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措施

合集下载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奶牛育种规划方案一、引言奶牛育种是提高乳制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合的育种方案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遗传改良、繁殖管理、饲养管理和健康监测等方面,提出一份奶牛育种规划方案。

二、遗传改良1. 选择合适的父母种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优良基因的公母牛,能够有效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我们需要根据乳制品产量、健康状况、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指标,选择合适的父母牛进行配种。

2. 引入新的优良基因为了进一步改善奶牛的遗传素质,可以考虑引入新的优良基因。

通过购买具有优秀遗传背景的牛种,或者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引入其他地区的种牛,可以为奶牛育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 基因检测与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奶牛的基因进行检测与筛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奶牛的遗传价值,从而为繁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奶牛的遗传疾病风险,并排除携带有害突变基因的牛只。

三、繁殖管理1. 配种管理选用适当的配种方法和配种时间,确保牛只受胎率和产仔率的提高。

结合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等方式,合理安排配种的频次和时机,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2. 孕检和产后护理定期进行孕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怀孕异常的母牛,保障胎儿的安全发育。

在产后提供良好的饲养和护理,为产奶期的母牛提供营养和舒适的环境。

四、饲养管理1. 营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的需求,提供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确保奶牛的营养均衡和饲料利用效率。

2. 环境管理提供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奶牛受到热应激或者寒冷引起的疾病。

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和优质饲料供应,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

五、健康监测1. 疾病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确保奶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减少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

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生长发育、疾病史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浅析规模饲养中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浅析规模饲养中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母牛因子宫或卵巢疾病造 成不孕 ,
在 生 产 中 也 是 奶 牛 不 孕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同 时 某 些 特 定 的 传 染 病 对 母 牛 不
孕 也 产 生 重 要 的 因 素 . 因 特 定 的 传 染 病 对 母 牛 的 繁 殖 力 的损 害 也 是 很 严 重 的 。如 :奶 牛 的 病 毒 性 阴 道 炎 、 子 宫
特 别 是 后 备 奶 牛 数 量 和 质 量 . 以及 牛 群 中母 体 的 寿 命 等 因 素 。 因 繁 殖 效 率
低 造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比疾 病 造 成 的损 失 要 大 得 多 。而 影 响 母 牛 的繁 殖 性 能 因
片面追 求 产乳 量 而单 纯增 加 精料 时 ,
浅析 规模饲 养 中提 高奶牛 的繁殖性 能
李万和 李德 强 ( 黑龙 江省 富裕 县畜牧 兽 医局 家畜疫病 防治 院 1 1 0 ) 6 2 0
提 高 奶 牛 的 繁 殖 性 能 是 发 展 和 扩
大 奶 牛 规 模 饲 养 的 重 要 环 节 。 繁 殖 性 能 是影 响 奶牛 群 体产 量 的重 要 因 素 , 要 调 整 好 日粮 中蛋 白 质 、 脂 肪 、矿 物 质 的 水 平 。 以免 影 响 生 殖 器 官 的 复 原 和产 后 的 发 情 时 间 。 对 高 产 奶 牛 由 于 因 不 同 生 产 类 型 的 基 础 母 牛 .牛 群 的 比例 应 为 :乳 母 牛 7 — 0 .乳 肉 兼 用 08% 牛 为 2 ~ 0 .达 到 这 样 的 比例 笔 者 认 O3% 为 特 别 对 牧 区 的 奶 牛 业 发 展 既 有 利 于 提 高 母 牛 的 受 配 率 ( 受 配 母 牛 头 数 指 占 繁 殖 母 牛 总 头 数 的 百 分 比 )扩 充 牛

如何让母牛一年产一头牛犊?养牛户需做好5点

如何让母牛一年产一头牛犊?养牛户需做好5点

如何让母牛一年产一头牛犊?养牛户需做好5点现在一头好点的牛犊基本上都要万元以上,甚至一万四五千元才能买到一头牛犊,养繁殖母牛可以获得不错的效益,然而有些母牛繁殖率低下,产后迟迟不发情或者配种后难以受孕,这便会大幅影响养牛的效益产出。

今天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让母牛一年产一头牛犊?希望对广大养牛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加强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存在繁殖问题的母牛,可能与上个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有关,例如母牛过肥、过廋、子宫脱垂、流产或难产等,因此一定要加母牛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才可以。

妊娠初期不需要可以增加母牛的营养,只需要让母牛保持一般膘情即可,同时需要注意防止惊吓等应激造成流产。

妊娠中后期胎牛生长速度加快,应适当给母牛增加一些营养,但同时一定要增加母牛的运动量,以增强母牛的体质和控制胎牛重量,避免母牛出现子宫脱垂或难产等问题。

2、做好产后护理母牛产后体况较差特别容易出现感染,这也是母牛发情异常、率配不孕的重要原因,所以母牛产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

母牛生产时一定要转移到干净的牛舍内,并对母牛后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

母牛产后2~4小时内注射缩宫素,以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胎衣和恶露的排出。

产后前3天,注射青霉素3~5万/千克体重,鱼腥草注射液20~30毫升,可以预防产后感染。

只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母牛便很少出现发情异常、屡配不孕的问题。

3、增加营养水平母牛产后泌乳营养消耗较大,一定要适当增加营养水平,让母牛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但也要注意不要喂的过好,以免母牛过肥影响发情。

到犊牛1.5~2个月时,可突然增加1~2天的饲料营养水平,或者将犊牛隔奶1~2天,突然增加营养或者减少营养消耗,有助于促进母牛的发情排卵。

4、增加光照时间不少养牛户会将产后的母牛关在幽暗的牛舍内,以免母牛或牛犊受风而出现感冒等问题,然而光照不足将会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对此养牛户应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以诱导母牛进行发情。

首先可在天气晴朗的日间,将母牛赶到舍外进行运动及增加光照,晚上可开灯增加光照时间,实践证明母牛全天接受光照时间大于18小时可较大程度促进发情排卵。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若干途径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若干途径
受胎率。 G R n H及 其 类 似 物 用 来 控 制 动 物 滤 泡 的发 育 和 黄
[】 王念功 , 的同情 发情 [ , 3 牛 J 甘肃畜牧兽 医,8 ( :— 0 ] 156 9 1 )
f】 俞 渭 江 编 , 物 统 计 附 实 验 设 计 [ , 版, 京 : 业 出 版 4 生 M】第2 北 农
的时 间分 别 为 1 _± .d 2 .+ .d 25 19 , 照 组 03 1 ,54 1 和3 .+ .d 对 6 5 退 化 均 被 控 制 。Gn H所 引 起 的 黄 体 或 滤 泡 功 能 的变 R 化 , 通过 调 节L 是 H和F H的 释放 而 间接 作 用 的 , 为牛 S 因
G R P n H— G法 能 够 协 同作 用 , 对荷 斯 坦 奶 牛进 行 同期 发 情 的 效 果 理 想 。 这 一 结 果 与 国 外 的 同类 报 道 一 致 。 G R n H一 方 面可 使早 期 黄体 发育 和成 熟 , G 理 之前 用P 处 注 射G R n H提 高 了L H水 平 , 于 处 在 性 周 期 早 期 的 牛 , 对
社 ,9 7 19
体 的退 化 。 黄体 具 有 调节 动 物 发情 周 期 的关 键作 用 , 而 刺 激 和 抑 制黄 体 机 能 是使 家 畜 发 情 的 重要 途 径 。 注 射
P G可使 发情 周 期 的 黄体 溶解 , 短黄 体 期 , 牛群 同期 缩 使 进 入 下 一个 发 情期 。注 射 1 G或其 类 似 物 , 能使 其 次P 只
能促 进 黄 体 的形 成 的 发 育 ;另 一 方面 使 处 在 性 周期 中 结 果 表 明 ,第 1 2 和 第3 发 情 率 分别 为3 .5 、组 组 26 %

浅析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浅析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浅析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摘要:随着奶牛采取人工受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奶牛的群体结构,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奶牛繁殖率问题日益严重,母牛系列性能有所下降,对养牛的效益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改善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畜牧工作的一大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奶牛;繁殖能力;原因;应对方法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23-11 奶牛繁殖能力下降原因1.1 饲养管理手段滞后如果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供给饲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等,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微量元素、矿物质,都可能对奶牛正常繁殖造成影响;尤其对于高产奶牛来说,如果能够保障饲料的影响,可有效改善不孕问题。

因此,在农户选择喂养奶牛时,必须保障饲料质量,结合奶牛所处的不同时期,对饲料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常年以玉米梗作为粗饲料,而其他饲料的数量较少,那么奶牛可能由于食用饲料过于单一,缺乏营养,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对其正常机能造成影响,引发母牛的卵巢变硬、卵巢囊肿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发情或者异常发情。

1.2 疾病性问题影响影响奶牛孕育的疾病类型很多,如常见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病、颗粒性尿道炎等传染病;还有各种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疾病等,如滴虫病、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卵巢萎缩、内分泌失调、子宫颈炎、难产等;其中小母牛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阴道炎,由于过早配种,可能对阴道造成创伤,最终引发炎症;而经产牛则时常发生子宫炎问题,造成死胎、胎衣不下或难产;如果经产牛的身体较为肥胖,则可能引发卵巢囊肿;小母牛、体质偏瘦的老牛,也可能发生延迟排卵问题,而小母牛则多发生不排卵、生理性子宫颈口闭锁等问题;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将引发母牛不孕不育,对繁殖率产生严重制约。

1.3 繁殖技术不规范在进行人工授精、移植胚胎或者助产接产过程中,既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水平,也要注重创设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母牛的生殖道发生感染;一些出现繁殖障碍问题的高产牛,可能由于误诊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重了不孕症症状,甚至不能治愈;另外,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一些母牛的不孕不育问题还集中表现为遗传繁殖障碍,例如,生殖器官畸形、由于遗传性问题而引发致死因子。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再 粪 养管 理 , 冬季 应 给予 牛充 足 的营养 , 好 防寒 保 暖工 厚层 牛粪 , 加 上饮 水池 经 常有 水溢 出 , 便 和污 水 作
作; 在夏季做好防暑 降温工作 , 供应优质 、 口性好 浸 染 ,氨 对蹄 壁 的腐 蚀作 用 ,可 降 低蹄 壁 的屏 障作 适 的饲料 , 并补充碳酸氢钠等增加食欲 , 恢复其生殖机 用 , 牛蹄 角 质 软 化 , 到 粪 尿 的 侵 蚀 , 质 生 长 发 使 受 角
月龄 时体 成熟 。为了保 证 能繁 殖健 康 的优 良后代 和 降 , 响奶 牛场 的经济 效 益 。为此 , 影 注意保 持 圈 舍及
奶 牛 高产 , 一般 在体 成 熟 时进行 配种 最 为适 宜 , 即在 运 动场 的清洁 干燥 , 时 清扫 圈舍 及 运动 场 的粪 便 , 及 以减少 病 菌对 牛体 的侵 害机会 。 运动 牛1 5月龄 左右 进行 初 配 。对 于长期 不 孕 , 治疗 无 定期 进 行消 毒 , 经 效 的奶 牛 ,年龄 偏 大 、卵巢 机 能下 降屡 配 不孕 的奶 场要 保 持平 整 、 积水 , 能有 尖锐 的异 物及 坚 硬 的 不 不 牛, 长期 患有 慢性 子 宫 内膜炎 、 腺 炎或 乳 房坏 疽 奶 棱角 杂 物 ,防 止奶 牛长 时 间站 在泥 泞 污浊 或 坚硬 的 乳
性 能方 面 的问题 提 出 自己的浅见 , 同行参 考 。 供
1 存 在 的 问题 和 制约 因素
1 人 工授 精技 术操作 不规 范 . 5
部分 配 种员人 工 授精 技术 、发情 鉴 定技术 水 平
11 饲养 管理 不 当 .
不高 , 责任 心 不 强 , 冻 不 规 范 , 管 冻 精保 存 不 科 解 细
2 . 搞 好 卫 生、 定期 消毒 及预 防 注射 .1 4

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与改良研究

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与改良研究

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与改良研究随着人类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和肉类产品的消费量不断攀升,对于畜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奶牛可谓是最重要的生产动物之一。

然而,奶牛在繁殖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后发情、优生、难产等问题,给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探索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和改良研究非常必要。

一、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奶牛繁殖性能是指奶牛在繁殖生殖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能。

这一属性具有较强的遗传性,因此对其遗传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血统分析血统分析是奶牛繁殖性能遗传分析的基础,通过此项技术可以追踪分析牛只的血统关系,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2. 遗传指标分析遗传指标分析是通过检测奶牛在繁殖方面表现出的性能并对其进行测定,以判断牛只在此方面的遗传特点以及传递方式。

这项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对繁殖性能进行定量评估和准确测量。

3. 遗传连锁图谱分析遗传连锁图谱分析主要是用于研究奶牛繁殖性能的细微遗传特征和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为相关的遗传搭配和改良提供科学数据。

4. 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遗传分析技术之一,它可以全面解析奶牛的基因组序列,确定其遗传基因和功能参数,为奶牛遗传性能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奶牛繁殖性能的改良研究除了遗传分析,改良奶牛的繁殖性能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主要采用的改良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 选育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繁殖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培育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奶牛品种,如荷斯坦奶牛、杰尔西奶牛、布朗奶牛等。

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品种纯正,避免品系交叉。

2. 遗传资源保护保护遗传资源是保障奶牛繁殖性能稳定的重要步骤。

要加强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管理,进行优生优育规划,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导致遗传资源的流失。

3. 遗传改良技术遗传改良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的奶牛繁殖性能改良技术。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若干途径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若干途径
韦公 远
( 宁 省 辽 中 县 中 心 街 15号 I00 ) 辽 6 12 0 中 图 分 类 号 :S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0 83 3 0 5—23 (0 2 3 0 0—0 7 9 2 0 )0 —02 2
奶 牛 繁殖 性能 的高 低 , 接 影 响到 奶 牛 的产 犊 直
间 隔 , 奶 性 能 的 发 挥 和 奶 牛 生 产 的 经 济 效 益 。现 产
烯醇 ) .5n 结 果产 犊 到 第 一次 配种 天 数 6 .8 0 2 , 71 ± 2 .7d 比对 照 组 缩 短 59 ; 犊 至 受 胎 天 数 为 o 3 , .6d 产
7 .1 45 , 74 ±3 .2d 比对 照 组 缩 短 2 . ( 17 d P<00 )产 7 .5 ,
1 8d 5 6. [ l

母 牛 在 预 产 期 前 的 2 始 注 射 维 生 素 E注 0d开
射液 , 每次 50n , 4d注射 1 , 至分娩 。试 验 0 a 每 g 次 直 组 胎 衣不 下 占 62 % , 照 组 占 4 .8 , 验 组 明 .5 对 11 % 试
放激 素 ( H—R 2 0 , 验组 受胎 率 为 7 . % , L H); 85 产犊 至 受胎 天数 试验 组 为 8 , 1d
比对 照 组 缩 短 1 【 。 5d
5 肌 肉注 射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母 牛 于产 后 1 2~l , 肉注 射 G R 0 t , 8d 肌 n H 10, t g 结 果 首次发 情 时 间提 早 , 次 妊娠 配 种次 数及 空怀 一 天 数都 减少 , 而 提高 了繁 殖效 果 。对 患 有难 产 、 从 产 后热、 盘滞留、 胎 急性 乳 房 炎 、 房 肿 胀 、 宫 炎 、 乳 子 子 宫积 脓 等 病 的 奶 牛 于 产 后 1 4 d肌 肉 注 射 10, 0 t t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措施
作者:乌日汗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5期
乌日汗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畜牧水产服务中心166200)
1确定适宜的营养水平
营养是影响奶牛发情和犊牛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以能量和蛋白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最大。

如果后备母牛供给能量不足,会使其性成熟和适配年龄推迟,导致干奶期体况不良,从而延长产后乏情期。

泌乳早期,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可能会降低繁殖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有发情但不表现发情或停止发情。

妊娠奶牛供给能量不足,会导致胎儿流产或早期死亡,即使能够分娩,也会表现乏力,产出弱犊;能量过剩会导致奶牛肥胖,脂肪过多沉积于生殖道周围,卵巢周围被脂肪浸润,影响卵泡发育,甚至压迫或阻塞输卵管而影响受精。

奶牛产前供给蛋白质不足,使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升高;产后摄取蛋白质,导致卵泡发育迟缓,异常发情,降低受胎率。

奶牛摄取蛋白质过剩时,必须消耗过多的能量代谢来排出体内过量的氮,反而更易造成氮失衡,导致排卵迟缓和受胎率降低。

2提供舒适环境
奶牛是耐寒不耐热的动物,为此牛舍内要保持温度适中,确保温度最高不能高于30℃,最低不能低于零下10℃,同时要保证通风换气正常。

但要注意,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温可高于35℃,并持续高温,易导致奶牛发生热应激,明显降低其繁殖性能。

此外,有的奶牛场在高温季节会连续出现奶牛产死胎或难产的情况,这是奶牛繁殖率降低的具体表现。

牛舍可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降温,如在运动场和奶牛场周围种植遮阴树木,并搭建遮阳网;牛舍安装喷雾设备,有条件的还可安装水帘;牛舍安装大功率的风扇等,还要确保供给奶牛充足饮水,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物。

3准确鉴别发情和适时输精
准确鉴别发情奶牛,在最佳时机进行输精,是使奶牛繁殖率提高的关键。

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由于其生理和泌乳的特点,正常情况下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偏低,常常出现较多隐性发情的现象,使外部表现不明显。

如果不能够准确掌握母牛发情鉴定技术,非常容易导致漏配。

为准确把握最佳输精时机,应通过母牛爬跨情况、阴户黏液状况和检查卵巢来判别发情母牛。

发情初期,母牛不接受他牛爬跨,但爬跨他牛;发情盛期,发情母牛表现出主动举尾弓背,并顺从地接受他牛爬跨;发情后期,有公牛尾随发情母牛,但拒绝公牛接近。

母牛爬跨不能完全确定发情,还需要观察阴户是否流出或附着黏液。

发情初期,母牛阴户肿胀,并有少量稀薄黏液流出;发情盛期,阴户肿胀明显,黏液增多,呈鸡蛋清样;发情后期,阴户肿胀开始消退,黏液黄稠,呈块状。

4加强管理
妊娠管理。

母牛在配种60~90d后,要采用阴道检查法或外部观察法结合直肠检查法对其进行第一次妊娠诊断,防止发生早期流产,使空怀时间延长。

在干奶前采用外部观察结合触诊法进行第二次诊断,以确定胎儿正常发育,并做好干奶准备。

产前管理。

奶牛一般在产前8~12h即可转入产房,为防止母牛因懒动和喜爱躺卧而导致分娩努责不利和胎衣不下的发生,要由饲养员在每天上、下午驱赶进入产房的临产牛到运动场,
各缓慢运动1h。

保证奶牛产前的外界环境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由于分娩牛的抵抗力较弱,阴门
松驰,产道口张开,常流出黏液和排出恶露,非常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因此,在每次将牛床和
排尿池清扫完成后撒石灰,并使用3%来苏儿对临产母牛的牛床进行消毒,再更换新垫草。

当母
牛出现有临产症状时,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及其周围进行清洗,尽可能让临产母牛
自然分娩。

产房管理。

饲养员要根据母牛产犊记录,观察其分娩时的努责状态,生产胎儿的难度,排
出胎衣的时间,排出胎儿的完整程度以及排出恶露的颜色变化和数量等情况,并认真做好相应
记录。

产后护理。

母牛产后可饮用由1.0kg麦麸、100g盐和10kg热水组成的温盐麦麸粥,或喂
服由250g白酒、250~500g红糖和500mL益母草液组成的益母汤,每天1次,连续服用3~5d,能够提高母牛产后抵抗力,减少发生产后瘫痪,促进子宫恢复。

母牛产后7天内观察排出恶露
的状态和数量,15d左右观察恶露排尽程度和子宫内容物洁净程度,30d左右通过直肠检查掌握子宫复旧情况,确保早发现疾病早治疗,从而使子宫和卵巢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为下次配种奠
定良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