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合集下载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出口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国家规定的退税率予以退还。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是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需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一般流程:
1. 出口销售收入的确认
当企业完成出口销售时,需要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计算应退税额
根据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和出口销售额,计算出应退税额。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 收到出口退税款
当企业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
4. 出口商品成本的结转
在出口商品销售后,需要将出口商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 出口商品的税金转出
出口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将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 期末结转
在会计期末,需要将应交税费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以上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基本流程,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企业还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及时申报出口退税,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顺利实施。

应收出口退税款 会计准则

应收出口退税款 会计准则

应收出口退税款会计准则(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什么是应收出口退税款二、应收出口退税款的会计处理1.借方科目2.贷方科目三、出口退税款的计算方法四、新会计准则下的应收出口退税款记账五、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六、商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正文一、什么是应收出口退税款应收出口退税款是指企业在出口货物过程中,因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款而产生的应收退税款项。

按照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可以申请退还部分或全部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应收出口退税款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中,应收出口退税款需要分别记入借方和贷方科目。

1.借方科目:应收出口退税款企业在收到税务机关批准的出口退税款后,需要将其记入“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的借方。

2.贷方科目: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企业在收到税务机关批准的出口退税款后,需要将其记入“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科目的贷方。

三、出口退税款的计算方法出口退税款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按照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和消费税税率计算出口退税款=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税额 + 出口货物的消费税税额2.按照出口货物的货值计算出口退税款=出口货物的货值×出口退税率四、新会计准则下的应收出口退税款记账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出口退税款应当记入“应收账款 - 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或者直接增加“1125 应收出口退税”一级科目。

五、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分录:1.借:应收出口退税款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出口退税(免抵额)2.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六、商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商贸企业在处理出口退税时,需要分别记入借方和贷方科目。

1.借方科目:其他应收款 - 应收出口退税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允许退税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 - 应收出口退税”科目的借方。

2.贷方科目: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企业在申报退税时,将允许退税部分记入“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的贷方。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案例一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

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为: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5、当期免抵税额=0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案例二某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5月份外购货物260000元验收入库,出口离岸价为300000元人民币。

举例说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举例说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出口货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

下文针对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说明一、计算方法(一)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三)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四)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二、分录架构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率-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三、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借:应收出口退税或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0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这要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来确定借贷,属于借方科目的记借方,反之属于贷方科目的记贷方。

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的借方科目:1.“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费”,核算企业当月缴纳本月增值税额。

3.“减免税款”,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取得国税机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

即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

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的免抵税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进行退税申报时,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5.“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

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的贷方科目:1.“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例:
某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香烟,计销售收入为5000元,适用消费税税率45%,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225000元。则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时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应收账款725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255000生产企业实际交纳消费税时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依上例,受托外贸企业收到税务部门退回企业的消费税255000元,退还给该生产企业。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生产企业采用委税款应由外贸企业退还给生产企业。
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在计算消费税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税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发生退关、退货、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⑧乳胶手套×1000=361100(元)⑨分散蓝43589.75元
本月应退消费税的出口货物有轮胎和汽油,其计税依据为元和1000升。
(2)确定退税率物增值税退税率除薄荷油为6%、轮胎工缴费为14%外,其余均为9%,轮胎消费税退税率为10%,汽油消费税单位退税额为0.2元/升。
(3)计算应退税额
本月出口货物应退税额为: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和退税率
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加工费金额。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是指在企业进行出口销售时,为记录该笔交易所产生的经济业务和财务影响,需要进行的会计分录操作。

一般来说,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口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出口销售收入。

2. 出口退税: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出口退税收入。

3. 贸易应付款:借:贸易应付款,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4. 运费、保险费等费用:借:运费、保险费等费用,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存在汇率变动、关税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同时,在进行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操作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税法和财务制度,确保记录的账务信息准确、完整和合法。

- 1 -。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第一篇: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购进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贷:银行存款117000元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外汇账款 1230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元结转出口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元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申报出口退税时:应退增值税额=100000元×15%=15000(元);转出增值税额=100000*2%=2000(元);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借:应收出口退税 15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00元进项税额转出时: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元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15000元贷:应收出口退税15000元。

第二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附件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章):纳税人识别号:所属期:年月申报批次金额单位:元至角分企业填表人:财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制表日期:年月日第页填表说明:(一)表头填写规则:1.企业代码:出口企业在主管海关办理《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取得的10位编号。

2.企业名称:出口企业名称的全称。

3.纳税人识别号:出口企业在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取得的编号。

4.所属期:按申报期年月填写,对跨的按上年12月份填写。

5.申报批次:所属年月的第几次申报,企业一个月的最大申报批次为99。

(二)表体项目填写规则:1.序号:填写四位流水号,从0001开始编排。

当序号大于9999时,可以填写A001,A002,……英文字母A加数字组合。

序号不允许出现断号、重号。

2.关联号:进货和出口数据唯一关联的标志。

建议编写规则:申报年月后4位+部门代码1位+申报批次2位+流水号3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第一篇: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相应在会计账务处理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三、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举例:复兴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10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500万元,所有发票已经按规定期限在1月份进行了认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

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2009年12月留抵税款10万元,增值税税率17%,出口产品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第一种情况,应纳税额为正数的情况。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 58500002.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借:应收账款 24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3.产品内销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9000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900006.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第二种情况,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46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460000贷:应收补贴款460000第三种情况,期末留底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6.7步账务处理如下: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36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600000贷:应收补贴款3600000第二篇:工业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出口退税涉税帐务处理1.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额FOB*征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应退税额: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应退税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退税额)3.免抵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额)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额)4.收到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货: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典型例题:例1: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 15%,假设不设计信息问题。

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耗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货:银行存款5850000(2)产品外销时,分录为:借:应收外汇账款 24000000 货: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3)内销产品,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货: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 ×(17%-15%)=4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48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5)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6)实际缴纳时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货:银行存款 90000(7)计算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00000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例2:引用例1的资料,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1)-(6)分录同上。

其余账务处理如下:(8)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51-97=-46(万元)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

(9)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4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10)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460000 货: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第三篇: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外贸企业进货到出口退税会计分录购进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贷:银行存款117000元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外汇账款 1230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元结转出口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元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元申报出口退税时:应退增值税额=100000元×15%=15000(元);转出增值税额=100000*2%=2000(元);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借:应收出口退税 15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000元进项税额转出时: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元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15000元贷:应收出口退税15000元。

第四篇:外贸退税会计分录涉税会计处理-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有二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1,企业出口物资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商品销售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一,自营出口例:兴隆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购进出口用护发品1000箱,取得增票100万,进项税额17万,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期箱15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2人民币), 申请退税单据齐全.该护发品的消费税率8%,退税率9%.要计算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1>购进时: 借: 商品采购100万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贷: 银行存款117万<2>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100万贷:商品采购100万<3>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外汇账款123万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123万<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100万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100万<5>申报出口退税时:本环节应退增值税额150*8.2*9%*100=110700元;转出增值税额=17万-110700=59300, 本环节应退消费税=100万*8%=8万.应退的增值税处理:借: 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07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0700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59300贷:应缴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9300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110700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0700 应退消费税处理: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8万贷:商品销售成本8万收到消费税税款时:借:银行存款8万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8万二.委托出口,假定兴隆公司(具有进出口权)其他条件不变,并按销售客1%直接提取手续费:<1> 发出委托代销品时:借: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100万贷:库存商品100万<2>收到代销单时:借:应收账款123万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123万<3>收到蓝天外贸公司交来的贷款时:借:银行存款1217700销售费用12300贷:应收账款123万<4>结转委托出口商品成本:借:商品销售成本100万贷: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100万<5> 申报出口应退增值税,消费税<在委托方办理>,转出不予抵扣的增值税的分录同自营出方式5第五篇:出口退税【课题】第十章出口退税【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进行出口之后的退税以及与退税相关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