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中国国家图书馆

合集下载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中国最大的图书馆。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

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历史沿革晚清时期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

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

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

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16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民国时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

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8月合并。

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国家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

国家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
现场培训指导
国家图书馆可以在实体场馆中提供现场培训指 导服务,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解答和帮助。
04
数字资源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与体系
资源丰富性
评价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是否涵盖 了广泛的领域,是否能够满足不同 读者的需求。
更新频率与时间
评价数字资源的更新频率和时效性 ,以及是否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学 术成果和社会动态。
国家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 资源
2023-10-29
目录
• 数字资源概述 • 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 数字资源的利用与推广 • 数字资源的评价与反馈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数字资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字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 、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数字资源具有存储密度高、检索便捷、使用灵活、共享性强等特点,能够大 大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效率。
数字资源的类型
电子图书
国家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涵盖了文学、历 史、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
电子期刊
国家图书馆收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电子版,包括中 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资料。
国家图书馆提供移动应用程序 和微信公众号等服务,用户可 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 设备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推广策略与方法
宣传推广
国家图书馆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如展览、讲座、宣传栏等, 向用户宣传数字资源的优势和利用方法。
社交媒体推广
国家图书馆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发 布数字资源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方法,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文津流觞-国家图书馆

文津流觞-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木版年画赴新西兰展览综述金靖张萌年画,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反映了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其中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最早的年画形式“门神”出现在汉代,至清代道光年间,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提出门神、春联、扫舍、年画等“新年十事”,由此“年画”一词逐渐被沿袭下来。

而我们现在所讲“年画”则囊括了更广义的内容,凡是民间画店、作坊刻绘经营,由民间艺人创作、作为商品销卖及张贴的绘画作品,均称之为年画。

在清代中后期,民间木版年画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各省涌现出大量年画作坊和画店,其中河南开封的朱仙镇、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江苏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因为年画生产规模大、产量多、特点鲜明而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辛亥革命后,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石印年画,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又出现胶印年画,而年画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也有了不同的内容,这些年画被概称为“新年画”。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风俗,产生出不同题材的年画,其表现形式也都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3月12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新西兰国家图书馆合作,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千幅木版年画中,综合题材、产地,挑选百余幅民间年画珍品,赴新西兰展览。

由于传统年画的最长使用周期只有一年,很多“纸马”类祭祀用神像更是礼毕即焚,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加之木版年画制作源于民间,所用纸张多较为粗劣,耐久性差,保存至今,纸张多已严重脆化。

出于保护藏品考虑,我们以高精度扫描、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方式参展,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藏品原貌,也避免了未经修复的褶皱年画在展出时可能造成的损伤,提升了展示的效果。

展览从最早的门神画开始,依内容主线,逐一展示了源自清末至民国间的百余幅年画珍品,我们精中选优,略加介绍。

门神的起源和早期的祭祀、驱邪活动有关。

《礼记》卷十三中对此有载“大夫之丧,将大殓,……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

会泽县2022-2023学年数学六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会泽县2022-2023学年数学六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六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仔细填空。

1.1512=()4( )÷8=62434=( )(填小数)2.水果店里原有水果a千克,售出总数的后,又售出千克,共售出水果________千克,还剩下水果________千克.3.一个半圆形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形的半径是(________)分米.4.把1.75化成最简分数后的分数单位是__,添上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是最小的合数.5.路程与时间的比,产生一个新的数量叫做(______),其数量关系式(______)。

6.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二千一百六十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

7.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_____.8.如果水位下降10米,记作-10米,那么水位上升14米记作_____米;如果+3千克表示增加3千克,那么-7千克表示______千克。

9.元旦商场搞活动,门口标牌上写着:所有商品一律七折。

小红看中一件上衣打完折之后价钱是224元,那么这件上衣原来的单价是(_______)元。

10.如图,A、B两个正方形周长的比是(__________),面积的比是(__________)。

二、准确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1.白糖和水按1∶20的质量比配成糖水在300g糖水中,白糖占水质量的120。

________12.100千克减少110后增加110,结果还是100千克。

(________)13.小明的跳绳比小红的跳绳长15m,小红的跳绳就比小明的跳绳短15m。

(________)14.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圆的面积一定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_____)15.一个数的40%是18,这个数比18的2倍还要多._____16.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______)三、谨慎选择。

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中国国家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3年1月根据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集标准化工作项目通知,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提出本标准的申报建议,并由图标委审核后正式提出申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申请。

9月该项目正式立项为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项目计划号为20130556-7-357。

本标准的制订目标是落实国际《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

2、标准工作组组成及任务分工2013年9月成立了以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牵头起草单位,以国家图书馆少儿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协作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编制小组。

起草主要工作过程:调研阶段收集(整理和研究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起草阶段(起草《规范》)、小组征求意见阶段(征求少年儿童图书馆(部、室)和业内专家的意见),并先后四次召开了小组成员讨论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10月在北京召开,向小组成员介绍了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规范》的情况,要求大家开展调研、收集参考资料、学习标准的写作方法;第二次会议于2014年4月在长沙召开,会议就大家调研、收集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情况,进行了交流,初步提出了《规范》大纲,并要求小组成员对大纲进行全面思考;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针对大纲的思考情况进行了交流,进一步细化,初步形成了的规范条目,并进行了写作分工;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5月在长沙召开,就《规范》初稿进行了讨论,对初稿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形成了送审稿。

部分小组成员参加了国家标委会在云南腾冲组织的培训。

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杨柳、参加起草人(以起草内容顺序排列)李彬、黄洁、郭坚、于孝津、邓镰、薛天、周丽丽。

具体分工为:标准起草分工表二、标准编制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论据1、本标准的制订原则:本标准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尽可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注重标准的可操性,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县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县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县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一、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用一枚硬币连续抛20次,落地后面值的图案分别向上、向上、向下…第20次硬币面值的图案.()A.向上B.向下C.向上、向下都有可能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先截去全长的15,再截去15米,第二根先截去15米,再截去剩下的15,两根剩下的绳子比较,()。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3.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B.C.D.4.X=3Y(X、Y不等于0)X与Y()。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A.3倍B.6倍C.9倍二、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8分)6.有趣的顺口溜东东学完植树问题后,爷爷给他出了一道趣味题.爷爷念了一段顺口溜: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景色美,可知桃栽了(_____).杏栽了(_____).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东东算一算吗?7.6÷()=()24=34=12∶()=()。

(填小数)8.山上有棵香蕉树,一只猴子偷吃香蕉,第一天偷吃了全部香蕉的110,以后八天分别偷吃当天现有香蕉的11111111,,,,,,,98765432,偷吃了九天,树上还留下18个香蕉,请你算算,这只猴子偷吃了(______)个香蕉。

9.两个高相等,底面半径之比是1:2的圆柱与圆锥,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10.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二千一百六十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

11.15÷________=0.625= =________:16=________%12.甲:乙=3:4,乙:丙=5:6,甲:乙:丙=_____:_____:_____.13.盒子中装有红色、蓝色、黄色的球各3个.如果任意摸出4个球,总有一种颜色的球至少有(_______)个;要保证摸出的球中三种颜色的球都有,至少要摸出(_______)个球.14.在比例尺的地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_______)千米,甲城与乙城实际相距180千米,甲城与乙城图上距离是(_______)厘米.15.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__块.16.()15=0.6=6÷()=()∶5=()%17.如果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_______2千克。

善 本 古 籍 还 能 保 存 多 少 年? - 中国国家图书馆

善 本 古 籍 还 能 保 存 多 少 年? - 中国国家图书馆

善 本 古 籍 还 能 保 存 多 少 年?——善本古籍酸化问题引起的思考周崇润 李景仁案语:“善本古籍还能保存多少年?”多数人没有考虑过,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可能被认为是“危言耸听”,但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去年我组对善本特藏文献纸张酸性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是出人预料和令人担忧的。

善本古籍用纸多为传统工艺的手工造纸,原来纸张为中性或弱碱性,PH值在7.0—8.5范围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关部门对我国近60种古籍文献纸张酸性进行过检测,结果PH值平均为7.6。

其中皮纸为8.3,竹纸为6.9,均在中性或微碱性范围。

时隔仅仅40年,通过对我馆馆藏24种古籍纸张酸度的检测,结果PH值平均为6.6,其中皮纸为6.7,竹纸为6.4,已经普遍酸化。

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检测数据相比,善本古籍纸张的PH值竟降低了1个数值,由中性或微碱性变为酸性。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预示着我馆善本古籍纸张加速老化变质的开始。

如果再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照此酸化速度发展下去,50年后古籍文献的PH值就可能降至5.5左右,100年后就有可能降至5.0以下。

而且,根据我组的实验证明,图书纸张的PH值低于5.0以后,其保存寿命最多为100年。

据此分析,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我馆善本古籍最多还能保存200年。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我国的古籍已经保存了几百、上千年,200年相对于过去的一千年,相对于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不是太短暂了呢?对于古籍的酸化,应该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因为图书纸张的酸化与老化是同时进行的,纸张一旦酸化,其老化速度也随即加快。

等到图书纸张酸化之后再进行去酸,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并且图书纸张的去酸,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多财力、人力进行。

应当尽快把善本古籍的酸化预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酸对图书纸张的危害近代研究证明,酸是加速图书纸张脆化变质的重要因素。

其机理是:酸是一种接触剂,可以降低纸张纤维素配糖键的活化能,加速纤维素分子水解降解,导致纤维素长链断裂,成为易碎的水解纤维素,图书纸张也随之脆化变质,甚至会变成碎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比例”及其著录初探白鸿叶说到比例,大家都会想到它是一个数值,是事物对比结果的一种量化表现。

地图中的比例,为地图使用者提供了地上尺寸与实地距离的映射比值。

读者可以通过比例对地图的精度和详细程度有一个量化认识。

比例著录是地图文献编目的独特内容。

本文试从编目工作实际的角度探讨地图比例及其著录的相关问题。

一、比例的沿革1、无比例的“比例”《晋书》卷三十五载,西晋裴秀(224-271)《禹贡地域图序》提到当时所存后汉的地图是不设刻度(比例)的。

在此序中,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

1其中“分率”即比例尺,但是“分率”不等于画方。

画方是“分率”的具体表现,而有比例尺的图未必都是画方。

例如,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墓出土的《兆域图》,是我国目前最早使用比例尺制图的地图。

图上有文字注明:“王堂方二百尺”、“正堂宫方百尺”等。

2《兆域图》虽然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既不是画方,也不是用数值表示。

2、计里画方“计里画方”是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的是正方方格的网格坐标体系,每一方格的边长,相当现今地图的比例尺。

“计里画方”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西周说、西晋说和宋代说等。

宋代的《禹迹图》(百里方)是现藏中国最早绘有计里网格的地图。

到了元明时期,“计里画方”在地图绘制中已经普遍使用。

《广舆图》的总图和分图均采用了计里画方法,总图的方格每格表示500里,比例尺大约是1∶15 500 000,分图的方格每格表示100里,比例尺大约是1∶3 100 000。

采用“计里画方”方法绘制的地图,其精确性超过前人且真实可靠。

按此法绘制地图沿用了500余年(从《禹迹图》绘制时间算起),直到清代康熙年间,采用经纬度测量,并采用了投影方法,但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的画方制图,也就是说清代地图是经纬度法和计里画方法配合使用的产物。

白鸿叶,国家图书馆馆员。

1(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版。

2杨鸿勋《公元前三世纪初的一幅建筑设计图——战国中山王陵“兆域图”》,《建筑学报》, 1979年第5期3、近代比例(1)文字线段式比例清末至民国末,绘制出版的地图比例尺均是文字式比例和线段式比例配套使用。

如《大清帝国全图》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一年初版(五百万分之一);《大清帝国全图》上海商务印书馆宣统元年第三版(一千二百万分之一)(图1);《甲种中华析类分省图》1933年3月武昌亚新地学社出版,欧阳缨著(二千万分之一)。

图1 文字线段比例图2 文字线段数字比例(2)分数线段式比例所见最早使用分数式比例的,是陈铎编、1933年7月上海舆地学社出版的《中国模范地图》,比例尺为1∶22000000,同时结合有线段式比例(有公里、中里)。

到1946年,才有几家出版社陆续开始使用分数式比例尺。

如东方舆地学社1946年1月版《东方中华新地图》(中等学校适用),每幅大图中附的小图均使用了分数式比例尺1∶200000(可能是为了节约空间)。

又如寰澄出版社1946年2月版《中华民国最新分省地图》,比例尺就是分数式和线段式相结合(线段为公里,市里)。

1946年9月新民地学社出版的地图使用的比例尺也是分数式和线段式相结合。

但有的地图出版社直到1948年出版的地图还没有使用分数式比例尺,如振亚舆地学社1946年8月出版的《中国新地图》中比例尺还是文字式和线段式相结合,中华书局和申报馆印制的地图直到1948年还是文字式和线段式相结合的比例尺。

(3)比例单位演化线段比例尺中的数字和单位标识,最初是中文数码一百里、五百里,纵向写法。

1930年《大中华民国分省图》武昌亚新地学社制增订三十一版中最早出现了阿拉伯数字标识的线段比例尺。

直至解放前,比例尺的单位有里、哩、公里、华里、中里、市里等。

4、现代比例解放以后,正式出版的地图中如何标注比例没有明确规定。

图中使用的比例既有文字和线段相结合,也有分数和线段相合。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数式比例大量出现了。

1949年11月马宗尧编制,中国史地学社再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中比例尺还是线段式和文字式相结合的形式,线段式中使用了阿拉伯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光华舆地学社编制,1950年4月第一版)中国家地图、省区地图中比例尺还是线段和文字相结合,省会地图和街道图中的比例尺是分数式的,如1∶75000。

1950年9月亚光舆地学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中《全国经济图(七)重要工业区域图》中比例尺是分数和线段相结合的。

1950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袖珍新中国分省精图》中的比例尺也是文字与线段相结合。

1950年9月张泳如编,上海大陆舆地社出版的《新中国地图》(高小初中适用)中比例尺或是文字和线段相结合,或只有线段比例尺。

2005年1月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国地图册》中各个省区地图比例均为文字、线段和分数式相结合。

如山西省全图比例为1∶2560000,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25.6千米(图2)。

50年代以后,直至今日,地图中比例多为分数和线段相结合,或只有分数式比例。

如《天津市实用地图册》2005年11月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比例为分数和线段相结合,1∶16000。

《中国交通地图册》2005年5月西安地图出版社第12版,每幅地图的比例均只有分数式比例。

可见,即便是近现代比例尺,不同出版社,不同年代的地图的比例使用情况也是不同的。

5、比例的意义比例尺赋予地图可度量的性质,为地图使用者提供了明确的空间尺度概念。

比例尺还隐含着对于地图精度和详细程度的描述。

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精度和详细程度是有差别的。

3按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三类地图。

比例尺大于或等于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大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小比例尺地图,大于一百万分之一而小于十万分之一的是中比例尺地图。

测绘部门测制的地形图就是按比例尺划分的,有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和1∶100万七种规格,不同规格的地形图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我们可以根据比例尺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地图。

所以说比例尺对于用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一平方公里面积的居民地,在1∶5万地形图上为四平方厘米,可以表示出居民地的轮廓和细貌;在1∶10万图上为一平方厘米,有些细貌就表示不出来了;在1∶20万图上,只有0.25平方厘米,仅能表示出一个小点。

由于正常人的眼睛只能分辨出图上大于0.1毫米的距离,图上0.1毫米的长度,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的实地距离是不一样的,如1∶5万图为五米,1∶10万图为十米,1∶20万图为二十米,1∶50万图为五十米。

由此可见,比例尺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表示的地形情况就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越低,表示的地形情况就越简略。

3熊允态.比例尺——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测绘通报.1999.9,p.36-37二、比例著录的现状1、比例的著录民国元年外交部外政司续编的《外交部地图目录》和京师图书馆编著的《京师图书馆庋藏清内阁地图及图画目录》等地图目录中,每幅地图的著录款目都没有著录比例一项。

民国二十二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初版,王庸和茅乃文二位先生编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舆图目录》中每幅地图都是按照图名、比例尺、板框、图色、制图人制图年代出版地出版人、数量(幅册)等项目进行著录的。

地图没有比例,则直接在图名后著录板框,没有标注“未注比例”或“比例不详”等词。

如:民国五年,上海新学会社印行的《中华民国商埠全图》。

有比例的地图,比例有分数式和文字式两种,且两种之间没有换算,如:民国八年童世亨制《大中华地图》,比例1∶3800000;清绘本《旧黄河图》,比例营造尺每一寸作五里。

对于有多个比例的情况,比例为多个分数式时,标注“比例不等”。

如: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制印的《中国海军部水道图》,著录“比例不等”。

比例为多个文字式时,分别标注比例。

如:光绪二十二年清张人骏绘制《广东舆地图》,比例省图百里方,府州图五十里方,州县散图十里方。

1997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舆图要录》中每幅地图都标明比例情况,出现了“未注比例”、“比例不等”、“画方不等”等字样,有比例的大部分为分数式比例,也有文字式比例。

2、比例的换算比例尺在地图上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式:直接用文字说明,例如“一百万分之一”、 “一厘米代表一公里”、 “五里方”等。

另一种是分数式,如“1∶1 000 000”;地图上也有表示为“1/1 000 000”(斜撇在地图中通常是分数线),但著录中一般不用。

第三种是线段式:又称直线比例尺,可以直接用直线比例尺上线段的长度进行量算。

当规定信息源中只有线段式比例尺时,应把线段式比例尺换算成分数式比例尺再著录;如果规定信息源中既有分数式比例尺,也有文字式比例尺时,只选择分数式比例尺进行著录,文字式比例尺在附注项进行说明。

对于计里画方的地图,著录时一般为照录。

但有时为了让读者对画方计里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也将计里画方换算成常用的比例形式。

如《广舆图》的总图采用了计里画方法,总图的方格每格表示500里,比例尺大约是1∶15 500 000。

3、比例的冠词著录时用到的冠词无外乎是“比例”、 “比例尺”。

尽管就两个词,但大家用法不一。

对于“比例”和“比例尺”两词曾有人探讨过,认为比例是地图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比例尺是绘制或阅读图件的工具,比例尺是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只能说地图的“比例”是多大,而不能说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大。

4对于比例尺,不管是文字的,分数的还是线段的,都成为地图一种特有的性质,无须再多说明,所以在著录中都不加“比例尺”这一冠词。

但是若规定信息源指明所载比例尺为特定部位的比例尺时,则应照实予以说明。

如“赤道处比例1∶3982200”。

同一种测绘制图资料既有水平比例尺,又有垂直比例尺或其他种类的比例尺时,除水平比例尺之外的其他类型比例尺之前应加“垂直比例尺”或其他类型相关冠词。

如“ 1∶744080,垂直比例1∶96000”。

4、比例的符号对于分数式比例中数字“1”与分母间使用的符号有英文冒号“:”,有中文冒号“:”,还有比号“∶”。

1991年8月《测绘制图资料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CM))中明确规定:比例中数字“1”与分母间用冒号隔开。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测绘制图资料》(第二版)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已经使用比号“∶”。

5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编《地图篇名机读数据制作要求》中,明确规定使用比号“∶”。

5、比例的著录位置比例可著录在不同的位置,如题名与责任说明项(MARC的200字段)、数学数据项(206字段)、附注项(300字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