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与《积古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2025届吉林省九师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吉林省九师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这是浪漫精神最露骨的表现。
因为好奇,所以他在二十岁就遍游全国,而且专门“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厄困鄱、薛、彭城”,开始冒险而浪漫的生涯。
因为好奇,所以他的文字疏疏落落,句子极其参差,风格极其丰富多变,既像怪特的山川一样,无一处不是奇境,又像诡幻的天气一样,无一时不兼有和风丽日,狂雨雷电!司马迁爱一切奇,尤爱人中之奇。
人中之奇,就是才。
司马迁最爱才。
司马迁常称他爱的才为奇士。
例如:“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他对一切有才能的人,不论古今,一律在爱着。
他最爱古代的周公、召公,所以他对李斯的惋惜就是他没有做到周、召。
“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对于韩信的同情,也是认为他伐功矜能,不能做周、召。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对于周勃的称赞,也以周公拟之,“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在跟他同代人中,萧何、曹参、陈平之才,都是他推许的。
他说:“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其实这般人在人格上本来未必多么高尚,但在才能上都是不凡的。
只要在才能上不凡,就为司马迁所欣赏了——像欣赏一种奇花异草。
在这数人中,尤其是陈平,司马迁更倾慕地说:“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
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摘编自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材料二: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评价司马迁:“子长多爱,爱奇也。
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资治通鉴》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也是“镇馆之宝”此外还有很多珍贵的其他国宝级文物金石甲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大量收藏金石甲骨,其藏本多达共计12万种24万余件,这些金石甲骨收藏堪称国图的镇馆之宝。
扩展资料《敦煌遗书》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最珍贵的当属唐人传世的纸本墨迹《法华经》!还有两部同期的草书作品,为其姊妹篇,可惜流落到法国!在碑拓中,以魏晋、唐朝的墨迹、拓本最为珍贵,尤其纸本墨迹,历经1000多年的沧桑,能够传世的少之又少,哪怕是残卷传世,也是极其罕见!《法华经》《因明入正略抄》随100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的开启,发现了三部保存相对完好的唐人经书,据传是唐代得道高僧净眼禅师所写,他们分别是:《因明入正略抄》、《因明入正后疏》、《法华经》,其中《因明入正略抄》、《因明入正后疏》篇幅较长,有近7米长,达到上万字,《法华经》稍微短一些,也有4米多长。
全文以章草所写,其精熟之程度,其用笔之娴熟,其气格之高古,水平皆不在“二王”之下!这三部经书,古拙雅静,质朴空灵,加上是得道高僧净眼禅师所写,满纸禅意,令人观之欲罢不能,叹为观止!《因明入正略抄》、《因明入正后疏》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用一两银子换走,现存放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至今无法回国,因《法华经》放在洞里最深处,得以保全。
《因明入正后疏》更为难得是,这三卷经书,保存极为完好,单字有1cm左右,字字笔法完备,简约而淡泊,可以说书法技法与佛家智慧完美融为一体,看似随意,但是法度森严,规律性极强,一股禅韵满纸,实为草书圣手所为,这1000多年间,无人能够出其右者。
这三卷经书,因考虑保存需要,很少展出,常人难得一见,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因明入正略抄》、《因明入正后疏》、《法华经》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宣纸材质,与原作相差无二,期待大家的喜欢!。
清代名臣阮元的治学与兴教

94ARCHIVES & CONSTRUCTION清代名臣阮元的治学与兴教魏怡勤(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225009)阮元(1764—1849)字伯元,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
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23岁赴江宁(今南京)参加江南贡院乡试,中第八名,成为举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阮元25岁以二甲第三名佳绩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礼、兵、户、工部侍郎,鲁、浙学政,两广、云贵总督等封疆大吏,历乾、嘉、道三朝。
阮元一生为官从政有方,并且一直保持学者本色,理政之余不废学问,治学严谨,著述宏丰,尤其对清代经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一生中从未放松过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
作为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阮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不但对当时的兴学育才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政不废学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三日,一则《晓谕阮元任山东学政事》的上谕揭开阮元走出京城担任地方官的序幕:“内阁奉上谕,翁方纲本系连任山东学政,又屡出学差,近来不能约束家人。
着来京供职,所有山东学政着阮元去,钦此。
”[1]七月二十七日,山东巡抚吉庆在上呈《奏为恭报新任学政阮元到省日期及委员赍送交收学政关防等项事》奏折中写道:“新任学政阮元于七月二十四日到省,臣即于是日将学政关防文卷等项委员敬谨赍送交收……”[2]学政为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俗称“学台”,是清代省一级地方主管文化教育的行政官员,官阶三品。
一省有三台,即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台)。
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十八日《晓谕更换各省学政阮元去浙江学政事》的一则上谕档,清晰记载阮元在担任山东学政两年后,照例换任浙江学政之职。
[3]阮元任提督山东学政期间,除了主理政务,还广泛与山东的金石学家们交往,对山东的金石文物作了调研了解。
由山东巡抚毕沅主持,阮元完成24卷《山左金石志》一书的撰写,对乾隆嘉庆时期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的传承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書名目録安雅堂诗8卷文集2卷重刻安雅堂文集2卷安雅堂书啓1卷安雅堂未刻稿8卷入蜀集2卷二乡亭词3卷祭皐陶1卷(清)宋琬撰首都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2八刘唐人诗8卷(清)刘云份辑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二年金阊宝翰楼刻中晚唐诗本38八厓集7卷(明)周廷用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三年重刻本57寶菴集8卷(明)顾绍芳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55碧山乐府不分卷(明)王九思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刻本45标题补注蒙求3卷(唐)李翰撰(宋)徐子光注(明)顾起纶补辑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元年刻本77别本莲洋集20卷年谱1卷附录1卷(清)吴雯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九年荆圃草堂刻本 5 袚园集文4卷诗4卷词一卷(清)梁清远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1苍雪山房稿1卷(清)朱纲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刻本 6滄漚集8卷(明)张重华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57茶经3卷(明)汤显祖订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95柴村全集19卷附德滋堂歌诗附钞1卷(清)邱志廣撰北京图书馆分馆藏清雍正刻本97陈清端公文集8卷(清)陈璸撰中山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年兼山堂刻本 5陈士业先生集16卷(清)陈弘绪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54赤嵌集4卷(清)孙元衡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3崇川诗集12卷补遗1卷(清)孙翔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42春明稿3卷附填郧续稿1卷(明)徐学谟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十一年嘉定徐氏家刻本97春秋深22卷首2卷(清)许伯政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92词学全书14卷(清)查继超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十八年刻本79叢碧山房诗初集14卷二集6卷三集11卷四集10卷五集5卷文集8卷杂著3卷(清)庞塏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2翠屏笔谈1卷王应龙撰南京图书馆藏旧钞本77大学古今本通考12卷(明)刘斯源辑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2擣賢録24卷(明)朱廷旦撰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77东白张先生文集24卷(明)张元祯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正德十二年刻本75东嶠先生集15卷(明)李承芳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三年刻本75东瓯张文忠公奏对稿12卷(明)张孚敬撰东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76东墅诗集2卷(明)周述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景泰二年刻本97东天目山志4卷西天目山志4卷(明)张之采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天启元年杭州刻本94二家诗钞20卷(清)邵长蘅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36范身集略8卷(清)秦坊辑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鈔本96范围数6卷(明)赵迎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95高吾静芳亭摘稿8卷(明)陈洪谟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刻本97古今词话8卷(清)沈雄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八年澄晖堂刻本45古今翰苑瓊琚12卷(清)杨慎辑吉林省图书馆藏明天啓刻本 4古今名公百花鼓吹唐诗5卷宋元名家梅花鼓吹2卷附明诗梅花百詠8卷牡丹百詠1卷(明)王化醇辑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六年尊生斋刻本13古今濡削选章40卷(明)李国祥辑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29-30古文正集10卷二编不分卷(明)葛鼒葛鼐评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常熟市图书馆藏明崇祯永怀堂刻本48-50古文周易传义约说12卷(明)方獻夫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二十年刻本89古逸书30卷首1卷(明)潘基慶輯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20顾與治诗集8卷(清)顾梦游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金陵丛书丙集刻本 1觀化集1卷(明)朱约佶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77廣廣文選24卷(明)周應治輯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八年周元孚刻本19-20圭美堂集26卷(清)徐用锡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7國雅20卷續國雅4卷國雅品1卷(明)顧起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明萬歷顧氏奇字齋刻本15 海涯文集10卷附录1卷(明)顾磐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刻本75憨休和尚敲空遗響12卷(清)僧如乾撰張恂輯中国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清康熙刻本10寒玉居集2卷碎金集2卷(清)闵南仲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元年吴興潘氏刻本12汉魏诗乘20卷附吴诗1卷(明)梅鼎祚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一年刻本34漢魏六朝二十一名家集不分卷(明)汪士贤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万历十一年刻本27-28漢魏名文乘不分卷(明)張運泰余元熹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末刻本31-33荷新韻2卷荷新义6卷(明)方大镇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刻本74鹤嶺山人诗集16卷(清)王泽弘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3湖陵江集7卷首1卷末1卷(清)江八斗辑中山图书馆藏清八斗堂刻本44华鄂堂诗藁2卷附研山十咏1卷(清)周彝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7怀舫诗集12卷续集9卷别集6卷怀舫词2卷别集1卷怀舫杂著3卷恭纪圣恩诗2卷怀舫集2卷续弹词2卷怀舫自述1卷杂曲1卷(清)魏荔彤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雍正间刻本 4徽郡诗8卷(明)陈有守李敏等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九年江氏刻本22積書岩宋诗选25卷(清)顾贞观辑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41己未留2卷(明)章世纯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末刻本96江湖閒吟8卷(清)王道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二年学诗堂刻本9江右名贤编2卷(明)喻均刘元卿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刻本四九六74今有堂诗集4卷後集6卷附茗柯词1卷(清)程梦星撰天津市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二年刻本42金闇齋先生集12卷(清)金敞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九年共学山居刻本金栗斋先生文集11卷(明)金瑶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78金文通公集20卷疏草6卷诗集3卷外集8卷(清)金之俊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6居来先生集65卷(明)张佳胤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51钜文12卷(明)屠隆辑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刻本12觉迷蠡测3卷剩言1卷附録1卷(明)管志道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96开封府志34卷(明)曹金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十三年刻本76峇盧山人诗集不分卷(清)谢乃宝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3昆仑山房集(清)张笃庆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钞本55崑林小品集2卷(清)魏裔介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清初刻本78崑山人物志10卷(明)方鹏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刻本93蓝户部集26卷(清)蓝千秋撰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二年蓝士奇刻本8嬾齋别集14卷(清)僧通门撰天津图书馆藏清顺治毛氏汲古阁刻本 1爛柯山洞志2卷(明)徐日炅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旧钞本94乐府英华10卷(清)顾有孝辑上海图书馆藏清许间堂刻本33李氏居室记5卷(明)李濂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十二年李氏家刻本95李于鳞唐诗广选7卷(明)李攀龙凌宏憲辑北京图书馆分馆藏明刻本朱墨套印本34历代忠义録14卷(明)王蓂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刻本93涟漪堂遗稿三卷(清)沈峻曾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5林初文先生诗选1卷(明)林章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56林臥遥集2卷千叠波馀1卷續編1卷补遗庚辰匝岁杂感诗4卷辛巳匝岁杂感诗1卷(清)赵吉士撰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3林下词選14卷(清)周铭撰湖南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十年周氏宁静堂刻本 2林左堂续集3卷(清)孙致弥撰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56靈蘐阁集8卷(明)汤兆京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8嶺南文獻32卷(明)张邦翼辑中山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21-22留馀堂集4卷(明)潘季驯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99六朝聲偶删補7卷(明)邵一儒辑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泰昌元年刻本23六朝選詩定论18卷(清)吴淇撰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11六李集35卷(明)李宗木等撰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五年刻本14六壬云开观月经1卷不著撰者南京图书馆藏明钞本77楼邨诗集25卷(清)王式丹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雍正四年王懋讷刻本 6陋轩诗1卷(清)吴嘉纪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元年赖古堂刻本56陸篑齋文集10卷(存4卷)(明)陆垹撰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78履坦幽怀钞2卷履坦幽怀集2卷(明)祝淇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99绿天耕舍燕钞4卷雪疇子辑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45洛如诗钞6卷(清)朱彝尊辑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七年陆氏尊道堂刻本42马端肃公三记3卷(明)马文升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刻记録汇编本76梅禹金诗草20卷(明)方鼎祚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十一年刻本75梅荘集7卷文集1卷(清)张远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79名家表選8卷(明)陳塏辑山东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13名家词钞不分卷(清)聶先辑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康熙绿蔭堂刻本45-46明永陵编年信史4卷昭陵编年信史2卷(明)支大纶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76南京都察院志40卷(明)施沛撰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啓刻本73-74南宋名臣言行録16卷(名)尹直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弘治刻本93南园後五先生诗25卷附刻南园花信诗1卷(清)陈文藻等编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九年南海陈氏重刻本38南园诗钞10卷(清)尤世求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 7嫩园漫稿5卷(明)王寰洽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元年刻本53牛首山志2卷(明)盛时泰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七年刻本94七十二峰足徴集88卷文集16卷(文集卷3未刻)(清)吴定璋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十年吴氏依缘园刻本43-44七颂堂诗集9卷文集4卷尺牍1卷(清)刘体仁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3且园近诗5卷且园近集4卷(清)王岱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2清溪弄兵録1卷(宋)王大彌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76秋笳集8卷(清)吴兆宗鶱撰福建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徐乾学刻雍正四年吴振臣增修本 2阙里书8卷(明)沈朝阳撰陈之伸增补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崇祯刻本93羣雅集4卷(清)李振裕辑首都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28群芳谱30卷(明)王象晋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末刻本80榕村讲授3卷(清)李光地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李氏教忠堂刻本37阮亭选古诗五言诗17卷七言诗15卷(清)王士禛辑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天藜阁刻本42瑞竹亭合藁2卷附文1卷诗1卷(清)王愈擴王愈融撰江西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30若菴集5卷(清)程庭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8三华集5卷附豫章书院唱和诗1卷(清)梁机撰江西省图书馆藏清刻本7三苏先生文粹70卷不著编辑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33三台文献録23卷附姓氏1卷(明)李时渐辑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五年自刻本14三異人文集22卷(明)李贄輯浙江省圖書館藏明吳山俞氏文房刻本13桑子庸言1卷(明)桑悦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学海类编本77刪補唐詩選脉笺释會通評林60卷(明)周珽辑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刻本25-26沈氏农书1卷补农书1卷明)沈口撰清)张履祥补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杨园先生全集本80 诗辩坻4卷(清)毛先舒撰河南省图书馆藏清初毛氏思古堂刻本45诗观初集12卷二集14卷闺秀别卷1卷三集13卷闺秀别卷1卷(清)邓汉仪辑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慎墨堂刻本39-41诗原一集4卷二集5卷三集5卷四集4卷五集7卷(清)顾大申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顺治和鹤堂刻本36 诗苑天声应制集4卷应试集三卷朝堂诗7卷馆课集6卷历代乐章2卷(清)范舆良辑首都图书馆藏清顺治十六年旋采堂刻本38十笏草堂詩選11卷(存5卷)辛甲集八卷上浮集4卷(清)王士禄北京图书馆分馆中国科学图书馆藏清初刻增修本79十五国风高言集4卷(清)田茂遇董俞辑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九年刻本41石函平砂玉尺经6卷後集4卷(元)刘秉忠辑天一阁藏明万历三十四年刻本77石品2卷 (明)郁濬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5石盂集17卷(明)汪坦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54石云居文集十五卷(清)陈名夏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顺治三年刻本55石钟山集9卷(明)王恕辑沈诏增删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75史砭2卷(明)程至善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末刻本94史拾载补19卷众断5卷(明)吴宏基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末刻本94史说萱苏1卷(清)黄以陞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旧鈔本96士林詩選2卷(明)懷悅輯北京圖書館藏明天順五年自刻本11世恩堂诗集30卷词集2卷经进集3卷(清)王顼龄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5书经旁注6卷(明)朱升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五年刻本89述本堂诗集18卷续集5卷(清)方登峰等輯遼寧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年桐城方氏刻本30恕谷後集10卷续刻3卷(清)李塨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雍正刻本 6数马堂答问20卷(缺3卷)(清)黄名瓯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旧鈔本95雙树堂诗钞1卷(清)僧湛性撰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七年重刻本97斯文正统12卷(清)刁包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同治间入怀谨顺積楼刻用六居士所著书本34 四香楼诗钞3卷(清)范缵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刻本56松凤馀韻50卷末1卷(清)姚宏绪编首都图书馆藏清乾隆九年宝善堂刻本37宋金齐文集4卷(明)宋诺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7宋儒胡致堂先生崇正辩3卷(宋)胡寅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七年重刻本77太乙诗集5卷(明)张錬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三十年古邰张氏家刻本99唐宫闺诗2卷(清)刘云份辑湖北省图书馆藏民国交通图书馆影印清康熙梦香阁刻本38唐詩紀170卷(明)黄德水吴琯等輯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歷十三年刻本16-18唐文鑑21卷(明)賀泰輯南京圖書館藏明正德六年孫佐刻本11唐雅26卷(明)张之象辑浙江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年长水书院刻本15唐音統籖1033卷(明)胡震亨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刻本81-88陶韋合集18卷(明)凌濛初輯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14天台诗选6卷补遗1卷续补遗1卷(明)许鸣远辑吉林省图书馆藏民国元年排印本35天远楼集27卷(明)徐顯卿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8同春堂遗稿4卷(明)刘熠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顺治十六年刘氏家刻本99彤管新編8卷(明)张之象辑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13吐鲁番侵略哈密事蹟1卷附赵全讞牍1卷不著撰者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光绪鈔本93菀青集21卷(清)陈至言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芝泉堂刻本 6畏壘山人诗集4卷乙未亭诗集6卷畏壘山人文集4卷(清)徐昂發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徐氏德有邻堂刻本文集清钞本 6文儷14卷(明)陳翼飛輯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25文起堂集10卷(明)张献翼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9文字會寶不分卷(明)朱文治辑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六年自刻本28吴山鷇音8卷(清)林云铭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3吾庐先生遗书不分卷(清)陶成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 7午亭集30卷(清)陈廷敬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十一年刻本78仙愚馆杂帖7卷(明)黄元会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95萧辉山存稿1卷附葦菴稿1卷(元)萧国宝撰南京图书馆藏旧钞本79萧氏世集3卷(清)萧伯升辑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初刻本99萧氏世集三卷(清)萧伯升辑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初刻本99小蘭陔诗集8卷(清)谢道承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7小山草10卷(明)郝敬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天啓三年刻本53小瀛洲十老社诗6卷瀛洲社十老小传1卷(明)钱孺穀钟祖述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清顺治刻本36孝正晚年定论2卷(清)孙承泽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旧钞本95欣然堂集10卷(清)陶孚尹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一年陶士铨刻本 3新鎸历代名贤事类通考10卷(明)刘叶撰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96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论大观40卷(明)陈继儒辑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23-24熊峰先生文集4卷(明)石珤撰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本78续垂棘编初集6卷二集10卷三集10卷四集9卷(清)范鄗鼎辑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35 续葦齊易義虚裁8卷(明)涂宗濬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89薛文清公从政名言1卷(明)薛瑄撰南京图书馆藏明隆庆四年刻畜德十书本77学文堂集不分卷陈玉璂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清康熙刻本47-48雪航膚见10卷(明)赵弼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末刻本94雪鸿堂文集十八卷(清)李蕃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5寻乐习先生文集20卷 (明) 习经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成化刻本97雅音會編12卷(明)康麟辑南京图书馆藏明天顺七年刻本12燕川集6卷(清)范泰恆撰首都圖書館藏清乾隆刻本10燕川渔唱诗集2卷(清)傅维橒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78尧山堂偶雋7卷(情)蒋一葵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45野香亭集13卷(清)李孚青撰中山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0夷齐録5卷(明)张玭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旧鈔本93诒清堂集12卷补遗4卷(清)张习孔撰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1荑言6卷(明)余懋孳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99易学全书50卷(明)卓爾康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刻本配旧钞本90-91隱拙齋集50卷績集5卷(清)沈廷芳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10永乐大典22877卷(存742卷)目录60卷(明)解缙姚广孝等编类书从编影印明钞本58-72有兰书屋存稿4卷(清)石球撰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79于野集10卷(清)王原辑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遂安堂刻本50羽王先生集6卷(明)张鸣凤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4玉峰詩纂6卷(明)周復俊輯北京圖書館藏明隆慶六年孟昭曾刻本13豫章古今记1卷雷次宗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本76粵風续95卷(清)吴淇辑杭州市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年刻本79在亭叢稾12卷詠歸亭詩鈔8卷(清)李果撰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9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辭15卷(明)王锡爵沈一贯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明末翻刻万历十八年周曰校万卷楼刻本18张小山小令2卷(元)张可久撰(明)李開先辑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李开先刻本45蔗尾诗集15卷(缺4卷)文集2卷(清)郑方坤撰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8治河管见4卷(明)潘凤梧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万历刻本93質園詩集32卷(清)商盤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9中州啓劄4卷(元)吴宏道撰南京图书馆藏清爱日精廬鈔本79朱秉器诗集4卷文集4卷(明)朱孟震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57紫峰集14卷(清)杜越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52檇李往哲列传1卷(明)戚元佐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康熙退圃刻本93檇李往哲续编1卷(清)项玉筍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清康熙退圃刻本93遵道録10卷(明)湛若水撰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明嘉靖二年刻本96。
碑帖珍本欣赏

原石久佚
上海图书馆藏旧拓本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唐拓本
孟法师碑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
碑石久佚
日本三井听冰阁藏唐拓孤本
王居士砖塔铭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
上海图书馆藏初拓本
道因法师碑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
西安碑林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句容县令岑植德政碑
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
原石久佚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孤本
大智禅师碑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西安碑林
北京图书馆藏拓本
多宝塔感应碑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西安碑林
首都博物馆藏北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争座位帖
庆德二年(公元764年)
西安碑林
故宫博物院藏本
上海图书馆藏南宋长安拓本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西安碑林
中国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博物馆藏拓本
内府所刻原石早佚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鼎帖
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
宝晋斋法帖
宋咸淳四年(1268年)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
《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帖
宋咸淳四年(1268年)
上海市图书馆藏宋拓本
郁孤台法帖
宋绍定元年(1288年)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
凤墅帖
宋嘉熙、淳佑间(1237至1252年)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颂"字未损本
元显俊墓志
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
南京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藏整纸拓本(局部)
元珍墓志
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
道教小说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A(晋)《抱朴子内篇校释》葛洪王明校释中华书局 1985年(五代)《北梦琐言》孙光宪《四库全书》本(宋)《宝刻丛编》陈思《丛书集成》据《十万卷楼丛书》排印本(清)《补五代史艺文志》顾榱三金陵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上海进步书局编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 1983-1984年影印《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龙显昭、黄海德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宋)《册府元龟》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 1960年影印(宋)《崇文总目》王尧臣等《丛书集成》初编本《陈尚君自选集》陈尚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谶纬论略》钟肇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张振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钟来因文汇出版社1992年B(汉)《洞冥记》佚名撰《顾氏文房小说》本(梁)《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陶弘景《道藏》本(唐)《道教义枢》盂安排《道藏》本(唐)《杜阳杂编》苏鹗《丛书集成》排印本(唐)《道德真经广圣义》杜光庭《道藏》本(唐)《洞玄灵宝三师记》杜光庭《道藏》本(宋)《道门定制》吕元素《道藏》本(宋)《道门通教必用集》吕太古《道藏》本(明)《道藏阕经目录》《道藏》本(明)《道藏目录详注》自云霁《道藏》本《道藏源流考》陈国符《民国丛书》中华书局 1949年影印《道藏编纂史》C[日本]吉冈义丰《吉冈义丰著作集》第三卷昭和六十三年《道藏提要》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道经总论》朱越利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敦煌道藏》李德范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道家金石略》陈垣等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道教史》许地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道家养生术》陈耀庭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年《道教学》朱越利、陈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道教概说》李养正中华书局1989年《道教与诸子百家》李养正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道家文化研究》(1-19辑) 陈鼓应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吕锡琛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道教与传统文化》文史知识编辑部中华书局 1992年《道教与中国文化》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胡孚琛、吕锡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99年《道教法术》刘仲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道教在海外》陈耀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道教文学史》詹石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道教文学三十谈》伍伟民、蒋见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道教与神魔小说研究》苟波巴蜀书社 1999年《道教与唐代文学》孙昌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张泽洪巴蜀书社1999年D《道教》 [日]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道教人门》 [日]塞德忠著、萧坤华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道教史》 [日]窿德忠著、萧坤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道教史探源》 [澳]柳存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道家与道术》 [澳]柳存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道教的历史与文学》 (台湾)郑志明主编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出版2000年《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孙亦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杜光庭道教仪范之研究》周西波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杜光庭著述叙录》张亚平《四川文物》1999年第6期《杜光庭传记资料》台湾天一出版社《杜光庭(道教灵验记)④》 [日本]荒尾敏雄《东方宗教》第97号《杜光庭小考》 [日本]今枝二郎吉冈博士还历纪念《道教研究论集》昭和五十二年E(清)《二十二子》浙江书局辑刊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初印本影印1986年《二十五史补编》(全六册) 中华书局影印开明书店本 1952年(唐)《法苑珠琳》道世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影印碛沙版大藏经》影印1981年《法国汉学》第七辑《宗教史专号》吕鹏志编中华书局2002年《法国当代中国学》 [法]戴仁主编、耿升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F(南宋)《绀珠集》朱胜飞《四库全书》本(前蜀)《广成集》杜光庭《道藏》本(唐)《广黄帝本行记》王瑾《道藏》本(明)《顾氏文房小说》顾元庆商务印书馆1925年影印(粱)《高僧传合集》慧皎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唐)《广异记》戴孚撰、方诗铭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G《古小说钩沉》鲁迅齐鲁书社1997年《古小说简目》程毅中中华书局1981年《古代中国房内考》 [荷]高罗佩著、李零、郭晓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葛兆光自选集》葛兆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晋)《汉武帝内传》佚名《守山阁丛书》本(汉)《韩诗外传》韩婴《汉魏丛书》本(宋)《混元圣迹》谢守灏《道藏》本H(明)《汉魏丛书》程荣纂吉林大学出版社据明新安程氏刊本影印1992著《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1999年《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华学》第1、2、3、4、5辑饶宗颐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和风堂文集》 [澳]柳存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I(后晋)《旧唐书》刘啕中华书局点校本(后蜀)《鉴戒录》何光远《学津讨原》本(宋)《郡斋读书志校正》晁公武撰、孙猛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正(宋)《旧五代史》薛居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锦里耆旧传》句延庆《四库全书》本(清)《缙云县志》J(光绪)《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旧小说》吴曾祺《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缙云姓氏志》金兆法主编方志出版社1999年《剑桥中国隋唐史》 [英]崔瑞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K(唐)《开天传信记》郑綮《百川学海》本(五代)《开元天宝遗事》王仁裕《顾氏文房小说》本L(汉)《列仙传》刘向《琳琅秘室丛书》本(唐)《历代崇道记》杜光庭《道藏》本(南宋)《类说》曾糙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赵道一《道藏》影印本(清)《龙威秘书》马俊良乾隆五十九年石门马氏刻本《历代释道人物志》苏晋仁、萧炼子选辑巴蜀书社1998年《六朝隋唐仙道类小说研究》 (台湾)李丰桥学生书局1986年《六朝志怪小说考论》 (台湾)王国良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六朝道教史研究》 [日本]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M(晋)《穆天子传》郭璞注《汉魏丛书》本《茅盾说神话》茅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N《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陈垣《民国丛书》影印本《南诏大理文物》云南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92年P(唐)《裴铡传奇》裴铡撰、周楞伽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Q(唐)《千金翼方》孙思邈著、朱邦贤、陈文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明)《全蜀艺文志》周复俊《四库全书》本(清)《全唐文》董诰等编上海古籍据原刊影印本1990年(清)《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扬州诗局本缩印1986年《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全唐五代小说》李时人编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青城山志》王文才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青词碧箫:道教文学艺术》杨光文、甘绍成著台湾大展出版社2000年《青城山道教文化》都江堰市文史资料第十三集《"虬髯客传"的作者问题》王运熙《光明日报》1958年3月2日《文学遗产》第198期《虬髯客传考》饶宗颐《大陆杂志》十八卷一期《前后蜀的历史与文化--前后蜀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巴蜀书社1994年R(宋)《容斋随笔》洪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日]藤原佐世《古逸丛书》本S(汉)《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点校本(六朝)《山海经校注》郭璞著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六朝)《神仙传》葛洪《汉魏丛书》本(六朝)《搜神记》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979年(前秦)《拾遗记》王嘉撰、萧绮等校辑中华书局1981年(唐)《隋书》魏徵中华书局点校本(宋)《蜀祷杌》张唐英撰、王文才、王炎校笺巴蜀书社1999年(宋)《三洞群仙录》陈葆光《道藏》本(宋)《上清灵宝大法》金允中《道藏》本(元)《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元)《宋史》脱脱等中华书局点校本(明)《蜀中广记》曹学俭撰《四库全书》本(明)《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清)《四川通志》黄廷桂等监修、张晋生等编纂《四库全书》本(清)《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中华书局1965年(清)《十国春秋》吴任臣中华书局点校本(清)《说库》王文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清)《宋史艺文志补》倪燎撰、卢文昭校正抱经堂刊群书拾补本《双梅影阎丛书》叶德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编委会编齐鲁书社1997年《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中华书局 1980年《神怪小说史》林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神话研究》闻一多巴蜀书社2002年《宋史艺文志考证》陈乐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隋唐五代小说史》侯忠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隋唐史》岑仲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中华书局2001年《神仙与高僧--魏晋南北朝宗教心态试探》 [台湾]蒲慕州《汉学研究》第八卷第2期1990年T(汉)《太平经合校》王明校中华书局(晋)《太上洞渊神咒经》王纂(不确定)《道藏》本(唐)《唐阙史》高颜休《知不足斋丛书》本(唐)《太上黄篆斋仪》牡光庭《道藏》本(唐)《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杜光庭《道藏》本(宋)《太平广记》李防等编、汪绍楹点校中华书局本(宋)《唐语林》王谠撰、周勋初校正中华书局1987年(宋)《唐会要》王溥中华书局1955年(宋)《通志·艺文略》郑樵编中华书局1987年(清)《唐代丛书》王文诰嘉庆十一年序刊本(清)《唐人说荟》莲堂居士上海扫叶山房1913石印本《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程国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唐宋传奇集》鲁迅辑齐鲁书社1997年《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唐人传奇》李宗为中华书局1985年《唐代小说史话》程毅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
阮元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 1764年 一岁 正月二十日,生于扬州西门白瓦巷。父阮承信,字得中,号湘圃。母林氏。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 1768年 五岁 母林氏始教识字。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 1769年 六岁 始就外傅,从三姑父贾天凝学。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 1771年 八岁 从师扬州名儒胡廷森。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 1772年 九岁 移居扬州弥陀寺巷。从师乔书酉。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 1778年 十五岁 始应童子试。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 1780年 十七岁 从师李晴山,
隆六十年(乙卯) 1795年 三十二岁 为王士祯书墓道碑。四月,所著《仪礼石经校勘记》刻成。八月,奉旨调任浙江学政。九月,毕沅为媒,聘孔璐华为阮元继室。十月二十三日,黄承吉、江藩、焦循、李斗在扬州虹桥净香园为阮元饯行,雨中泛游瘦西湖,奚冈绘《虹桥话旧图》记实。 是年,赵魏在阮元幕中助其校订《山左金石志》等。 嘉庆元年(丙辰) 1796年 三十三岁 正月,征刻《准海英灵集》,撰《小沧浪笔谈》。七月,修朱彝尊曝书亭。 是年,作《曹岳竹垞图卷题跋》。 嘉庆二年(丁巳) 1797年 三十四岁 正月,始修《经籍纂诂》。始撰《畴人传》。夏六月,《七经孟子考文》刻成。闰六月,纳妾谢氏。八月上巳,兰亭修禊,同人赋诗。 是年,摹刻天一阁拓北宋《石鼓文》,嵌于杭州府学明伦堂壁间。冬,《山左金石志》刻成。 嘉庆三年(戊午) 1798年 三十五岁 正月,修《淮海英灵集》成。四月,辑《两浙輶轩录》成。六月,《曾子十篇注释》撰成。刻《小琅嬛仙馆叙录书三种》。八月,补授兵部右侍郎,后又调补礼部右侍郎。《经籍纂诂》书成。 是年,作《乾嘉名人合书屏》。九月,解浙江学政任入都觐见,途经苏州,王昶邀其游虎丘。 嘉庆四年(己未) 1799年 三十六岁 正月,兼兵部左侍郎。三月,调户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充己未科会试副总裁,总裁朱王圭属阮元一人批阅文策,论者谓得士如鸿博科,计209人,张惠言、陈寿祺、王引之、姚文田等均是此科所得。六月,《广陵诗事》撰成。七月,兼礼部左侍郎。九月,兼管国子监算学。十月,《畴人传》成。奉署浙江巡抚,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等有诗文送行。十二月,《经籍纂诂》刻成,钱大昕、王引之作序。冬,为张叔未作《行书项圣谟题画诗轴》,洒金笺。 嘉庆五年(庚申) 1800年 三十七岁 正月,奉谕实授浙江巡抚。四月,书《大禹陵庙碑》,隶书。六月,《定香亭笔谈》刻成。十一月,立阮氏宗祠于扬州公道桥旧里,亲书楹联三副,一为“鲁浙试文章,杜绝院棚关节;江湖种芦稻,筹开祭赡章程”,二为“文秉枢衡;武承嗣荫”,三为“恩传三锡;家衍千名”。是年,作《隶书屏》 是年,作《筹海诗册》。 嘉庆六年(辛酉) 1801年 三十八岁 正月,立诂经精舍,延请王昶、孙星衍主讲。陈鸿寿、张鉴均为讲学之士。《两浙防护录》撰成。四月,《经籍纂诂补遗》撰成。五月初九日,夫人生子阮凯。十二月二十七日,妾谢氏生子阮福。是年,《广陵十五岁就中了进士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

新入藏文献介绍 2017年第4期总第六十期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2017年11月27日,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中华书局《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阮章竞之女阮援朝代表家属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阮章竞《在太行山时期的一些材料》等笔记手稿共计87种178册件,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捐赠并向阮援朝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章百家,原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以及党史、军史、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图书馆界、出版界等业内人士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与会嘉宾围绕阮老的文学艺术成就、人生经历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阮章竞(1914—2000),广东中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
人们耳熟能详的长诗《漳河水》及歌剧《赤叶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是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
他描写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长诗《漫漫幽林路》和小说《山魂》三部曲,是他为同代人无悔青春所作的真实记录。
而《阮章竞绘画篆刻选》是其一生酷爱美术的心血结晶。
1937 年,阮章竞在冼星海的安排下,毅然北上太行山,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线战斗。
在这雄伟群山中,他生活战斗了12 年,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古籍采访专号】新入藏文献介绍此次捐赠的笔记手稿,包括太行山相关笔记;1946 年太行第二届群英会时在武委会上做的会议记录;1950—1954 年在华北局宣传部时期的工作笔记;1956—1959 年在包钢建设中的工作笔记;1961 年访问墨西哥、古巴两个拉美国家,亲历“吉隆滩战役”的前线笔记等等,涉及文学、语言、民俗、讲话记录、工作采访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阮章竞有着自觉而强烈的“存史”意识,对亲自经历的社会变革,对在社会变革中做出牺牲的战友、乡亲,始终抱有一份“后死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自赋使命,要为这些人和事留下文字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元与《积古图》
袁玉红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收藏宏富,《积古图》就是藏品中的一件珍品。
《积古图》为手卷装,通长2640厘米,高38厘米,引首卷端翁方纲隶书题“积古图”三大字,右钤“长毋相忘”印,落款“嘉庆癸亥夏六月朔为云台中丞题并记于后北平翁方纲”,下钤“潭溪”、“翁方纲”印。
其后是工笔彩绘绢本“积古图”。
图长67.5厘米,高34厘米。
钤“积古斋”、“文选楼”、“仪征阮伯元”印。
再后为阮元手书《积古斋记》。
此记文收入《揅经室集》三集卷三,相校后发现文字略有差异。
经文为正书,书写在刻印佛经旧纸之背面,凡35行,348字。
卷心是阮元手拓家藏的历代钟鼎彝器镜、洗、泉布及砖砚等91件金石文物的铭文拓本和91方秦汉印符的钤印。
这些拓本剜裱在手卷上,钤“阮伯元藏钟鼎文字”、“八砖吟馆”、“琅嫏仙馆”印。
铭文拓本下是阮元手书释文和考订文字。
卷心长2135厘米,前钤“可园珍祕”、“第二品”、“积古斋印”、“阮伯元所藏钟彝吉金”等印,后钤“研经堂”、“积古斋”、“阮伯元手拓本”三方印。
卷尾是翁方刚手书《积古图记》和陈文述书与法式善等十六人同观题款及伊秉绶、赵魏手书题记识文凡四则。
《积古图》的作者,据《积古斋记》可知是周卣。
周氏名瓒,字秬卣。
《履园丛书》载:“周瓒号采岩,吴县横塘人,工山水人物,细逾毛发,用唐、宋人法,识者谓自仇十洲后无此种笔墨矣。
阮芸苔宫保为浙江巡抚时,常在幕府,然吴门士大夫鲜有知其者也。
”《扬州画舫录》中记:“周瓒,字采岩。
吴县人。
少学花卉,既成,学界画白描人物,而大幅工笔山水,出奇无穷,遂成名家。
”《积古图》是周瓒受阮元之嘱而绘。
创作背景是壬戌腊日,即嘉庆七年(1802)十二月初八,阮元邀其同好朱右甫为弼在积古斋与其子赏鉴所藏金石文物。
图中所绘三人,中坐为阮元,对坐是朱为弼,阮元后立者是阮元之长子阮长生。
手卷中,阮氏私藏金石铭文拓本的器物全形在图中都有图绘。
所画钟鼎彝器用透视法,立体感极强,器物上的纹饰都能依稀可见,十分逼真,充分展示了画家工笔绘画的技艺和对青铜文化造型艺术的理解。
阮元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享年八十六岁。
字伯元,号芸台,晚年号颐性老人、经老人,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高宗亲擢第一。
历官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拜体仁阁大学士。
提倡朴学,精于考据,为乾嘉考据学著名学者。
在金石文字研究方面,平湖朱为弼是其得力助手。
朱为弼,字右甫,浙江平湖人。
嘉庆十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迁员外郎。
为弼精研金石之学,佐阮元纂《钟鼎彝器款识》。
阮元是清代一位杰出的经学名臣,同时也是清代学术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
阮元喜藏金石文物,尤重铭文,而证史实。
拓本中“禄康钟”、“虢叔大林钟”、“父乙鼎”、“太祝鼎”、“陶陵鼎”、“师酉敦”、“诸女”等器物铭文都收入在《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内,并附铭文考证。
阮元在铭文考证上独有心得。
如在“齐宝货”刀币拓本下,有阮元书“歙程易田以为宝字非吉字。
”程氏名瑶田,字易畴,又字易田,清经学家,江永的弟子,多与阮元有文字研究。
在这里,阮氏显然同意程易田之说。
冯云鹏所辑《金石索》“金索四·齐刀”图下也将面文识“齐宝货”,并注文:“此钱往往得于章邱、临淄等处。
《嘉祐杂志》称为齐太公杏九,今人呼为齐吉化,皆非也,缘不识古文宝货字耳。
”后来学者多将“齐宝货”三字识为“齐法化”。
“齐”指齐都城临淄,“法化”意为标准货币。
在“即墨之宝货”拓本下,阮氏书“据此知即墨古本作节墨,其作即者省文也。
今即墨县当读为节墨县。
”《金石索》“金索四·即墨刀”图旁注:“金石志云,‘节’‘即’古字通,据此齐即墨正当作节,今作即者,省文耳。
”此文与阮说类同。
先秦时代刀布币文涉及的地名很多,有的沿用至今,如邯郸、离石、节墨(即墨)等。
阮元对所藏青铜酒器不仅考其铭文,视重宝之,而且还实用之。
例如嘉庆八年(1803)二月二十六日,阮元父七十寿辰,阮选商周十三酒器在
积古斋为堂上寿。
阮元有“与诸友分赋商周十三酒器为堂上寿得商父丁角”诗。
嘉庆九年(1804)二月二十六日,其父七十一寿辰,阮另选商周十三酒器为堂上寿。
阮元有“复与诸友分赋商周十三酒器为堂上寿得周兕觥”诗颂其事。
嘉庆十年(1805)正月十六日,黄文七十寿辰。
阮元祝寿于积古斋,因以所藏古铜爵酌为寿,即凿款贻之。
阮元以家藏商周酒器酌酒为其父与老友祝寿,“愿言千百年,寿如金石长。
”实为趣事也。
《积古图》卷中有阮元藏古人名印91方钤印。
阮元在《经室集》三集卷三“秦汉六朝唐二十八名印记”中说:“余所藏古人名印以百数,子常生以其姓名考之,列史有所见者,自汉至唐得廿八钮,余因第而录之,即命常生释注之。
”最后颇有感慨地说:“呜呼!古人姓名铜印多矣,其于正史无考者,未必皆绝无可传之人也。
或谓汉人铸名印千百以殉葬,好名好事,今人亦不如古耶?夫不见于史,而唯以一钮之铜传数千年后,亦可悲矣!史法贵严,然余谓善善长,恶恶短,能繁毋简,庶几左氏遗法,若马、班、范、崔之伦,或也多所遗略,至其害欤?”这应是阮元收藏古人印钮有所得吧。
在图卷中有阮常生所考的“秦嘉玺”、“李广”、“刘胜”、“司马迁”、“李忠”、“刘渊”和“鸡林道经略使印”钤本。
钤印中有汉李广印,阮元曾嘱张澍作《李广铜印歌》而颂之。
不久,阮元又以珍藏秦汉十铜印,邀同仁分咏,阮元有咏“刘渊之印”诗一首。
读其诗,小小一方铜印在阮元眼中如见其人。
卷心最后是阮元“八吟馆”藏砖拓本。
“八吟馆”是阮元珍藏八方古砖的室名。
其一“西汉五凤五年”,其二“西汉黄龙元年”,其三“吴天册元年掌纹”,其四“东晋兴宁二年”,其五:“晋咸和二年”,其六“汉永吉”,其七“晋潘儒”,其八“吴蜀师”。
阮元有《吴蜀师考》一文,收入《经室集》卷三。
阮元喜收古砖,琢砖为砚,为一雅好。
阮元的“西汉五凤五年砖砚”题名为“阮伯元定钟鼎文字砚”,以“西汉黄龙元年砖砚”名为“阮伯元校十三经研”实用之,乃为“古为今用”之先例也。
卷尾有翁方纲楷书“积古斋记”。
翁方纲是清代“翁成刘铁”四大家之一,所题卷端和楷书后记可宝之。
卷尾题中伊秉绶书记,也可观这位碑学大家墨迹之风韵。
阮元撰《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是振兴碑学的倡导者。
他的书法篆、碑兼取,合于古法。
从他所书的“积古斋记”中,可以鉴赏其楷书功力不凡的神采。
《积古图》清光绪末年入藏三多家。
钤“南皮张氏可园收藏庚壬两劫所余之一”、“可园珍祕”、“第二品”等收藏印。
纵观全卷,集书法、绘画、捶拓、治印为一卷,其艺术鉴赏价值、文献史料价值均可称赞。
该手卷尺寸之长在今传世拓本手卷中也可称冠。
至今保存完好的《积古图》既是研究阮元这位金石学家的一件珍贵的史料文献,又是一件鉴藏价值极高的传世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