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合集下载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李月;陈莹【摘要】利用4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最适合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该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为63.8 mg·g-1,静态洗脱率为91.2%,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为14.0 mg·g-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4倍树脂体积,树脂可重复使用7个周期.%The total flavones from Folium ginkgo leaves were seperated and purified by four kinds of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in HPD100 was the most efficient one with stat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63.8 mg·g-1, static elution rate of 91.2% and dynamic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4.0 mg·g-1 with 4 BV 70% ethanol as elutingreagent.Furthurmore,resin HPD100 could be repeatly used for 7 cycles.【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9(026)007【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银杏叶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作者】李月;陈莹【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1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富集。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银杏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因此,提取和制剂工艺的研究对于银杏叶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乙醚、丙酮等。

其中,乙醇提取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银杏叶粉末加入乙醇中,浸泡一定时间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将溶剂蒸发,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2.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新兴的提取方法,其优点是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银杏叶粉末加入水中,用超声波处理一定时间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将溶剂蒸发,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3.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其优点是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银杏叶粉末加入水中,用微波处理一定时间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用旋转蒸发仪将溶剂蒸发,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剂工艺1.胶囊剂胶囊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其优点是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稳定性好。

其制剂工艺为:将黄酮类化合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填充进胶囊中,再进行封口,即可制成胶囊剂。

2.片剂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其优点是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稳定性好。

其制剂工艺为:将黄酮类化合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压制成片状,再进行包衣,即可制成片剂。

3.口服液口服液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其优点是服用方便、剂量准确、吸收快。

其制剂工艺为:将黄酮类化合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后进行过滤、灭菌,即可制成口服液。

总之,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对于银杏叶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取工艺方面,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均有应用;在制剂工艺方面,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等均是常见的制剂形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剂工艺也将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常规提取法的溶剂一般选用水,醇水溶液,酮 水溶液。醇酮对黄酮成分提取率相近,而水的提 取率比较低,考虑到提取物的收率,提取溶剂的 成本以及操作安全陛,使用乙醇水溶液比酮水溶 液和水更合适。
恒压滴液漏斗法
• • • •
• • • •
1、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10克银杏叶粉末。 2、向烧瓶中加入200ml70%乙醇和适量沸石。 3、冷凝回流,水浴加热,进行连续萃取。 4、恒压滴液漏斗中的银杏叶粉末逐渐变白,烧瓶中的液 体变为绿色。 5、将萃取液进行减压蒸馏,得银杏浸膏粗产物,称重, 计算产率。 6、在500ml烧杯中,将银杏浸膏粗产物加250ml去离子水, 搅拌均匀。 7、再将此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大于350ml)中,分别用 60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 8、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用旋转蒸发器蒸去二氯甲烷,蒸 馏剩余物为黄酮提取物。经干燥后称重,计算产率。
• 2-苯基色原酮分子结 构图
黄酮类化合物的六种结构式: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黄酮类化合物除少数游离外,大多与糖结合成苷。糖基多连在C8或C6 位置上,连接的糖有单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双糖(槐 糖、龙胆二糖、芸香糖等)、叁糖(龙胆三糖、槐三糖等)与酰化糖 (2-乙酰葡萄糖、吗啡酰葡萄糖等) •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型粉末。 •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 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 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 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 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 外光(254nm或365nm)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氨蒸汽或碳酸钠溶液处 理后荧光更为明显。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铝盐、镁盐、铅盐或锆盐 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银杏黄酮有强烈的清除细胞内自由基的作用,能降低细胞的氧化代谢,对脑和四肢动脉血流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和独特的疗效。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占干叶的0.8%~3.5%,随品种、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而异。

传统的提取工艺比较成熟,工艺路线如下:
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抽滤—浓缩—沉降离心—色谱分离—浓缩—干燥—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改进后的提取工艺过程如下:
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膜过滤—色谱分离—膜浓缩—减压浓缩—干燥—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改进后的提取工艺过程描述:
原料:以采摘的银杏叶为原料。

预处理:将原料放入烘箱于60~65℃温度下烘干,然后用高速组织捣拌机粉碎。

浸提、过滤:以1:5(W/V)加入纯净水,煮沸4小时,经纱布过滤,滤渣再同法提取二次,三次浸提液直接经陶瓷膜过滤后合并。

膜过滤:在高温下用直接陶瓷膜系统逐遍过滤处理,并用纯净水采用水赶料法洗滤浓缩液,收集澄清透明滤液,弃去浓缩液。

色谱分离:按树脂体积的4倍量取离心液过聚酰胺柱,然后用蒸馏水过柱洗涤,至流出液清亮为止,再加入与树脂等体积的25%乙醇洗涤,流干后用80%乙醇洗脱,收集颜色较深部分,因洗脱液浓度较低,可进一步用卷式膜系统浓缩。

膜浓缩、减压浓缩、干燥:洗脱液先经膜浓缩,浓缩3-4倍后再进行减压浓缩,真空低温干燥,即得到淡黄色的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采用膜分离技术和膜浓缩技术与传统分离浓缩技术相结合,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和品质。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一、综述银杏树具有观赏、经济、食用、药用等价值,银杏叶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萜类、内酯、聚戍烯醇、生物碱、术酯体等,在药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类和萜类物质,有通过降低血液黏弹性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这三类物质。

其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由槲皮素、山萘醇及其苷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具有C6-C3-C6基本结构骨架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一些助色团,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因为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具有对免疫系统作用、防癌抗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二、实验依据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①分光光度法该法是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氯化铝、硝酸铝、氢氧化钾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通常采用硝酸铝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与Al(NO3)3进行络合显色,测定其含量[33]。

②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有硅胶柱和氨基柱,C18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过程中应用广泛,在检测器的选择中,紫外检测仍是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此外还有电化学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①有机溶剂提取法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为乙醇和甲醇,高浓度的醇(如90%~95%)有利于于提取苷元,浓度为60%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则有利于于提取苷类物质;乙酸乙酯和丙酮也常用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②水浸提法随着黄酮类提取物在市场上销售价格的降低,对于提取剂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成本问题,显然水浸提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就环保的角度出发,水浸提法更加环保、安全。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精品整理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与糖分子结合成苷元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就银杏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筛选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超滤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微米级孔径的分离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透过,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溶质与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分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的新型分离技术。

该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能耗低和产品品质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纯化中。

银杏黄酮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引起许多学者做其相关研究,尽管提取、纯化银杏叶中黄酮等药用成分的研究较多,且每种纯化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因此后期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提取或纯化,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等目的。

银杏黄酮制备实验

银杏黄酮制备实验

实验四、银杏黄酮的提取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酮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检测方法。

2、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和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溶剂加到原料中进行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细胞中,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了细胞内外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中,可溶性成分不断被提取出来,如此多次反复,直到细胞内外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为止。

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吸附剂,是在离子交换剂和其它吸附剂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为用于固体萃取而设计。

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的。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能力高,易解吸,内部微孔即多又大,表面积也大,具有较多的活性中心,使离子、分子扩散速率增大,交换速度加快,在使用上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而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进行再生重复使用,因此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3、银杏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使用较广泛的是络合—分光光度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在C 3或C 5位上有羟基,都会与铝盐形成有颜色的配位化合物,见图:O O OAl 2+O OOAl2黄酮和铝盐的络合物芦丁因此,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单黄酮、双黄酮和黄酮苷都能与铝盐形成络合物,比色测定结果是总黄酮含量。

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螯和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在500波长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比尔定律,一般与芦丁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如果细说,硝酸铝显色法是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再加硝酸铝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耳酮而显色.它的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成分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三、仪器:电子天平(0.1mg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摇床、电热恒温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微波炉、超声波破碎仪、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器、循环水式真空泵、布式漏斗、真空抽率瓶、真空泵。

花果山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

花果山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

花果山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引言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珍贵中药材,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北各地。

银杏叶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一系列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取花果山银杏叶中的黄酮化合物,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测定。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花果山银杏叶•甲醇•氯仿•石油醚•水•醋酸实验方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1.将花果山银杏叶晾干、研磨成细粉末,过筛备用2.将10克银杏叶粉末加入250毫升甲醇中,并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回流2小时。

过滤,收集过滤液。

3.用氯仿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将收集过滤液加入等体积的水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轻轻摇匀,放置 5min 后分层,收集上层的氯仿提取液,重复 3 次,合并氯仿提取液。

4.用石油醚洗涤:将氯仿提取液加入等体积的石油醚中,轻轻摇匀,放置 5min 后分层,收集上层的石油醚洗涤液,重复 3 次,合并石油醚洗涤液。

5.用醋酸洗涤:将石油醚洗涤液加入等量的冷醋酸中,放置 10min ,常规少量收集悬浊液,过滤,收集上清液。

6.用旋转浓缩仪将上清液旋干,得到提取物。

HPLC测定1.将提取物溶解于甲醇中,过滤,取液层。

2.取20微升溶液,注满进样器,进样,并进行分离检测。

使用Agilent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设置为280nm,流速为1ml/min。

3.计算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成功提取了花果山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2.82%。

使用HPLC对提取物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黄酮化合物名称相对保留时间含量(mg/g)1 槲皮素0.38 4.952 云南柿皮素0.45 3.183 杨梅素0.51 2.794 紫草素0.63 1.535 芦丁0.83 4.026 视黄醇 1.05 0.48从上表可以看出,花果山银杏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较高,云南柿皮素、杨梅素和紫草素的含量较低,而视黄醇的含量非常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一、综述
银杏树具有观赏、经济、食用、药用等价值,银杏叶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萜类、内酯、聚戍烯醇、生物碱、术酯体等,在药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类和萜类物质,有通过降低血液黏弹性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这三类物质。

其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由槲皮素、山萘醇及其苷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具有C6-C3-C6基本结构骨架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一些助色团,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因为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具有对免疫系统作用、防癌抗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二、实验依据
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
该法是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氯化铝、硝酸铝、氢氧化钾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通常采用硝酸铝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与Al(NO3)3进行络合显色,测定其含量[33]。

②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有硅胶柱和氨基柱,C18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过程中应用广泛,在检测器的选择中,紫外检测仍是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此外还有电化学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①有机溶剂提取法
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为乙醇和甲醇,高浓度的醇(如90%~95%)有利于于提取苷元,浓度为60%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则有利于于提取苷类物质;乙酸乙酯和丙酮也常用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②水浸提法
随着黄酮类提取物在市场上销售价格的降低,对于提取剂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成本问题,显然水浸提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就环保的角度出发,水浸提法更加环保、安全。

由于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显弱酸性,故而一般选择碱水进行提取,戴余军等研究了NaOH溶液提取银杏叶总黄酮,不同的NaOH溶液浓度对黄酮提取有显著影响,用50倍(V/W)0.25%的NaOH溶液70℃提取2次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264%;刘金香等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碱法提取95℃用40倍量pH=l0.0的NaOH溶液提取60min,然后用pH=3.5的HCl酸沉,得到黄酮提取率较单一用碱水提取有所上升。

③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付桂明等对用杜仲叶提取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35℃,夹带剂用量4.5ml/g,提取压力28MPa。

④微波提取法
李娜等用微波提取工艺提取苦丁茶冬青叶总黄酮,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640W,微波时间70s,料液比1∶25,乙醇浓度60%,总黄酮提取率为33.67mg/g;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还有酶辅助提取法,利用酶技术处理细胞壁,破坏其纤维组织来提高黄酮的提取率,,吴梅林等用酶活力为15000U/g的纤维素酶与银杏
3、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树脂柱层析法、大孔树脂吸附法、重结晶法、铅盐沉淀法等多种方法。

①柱层析法
柱层析技术又称柱色谱技术,目前较为常用的柱层析法主要有聚酰胺柱层析法,王怡红等将β-萘酚橙水溶液加入聚酰胺填料中,制备改性聚酰胺柱并用其分离纯化银杏叶提取物,使得银杏黄酮提取量大为提高。

;硅胶柱层析法,对于黄酮类物质,硅胶对黄酮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后难以洗脱,因此,适用于极性较小的黄酮类物质的分离。

;此外,硅胶柱层析法多与大孔树脂吸附法、薄层色谱法等联合使用与黄酮的分离纯化中所得产物纯度较高,此外还有葡萄糖凝胶柱层析法等多种柱层析法。

②大孔树脂吸附法
大孔吸附树脂其有良好的打孔网状结构和比表面积,对有机物的选择性较好,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如贝伟剑等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树对柿叶黄酮富集和分离提纯,提取物中富集制备柿叶黄酮含量达70%以上;
③分子印记技术
分子印记技术一般用于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纯化使用,如向文艺[76]等用膜分离技术对黄酮粗产品进行初步的纯化后再用分子印记聚合物进一步精制提纯,料液中黄酮质量分数为72%,
三、技术路线
采用芦丁为标准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溴量法测定黄酮的含量,选用工业酒精回流提取银杏黄酮,选择大孔吸附树脂HPD-100。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酸性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在λ=352nm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95c-0.0065,线性相关系数R=0.9991;该方法简单方便,可快速测定出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且根据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溴量法主要用于测定芳香胺类和酚类有机化合物含量,根据苯环上有羟基和氨基,邻位和对位氢易溴代反应,而黄酮的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活泼的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如能根据以上性质,确定出黄酮与溴的反应系数,即可以将此方法运用于黄酮测定的定量分析中。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溴量法测得的值有一些偏差,但偏差不大,这主要是由于紫外分光度法适宜于微量的测定,需要稀释后测,溴量法适宜于较大剂量的测定,不需要稀释,;该方法操作简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即可操作,不需要依靠大型仪器,适宜于大浓度黄酮的测定。

因此在后续实验中,需考虑测定黄酮含量进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实验流程
新鲜银杏叶洗净、阴干至恒重、粉碎过筛,准确称取10g处理好的银杏叶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工业酒精,在恒温水浴锅中,60℃下,回流90min,倾倒出滤液,;再加入50mL工业酒精,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合并四次的提取液,在回流提取装置上浓缩至200mL 备用。

取上述浓缩后的提取液于分液漏斗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震荡5min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上层石油醚相,重复上述步奏三次后,醚相无色,则提取液中的大部分脂溶性杂质
(如叶黄素、叶绿素)得以去除。

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称取处理后的树脂以湿法装柱,柱高15cm,将经过石油醚处理后的银杏叶提取液以3mL/min的流速通过树脂柱,使树脂柱对提取液中的黄酮进行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时间应该不低于150min。

后以蒸馏水洗柱使附着在树脂柱内的水溶性杂质得以去除;然后用60%的工业酒精溶液对树脂柱进行洗脱,解吸液为体积分率为50%的工业酒精50mL,接收洗脱液。

将经过树脂纯化后的含银杏黄酮的溶液进行蒸馏、浓缩,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503.8μg/mL,总收率为75.57%。

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后放置在通风橱中让浓缩液中剩余的溶液挥发后得到银杏黄酮的提取物,进行研磨,得到粉末状银杏黄酮。

四、分析验证
1、产物结构的表征
①红外光谱法
在3415cm-1处有一宽而强的吸收峰,这是化学键—OH伸缩振动峰,在3003cm-1处有一弱的震动峰,是由化学键—CH反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在1600~600cm-1处,吸收峰比较密集,且具有各自专属性指纹特征;对比分离纯化得到的黄酮产物,与标准品图谱基本一致,但吸收峰数目增多且有些峰顶端分裂为2个小峰,说明纯化产物中还存在一些杂质,同时分离纯化过程中分离方法对产物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②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350nm左右处出现特征吸收峰,与黄酮标准品的紫外吸收图谱对比,最大吸收峰峰型相似且位置相同,说明分离纯化后得到银杏黄酮产物
2、产物纯度的表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树脂纯化后样品中黄酮的含量,其中色谱条件为:固定相:C18(250X4.6mrn,5pl),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5:45),流速:lml/min,柱温:室温(25℃),检测器:UV检测,波长:352nm,标准品:芦丁(浓度10pg/mL),进样量:10μL
参考文献
陈平平.银杏的科学价值[J].生物学通报.1996.11:31–32
张静.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
柳闽生,陈晔,徐常龙.银杏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资源的开发利用[J].江西林业科技,2000(2):2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