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 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 奶牛养殖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措施要想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下面列举几项措施:一、合理的饲养管理1.提供适宜的饲料:奶牛的饲料应该是有机、均衡配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是粗纤维素含量要足够,以促进奶牛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营养素的利用率。
2.合理的饮水管理:牛只的饮水需求量大,水质的清洁、新鲜程度会影响到奶牛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要保证水源无污染、常换常洗,并注意水的温度、硬度、PH值和含氧量等参数,以便奶牛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3.环境舒适:牛舍的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太潮湿不太燥热;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暖设施。
这能减轻奶牛的压力,增加它们的生产性能。
4. 疾病预防:奶牛疾病的预防、防治也是保证其繁殖率的重要措施。
时刻观察奶牛的健康状况,预防和及时清除相关的疾病,可减少疾病对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繁殖节律和技术1.繁殖节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情检测和配种计划,对奶牛的繁殖节律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发情状态,提高繁殖效率。
2.体外受精(IVF):近年来,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技术能够从超级优秀的奶牛身上提取出优质的精子和卵子,制备成精液后,在实验室内进行体外受精,实现优质牛种的快速繁殖。
3.超声波诊断技术:通过对奶牛性器官进行超声检查,可随时获取奶牛的性成熟状态,了解牛只的发情时期,判断是否有胚胎并诊断繁殖系统是否有病变等情况,从而减少错误的配种,提高繁殖效率。
4.良种选配:要选用身体高大、功能良好、母体优秀的奶牛为母畜,从中挑选出表现出色、质量优异和营养丰富的后代,以此不断提高繁殖品质。
总之,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并不是单纯的一项措施,而是需要涉及到饲养管理、技术创新、健康防控等众多方面,才能够真正实现目标。
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与对策

11 遗 传 因素 .
母 牛 在 严 寒 的 冬 季 和 酷 热 的 夏 季 受 孕 率 最 低 :突 然 改 变 地 理 环 境 或 气
使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强 烈 的 性 兴 奋 ,使 牛
和 牛 体 后 躯 , 以 自然 分 娩 为 主 。 要 加
强 饲 养管 理 和检 查 发 情 。 每 天 不 少 于 4 次发情 观察 .每次观察 时间不 少于 3 0 分 钟 .冬 季 牛 群 在 牛 舍 时 间 较 长 ,可
维普资讯
资源 育繁
奶 牛 子 宫 颈管 发 生 慢 性 炎 症 时 . 临 床 检 查 可 发 现 子 宫 颈 管 阴 道 部 粘 膜 松 软 .粘 膜 褶 肥 厚 、水 肿 、充 血 和 溢
比例 不 平 衡 ,使 牛 发 情 时 断 时 续 , 发 情 时 间延 长 ,卵 巢 上 的 卵 泡 交 替 发 育 : 促 黄 体 素分 泌 不 足 ,导 致 卵 泡 不 破 裂 . 而大量 的雌激素反馈作用 于大脑皮层 .
病 以 外 , 还 可 造 成 胎 衣 不 下 与 产 科 疾病。
管 理 不 善 、运 动 不 足 会 引 起 奶 牛 不 发 情 .母 牛 因 干 奶 期 管 理 不 善 引 起 的机体 状 况 不 良使 产后 乏 情 期 延长 。 北 方 冬 春 季 寒 冷 。奶 牛饮 水 温 度 过 低 、 饲 喂 冰 冻 的 饲 料 等 。可 引 起 流 产 、 胎 影 响 奶 牛 繁 殖 率 的 因 素 较 多 , 归 纳起 来 主 要 有 :遗 传 因素 、环 境 因 素 、 饲 养 管 理 、疾病 和 繁殖 技 术 等 因素 。 了 解 影 响 奶 牛 繁 殖 率 的 因 素 ,采 取 积 极 的应 对措 施 来提 高 奶 牛 的繁 殖 率 。 不 仅 能 增 加 奶 产 量 ,提 高 奶 牛 养 殖 户
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奶牛繁殖率的提高对于养殖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繁殖率可以带来更多的后代,从而增加牛群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成为了养殖业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优质饲料供给。
奶牛的繁殖率受到饲料供给的影响很大。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注重为奶牛提供优质的饲料。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增强其生殖能力,从而促进繁殖率的提高。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以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而提高繁殖率。
2.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旦奶牛患上疾病,就会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繁殖率。
因此,养殖业者们应该加强对奶牛的疾病防控工作,做好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奶牛的健康。
此外,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也是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
3. 合理的繁殖管理。
合理的繁殖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至关重要。
养殖业者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繁殖计划,控制好繁殖季节和繁殖次数,避免过度繁殖或繁殖不足的情况发生。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加强对奶牛的配种管理,选择优质的种牛,提高繁殖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4. 环境舒适度。
奶牛的繁殖率也受到环境舒适度的影响。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注重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保障其舒适度。
比如,保证牛舍的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奶牛受到恶劣的环境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加强对奶牛的日常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提高奶牛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繁殖率。
5.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提高奶牛繁殖率是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奶牛的繁殖率直接关系到农牧户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项有效的措施,以帮助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一、优化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奶牛的饲料营养均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
其次,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喂时间和方式,保证奶牛有充足的进食时间和空间。
此外,还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奶牛的饲槽和饮水设施,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为奶牛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对奶牛的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此外,还要注意隔离新引进的奶牛,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三、合理配种合理的配种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遗传背景,选择适合的种公牛进行配种。
其次,要根据奶牛的发情情况和配种指标,确定最佳的配种时间。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近亲配种,以避免遗传缺陷的出现。
四、加强繁殖管理繁殖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至关重要。
首先,要定期进行奶牛的发情检查,及时发现奶牛的发情情况。
其次,要进行及时的人工授精,确保及时配种。
此外,还要加强对奶牛的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问题。
五、优化环境条件优化环境条件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持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其次,要减少奶牛的应激,避免奶牛因环境变化而产生厌食、厌烦等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奶牛的运输,避免过度的运输对奶牛的影响。
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合理配种、繁殖管理和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有效措施,才能够提高奶牛的繁殖率,进而提高农牧户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农牧户能够重视这些措施,加以实施,为奶牛的繁殖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饲养管理措施

12 饲养管理不科学 .
营养对奶牛具有重要影
1 造成奶牛繁殖率下 降的因素
11 饲养环境条件恶劣 .
响,奶 牛营养 不均衡 ,可 能导致 奶牛 消化不 良、
部分奶牛场建厂时设 诱发 乳房炎和酮病 维生素及 矿物元素缺乏等 一 计不合 理,运动 场地和牛舍 面积过于狭 窄 ,通风 系列疾病 ,使奶牛体质下 降,淘汰率增加 ,给 奶
适 ,影 响奶 牛 的食 欲和 休 息 ,使奶 牛 体质 下 降, 病 ,使奶 牛的繁殖性 能降低 。营养 过盛 ,奶牛过 内分泌 失调 ,导致发情不 明显 ,排卵延迟 ,甚 至 于肥胖则不 宜受孕 ;另外 ,脂肪在 卵巢上沉积 易 全身性疾病 。奶 牛场设计不合 理还很容 易造 成环 使奶牛排 卵率降低 ,引起胚胎 或胎儿死亡 、产后 境污染 ,导致 牛舍卫生条件 差 ,使奶牛很容 易感 胎衣不下 、乏情期延长 。因此 ,饲养 管理 中,营 养不足 与过 盛均可 引起繁殖疾 病 ,营养对奶牛 的
畜牧兽医
饲养繁育
提 高奶 牛繁殖 率 的饲 养 管理措 施
买合 木提 ・ 衣 木 克 ,凯合 日曼 ・ 萨 ,全瑞 兰 a 穆
(. 1新疆巴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 断中心 ,新疆 巴州 2新疆巴州且末县塔提让 乡畜牧兽 医站,新疆 . 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重庆 .
中图分类号 ¥2. 1 8 3 9 文 献标 识码 B
C t e n c m ae w t o e m j v r t s( b d ob ec te n i n gC te r dn C ne i La n g r ic cr e o t e l g . a l a d o p r i t r a r ai i h r )f ef a l i La i , a l B e ig et n i i po n e ar d u t a h t, d h h 0 e e yi t on t e r on v i h su
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力

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力要提高奶牛的繁殖力,需要在管理、饲养和繁殖计划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奶牛的繁殖力。
1.选择合适的种畜。
对于奶牛的选种,应选择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的种畜,如母牛由高生产、寿命长且易孕育的公牛交配。
2.管理营养。
奶牛的营养状况对其繁殖力有很大的影响。
提供均衡的饲料,包括适量的蛋白质、粗纤维、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奶牛的排卵率和受精率。
3.维持适宜的体重。
奶牛的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对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
维持奶牛的适宜体重范围,可以提高其受胎率和胎儿的存活率。
4.管理奶牛的产犊间隔。
适当控制奶牛的产犊间隔可以提高其繁殖力。
一般来说,奶牛的产犊间隔应在12个月左右,即每年生育一次。
5.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奶牛的疾病会对其繁殖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及时预防和控制奶牛的常见疾病,如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以提高其繁殖力。
6.优化繁殖管理。
合理安排奶牛的繁殖计划,根据奶牛的发情期进行适时配种。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排查,确保奶牛的繁殖系统健康。
7.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奶牛提供舒适干净的圈舍环境,减少受到寒冷、潮湿和高温等环境的影响。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优质的饲料,以确保奶牛的生产力和繁殖力。
8.定期检测受孕情况。
对奶牛的受孕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及早发现哺乳期不孕或多次配种不孕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最后需要强调,提高奶牛的繁殖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饲养管理、种畜选择和繁殖计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奶牛生产效益的目标。
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牛的繁殖力指牛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育后代的能力;繁殖是奶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奶牛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遗传因素.牛是单胎动物,双胎率约为0.5%,且.双胎的遗传力很低,双卵率和双犊率遗传力分别为0.07和0.03。
奶牛的繁殖力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通过遗传选育提高奶牛繁殖力十分困难。
系谱首先要看其母亲的产奶量,看其父亲的女儿产奶量,如果没有系谱,则看其本身产奶量,衡量标准是3O5d一个产奶周体形外貌对青年怀孕牛(2岁左右),不要只注意花色,而应以生产性能好为准。
注意体形从上面看呈梯形,前窄后宽,皮薄,棱角明显;乳房发达;头颈清秀;腰背平直(特别腰往后一定要平);髋部要宽腹部大而圆,不下垂;前后趾不要太直也不要太弯。
乳房紧凑、有弹性、皮薄、乳静脉粗且弯曲的尤佳。
l_3 生产性能奶牛分娩后产乳上升一般在产后25d左右,然后稳步逐步上升,高峰期长,然后缓慢下降。
一般305d的泌乳期,2个月的干奶期,现阶段,年产奶量在3000kg不赚钱,4000kg不赔钱,4000kg以上有利润。
不同品种间产奶量的差异很大,其中以荷斯坦牛产量最高,但乳脂率低。
娟姗牛产奶量虽低,而含脂率高,如按乳中含能量折算,荷斯坦牛仍为产量最高。
2.营养水平.所以对繁殖母牛应给予合理的饲养,搭配合理的日粮。
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决定性的作用。
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但影响幼龄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推迟性成熟和适配年龄,造成一生的有效生殖时间的缩短。
成年母牛如果长期能量过低,会导致发情征状不明显或只排卵而不发情。
牛产后能量过低,也会推迟产后发情日期,对于妊娠母牛来讲,由于能量不足而带来流产、死胎、分娩无力或出生软弱的犊牛等现象,从而造成母牛的平均产犊间隔拖长、繁殖力降低。
相反能量水平过高也影响母牛的受胎率。
蛋白质缺乏,不但影响牛的发情、受胎和妊娠,也会使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还会使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影响牛的健康与繁殖。
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因素及提升措施

荷斯坦牛,低产牛仅为3000公斤左右,高产牛能达
30833公 斤 ,乳 脂 率 为 2 . 6 % - 6 % 不 等 。
遗传育种优点院
1. 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品种资源;
2. 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和品系;
3. 提高畜禽群体的良种覆盖率;
4.
充 分 利 用 杂 种 优 势 ,提 供 高 产 、低耗的商品
体型改良的效果等。
选种选配的程序:
1. 整理母牛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线性评定数据,肥胖。产后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体重减轻严重而影
确定育种目标
响发情和受胎。一般认为。产前体况评分以3.5耀4.0
对母牛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数据进行统计分
为宜,产后体况下降不超过1.0。
析 ,确定牛群存在的缺陷。根据牛只个体技术资料
专家讲堂
马毅,博士,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天 津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主任、繁育岗位专家。
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因素及提升措施
马毅 (天 津 市 畜 牧 兽 医 研 究 所 天 津 300000)
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与繁殖性能密切 相 关 ,其 繁殖力受到遗传、环 境 、营 养 、疾病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
蛋白质过量对产犊间隔乃至繁殖的影响已不
种 、受 胎、产犊以及犊牛的成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容忽视。人们常常为了快速得到产奶高峰,增加产
2.1 能量
奶 量 ,加大了高蛋白饲料的饲喂,特别是泌乳初期。
奶牛的繁殖力受日粮中能量的约束,奶牛产
胡麻饼、豆粕等适口性好,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产
前 、产后能量不平衡都会影响产后发情的迟早,而
奶牛在泌乳早期大多数会经历能量负平衡。可
分析结果来确定具体的改良目标,制订出奶牛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奶牛养殖奶牛的繁殖率受营养、气候、环境、遗传、疾病、饲养管理水平、人工输精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想的繁殖率已成为奶牛养殖者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
当前,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奶牛的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奶牛繁殖率却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下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和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1、影响因素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对奶牛的繁殖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犊以及犊牛的成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引起奶牛出现繁殖障碍,从而使繁殖率下降。
在奶牛产前及产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蛋白质和能量的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就会导致奶牛在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从而继发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还会造成卵巢的功能不全;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微量元素与奶牛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缺乏或者不足会导致母牛长期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即使可正常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受精卵着床困难,还易出现胚胎早期死亡。
粗纤维含量不足会导致奶牛发生便秘,还会引起代谢疾病,造成奶牛在产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影响繁殖率。
环境因素。
适宜的饲养环境会提高奶牛的舒适度,从而使繁殖性能充分发挥。
而奶牛长期的生活在饲养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会导致繁殖率下降。
如果牛场的选址和设计不合理,运动场和牛舍的面积较小,通风排气、排水、排污、保暖等设施安装的不合理,会造成牛舍内的环境不良,牛舍内通风不到位而引起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温度不适宜,光线不充足,湿度过大等,使奶牛环境不适宜,从而影响了奶牛的休息,使奶牛的体质下降,内分泌失调,进而使繁殖性能下降。
牛舍内不注重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导致卫生条件较差,易导致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与繁殖,导致母牛出现排卵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降低,甚至会导致不孕。
饲养管理因素。
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对于初产奶牛来说如果不选择好适宜的初配年龄,会导致配种受胎低,还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初产奶牛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配种过早,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同步,即使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初配年龄,一般要求年龄到18月龄以上,体重达到成年奶牛的70%时,并且经过2个发情期后,即可参与配种,此时的配种受胎率较高。
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使妊娠奶牛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的现象。
在配种时,奶牛的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精液的品质较差,配种时输精操作不当会导致配种受胎率低。
产后的护理不到位等会导致奶牛易患生殖系统疾病,从而使奶牛产后发情延迟,或者不发情,从而使奶牛的繁殖率下降。
2、提高措施加强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
良好的营养是奶牛正常排卵、发情、配种、妊娠以及泌乳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加强奶牛的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以满足奶牛繁殖和生产的需求。
奶牛应坚持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以饲喂精料作为补充,要保持长年营养的充足且均衡。
避免出现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注意不可以为了追求高的产奶量而一味的增加精料的饲喂量,这样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因此要根据实际生产中奶牛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中的营养,在注意能量、蛋白质的营养外,还不可忽略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平衡。
只有均衡的营养才可保证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提供适宜的环境。
要合理的设计运动场与牛舍。
因奶牛耐寒不耐热,所以要注意牛舍内的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易导致奶牛发生热应激,而导致繁殖力下降,在高温季节要加强奶牛防暑降温的工作,可以在牛舍外搭建遮阴棚,在运动场以及场区内外栽种上树木,以降低牛场小环境的温度,或者在舍内安装降温装置,如喷雾设备、风扇等。
加强牛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保持牛舍内及运动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牛舍内清洁、干燥,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
初产奶牛不宜配种过早,要选择适宜的配种年龄。
控制好奶牛的产犊间隔,以一年一犊为最好,提高奶牛的利用率。
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在最佳的配种时机,采用正确的输精配种方式进行配种,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奶牛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消毒要彻底,防止发生感染,如发现难产要及时的助产。
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工作,减少产科疾病的发生。
奶牛要有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体质,还可以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对产后繁殖机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整牛群的结构,对于那些繁殖性能不佳,或者丧失繁殖力的母牛要及时的淘汰,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繁殖率。
做好奶牛繁殖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当奶牛患繁殖系统疾病时其繁殖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生产中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日常的观察与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发情异常,或不发情的奶牛要重点检查,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处理治疗。
一、影响奶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青年母牛及成母牛分娩前2-3个月的健康状况和适宜的体膘,产科疾患的病程及愈后程度,子宫复旧的时间与程度,产奶量和内分泌的平衡,产犊间隔及营养平衡。
牛舍的舒适度、日照、温度、适度和环境卫生。
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或公牛精液的质量及精液与受体的拮抗。
二、奶牛发情的观察与发情周期的把握1.后备牛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卵巢中的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重大变化,称之为发情。
奶牛出现初情期后,除妊娠分娩后28天内之外,正常母牛均会周期性的出现发情。
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之间的时间,称之谓一个发情周期。
荷斯坦奶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但每一个牧场会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
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理牛群的发情周期天数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
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2.发情症状及行为变化:敏感躁动,有人或其他牛靠近时,回首眸视寻找其他发情母牛,活动量增强,步行数大于常牛3-5倍以上,嗅闻其他母牛外阴,下巴依托他牛臀部并摩擦,压捏腰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减退和奶量下降,爬跨他牛或“静立”接受他牛爬跨,后者是重要的发情鉴定症状。
3.身体变化:外阴潮湿,阴道粘膜红润,阴户肿胀。
外阴有透明,线状粘液流出,或粘于外阴周围,粘液有强的拉丝性。
臀部,尾部有接受爬跨造成的伤痕活秃斑,有时有蒸腾症状,体表潮湿。
60%左右的发情母牛可见阴道出血,这大约在发情后二天出现。
这个症状可助力确定漏配的发情牛,为跟踪下次发情日期或应用前列腺素提供可靠依据。
对于发情,目视观察是无可替代的最实用的方法,对异常发情,产后50天内未见发情的牛只,应及时检查和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发情,对产后40天左右的母牛实施生殖系统普查,尽早克服繁殖系统隐患,是一种值得介绍的方法。
并且依照上次发情记录,推算本次发情日期或使用电脑提示,对提高观察,发情效率和正使用率是有益的。
三、做到适时输精整个发情期的症状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发情的持续期具有个体差异性。
由于一天两至三次观察发情,因此很少观察发情的起始点。
开始发情的时间多数只能依靠估测。
开始发情后16-24小时可视为最佳配种期。
通常牛在早晨发现发情时,应在下午输精,牛在下午发情时应在第二天早上输精。
观察到静立,强拉似粘液症状,即予输精,是最佳的时间。
通常掌握适时配种,输一次精即可。
只有当触摸卵泡诊断延迟排卵时,才有需要进行第二次输精。
四、同期发情1.同期发情技术是人为控制奶牛在某一时段发情的技术,应予以推广,可使繁殖计划更有效地实施,也可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之缩短发情周期,又可提高人工授精效率,对人工授精服务优化及扩大覆盖面有积极意义。
2.前列腺素(PG)目前被广泛应用,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的特点。
起作用机理是能使卵巢黄体溶解退化,使卵巢活动进入新的卵泡发育成熟期,PG对平滑肌纤维有轻微的收缩作用。
在奶牛发情前的第16-17天肌肉注射PG可使成熟黄体溶解退化,继而在2-5天出现卵泡成熟的发情症状,在注射的PG24小时后,可加注EB以增加发情症状的表现。
3.在发情周期的第1-5天,黄体尚未成熟或第18-21天,黄体处于退化期。
在此两个时段内注射PG,将都体现不出溶解黄体作用而是徒劳的。
采用两次注射法,即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11-13天内进行第二次注射,可使受注牛在第二次注射时都处在黄体期,从而在二次注射后的2-5天内所有能正常发情的牛都进入发情状态,而可以实施人工授精。
PG对持久黄体同样有效,而可治疗持久黄体型不孕症。
对妊娠黄体也有溶解作用,因此切忌用于孕牛,除非是临床需要。
五、配种技术1.直肠检查及子宫和卵巢(泡)态势及把握子宫颈输精是规范的配种技术,发情观察结合直肠检查触摸卵泡成熟状态是提高受胎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即将要排卵或刚刚排过卵时输精,使精子先于到达子宫体及输卵管内“获能”后与卵子结合会得到较高受胎率。
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卵泡破裂请不要输精,因为卵泡液已经流入腹腔是不会受孕的。
2.子宫炎症会妨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因此输精前及输精中应保持牛阴户周围清洁及输精器具的干燥与卫生。
(输精腔外应用薄膜防护套)。
子宫创伤出血对精子与受精卵存活不利,应尽量避免创伤。
可应用对精子无害对生殖道粘膜无刺激的润滑剂。
在输精器接近子宫颈外口时,正确的方法是用把握子宫颈的手向阴道方向推子宫颈,使之接近输精器前端,而不是用力将输精器推向子宫颈。
要凭手指的感觉将输精器导入子宫颈。
输精器前端在通过子宫颈时,不规则的排列皱褶时的手法是输精关键技术。
可用改变输精器前进的方向,回抽或上下左右轻微摆动,滚动等操作技巧,使输精器前端通过子宫颈禁止以输精器的硬搓方法进入。
3.直肠把握宫颈的要领是轻柔触摸肛门,使肛门阔约肌松弛。
手臂进入直肠时,应避免与努责的直肠蠕动相逆方向移动分次掏出粪便。
避免空气进入直肠而引起直肠膨胀形成空腹。
用手指插入子宫颈的侧面,伸入宫颈之下部,然后用食、中、拇指握抓住宫颈。
输精器以35-45度角向上进入分开的阴门前庭断后,略向前下方进入阴道宫颈段。
把握宫颈的整个手势柔和在输精器进入宫颈前,可将宫颈靠在骨盆边上,并轻轻压宫颈周围的阴道壁,使输精器只能进入子宫颈口,而不会误入阴道穹窿。
精液的注入部位是子宫体与子宫角的结合部。
先推注二分之一精液至目标部位,在确定注入部位无误后再注入剩余的二分之一精液。
在技术熟练的条件下,可将精液注入排卵侧的子宫角大弯部。
六、精液的质量精液的质量,除遗传质量外,其受胎率是人工授精学习的重要方面。
采购精液时要选择有良好管理和符合国标的种公牛站。
每次采购同一批号冻精,应抽样检查其活力、密度、顶体完整率、畸形率和微生物指标是否符合国标。
七、妊娠验胎1.妊娠验胎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
早期诊断出空怀牛可减少饲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