通过深翻耕作、改进排水设施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通透性。

3. 水管理由于黑龙江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灌溉管理是农民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旱季需要及时的加强灌溉,保证水稻缺水不可。

在雨季也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积水影响水稻健康生长。

在施肥方面,黑龙江地区应根据土壤特性和每个生长阶段的需要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在早期生长阶段应增施磷肥,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在中晚期则应注意加强植物素的施肥,增加水稻籽粒的重量和数量。

5. 病虫害防治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的病虫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和蓟马、稻飞虱等害虫。

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应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加强农业防治技术,及时进行喷药、清理枯叶和烧毁虫卵等方式。

二、管理技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农事管理是关键环节,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工作。

农民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农事措施。

例如,在灌浆期需要加强施肥,并且频繁轻轻拍打稻穗,以促进籽粒的充实和丰满。

在收割时,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特性来确定最佳的收割时间。

如果太早收割,稻穗不充实;如果太晚收割,容易导致稻糠掉落。

在收割时,需要采用轻轻摇晃稻穗的方式,避免损坏稻穗和稻谷。

3. 粮食储存粮食储存是保证水稻种植产出的主要环节之一。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黑龙江是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对于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水稻种植的关键。

黑龙江气候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选择抗寒性强、成熟期适中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适合黑龙江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有大育9号、农丰56等。

这些品种对低温适应能力强,能够适应黑龙江的冬季环境。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水稻种植的不同阶段,土壤中所需的养分也是不同的。

对于黑龙江的水稻种植,应注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合理施肥。

特别是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应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合理水田管理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基础。

黑龙江多水沼泽地形,土壤湿润程度高,适合水稻生长。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水田的水分管理,例如做好田埂修筑、田间渠道清理、田间排水等工作。

合理的播种密度和适当的间苗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养分获取效率,从而增加了产量。

病虫害防治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

水稻在黑龙江的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例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

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

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掌握和实施,农民们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

地方农业部门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向农民推广水稻种植的最新技术和管理方法。

也要加强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水稻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通过正确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水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水稻种植区,具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条件。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种植技术1.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黑龙江的气候条件较为寒冷,选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对提高产量和抗逆性至关重要。

如长粒籼稻、早熟兼糯性籼稻等品种。

2.合理的播种和育秧:合理的播种密度和育秧技术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一般播种密度在30万~45万株/亩之间,每棵2~3颗秧苗。

育秧需注意保湿、滤除杂草、及时施肥等。

3.科学施肥:水稻的灌浆期和孕穗期是需提供大量养分的关键时期。

在尽量避免追肥的情况下,可以在幼穗期、抽穗期通过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料,提高养分利用率。

4.合理的光照和适度的灌溉:光照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需保证水稻有充足的光线。

灌溉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以防止稻苗长虫害。

5.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黑龙江水稻病虫害较多,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复合情况。

需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如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合理使用农药等。

二、水稻种植管理措施1.土壤调理: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属于湿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但若长期耕作会造成土壤板结、失水、失肥等问题。

需采取土地轮作制度、加强有机质和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2.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关键。

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如早期人工除草、中后期适量施草甘膦类除草剂。

3.适时的灌溉和排灌: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做到适时浇水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4.及时修剪水稻冠:水稻抽穗后,需及时修剪冠部分的叶片,留下1~2片正常叶片,以促进源和库之间的物质运输,提高生产效益。

5.科学的收获方式:水稻成熟后,需适时收割,确保稻谷的质量和产量。

收获时注意割禾高度、晾晒时间等,避免稻谷损失和发霉。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牡丹江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牡丹江地区最主要的作物.但是,目前牡丹江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当地水稻种植业的。

本研究详细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改善当地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牡丹江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关键词:水稻种植; 问题; 对策;牡丹江地区黑龙江地区由于春冬季节气温较低,农作物只能种植一季,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农作物在这一季当中生长时间长、发育较慢,从而具有更高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北大米,由于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微量元素含量高及营养丰富等优点而闻名全国。

但是,当前牡丹江地区的水稻种植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找到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牡丹江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ﻭ 1.1施肥问题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水稻时常施用化肥。

因为土壤中的肥力有限,经过连续种植以后,土壤肥力会逐渐减少,必须通过施肥来追加。

而且不能单单施加农家肥,农家肥虽然是绿色肥料,但是效果缓慢。

而施加化肥的话,施加量过少,则难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施加量过大,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影响种植的水稻的品质,使水稻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同时还会增加种植成本。

1.2 病虫害频发近年来,受各个因素的影响,水稻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当造成的。

过去发生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农药来防治,农药是效果最好、生效最快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方式.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是同时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促进了害虫的大量繁殖,加剧了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二是大量使用农药后,增强了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后期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量,从而恶性循环,同时也增加了水稻中农药的残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ﻭ1。

3 管理不善由于水稻种植收益较低,多数青壮年外出寻找致富机会,留在家里种植水稻的多数是老人与妇女,其受到体力及接收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水稻种植的管理不太完善。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探讨黑龙江是中国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管理,帮助种植户更好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选择和调理选择适宜的土壤是水稻种植的首要任务。

黑龙江土地资源丰富,较为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主要有腾梁土、腾冲土和黑土等。

在选择土壤时,要注重土壤的肥沃程度、排水条件和保水能力。

要注意对土壤进行调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可以通过施肥和翻耕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品种选择和优质种苗的培育选择适合黑龙江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稻谷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

要选择适应黑龙江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比如寒稻、中稻和热稻等。

要注意培育优质种苗,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管理来提高苗的质量和活力,提高成活率和出苗率。

三、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按时、足量、合理地施肥。

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施肥措施。

要注意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使植株吸收养分更充分,提高产量和质量。

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要注重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定植密度的控制、田间灌溉和排水、杂草的防治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定植密度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的要求,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水稻植株的生长和充分利用空间。

要注意田间的灌溉和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排水条件,避免水淹和干旱。

在防治杂草和病虫害方面,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还要注意及时进行田间观察和记录,及时调整管理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和扩大。

黑龙江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选择适宜的土壤、品种和优质种苗的培育,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9 4 9 年 至2 0 1 2 年 黑龙 江省 共育 成 审 ( 认 )定 推广 水稻 品种 2 6 9 龙粳 2 l 、龙粳 2 5 、龙粳 2 6 等 ,农 垦总 局审 定推 广 的垦鉴 稻6 号累 计
个 ,其 中超 级稻 品种 8 个 :龙 粳 1 4 、松粳 9 号、龙 稻5 号 、垦稻 l 1 、 江1 9 、东农 4 1 6 和 五优 稻 1 号 获省 重 大经 济 效益 奖 暨省 长特 别 奖 ,
交 流 探 讨
农业 开发与装备
2 0 1 3 年 第5 期
黑 龙江 省 水 稻 连 双 ,张 淑 华 ( 1 . 黑龙 江省 农 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黑 龙 江佳 木 斯 1 5 4 0 0 2 ; 1 5 4 0 2 6) 2 . 黑龙 江省农 业 科 学院佳木 斯 水稻研 究所 ,黑龙 江佳木 斯
品种 改 良起 到 了关键 性 作用 ,新 品种 的选 育 和推 广 ,使 生产 用 种 实 现 了 多次 更新 换代 ,为单 产 不 断提 高 、总 产持 续 增加 、综合 生 产 能力 稳 定提升 做 出了突 出贡 献 。
1 黑 龙江 省水稻 育种 成就 1 . 4 品种 推广 面积 迅速 扩大
黑龙 江 省属 寒 地稻 区 ,病 害 和冷 害 发 生严 重 ,直 接 威胁 着 水
评 价 的重 要指 标 。 “ 十 五 ”期 间和 “ 十一 五 ”期 间育 成 品 种相 比
性 及 应用 情 况 分析 ,总结 了水 稻 育种 取 得 的成 就 , 同时指 出 目前 稻 的安 全 生产 ,因此 品种 的抗稻 瘟 病性 和 耐冷 性 是 品种 审 定抗 性 关键 词 :水稻 ;育 种 ;成就 ; 问题 ;对策 较 ,人 工 接种 抗 稻瘟 病鉴 定 , 叶瘟和 穗 颈瘟 分 别 由 的4 . 5 级 和5 . 0

农业科学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提升

农业科学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提升

农业科学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提升水稻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提升。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与提升。

一、土壤改良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支持和提供养分。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土壤酸性较高,富含有机质和砂质,但同时也存在着水分保持能力较差、有效养分含量低等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施用石灰和有机肥。

适度施用石灰和有机肥,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其次,采取翻耕和深耕的措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此外,在夏季禾本科作物收割后,可以适当种植绿肥,如豆科植物,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二、品种选择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选择品种时,应首先考虑其抗逆性和适应性。

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多样,夏季温度较高、秋季气温较低,寒潮频繁,品种选择应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其次,选择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

产量稳定意味着提高经济效益,品质优良则保证了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和食品安全。

三、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根系吸收情况,调整施肥量和施肥频次,实现养分的合理供给。

首先,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可以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分析来获得数据。

其次,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的生长期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在水稻生育期间,应注意分几次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者养分不足。

同时,注重氮磷钾的平衡供给,提高水稻的营养吸收效率,减少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病虫害防治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损失,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寒地水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寒地水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文着重以绥化市为主要论述对象,以具有标志性的寒地黑土的特色土壤,生产寒地水稻的常遇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这里土地肥沃而且物质资源丰富,享有“金山银山”的美誉。

也被称为“寒地黑土之都”,寒地黑土是绥化市的优势资源,水稻种植技术经过不断优化与改进后,加之土地肥沃的天然特质,水稻产量已经连续十几年实现丰收,为水稻生产所涉及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

一、寒地水稻生产背景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水稻栽培技术虽然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水稻技术的日益发展,种植规模与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水稻产量稳步增加,寒地水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绥化地区种植水稻为例。

1、绥化地形地貌绥化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形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丘状高平原、岗阜状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及海伦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相对高差50-110米;这样地形地貌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小麦。

而地势较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地势,便于多种农业种植,如果地势较高,气候出现干旱,降水量较少,这样适合发展灌溉性农业种植项目,如果处于沙质土壤地则以重点发展林业或水产养殖业。

2、绥化气候特征绥化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冬季冰雪覆盖。

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综合全年平均气温在1.3℃-4.0℃之间,≥10℃积温2400℃-2700℃,无霜期120-140天,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这样气候特征对种植寒地水稻的丰产增收具有极大裨益。

二、寒地水稻现存问题1、选择水稻品种应遵循适配性(1)寒地水稻种植的首要原则是要保证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从更有利于全年高产、稳产和持续高产的角度出发,把握好度,遵循着“前熟为后熟,熟熟为全年,今年为明年,全局一盘棋”的原则,而对水稻品种选择搭配的一般原则在于,在选用优良早稻品种时,这就是考虑到晚稻或秋季作物的丰收,在安排晚稻高产品种时,还要想到冬季作物或绿肥的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绥化市种子服务中心,152000)
一、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情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
大贡献。

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64.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2.72%,总产量
为2199.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24.5万吨)的10.56%,单产(6988千克/公顷)高于全国
平均单产(6892.5千克/公顷)1.39%;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1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
(4.52亿亩)的12.63%,总产量为225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693.4万吨)的10.90%,单产(7040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60.7千克/公顷)2.61%;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907.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3.05%,总产量为237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56.0万吨)的11.40%,单产(7149.75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911.5千克/公顷)3.45%;预计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将达5982.3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4.44亿亩)的13.47%。

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生产基地,是京津沪、陆海空重要的口粮基地,且生产的粳米品质优良、口感好,90%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75%粳米销往省外,98%做为口粮,真正做到了“东北
大粮仓全靠黑龙江”。

1.2黑龙江省优质水稻优势产业带划分
1.2.1松嫩平原稻作区
该区域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3个地区的25个县市,属于西部干旱地区,东北部地势相
对较高以外,其余地势平坦。

该区气候温和,需≥10℃的有效积温在2300~2800℃之间。

5~9
月降雨量少于450mm,地下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20~150天之间。

该区域是黑龙江省水稻
种植区域中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是较干旱的区域。

1.2.2中部平原及牡丹江流域稻区
该区域包括哈尔滨、牡丹江两个行政区域,涉及20个县市,属于南部山地区域,可以分为张
广才岭以西的较低平地区和张广才岭及其以东的老爷岭地区。

该区气候条件较好,需≥10℃的
有效积温在 2500℃以上,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30~150天之间。

该区域是黑龙
江省水稻种植区域中水热条件最好的区域,最适宜种植水稻。

1.2.3三江平原稻区
该区域包括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5个行政区域,涉及21个县市,属于东部
三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需≥10℃的有效积温在 2500℃以上,降水量较多,水源充足,无霜期在130~145天之间。

该区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和发展
水稻。

1.2.4大小兴安岭山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黑河、伊春3个地区,涉及14个县市,属于中北部地区,可以分为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和小兴安岭两侧的较低平地区。

该区气候温凉、冷凉、需≥10℃的有效积温在2500℃以下,5~9月降水量在 400~500 mm之间,无霜期在135天以内,水稻生育期在 105
天以内。

该区主要受热量资源制约,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和发展水稻。

1.3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2018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规划布局》
黑龙江省2018年主推优质品种分别为(附加1):
第一积温带: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松粳22、龙稻18、龙稻21、松粳19、龙稻16、松粳18、松粳16、龙稻22
第二积温带:绥粳18、绥粳19、垦稻12、龙粳21、东农428、牡丹江28、绥粳4号、绥稻3号
第三积温带:
绥粳15、龙庆稻3号、龙粳31、龙粳57、龙粳43、龙粳39、龙粳29、龙粳52、中科920
第四积温带:
龙庆稻5号、绥稻4号、龙粳47、龙盾106、龙盾103
上述品种在2017年推广面积大于10万亩的统计数据见表1。

与省外、国外代表品种相比,我省水稻在稻米品质、抗病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二、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
2.1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数量
据国际水稻数据中心数据,黑龙江省自建国以来累计审(认)定水稻品种371个,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统计分析看出,近5年来黑龙江省审定水稻品种数量与以往年份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占全部审定品种的34%以上,特别是2018年审定品种数量已达36个,为历年最高,说明近5年来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工作进展迅速,成绩显著。

2.2黑龙江省水稻育种的发展阶段
2.2.1 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稻育种特点
这一时期水稻公顷产量在5000kg左右,熟期偏早,栽插方式主要是直播与插秧兼用。

2.2.2 20世纪80年代水稻育种特点
这一时期水稻公顷产量在6000kg左右,熟期较上一时期延长5~10天,栽插方式主要是旱育稀植技术。

2.2.3 20世纪90年代水稻育种特点
这一时期水稻公顷产量在7000kg左右,产量上较第二阶段育成的水稻品种平均增产28.1%,栽插方式主要是旱育稀植技术。

2.2.4 2000年~2013年水稻育种特点
这一时期水稻公顷产量突破8000kg,产量上较第三阶段育成的水稻品种平均增产8.2%,同时这一时期更加注重水稻耐冷性的提升。

2.2.5 2014年至今水稻育种特点
这一时期水稻公顷产量已稳定在8000kg左右,更加注重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创新工作,特别是在整精米率、香型、食味佳的新品种。

在抗逆性上,品种抗病、耐冷、抗倒性明显增强。

2.3黑龙江省近5年选育水稻新品种情况(附件3)
在品种类型上,大部分是普通粳稻品种,占全部品种的75以上%,香稻品种5年间共审定20个高于以往历年总和(15个),占全部品种的10以上%,其余为糯稻、软米等品种。

在品种熟期上,近5年审定品种平均生育日数呈下降趋势。

在品种形态指标上,近5年审定品种平均株高、穗长呈下降趋势。

在品种产量指标上,近5年审定品种平均穗粒数略有下降、千粒重有所增加,区生试产量上升明显。

在品种品质指标上,近5年审定品种在出糙率、整精米率上提升明显,稻米垩白、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胶稠度有所降低。

稻米品质达标率上,有78%(101个)品种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在品种抗逆指标上,近5年审定品种在穗颈瘟抗性,耐冷性上均有所提升。

由此可见,我省在近5年水稻育种工作中,育成的水稻品种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改良,同时,根据品种类型可以看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香型水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开展优质、多抗、香型水稻品种的选育,已成为我省优质水稻育种的一个新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