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PPT

新馆的立面主要采用了石材、 钢和玻璃三种材料。
色彩较深的石材用于基座,带给人 以厚重沉稳的感受。
石材百叶在外这种做法,一方面
是防止阳光直射入图书馆,避免对
书的损伤;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进入
图书馆的光线更加柔和和自然。
大家好
5
国图新馆流线分析
二层平面图(从主入口进来直接是二层)大家好
在外观上,以尊重一期老馆的姿态出现:在
周围喧嚣的城市环境中,简约,安静,内敛,
凝重;高度上与一期裙楼保持一致,与城市
干道的边界和主入口形态,也都与老馆相呼
应。但作为时代的建筑,她无疑给人带来极
具时代建筑精神和技术的震撼,不仅仅在建
筑的外观,更在内部空间的使用上得以体现。
大家好
4
国图新馆总平面图
平面上,是一个近似正方形的简洁外形,
旧馆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个 性。其建筑风格与其后面著名的紫竹院公园 的古老和幽静遥相呼应。
旧馆的借、阅、藏分明的分区,这是当时那 个年代最典型的图书馆建筑布局方法。
大家好
3
中国国家图03年~2007年间建设。位于北京市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位于国家图书 馆北侧,原预留用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进入主入口,是作为交通枢纽的入口大厅。起始的
空间低矮亲切,但马上长直的电梯和大面积的落地
玻璃幕墙映入眼帘,使人的感官发生改变,这很像
传统设计手法中的欲扬先抑。新馆虽然在建筑外观
上呈现内敛,但壮阔的室内却完全匹配了国家图馆
重要的公共建筑地位。
大家好
8
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作为图书馆核心的阅览室部分,是新 馆建筑空间的高潮,也是整栋建筑的 灵魂。一个全开放的50mx50m的阅览 中庭,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低矮空间 体验。阅览中庭向上逐层扩大,全部 由梨花木书架形成的书墙围合。 这样一个退台形式的贯穿空间,保证 了每层都有来自天窗的自然能光。主 要光线自然光,由天窗和高侧窗照进 来。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作品类型:建筑设计项目类型:文化建筑图片类型:实景照片设计风格:现代风格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摄影师:H ansSchlupp德国 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
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又独具匠心的建筑。
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
”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
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
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
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
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
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
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
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2020年12月,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获得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的荣誉,这是对他们多年来为孩子们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他们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 为孩子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知识奥秘,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
社会机构
内容摘要
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内的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专为6至15岁的孩子们打造的梦幻 知识殿堂。这里珍藏了近万册近年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如同一片丰富多彩的书籍森林,让孩子 们在书海中畅游,探索无尽的知识宝库。此外,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更加多 元,更加现代化。
提醒
提醒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只提供阅读服务,不外借。进馆的少年儿童最好带证件(或学生 证),但图书馆建议,小学生尽量有家长的陪同,家长凭有效证件才可陪同孩子进馆。一个孩子 只能由一位家长陪同进馆,不可两位家长陪同一名孩子。 注:有效证件指的是家长,工作证,户口本,老年人的老年证也可以。
暂停开放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阅览室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以及少年儿童的热切愿望, 为加强面向中国少年儿童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经过深入调研。在2010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图书馆将出台多项少年儿童服务新举措,并以此为契机,不断 丰富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内容,拓展服务新途径,以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关村总馆) 长期以来不允许16岁以下少年儿童进入的国家图书馆,从2010年5月31日开始,开设少年儿童图 书馆,面向未成年人开放(6岁到15岁少年儿童)。
中国国家图书馆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编员工1529人,本科学历以上占86%;其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 级职称398人,中级职称717人,初级职称235人。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有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业务管理处、党群 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台港澳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法律事务 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研究院、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立法决策服务部、参考咨询部、 数字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缩微文献部、社会教育部、展览部、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民国时期文 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国图艺术中心、出版部、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33个机构部门。
1、本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 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本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 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世界十大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让我们认识一下世界十大图书馆吧!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最大的三所图书馆!书馆馆员的职责没有做过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任职资格。
直到1897年,参议院获得批准图书馆馆长享有选举权时,才对相应的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国会图书馆才在美国社会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目前,该图书馆以1亿2800万册的馆藏量成为图书馆历史上的巨无霸,图书馆书架的总长超过800公里。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最新介绍:目前藏品总数1.3亿,其中0.29亿书籍、只有使用借阅证才能进入读者阅览室和读书借票表决,为终身制。
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图书馆长的尊重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2、开放时间现在,凡是年满17岁,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以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办理免费阅读证。
托马斯〃杰斐逊大厦 周一至周五:10:00a.m.-5:30p.m1、概况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
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
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一、项目概述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是中国的全国性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该项目是扩建国家图书馆,增加服务功能和容量的重要举措。
扩建范围包括新建三座分馆、扩建总馆大楼和改造总馆周边地区。
二、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容量和服务功能,使国家图书馆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
三、设计方案3.1 总馆大楼扩建总馆大楼扩建范围为现有建筑北侧和南侧,总建筑面积增加到55万平方米。
扩建后的总馆大楼包括七个地下层和十四个地上层,其中包括9层图书馆设置,3层文献资源存储,2层会议展览,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和行政办公区域。
3.2 分馆新建分馆新建分别位于北京市南郊,西郊和东郊,分别面积为20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
新建的分馆将提供独立的地区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座分馆的建筑设计风格统一,以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国的魅力和文化精髓。
分馆内部将配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服务设施,以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3.3 总馆周边区域改造总馆周边区域改造将包括街道和公共广场的重建,以及打造文化商业区。
改造后的区域将成为北京市的新地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享受文化生活。
四、环境保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设计将注重节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水平和质量,为融入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该项目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周边商业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六、总结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国家图书馆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图书馆事业方面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中国国家图书馆OPAC_信息检索与应用_[共4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OPAC_信息检索与应用_[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cc385602d276a201292ed3.png)
53 计算机终端,供读者使用。
以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图书馆OP AC 系统为例(网址为:/library/index.aspx ),在校区图书馆主页,进入“馆藏书目检索”栏目进行检索。
如图
3-2所示。
图3-2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界面
3.3.2 中国国家图书馆OPAC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是我国的图书总库。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等,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网址:/
登录国家图书馆,进入OPAC 馆藏目录,如图
3-3所示。
图3-3 国家图书馆OPAC 馆藏目录检索界面
1.快速检索方式
快速检索方式提供的检索项包括:所有字段、正题名、其他题名、著者、主题词、中图分类号、出版地、出版者、丛编、索取号、ISBN 、ISSN 、ISRC 、条码号、系统号。
世界十大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世界十大图书馆是众多文化名城中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以收藏、保护、传承和推广文化遗产的任务为基础,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文化成果,为人们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这篇文章将介绍10个世界十大图书馆,包括美国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图书馆、意大利中央图书馆和荷兰国家图书馆。
一、美国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量高达1.7亿册,其中包括超过3800万印刷品、5000万手稿、1500万地图、700万照片和1.3万小时的电影和录音。
这些珍贵的藏品代表了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美国图书馆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医学、工程等方面。
每年,超过数百万的学者、研究人员和读者前来该图书馆找寻他们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二、英国图书馆(British Library)英国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其藏书量已经达到1500万册以上。
图书馆建筑气势恢宏,是伦敦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地标。
藏书规模之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200年以来不断的收藏和收购,其中包括许多罕见的书籍和手稿。
这些书籍和手稿不仅代表了英国的文化遗产,而且涵盖了全球历史、文化和学术领域的研究资料。
此外,英国图书馆还是全球公共图书馆之一,为所有人开放,无论是对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极具吸引力。
三、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其中包括4000万册印刷品、2000万幅地图和插图,以及2000万件印刷品和古籍手抄本。
这些书籍和手稿代表了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历史和遗产。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文化中心,每年有数百万的学者和读者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和学术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凭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或台胞回乡证、首次免费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享有读者卡基本功能并在符合其他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按手续办理扩展功能;少年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学籍卡、学生证办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详见办证相关规定)。
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
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少年儿童凭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
持卡者须遵守国家图书馆借阅规则及相关规定。
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其读者卡/第二代身份证借阅功能将被置停,待接受处理并纠正后恢复使用。
持有优待证的老年读者可优先借阅;持残疾证的残疾人读者免收因特网上机浏览费。
随身携带的包、饮用水、及其它与借阅无关的物品请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放到存包处。
因座位有限,为保证查阅资料读者的需要,请勿带个人书籍(含从本馆借出的图书)在馆内自习。
注意仪表着装,请勿穿汗背心、趿拖鞋入馆。
请勿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请勿带易燃、易爆物入馆。
请在指定地点就餐、饮水,请勿携带食品、液体物品入馆。
请勿在馆内娱乐和从事交易等与查阅书刊资料无关的活。
请保持馆区内安静,入室请将移动通讯设备置于静音状态,除特别批准外,阅览室内禁止照相、摄影(不得使用闪光灯)。
请自觉遵公共秩序和国家图书馆各项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
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
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
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文化工程。
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1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
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
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
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28—1949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
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8月合并。
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
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
这一时期,由于经费有了保障,馆藏丰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各界知名人士众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馆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于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
这一切,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出现了飞跃。
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
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
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
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该馆才重获新生。
1949—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馆归属文化部领导。
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58年6月,该馆改属北京市领导。
1960年11月,该馆重归文化部领导。
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步伐,该馆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
藏书量年均增长40万册,并接受了国内很多藏书家和知名学者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手稿,充实了国家书库。
读者人次和图书流通率均有成倍增长,并积极开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出版了多种联合目录与专题书目,还举办了多次展览和报告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1957年,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该馆作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主持编辑图书分类法、全国联合目录、统一编目卡片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发挥了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世纪回眸国图日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
20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有识之士力奏清政府兴办图书馆和学堂,以承扬民族文化,吸收先进科学。
1909年(清宣统元年)9月9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国家大师易武的作品集图书馆,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
辛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于1912年8月27日开馆接待读者。
1916年京师图书馆按规定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标志着她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
1917年馆移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
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
1929年8月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
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主要有徐坊、江翰、夏曾佑、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袁同礼和李四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6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
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冯仲云、丁西林、刘季平、任继愈先后任馆长。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津街馆舍虽几经扩建,仍不敷使用。
1975年3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提议并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馆址设在北京西郊白石桥,1987年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馆名。
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意味着在世纪更替的重要时刻,国家和社会赋予国家图书馆更重要的使命。
1999年4月16日江泽民主席为国家图书馆题写馆名。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截止2003年底,馆藏文献已达2411万册(件),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并以每年60-70万册(件)的速度增长。
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国家大师易武作品的证书的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
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随着信息载体的发展变化和电子网络服务的兴起,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丰富的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
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编辑出版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和馆藏目录。
国家图书馆编辑全国书刊联合目录始于1927年,1957年以后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