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图书馆 多米尼克·佩罗
法国国家图书馆

钢质金属片用在阅览室的墙壁和天花板上,让它反射出冷光线。室 内铺设红色地毯有力得补偿了钢的冷色调。
谢谢观看
The end
一个“嵌入式”下沉花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场 所,花园里约有250棵树,位于夹层楼面的研究者读书 室和专业公共图书馆可以俯瞰这个花园。它为专心研 读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沉思环境。
广场是一片被划定的空间 ,它把门廊、 带顶棚的公共通道以 及构成天空线的檐口高度结合为一, 从而界定了这片公用的 广场。 这种设置就如同一个背景幕, 它容纳着各种各样、 变 化多端的建筑脚本, 而这里唯一的法则就是: 合理地烘托该 机构的都市影响力。
法国国家图书馆
建筑名称:法国国家图书馆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建筑地点:巴黎,法国
建筑时间: 1989-1995年
设计者:多米尼克.佩罗
设计理念:
块象征性的场所。
用形似4本打开的书本的4 个角楼彼此面对、划定一
发展和强化“书”的理念
,让它驾驭这些高楼。
1.都市空间 2.步行场所 3.连续的景观系统
混 凝 土
玻 璃
钢
玻璃 塔的外表面
木
钢网 发挥它的半透明的特性——遮蔽藏书塔的防火梯
钢质金属片 阅览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反射出冷光,消除一切平 射光
建 筑 材 质 与 色 彩
木:屋顶 书架 地板 家具
这几座塔的外表面是玻璃 但里面有木制的活动遮阳 板掩蔽
高楼本身又体现出知识积 累的样子,仿佛那是一个 永远也无法完成的、缓慢 而又不断进行的沉积过程 。
花园层平面/ Garden level
么m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珍本书籍到媒体素养_玛丽娜_斯坦科维奇

从珍本书籍到媒体素养From rare book To media LiTeracy玛丽娜·斯坦科维奇/Marina Stankovic 徐知兰译/Translated by XU Zhilan收稿日期:2013-01-17知识的物质载体曾经稀有、昂贵且难以获得。
书籍一度是贵重物品。
如果没有印刷术或纸张,生产书籍的成本高昂,任何一册珍贵图书的制作完成都可能倾其制作者毕生的心血。
在古腾堡的印刷革命简化了书籍的复制过程后,人们可获得的知识总量才变得基本可控。
知识曾经十分耐久持续。
在更古老的时代,宇宙的运转都更为迟缓。
知识的更新换代需要若干年,甚至若干世纪的时间。
教会在文艺复兴时期失去了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垄断地位,“全才”从此成为教育的理想目标。
但在当时,知识仍然具有排他性质。
教育和研究并不仅仅服务于知识的拓展,也同时起到保护当时社会背景的作用。
技巧与知识只有经过深刻的研究与思考才能获得——其成果弥足珍贵。
图书馆曾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精英所处的象牙塔,同时也是用于炫耀的财富与权力。
空想家们把图书馆想像为大教堂,想像为储存全世界所积累的书本知识的宝库。
但随着这个世界的加速运转,人们可获得的知识量大幅增长。
今天,似乎在全世界存在着无限的信息与知识。
The knowledge hardware was rare, costly and hard to obtain. Books were treasures. Without printing press or paper , producing them was costly and finishing one of these precious volumes could easily take a whole life span.Even after Gutenberg's printing revolution made books easily reproducible, the amount of attainable knowledge was manageable. Knowledge was durable. In earlier times the universe revolved slower. It took years, sometimes centuries until knowledge was outdated.During the Renaissance, the church lost its monopole on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al genius" became the educational ideal. But knowledge still remained exclusive. Education and study did not only serve the expansion of knowledge but als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social setting.Creat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was a matter of intense study and contemplation -the gain was hard work. Libraries were ivory towers for the educated elite and showcased wealth and power at the same time. Utopians imagined libraries to be cathedrals and repositories of the world's accumulated written knowledge. But as the worldstarted spinning faster,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creased.Today, the world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eems to have become in finit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is a fundamental one and everybody is self-responsible by keeping up-to-date. With this development knowledge becomes perishable and the way to obtain it more diversi fied.The progress of digitalization -as virtual space partially substitutes physical space -also leads to mobility and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whereabouts. Unlike in the past, people are no longer bound to defined places to get hold of information. Books still contain knowledge -but so does the internet. However the internet provides us withfast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a fingertip and easily consumed en passant -often left undigested.Today's information overflow creates next to valuable material a heap of junk knowledge, which provides signi ficant chances of error and thus threatens valuable knowledge.Search engines pre-filter material for us, the filtering criteria is subjected to consumerist statistics. Organizing and containing digitalknowledge has become a task of digital software capacity and memory; not anymore of personal study and selective prioritizing.In the past literacy was the crucial pre-condition to gain knowledge. Today another skill needs to be acquired, that of media literacy. These skills need inspir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the mind to be set onto the right frequency. Despite growing individualization people still need a physical space to communicate. Libraries can provide all that.They are powerful places as "windows on the world" for communication, contemplation, and imagination. As “living rooms of a city ” they perform the function of connecting people and creating community in an unconditional space, in particular for people seeking a higher educational aptitude.Librarians help us to digest knowledge, navigate the new media and thus deepen our perception. Library spaces offer place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as a part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process and indicate the qualities of our civil society.T h e p r o j e c t s p r e s e n t e d i n t h i s i s s u e demonstrate the latest European progress of11 国家技术图书馆,布拉格,Projektil事务所设计/The NationalTechnical Library, Prague by Projektil网络出版时间:2013-03-08 16:30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847.TU.20130308.1630.003.html在这个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是基本权利,而每个人都有责任跟上时代的脚步。
城市建筑的建构: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评析

城市建筑的建构: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评析曹子健,张 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巴黎重要的城市建筑,具有从城市空间到内部空间的生成逻辑。
文章先从城市设计角度分析了该建筑在城市中和区域中的结构意义,然后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了建筑本身的内部秩序及其对城市结构逻辑的继承。
关键词:城市建筑;外部结构;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of Urban Architecture: From External Structure to Internal Order—— Analysis o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Cao Zijian, Zhang Fan(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urban architecture and public building in Paris,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has the generation logic from urban space to internal spac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building in urban and regional a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ternal order of the building it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s inheritance to the urban structural logic.Key words: urban architecture; external structure; internal order;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城市建筑(urban artifact)具有城市性和建筑性两方面的特征。
多米尼克.佩罗创作理念解读

多米尼克.佩罗创作理念解读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设计使我们开始认识多米尼克·佩罗,人们习惯于用极简主义或国际式风格概括他的设计风格。
本文试图透过历史的视角,解读这位建筑师的设计风格的缘起。
关键词:多米尼克·佩罗理念透过建筑全景中的一些主角,我们能解读整个时代的文化的渠道、问题、危机和反思。
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出生于1953年,无可争议的国际风格建筑的主角,从这方面说,能代表,可观的一批职业建筑师,尤其是欧洲,更确切地说法国,其紧密联系的状况的案例。
作为个体,名声时起时伏,完全的在明星体系内又完全反对它,围绕在八十年代对于建筑品质的不自主的激烈的研究中。
这些研究脱离开作为主义的后现代作为起点,继而出现解构主义和极少主义——这批执业人同时也研究有确切意义的建筑语言。
继而,九十年代对于这场较量中的工具价值——尤其是公共性——的信任,希望能介入当代都市的巨大城市转变中;再而后,他们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卷入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危机的包围中,注定要持续很长时间,导致了委托和参与项目数量的减少,但也同时带来了规划的理论价值的增长和参与公共和个人竞赛的机会的增多。
佩罗,与他同时代的人不能相提并论,按照完全个人的工作程序,轻巧的动作和介入设计的方式,度过了这段时光。
而后像安排了那样,他接受自己与巴黎渐行渐远,在那里他获得了最初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壮观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同样在法国,这片闪烁着他的卓越的创作的领土——电器工程大学,图书处理中心,马耶那档案局还有Aplix工厂——然后开始关注欧洲。
回头看,我们能明白这种远离是怎么发生的。
八十年代末巴黎的状态,J.Lucan写到1983年标志了大型项目的竞赛浪潮的结束,但同时,在社会党在市政选举中失败后,强烈的重新审视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界在内,密特朗将注意力转到市郊,郊区和退化土地的收回,拉维莱特宫的转变起到象征性的,先锋的角色。
丹麦建筑师比亚克·因格尔斯的建筑设计因子建构

丹麦建筑师比亚克·因格尔斯的建筑设计因子建构作者:张智慧等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4期摘要:设计因子有别于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设计中的基本单元,设计因子是设计中促使设计演变的动因。
设计因子不体现在建筑造型本身,它是促进建筑逻辑建构的动因。
一个健康的设计,设计因子是其理性设计逻辑策略的核心。
Abstract: Design factors are distinct from other design elements. The design elements are basic units in the design, and design factor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esign. Design factors are not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itself, but it was the motivation to promote building logical construction. In a healthy design, design factor is central to its rational design logical strategy.关键词:设计因子;逻辑建构Key words: design factors;logical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06-020 引言现代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人们对异形化建筑视觉和外形的崇拜有增无减。
一些视觉崇拜的建筑设计师会去刻意模仿各种奇特的造型。
当然有些建筑师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他们能把一栋建筑当成是雕塑、艺术品来对待。
这类明星建筑师,如扎哈·哈迪德、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已经超出逻辑建构的范畴。
建筑设计不只是视觉设计,当代建筑的外形不只承担力与美的作用。
后现代建筑大师

后现代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理查德〃罗杰斯,英国著名建筑师,高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于1933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先后在伦敦建筑学会和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1963年与诺曼〃福斯特等人成立“四人小组”,1977年成立了罗杰斯事务所。
罗杰斯早期曾受路易斯〃康的影响,尤其是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
同时他还运用高技术手段,大量运用外露的钢铁、玻璃和管道设施。
没有屋顶和地板,也没有连接部分和入口,而这些都是先驱建筑师们包括罗杰斯所着重表现的建筑元素。
此外,他还运用一种装饰的手法来使用技术和结构,使他的建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也堪称高技派的代表作。
他的其他代表作品有:伦敦劳埃德大厦、洛伊德保险公司总部、欧洲人权法院、伦敦第四频道电视台总部。
诺曼〃福斯特:诺曼〃福斯特于1935年出生在曼彻斯特,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
福斯特青年时,在他的教师切马耶夫那里学习以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后来又研究“高技派”之父拜明斯特〃富勒的轻质金属悬吊结构、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高技派建筑师的作品,为他成为高技派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
1967年,福斯特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将美国的新技术带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如著名的香港汇丰银行建筑、、新德国国会大厦等。
自1991年以来,诺曼〃福斯特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如密斯〃凡〃德〃罗奖的欧洲建筑大奖、法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美国建筑师协会1994年建筑金奖等。
1999年荣获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
伦佐〃皮亚诺:伦佐〃皮亚诺(1937——),意大利热那亚人,1964年毕业于米兰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后来加入路易〃康、Z.S.马克乌斯基等多位现代建筑大师的事务所工作。
1970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合作,成立了皮亚诺〃罗杰斯(Pino rogers)设计事务所,并完成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随后,他与彼得〃赖斯合作设计建筑。
法国国家图书馆剖析讲解

谢谢观看
The end
设计理念:
▪ 用形似4本打开的书本的4 个角楼彼此面对、划定一 块象征性的场所。
▪ 发展和强化“书”的理念 ,让它驾驭这些高楼。
▪ 高楼本身又体现出知识积 累的样子,仿佛那是一个 永远也无法完成的、缓慢 而又不断进行的沉积过程 。
花园层平面/ Garden level
么mm
步行道层平面/ Esplanade level
四座80m高的塔里安置了办公室和书库。塔与 塔之间有一个内部的流通网络服务相联系以便 于职工搬运书籍。加强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个“嵌入式”下沉花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场 所,花园里约有250棵树,位于夹层楼面的研究者读书 室和专业公共图书馆可以俯瞰这个花园。它为专心研 读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沉思环境。
法国国家图书馆
2012.10.18
法国国家图书馆
巴黎 法国
设计背景: 1981年密特朗 “大工程计划”
“应既不是一所庙宇又不是一个超级 市场,而应再一 次把法国带到欧洲前沿。”
一座知识消费者的国家纪念碑
法国国家图书馆
▪ 建筑名称:法国国家图书馆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 建筑地点:巴黎,法国 ▪ 建筑时间: 1989-1995年 ▪ 设计者:多米尼克.佩罗
广场是一片被划定的空间 ,它把门廊、 带顶棚的公共通道以 及构成天空线的檐口高度结合为一, 从而界定了这片公用的 广场。 这种设置就如同一个背景幕, 它容纳着各种各样、 变 化多端的建筑脚本, 而这里唯一的法则就是: 合理地烘托该 机构的都市影响力。
1.都市空间 2.步行场所 3.连续的景观系统
混 凝 土
玻 璃
钢
玻璃 塔的外表面
法国国家图书馆剖析

广场是一片被划定的空间 ,它把门廊、 带顶棚的公共通道以 及构成天空线的檐口高度结合为一, 从而界定了这片公用的 广场。 这种设置就如同一个背景幕, 它容纳着各种各样、 变 化多端的建筑脚本, 而这里唯一的法则就是: 合理地烘托该 机构的都市影响力。
1.都市空间 2.步行场所 3.连续的景观系统
谢谢观看
The end
建筑时间: 1989-1995年
设计者:多米尼克.佩罗
设计理念:
块象征性的场所。
用形似4本打开的书本的4 个角楼彼此面对、划定一
发展和强化“书”的理念
,让它驾驭这些高楼。
高楼本身又体现出知识积 累的样子,仿佛那是一个 永远也无法完成的、缓慢 而又不断进行的沉积过程 。
花园层平面/ Garden level
么mm
步行道层平面/ Esplanade level
四座80m高的塔里安置了办公室和书库。塔与 塔之间有一个内部的流通网络服务相联系以便 于职工搬运书籍。加强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个“嵌入式”下沉花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场 所,花园里约有250棵树,位于夹层楼面的研究者读书 室和专业公共图书馆可以俯瞰这个花园。它为专心研 读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沉思环境。
法国国家图书馆
2012.10.18
法国国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馆
巴黎 法国
设计背景:
1981年密特朗 “大工程计划”
“应既不是一所庙宇又不是一个超级 市场,而应再一 次把法国带到欧洲前沿。” 一座知识消费者的国家纪念碑
法国国家图书馆
建筑名称:法国国家图书馆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建筑地点:巴黎,法国
混 凝 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1989~1995 地点:法国,巴黎
Architect
多米尼克·佩罗
“重要的不是建造什么,而是为什么建造。 有趣的是提供一个场所,而不是建筑。”
场地分析
位于巴黎东南塞纳河边,图书馆占地7.8公 顷,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
鸟瞰图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Th通流线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竖向设计 建筑布局 景观广场 交通流线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竖向设计 建筑布局 景观广场 交通流线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竖向设计 建筑布局 景观广场 交通流线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竖向设计 建筑布局 景观广场 交通流线
场地设计的四个系统
竖向设计 建筑布局 景观广场 交通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