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现代科学家

合集下载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

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致敬最好的中国科学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是一些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名单,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1. 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最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和呼吸疾病专家之一。

在感染性疾病和疫情爆发期间,钟南山快速反应,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建议和指导。

在COVID-19疫情期间,他亲自向全国人民介绍和解释了这种病毒的特点和传播方式,从而帮助公众更好地防范疾病的爆发。

2. 杨振宁杨振宁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籍学者。

他在基本粒子物理学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被视为基本粒子物理学中一项重大的进展。

3. 陈景润陈景润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科研成果在数论和代数几何方面卓越,他对中国数学的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景润是中国学术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4. 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是中国水稻新品种的创造者之一,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已广泛用于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 屠呦呦屠呦呦是一位著名的中药学家和药物开发专家,她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治疗疟疾。

她的研究成果使得疟疾治疗更加便捷和安全,深受世界各地医学界的认可和赞赏。

以上只是最出色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受人钦佩的,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出众才能和优秀文化。

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的成就,并努力发扬他们的精神,将中国科学推向更高的高度。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50字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50字

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65年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是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3、孙家栋院士(1929年4月8日-)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

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4、黄旭华院士(1926年3月12日-)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5、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

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

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中国当代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科学家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引领着中国科技进步的潮流。

本文将就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进行系列介绍。

一、屠呦呦:青蒿素的研发者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女性。

1987年,她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并发现其治疗疟疾的功效。

青蒿素自上市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二、钟扬: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主要参与者钟扬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推动者。

作为“天眼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他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2019年,钟扬成为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的主要参与者,标志着中国天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郑南宁:首位华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郑南宁是中国著名化学家,也是首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他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发展和新型分子设计的领军人物。

郑南宁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成为了华人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杰出代表。

四、杨振宁:物理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他的研究涉及凝聚态物理学、高能物理学、量子场论和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杨振宁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成为了世界物理学领域的优秀代表。

五、赵忠祥: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专家赵忠祥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能够为广大观众深入浅出地解释世界各种科学知识。

作为国家科技项目创新工程的骨干专家,他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中国当代科学家在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为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科技领域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岁月无言,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每时每刻都有感动存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供大家参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事迹及颁奖词【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诺奖既是对这一成就的褒奖,更是对科学家们智慧与心血的回报。

而实验室里千回百转后柳暗花明那一刻的惊喜和满足,或许也会比不曾奢求的荣誉更恒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

回头再看,这一情结的熨平,还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

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

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40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屠呦呦”。

屠呦呦也让人看到,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SCI论文,或是《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

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没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为何能获诺贝尔医学奖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为何能获诺贝尔医学奖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为何能获诺贝尔医学奖作者:好逑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人物故事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

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

爱国科学家故事

爱国科学家故事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然而,他毅然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他在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工作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李四光: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4. 黄大年:黄大年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中国现代数学的领军主帅;中国现代理论数学“之父;把数学应用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首任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中国现代几何学奠基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中国数学之王”,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物理学家的导师,其学生有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科学家;曾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华民国中央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当代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当代世界量子物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全美华人协会创办人、首任会长;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后更名为高等研究院)创办人、主任。

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从此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中国现代力学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力学之父;把理论力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2008年7月15日;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曾任吉林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

谈家桢:1909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日;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中国遗传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曾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遗传学会创建者、首任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

双语时文阅读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双语时文阅读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双语时文阅读】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附屠呦呦获奖原因解读)蔡章兵主编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医学奖,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下面是英语时文阅读理解BEIJING-Pharmacologist Tu Youyou has become the first scientist on the mainland to win America's respected Lasker Award for her discovery of a new approach to malaria (疟疾) treatment.The 81yearold was presented with the medical prize by the 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 onSeptember 23, 2011 in New York.Tu, a scientist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 Beijing, was praised by the jury (评判委员会) for her "drug therapy (治疗) for malaria that has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across the globe,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on the foundation&39;s website.In early 1969, Tu was appointed head of a government project that aimed to eradicate(消灭) malaria,and it was then that she began applying modern technique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find drug therapy for malaria.After detecting (检测) 380 extracts (提取物) made from 2,000 candidate recipes, Tu and her colleagues obtained a pure substance called "Qinghaosu", which became known as artemisinin in 1972.An artemisininbased drug combination is now the standard regimen (养生法) for malaria,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ists artemisinin and related agents in its catalog of "Essential Medicines", said a statement from the foundation.The Lasker Awards are given annually to people who have made major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diagnosis, treatment, cure and prevention of human diseases since 1945.Lasker Awards are known as "America&39;s Nobels" for their knack (熟练技术) of gaining future recognition by the Nobel committee.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28 Lasker laureates (得奖者) have gone on to receive the Nobel Prize, and 80 since 1945.配套试题闯关及更多英语时文请登陆奇速英语APP每日时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4 中国现代科学家(五)(J)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贝时璋(1903年-20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

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研究工作,对生物的细胞常数、再生、性转变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分裂、细胞重建等作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钱学森(1911年-200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杰出的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也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侯祥麟(1912年-200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

长期负责我国石油科研机构和队伍的组建及科研计划的管理。

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

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贡献,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三强(1913年-1992年),出生于浙
江绍兴,籍贯浙江湖州市。

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

在核物理研究中或多项重要成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①全套枚数:4枚②全套面值:4.80元③邮票规格:40×30mm ④整张枚数:20枚⑤齿孔度数:13度⑥版别:影写版⑦设计者:陈景异⑧发行日期:2011年5月25日⑨印刷厂:北京邮票厂⑩4-1 贝时璋 1.20元⑪4-2 钱学森 1.20元⑫4-3 侯祥麟 1.20元⑬4-4 钱三强 1.20元
2011-14 中国现代科学家(五)【全套数】:4枚
【整张数】:20枚
【发行日期】:2011-5-25
【规格】:40mm×30mm
【齿孔度数】:13度
【暗记】: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面值】:4.8
【设计者】:陈景异
【版别】:影写版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图案面值】
(4-1)J 贝时璋 1.20元
(4-2)J 钱学森 1.20元
(4-3)J 侯祥麟 1.20元
(4-4)J 钱三强 1.20元
邮票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邮政曾发行过《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四组16枚,分别表现了李四光、竺可桢、吴有训、华罗庚、林巧稚、张钰哲、侯德榜、丁颖、熊庆来、汤飞凡、张孝骞、梁思成、梁希、茅以升、周培源、严济慈等科学家。

2011年将召开第八届全国科技大会,2011年也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该套邮票表现的人物拟为贝时璋、钱学森、侯祥麟、钱三强。

贝时璋是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侯祥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断推进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

钱三强是核物理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