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近年来,饲料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饲料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重要配套产品,在保证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物产品。
以下是对饲料行业的分析报告。
一、行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逐渐壮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饲料行业产值达到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6.4%。
而预计2022年,我国饲料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左右。
2、技术不断革新。
近年来,饲料行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
现在,这些企业不仅能生产基础饲料,还能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不同特点的饲料,实现了从“生产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3、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不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等方式来实现行业整合。
同时,在安全质量、环保减排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4、行业发展前景较为看好。
从市场趋势和政策规划来看,未来饲料行业前景较为美好。
政府对养殖业的支持、根据居民消费升级改变的饮食结构、并且行业在技术和营销上的不断发展,这些因素都将推动饲料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1、饲料品质要提质升级。
饲料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配套产品,安全质量是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基础,要建立完善的饲料安全监管制度,促进饲料质量升级。
2、行业基础设施还需完善。
饲料生产企业在订单接收、货物运输、库存管理等环节中需依赖于物流,因此物流运输的设施和流程对饲料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监管管理,提高饲料运输等安全性。
3、注重生态环保。
目前,生产饲料所使用的饲料原料经常超出了有限的可持续资源范围,这种饲料生产模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我国现行的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如果饲料企业不能在产业链中实现可持续性,将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饲料企业需要抓住环保这个发展机遇。
4、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一直以来,饲料行业存在一些企业生产标准不一,造成产品质量和口碑等方面不同。
2022年行业报告饲料行业市场分析

饲料行业市场分析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月末,80年月中期蓬勃兴起,1991年饲料总产量达到3,57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其次大饲料生产国。
2022年,我国饲料总产量达到1.97亿吨。
下面进行饲料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饲料工业的进展,我国饲料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饲料生产质量取得明显进步。
198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第一次协作饲料产品质量全国抽查,样品合格率仅为20%。
1990年、1995年、1998年、1999年进行的协作饲料产品质量四次全国统检,抽样合格率分别为59.70%、62.00%、89.70%和95.70%。
自2022年以来,全国协作饲料历次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
2022年下半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检协作饲料1,157批次,合格率高达97.57%。
从饲养对象分类而言,我国饲料市场逐步形成以禽料、猪料为主,水产、反刍、特种动物等饲料共同进展的多样化产品结构。
我国饲料工业初建时期,禽饲料、猪饲料几乎垄断了整个饲料市场;1990年,禽饲料、猪饲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8%、44%,其他饲料产量比重为8%;2022年,禽饲料、猪饲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比重分别降至40.22%、43.68%,其他饲料的比重升至15.24%。
通过对饲料行业市场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进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
人们对小麦、大米等口粮的需求量越来越小,而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需求量则越来越大。
饲料作为畜牧业进展的物质基础,得益于畜禽及水产品的消费增长而获得巨大进展空间。
2022年,我国饲料总产量为1.97亿吨,依据《饲料工业“十二五”进展规划》,将来我国饲料工业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饲料产量仍将有所增长。
我国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养殖快速进展与大量散养户并存的特别时期。
对于倾向于稳定饲料供应商的养殖场,抑或工业饲料普及率较低的散养户,饲料企业为其供应喂养方式培训、疫病询问等配套服务,实行服务营销的商业模式,有利于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推广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
一、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情况
我国饲料行业的供需现状各有千秋。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
饲料行业供应量为963.2万吨,较2023年增长8.8%;饲料销售额为7868.2亿元,同比增长8.7%。
整体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供需运行一般,
但存在不少短期及调整性影响因素。
1、饲料供给
在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总产量9632万吨,比2023年增加8.8%。
截至2023年,我国禽类饲料、家禽饲料、牛羊饲料的产量分别为3742.3
万吨、221.4万吨、1024.1万吨,比2023年分别增幅8.3%、9.2%、7.9%。
此外,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产值达7766.9亿元,比2023年增长3.9%,
年末结转库存量为4.93亿吨。
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以原料植物蛋白质饲料为主,占饲料总产量的56.6%;其次是添加剂,占饲料总产量的30.2%;中间性饲料为14.2%;最
后是饲料新产品、矿物质饲料等,占比较小。
2、饲料需求
从饲料需求方面看,2023年,我国养猪量底部复苏,猪饲料需求量
增加,但仍未达到去年以前的水平。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23年
猪饲料需求量约540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17.0%,比2023年还是有小
幅下降。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饲料是指用来喂养家畜、家禽或其它养殖动物的食物。
饲料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篇文章将对饲料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定义饲料,又称饲养料、饲草、饲粮,是指用来喂养家畜、家禽或其它养殖动物的食物。
通常是由谷物、豆类、油料、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分配制而成的复合配合饲料。
二、分类特点据材料的来源和组成,饲料可以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两大类。
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类、油料、蛋白质、青贮料和浓缩料等;动物性饲料主要由动物骨骼、内脏、毛发等制成。
从成分上来讲,饲料又可以分为粗饲料和浓缩饲料。
粗饲料含有较高的纤维和低水分,如草类和秸秆等。
浓缩饲料则是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热量的饲料,如豆饼、鱼粉、玉米粉等。
三、产业链饲料行业的产业链是一个典型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饲料生产、下游动物饲养和销售,各环节相互联系与依存。
上游的饲料原材料供应商和农户生产和销售,中游的饲料生产商和每个家禽、家畜饲养户有直接的关系,下游的饲养户则直接面向消费者。
四、发展历程饲料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我国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经过多次技术和工艺的改进,饲料业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大力推广饲料加工企业的组建,逐步使饲料生产企业形成了以国营和集体企业为主,混合资本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饲料市场逐渐进入发展黄金期。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目前,国家对饲料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生和质量标准:国家出台了饲料生产、饲料添加剂和转基因饲料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2.生产和销售许可证:饲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必须获得国家的生产和销售许可证。
3.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国家严格监管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并限制违规添加剂的使用。
4.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饲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饲料⾏业分析报告饲料⾏业分析及营销建议饲料⾏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业,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间⾏业。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发挥了重要作⽤,对于促进畜牧⽔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撑和战略保证,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平的⾼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运⽤典型分析、点⾯结合的⽅式,重点分析了饲料⾏业的市场特征,揭⽰了饲料⾏业运⾏特点,挖掘了该⾏业的有效⾦融需求,提出了今后的营销⼯作重点和⾏业信贷政策建议。
⼀、⾏业发展整体情况改⾰开放以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饲料⾏业年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数的同步增长。
2009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亿吨,饲料加⼯产值在4713亿元左右。
(⼀)⾏业概述“饲料”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有毒、有害作⽤的物质。
从来源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矿物质和⼈⼯合成或提纯的产品;从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胶体、粉状、颗粒及块状等类型;从喂养对象可分为,猪、禽、⽔产、反刍动物、特种动物饲料等;从产品特征可以分为配合饲料1、浓缩料2、预混料3等。
饲料的原料主要有⽟⽶、⾖粕、鱼粉等,饲料添加剂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等。
主要⼯艺技术如下图1:1配合饲料是指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长发育阶段和不同⽣产⽅式对各种营业物质的不同需要量,依据饲料标准将各种饲料包括添加剂,按照⼀定配⽅混合均匀制备⽽成的饲料,可以直接⽤于饲喂对杨,能全⾯满⾜饲喂对象的营养需求。
2浓缩料是指配合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3预混料是将⼀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我国饲料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饲料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饲料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畜禽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养殖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需求的增长同样迅猛。
本文将对我国饲料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
1. 市场规模与增速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饲料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19年,我国饲料产量达到了2.3亿吨,同比增长了3.1%。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饲料产量和增速仍然相对较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我国的畜禽养殖规模仍然较小,畜禽养殖户多为散户,规模较小,对饲料的需求量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饲料产业在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等方面相对滞后,生产效率较低,限制了饲料产量的提高。
2. 饲料种类和结构饲料按照原料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
我国的饲料产业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尤其是玉米、豆粕等农作物饲料占据了较大比重。
动物性饲料则以鱼粉、肉骨粉等产品为主。
然而,植物性饲料在营养价值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畜禽养殖的健康成长和高效养殖的要求可能无法完全满足。
因此,如何提高动物性饲料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行业现状与问题我国的饲料行业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3.1 产业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饲料行业依然以散户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畜禽养殖企业仍然采用自行配制饲料的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2 供需结构不平衡虽然我国饲料产量逐年增长,但供需结构并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需求量庞大,而生猪饲料产量不足。
这导致了我国饲料市场的不均衡,部分地区面临饲料短缺的问题。
3.3 安全问题引发关注近年来,饲料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一些制假售假的行为暴露了饲料行业存在的问题,例如添加禁用药物、非法添加剂等,给养殖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 未来展望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饲料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4.1 提升产业集中度饲料行业应加强行业整合,推动饲料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增加产业集中度。
饲料行业分析

饲料行业分析饲料行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家畜、家禽和渔业生产的健康和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饲料行业进行详细分析,探讨饲料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一、行业概述饲料是为家畜、家禽和渔业生产提供养分的一种特定食品。
饲料行业包括饲料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不断追求,饲料行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目前,全球饲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二、饲料行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饲料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并不断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也在上升,进而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发展。
2. 行业竞争:饲料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由大型企业主导市场。
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大公司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饲料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效益。
例如,利用先进的发酵技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三、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饲料: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饲料行业将逐渐向绿色化和可持续化转型,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 高端饲料:消费者对于动物产品品质和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愿意为高端饲料支付更高的价格。
未来饲料行业将更加注重研发高端饲料产品。
3. 国际合作:全球饲料行业之间的合作将不断加强,通过合作共赢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四、饲料行业的影响因素1.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对饲料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运输、仓储和产能等方面。
2. 动物养殖业发展: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行业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饲料的需求量和种类。
3. 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饲料行业也有较大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饲料成本的上升,从而对饲料行业产生压力。
总结: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提高,饲料行业前景广阔。
然而,竞争激烈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为饲料行业带来了挑战。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

饲料行业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饲料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饲料工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年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元以上,并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
二、市场需求1. 饲料市场需求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目前,我国养殖业包括家禽、家畜、水产品和蜜蜂等品种,其中猪、鸡、鱼、牛是主要的养殖品种,对应的饲料需求量也最大。
2. 饲料质量需求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饲料行业必须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与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市场分析1. 饲料行业的竞争形势在国内饲料市场中,大型饲料企业占据优势,这些企业具备生产规模的优势、产品品质的保障、品牌和营销网络的优势。
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前景巨大,国内外很多企业也涌入市场,竞争乃至于恶性竞争加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2. 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质量安全更高的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饲料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饲料行业将会进一步加速扩张和调整,优胜劣汰的态势愈加明显。
四、市场趋势1. 饲料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饲料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包括原料生产、饲料加工、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
优先发展新型饲料、如有机肥、秸秆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 绿色发展成为饲料企业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绿色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
在饲料行业,绿色发展也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净化饲料生产过程,使饲料更加绿色环保,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五、总结综上所述,未来饲料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饲料企业应该顺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行业分析及营销建议饲料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间行业。
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饲料行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文运用典型分析、点面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了饲料行业的市场特征,揭示了饲料行业运行特点,挖掘了该行业的有效金融需求,提出了今后的营销工作重点和行业信贷政策建议。
一、行业发展整体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饲料行业年均以10%左右速度增长,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同步增长。
2009年饲料产品总产量达1.48亿吨,饲料加工产值在4713亿元左右。
(一)行业概述“饲料”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从来源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矿物质和人工合成或提纯的产品;从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胶体、粉状、颗粒及块状等类型;从喂养对象可分为,猪、禽、水产、反刍动物、特种动物饲料等;从产品特征可以分为配合饲料1、浓缩料2、预混料3等。
饲料的原料主要有玉米、豆粕、鱼粉等,饲料添加剂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等。
主要工艺技术如下图1:2010-2025年,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和较快的发展时期,饲料产业结构1配合饲料是指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生产方式对各种营业物质的不同需要量,依据饲料标准将各种饲料包括添加剂,按照一定配方混合均匀制备而成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饲喂对杨,能全面满足饲喂对象的营养需求。
2浓缩料是指配合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3预混料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
饲料产量区域分布46%18%和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饲料生产中心经过逐渐转移将基本达到稳定状态;饲料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的格局将逐渐形成;饲料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出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1、饲料产量增长迅速,稳居世界第二我国饲料产业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联系种植业、养殖业两大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2006 年我国饲料产量已经达到1105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以上,连续16 年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截止2009年底,我国工业饲料产量已连续5年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48亿吨,同比增长8.4%。
2002年至2009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906亿元、2100亿元、2428亿元、2742亿元、2908亿元、3011亿元、4258亿元、4713亿元。
图2:2000—2009年饲料产量与增长率走势图图表来源: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尽管我国饲料工业在规模上跻身世界前列,发展迅速,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饲料工业在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年人均占有饲料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2、行业地域分布不均衡饲料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同时因为我国养殖业分散的特点也进一步加剧了饲料行业在地域上的不均衡。
根据2009年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来看,中东部地区生产稳定,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
图3:饲料产量区域分数据来源: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从各省产量看,排在前5万吨)、山东省(1677万吨)万吨)。
3和投资堡垒较低,有利于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从而形成了以民营资本(含外资)为主的产业资本结构。
从资料上看,我国目前已有几百家外资饲料企业,90%的饲料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这种产业资本结构决定了较为开放的产业政策,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
4、配合饲料占主体,预混料与浓缩料增长快配合饲料长期占据我国工业饲料主体,但在饲料总产量的比重不断降低。
随着我国添加剂工业、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通过添加预混料或浓缩料来混合配制饲料,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节约粮食,因而预混料和浓缩料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快的发展,这是促使配合饲料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9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1.48亿吨,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11535万吨,占比77.94%;浓缩饲料产量为2686万吨,占比18.1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592万吨,占比4%。
5、各种动物饲料的增长呈现多样化按照喂养对象划分,在各类动物饲料中,猪饲料占据了饲料总产量的主体,但是近些年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水产饲料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2009年,猪饲料产量5243万吨,同比增长14.6%;蛋禽饲料产量2761万吨,同比增长3.6%;肉禽饲料产量4478万吨,同比增长6.3%;水产饲料产量1464万吨,同比增长9.4%;反刍动物饲料产量59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他饲料产量276万吨,同比下降8.8%。
6、重要饲料添加剂大量依赖进口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它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在国际上主要被一些大的化工医药工业集团公司所垄断。
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起步迟,人才、技术、储备薄弱、资金短缺。
目前能够生产的品种少、质量差、数量不足,特别是一些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药物添加剂类等饲料添加剂,在一定时期内还需从国外进口。
二、饲料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一)饲料上游行业—原材料一般来讲,影响饲料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材料价格变化。
就成本结构来说,玉米和豆粕合计约占畜禽饲料生产成本的50%以上,而鱼粉则占水产饲料生产成本的20%左右。
因此,本环节侧重于对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分析。
1、玉米价格高位运行2009年东北持续干旱造成玉米大幅减产,使得2009年国内玉米价格一涨再涨。
为稳定粮食价格,2009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务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对东北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今年5月上旬,市场看涨心态进一步增强,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均有抬升。
全国玉米主产区磅秤收购均价为1852.35元/吨。
截止5月底,均价已达1990元/吨,其中19日达创纪录的2000元/吨。
同比上年度,玉米平均价格仅1550元/吨左右。
在西南地区,受交通运输等原因影响,玉米价格更加高昂,早在2009年末玉米价格即达2040元/吨,目前已达2150元/吨。
东北玉米:企业加价收购。
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深加工企业只能靠提高价格来争取粮源。
近日二等玉米挂牌价1820元/吨,三等为1810元/吨,较前期上涨40元/吨。
今年东北遭遇不利降雨,玉米播种继续延迟。
农户继续惜售,且用粮企业补充库存需求旺盛,预计后期东北玉米仍可上涨。
关内玉米:余粮近期价格上涨。
目前关内玉米收购已进入收尾,农民余粮所剩不多。
河南玉米收购价1840元/吨,河北玉米收购价1890-1920元/,山东玉米入厂价约1920-2000元/吨。
东北临时存储玉米交易细则的修改将一定程度抑制东北需求,而可能转化到华北黄淮市场,后期关内玉米仍有上涨空间。
南北港口:价格继续走强。
目前锦州港口玉米收购价已涨至1910-1920元/吨,大连港口玉米价格也涨至1960-1970元/吨。
现货市场价格走高,各大用粮企业至新粮上市前仍有较大库存缺口,有抬价争取更多粮源的可能。
近日受产地玉米收购艰难及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坚挺、南北港口价格倒挂严重影响,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不断小幅走高。
目前广州港口优质玉米成交价2030-2050元/吨,湛江港玉米售价在2080-2100元/吨左右。
2、豆粕价格持续低迷从2006年到2009年国内豆粕价格上涨较快,2008年价格起伏剧烈,2009年我国大豆、豆粕市场基本回归理性,虽然仍受制于国际市场,但国储政策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2009年豆粕价格低于2008年水平,走势整体呈现震荡上升态势。
从2010年情况看,受周边利空走势影响及良好天气预报打压,CBOT4期货市场跌至近期的最低水平。
大连期货大幅下跌,美国大豆下滑及周边商品下挫对行情形成打压,短期内商品空头气氛浓厚,市场有进一步回调要求。
国内方面,现货价格继续走跌,市场购销依然清淡,观望氛围较浓。
中长期看豆粕供过于求态势明显。
一是未来几个月廉价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庞大,加之压榨持续正收益,预计油厂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开工率,豆粕供给将会充足;二是近期猪粮比较低,恢复到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上尚需时日,贸易商采购心态谨4 CBOT 于2007年7月12日成立,该交易所已经与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简写)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 Inc.),该所以上市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这些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权威的期货品种,其价格也是权威的期货价格。
慎,畜牧养殖也对豆粕需求的带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明显效果。
3、鱼粉价格依旧偏高我国鱼粉产量较小,消费量80%依靠进口,因此国际鱼粉价格对我国影响巨大。
中国进口鱼粉国家主要为秘鲁(占57%)和智利(占26%)。
由于2009鱼粉主要产地秘鲁捕鱼配额减少,导致2009年鱼粉总量较2008年有所下降,从而引起鱼粉价格的上涨。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鱼粉价格不断走高,从7400元/吨一路上扬至13900元/吨。
据2010年5月17日网络监测全国19个大城市鱼粉(≥65%蛋白)市场最新报价,最高价为福州港14100元/吨,其余城市均价在13900元/吨左右,国内鱼粉市场呈现以下两方面态势:一是水产启动不快、生猪养殖弱势。
今年南方气温回升缓慢,目前水产养殖除华南地区全面启动外,其余地区尚处观望;鱼粉价格大幅上涨,水产价格走势不高,养殖成本受质疑。
同时,猪价持续走低,养猪行业进入淡期,鱼粉销量因此增长缓慢,且有减退之势。
鱼粉交易暂显平淡。
二是高价抑制需求、鱼粉成味精。
目前全国鱼粉均价1390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7300元/吨高出6600元/吨,较2004-2008年同期均价在6200-8750元/吨高出5150-7700元/吨。
如此高价压力下,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其用量降到如炒菜添加味精,尽量不需则不用。
高价已严重抑制鱼粉需求。
(二)饲料下游行业—养殖业养殖业作为饲料的下游行业,其发展变化会直接影响饲料行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人口每年要增加130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将由今年的32%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38%;农村居民的肉食水平随着进入小康而相应增加。
这三种因素使得市场对肉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的目标来看,到2010年,我国肉类、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将分别达到8600万吨、3000万吨和6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