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考核制度
育种员绩效考核

育种员岗位职责1.奶牛分娩后及时对子宫炎奶牛进行治疗.,负责治病奶牛的调群工作.2.每天治疗有繁殖疾病的牛并上报治疗及停药数据。
3.产后第4、7、14天,直检刮出恶露判断子宫炎症情况,及时处理有病牛只。
4.奶牛分娩后20天开始对奶牛子宫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恢复不好的情况及时治疗并上报数据统计人员。
5.产后第14-20天注射PG---第28-34天注射PG--第42-48天注射PG---第54-60天注射Gnrh---第61-67天注射PG---第63-69天注射Gnrh---18-20小时后即64-70天进行配种及时上报。
6.每周周一做妊检工作,复检的同时做子宫复旧检查及子宫疾病诊断、治疗,跟踪治疗效果,及时上报。
7.每周一执行预同期和同期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现奶牛发情就可按照配种流程操作,如没发情则在周五对执行第二针Gnrh后的奶牛进行配种。
8.观察发情:每天巡圈观察不低于5次,同时对未孕奶牛涂发情蜡笔观察奶牛发情,及时发现、及时配种、及时上报。
9.每月检查液氮情况、对新购入的精液要检查活力情况并及时上报。
10.冻精解冻流程(1)精液解冻要在现场操作。
(2)取冻精时不要把盛冻精的提桶提到霜白线之上,要使用长镊子夹取精液细管;5秒钟内未能取出时重新放入液氮中,30秒后再试。
(3)解冻水温:35—37℃,要求必须使用两个不同厂家的温度计。
(4)解冻时间:45秒。
(5)用纸巾摩擦输精枪至接近体温,同时用纸巾包住枪头保温。
(6)取出解冻好的精液用卫生纸擦净细管上的水,细管剪切必须平直。
11.保证输精枪的温度,尤其是冬季防止精子活性下降,用后及消毒保持输精枪的干净、干燥。
工人签字:场长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提高奶牛场繁殖效率,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制定本繁育工作制度。
1.2 原则(1)科学饲养,规范管理,确保奶牛健康。
(2)加强繁殖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先进繁殖技术。
(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
二、组织机构2.1 设立繁育部门,负责奶牛场的繁殖工作。
2.2 繁育部门设繁育经理、繁育员、兽医员、营养员、接产员、饲养员等岗位。
三、繁育工作内容3.1 繁育计划根据牧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繁育计划,包括繁育目标、繁殖周期、配种方案等。
3.2 奶牛发情观察和配种(1)繁育员负责奶牛发情观察,记录奶牛发情时间和配种时间。
(2)繁育员负责配种工作,确保奶牛在适宜的繁殖周期内完成配种。
3.3 孕检和分娩管理(1)兽医员负责孕检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孕检,确保奶牛的正常妊娠。
(2)接产员负责分娩管理,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分娩并发症。
3.4 犊牛饲养和管理(1)饲养员负责0-6月龄犊牛的饲养工作,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2)饲养员负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的营养需求。
3.5 繁殖记录和数据统计(1)繁育员负责繁殖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奶牛的繁殖情况,为繁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营养员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分析繁殖数据,为繁殖决策提供依据。
四、繁殖技术研究和推广4.1 繁育部门负责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4.2 定期组织繁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繁殖技术水平。
五、繁殖设备和设施管理5.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 定期对繁殖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保障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六、繁殖卫生和防疫6.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卫生和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2 定期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奶牛免疫力。
七、繁殖目标和考核7.1 设立繁殖目标,包括繁殖率、产奶量、牛奶品质等指标。
牧场繁育管理制度

牧场繁育管理制度一、繁育目标1、遵循优良品种原则,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畜禽品种。
2、实施科学繁殖管理,提高畜禽繁殖效率,稳定和提高养殖收益。
3、改善畜禽品种遗传质量,提高畜禽生产力和生产性能。
二、繁育管理体系1、选育畜禽种源(1)要求种公种母具有良好的遗传质量,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缺陷,具有稳定的生产性能。
(2)具备健康的体态和外貌,无明显的品种缺陷,生殖器官功能正常。
(3)年龄、体重、体形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符合选育标准。
2、繁育技术(1)选配合理,确保种间配对均匀、合理,注重配种的时机和方法。
(2)营养保障,养殖场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保证畜禽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3)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对种畜禽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检查。
3、繁殖环境(1)保障优良的生活环境,提供合适的饲养场所、适宜的光照、通风和温度条件。
(2)保证配种环境的洁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3)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建立符合畜禽生活习性和物理需要的生活环境。
三、繁育管理流程1、选育计划制定年度选育计划,明确选育的目标品种、数量和选育地点。
2、选配种源按照选育计划,对种畜禽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符合标准的种公种母。
3、配种管理根据配种计划,对配种对象进行配对,注重选育对象的家系和亲缘关系。
4、繁殖监测定期进行生殖数据采集和监测,统计繁殖率、出生率、成活率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5、繁殖档案建立畜禽繁殖档案,记录种公种母的配种情况和生产情况,做好繁殖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6、繁殖宣传加强对繁殖技术知识的宣传,提高畜禽主管技术人员和员工对繁殖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四、繁育质量评估1、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繁殖质量评估,对选育出的后代进行生长性能、生殖性能、繁殖性能等方面的测评。
2、加强繁殖质量监测,制定畜禽生产性能测试评估标准,促进畜禽品种繁殖性能的提高。
3、建立完善的繁殖质量评定标准,对选育出的优良品种进行认定,提高畜禽品种的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奶牛场管理制度工作

一、前言奶牛场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我国乳制品市场供应的重要基地。
为了提高奶牛场的生产效率,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奶牛场的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奶牛场设立场长一名,负责全场管理工作;副场长一名,协助场长处理日常事务;生产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设备部、销售部等部门负责人各一名,负责各自部门的具体工作。
2. 各部门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生产管理1. 奶牛养殖: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奶牛进行科学饲养,确保奶牛的健康成长。
(1)选种育种: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科学选种育种,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2)饲料管理: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阶段,科学配比饲料,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3)疫病防控:定期对奶牛进行疫病检测,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病传播。
(4)繁殖管理:科学管理奶牛繁殖,提高繁殖率,降低繁殖成本。
2. 乳品生产:严格执行乳品生产操作规程,确保乳品质量安全。
(1)原料验收:对进厂原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原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卫生、安全。
(3)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购置设备,确保设备先进、适用。
2.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设备更新: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和性能,及时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五、人力资源管理1. 人员招聘:按照岗位需求,招聘具备相应技能和素质的员工。
2. 培训与发展: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 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4. 奖惩制度:根据员工表现,实行奖惩分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六、财务管理1.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合规。
2. 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奶牛的管理制度

奶牛的管理制度一、前言奶牛是人类的重要食用畜禽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还可以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福利。
在农业发展的今天,建立完善的奶牛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奶牛的饲养、繁殖、健康等方面介绍奶牛的管理制度。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制度1. 饲料管理(1)为奶牛提供优质的饲料,满足其生长、繁殖和产奶的营养需要。
合理设计饲料组配,保证奶牛的均衡膳食,提高产奶量和奶质。
(2)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成分的均衡。
2. 饮水管理(1)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确保奶牛的生理需求。
(2)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保持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3. 安全管理(1)确保牛栏和饲料存储区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提供安全的饮水和饲料,避免奶牛误食有毒植物和化学物质。
4. 环境管理(1)保持牛栏的干燥清洁,防止泥浆和粪便积聚,减少疾病传播。
(2)保持牛栏的通风良好,避免气味和粪气对奶牛的影响。
5. 疾病预防与控制(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损失。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消毒,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牛群管理(1)建立健全的养牛档案,记录奶牛的身体状况、生产情况等信息。
(2)根据奶牛的生产能力,科学地配种,提高牧场的生产效益。
三、奶牛的繁殖管理制度1. 配种管理(1)选择优质的种公牛,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2)科学的配种方案,提高配种的成功率和后代的优良特性。
2. 妊娠管理(1)及时发现奶牛的妊娠情况,保证妊娠奶牛的正常生活和运动。
(2)为妊娠奶牛提供充足的饲料和安全的居住环境,保证后代的健康发育。
3. 分娩管理(1)为奶牛提供安全的分娩条件,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2)及时发现分娩异常情况,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服务,保证母牛和幼牛的健康。
四、奶牛的健康管理制度1. 健康监测(1)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和健康问题及时治疗。
奶牛场繁育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奶牛场繁育管理工作,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保障奶牛品种优良,确保奶源质量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奶牛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奶牛场所有繁育环节,包括种公牛、母牛的选育、配种、产犊、哺乳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养殖、规范操作、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繁育规划第四条奶牛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繁育规划,包括品种选择、繁殖计划、繁育目标等。
第五条品种选择应优先考虑适应性强、产奶量高、乳脂率高的优良品种。
第六条繁殖计划应结合母牛繁殖周期,合理安排配种时间,确保母牛受孕率和产犊率。
第七条繁育目标应明确,包括提高奶牛繁殖率、降低繁殖成本、提升奶产品质量等。
第三章种公牛管理第八条种公牛选择应严格遵循品种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良好的原则。
第九条种公牛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第十条种公牛饲养管理应按照科学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种公牛的健康和活力。
第十一条种公牛交配前应进行精液品质检测,确保精液质量符合要求。
第四章母牛管理第十二条母牛选择应遵循品种优良、遗传性能稳定、生长发育良好的原则。
第十三条母牛饲养管理应按照科学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母牛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第十四条母牛繁殖周期应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合理安排配种时间。
第十五条母牛配种后,应定期监测受孕情况,确保受孕率。
第五章配种管理第十六条配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
第十七条配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配种技术。
第十八条配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配种成功率。
第十九条配种后应进行妊娠诊断,确保母牛受孕。
第六章产犊管理第二十条产犊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母牛健康状况、预产期等。
第二十一条产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母牛和新生犊牛的健康状况,确保产犊安全。
第二十二条产犊后应及时处理胎衣,预防母牛产后疾病。
第七章哺乳管理第二十三条哺乳期间,应保证母牛和犊牛充足的营养,提高奶产量。
奶牛繁殖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

奶牛繁殖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第一篇:奶牛繁殖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奶牛繁殖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及绩效考核办法一、岗位职责1、负责牧场整个牛群的发情签定以及人工授精、妊娠检查,奶牛产后护理工作。
2、负责牧场牛群的接产以及繁殖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3、协助牧场有关部门选购遗传价值高、近亲系数≦3.125、活力在0.35以上的优良种公牛精液。
4、定期检查液氮容器中的液氮情况并及时上报,及时补充液氮。
如未做到,场内给予惩罚。
5、努力保持最高的发情观察率和受胎率,对屡配不孕、严重繁殖系统疾病牛只及时进行会诊,并做出正确有效的治疗。
6、对人工授精时间满三个情期(60天)未返情的牛只进行直肠孕检。
确定怀孕牛只须在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复检,干奶前进行第二次复检。
如未做到,场内给予惩罚。
7、详细记录牛只的发情、输精、繁殖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情况,整理后输入电脑。
如未做到,场内给予惩罚。
8、协助兽医、饲养等部门做好牛群治疗、消毒防疫、牛群异动等工作。
9、物品和器械使用前后彻底消毒,做到无污染操作。
如未做到,场内给予惩罚。
10、严格遵守牧场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服从上级工作安排二、考核方案月度考核指标:月输精头次,产后平均始配天数,平均配准天数,繁殖疾病控制率,接产事故控制率非月度考核指标:产犊间隔绩效工资的组成:基础工资,月情期受胎率,空怀天数,年繁殖率,产后繁殖护理。
1、基础工资每月输精牛头次>=100:1800元;每月输精牛头次>=80:1600元;每月输精牛头次>=60:1400元;每月输精牛头次>=40:1200元;每月输精牛头次<40:1000元。
2、月情期受胎率①基础指标:成母牛≧50% ;育成牛≧60% ②奖励方式:成母牛每高于基础指标一个百分点,奖励20元;育成牛不在奖励范围。
③惩罚方式:成母牛每低于基础指标一个百分点,罚款10元;育成牛每低于基础指标一个百分点,罚款10元。
繁殖部门生产指标计算方法

繁殖部门生产指标计算方法1 受胎率和孕检率的计算:情期受胎率==总确定怀孕头数/ 总授精头次×100%孕检率==总确定怀孕头数/ 总配种头数×100%产后50(55)-90天时参配率=产后50-90天内参配牛头数/产后50-90天时所有牛头数(90%)备注:计算出配种员配种率,每种精液的受胎率,胎次配种率。
2 发情揭发参配率:本月配种牛总头数/ 理论发情牛头数×100%发情揭发参配率分:成乳牛发情揭发参配率:本月成乳牛配种牛总头数/本月成乳牛理论发情牛头数×100%本月成乳牛理论发情牛头数=月初产犊符合参配条件(产后60天)以上但尚未配种、初检未孕、复检无胎成乳牛头数+月初已配成乳牛但未确认受孕牛成乳牛×50%。
后备牛发情揭发参配率:本月后备牛配种牛总头数/本后备牛理论发情牛头数×100%本月后备牛理论发情牛头数=14个月龄以上(含14月龄)但尚未配种、初检未孕、复检无胎后备牛头数+月初已配后备牛但未确认受孕牛×50%总的发情揭发参配率:本月配种牛总头数/ 理论发情牛头数×100%理论发情牛头数=月初符合参配条件(产后≥60天)以上但尚未配种、初检未孕、复检无胎成乳牛头数+14个月龄以上(含14月龄)但尚未配种、初检未孕、复检无胎后备牛头数+月初已配种但未确认受孕牛×50%3、初检孕检率成乳牛初检孕检率:本月成乳牛总怀孕牛头数/本月成乳牛总孕检头数×100%后备牛初检孕检率:本月后备牛总怀孕牛头数/本月后备牛总孕检头数×100%总的初检孕检率:本月总怀孕牛头数/本月总孕检头数×100%4. 情期受胎率:(在配后40天后才能做孕检,因此,此项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情期受胎率分:成乳牛情期受胎率:成乳牛本月配种牛孕检后怀孕牛头数/(本月成乳牛配种牛头次数)×100%后备牛情期受胎率后备牛本月配种牛孕检后怀孕牛头数/(本月后备牛配种牛头次数)×100%总的情期受胎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繁殖考核制度
繁殖考核制度
20XX年6月10日
一、月份考核标准:
1. 成母牛:
1) 产后45天以内配种每头牛扣30元; 2) 产后45—120天内受孕每头牛奖励50元; 3) 产后121—180天内受孕每头牛奖励20元; 4) 产后181—240天内受孕每头牛奖励10元; 5) 产后240天以外受孕每头牛奖励30元。
6) 产后240天以上空怀牛每月每头扣40元。
7) 受胎所需平均耗精量支,每节约1支奖励100元,每增加1支扣100元。
2. 青年牛:
1) 月龄以内配种每头牛扣50元。
2) 18月龄以上不受孕每头牛扣30元。
3) 受胎所需平均耗精量支,每节约1支奖励100元,每增加1支扣100元。
3. 统计方法
1) 严重生殖系统疾病牛产后240天以上不考核。
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青年牛不考核。
2) 妊娠120天以后流产按正产成母牛标准考核。
以受配后第二次定胎妊娠结果确认受胎头数。
3) 受配后第二次定胎之前出场牛不计。
4) 批准淘汰但未出场牛不计考核,在场期间公牛配种
受孕牛从下
2
一胎计考核。
5) 消耗精液量 = 月初库存 + 月入库–月末库存 4. 情期受胎率计算公式
情期受胎率 = × 100% 二、年总受胎率考核标准:
1. 年总受胎率计算公式
年总受胎率 = × 100% 2. 考核标准 1) 成母牛
i. 指标≥ 85%
ii. 每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1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00元。
2) 青年牛 i. 指标≥95%
ii. 每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1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00元。
3. 统计方法
1) 统计日期上年10月1日到本年9月31日。
2) 年内受胎两次以上的母牛,受胎头数和受配头数应一起统计,即各计为两次以上。
3) 配种后第二次定胎以前出场的母牛不参与统计,第二次定胎后出场的母牛一律参与统计。
4) 以受配后第二次定胎妊娠结果确认受胎头数。
三、年总繁殖率考核标准:
3
1. 年总繁殖率计算公式
年总繁殖率 = × 100%
2. 考核标准 1) 成母牛
i. 指标≥ 80%
ii. 每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1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00元。
2) 青年牛
i. 指标≥ 90%
ii. 每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1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00元。
3. 统计方法:
1)实繁殖牛头数指自然年度内分娩的母牛头数。
年内分娩两次的以两头计,一产双胎的以一头计,妊娠250天以上的早产计入实繁头数,妊娠250天以下的流产不计入实繁头数。
2)应繁成母牛头数 = 年初成母牛头数+ 当年再繁殖牛头数当年再繁殖牛头数应繁青年牛头数指年初12月龄以上青年牛数,加上年初未满12月龄而在年内实繁的母牛数。
年内出场的母牛,凡产犊后出场的一律计算,未产犊而出场的一律不计算。
3)年内入场的母牛,在入场后产犊的,分子、分母各算一头,未产犊的,不统计。
四、年平均胎间距
4
1. 指标≤ 405天
2. 计算公式
年平均胎间距 =/ n
胎间距—本胎产犊日距上胎产犊日的间隔天数。
∑n 胎间距—胎间距之和。
n —统计头数。
3. 考核标准
年平均胎间距每缩短1天奖励300元,每增加1天扣300元。
4. 统计方法
1)按自然年度统计。
2)凡在年内繁殖的母牛均进行统计。
年内繁殖两次,其所形成的两个胎间距一起进行统计。
3)早产也认为产一胎。
遇到流产情况时,不足250天的胎间距不参加统计,超过250天的胎间距一律参加统计。
4)年内未繁殖成母牛胎间距 = 产后天数 + 282天
五、年繁殖淘汰率
1. 成母牛 1) 指标≤ 6% 2) 计算公式
年繁殖淘汰率 = × 100%
年总成母牛头数 = 年淘汰牛头数 + 年底成母牛头数 2. 青年牛
指标≤ 2%计算公式
年繁殖淘汰率 = × 100%
5
年总青年牛头数 = 年淘汰牛头数 + 年底青年牛
头数 3. 考核标准
每提高1个百分点扣6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奖励600元。
4. 统计方法
1) 产后天数120天以内无产奶量淘汰牛不计算繁殖淘汰。
2) 生殖系统疾病死淘牛全计。
3) 久配不孕淘汰牛。
六、岗位考核:
1. 未停奶牛产犊一头扣100元。
2. 停奶牛未孕一头扣100元。
3. 虚假上报一次扣100元。
4. 基础数据漏填或误填扣100元。
七、奖扣标准:
1. 比例
组长按40%发放,组员每人按30%发放。
2. 标准
1) 实习生及学徒工期间不参加考核。
2) 转正后第一个月开始参加考核。
3) 转正后工作满4个月到8个月之间享受50%的年终奖金,如工作满8个月以上享受全额年终奖金。
八、执行时间:20XX年7月1日
6
年总青年牛头数 = 年淘汰牛头数 + 年底青年牛头数 3. 考核标准
每提高1个百分点扣600元,每降低1个百分点奖励600元。
4. 统计方法
1) 产后天数120天以内无产奶量淘汰牛不计算繁殖淘汰。
2) 生殖系统疾病死淘牛全计。
3) 久配不孕淘汰牛。
六、岗位考核:
1. 未停奶牛产犊一头扣100元。
2. 停奶牛未孕一头扣100元。
3. 虚假上报一次扣100元。
4. 基础数据漏填或误填扣100元。
七、奖扣标准:
1. 比例
组长按40%发放,组员每人按30%发放。
2. 标准
1) 实习生及学徒工期间不参加考核。
2) 转正后第一个月开始参加考核。
3) 转正后工作满4个月到8个月之间享受50%的年终奖金,如工作满8个月以上享受全额年终奖金。
八、执行时间:20XX年7月1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