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国国家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

国家图书馆

魏大威

四、

一、三、二、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

以大数据理念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国家数字图书馆跨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服务价值重塑

一、大数据时代的服务价值重塑

信息总量爆炸性增长导致信息形态发生变化

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引领的信息技术变革,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案例一利用大数据投放广告精准营销

初期投放

红酒广告

财经频道貌似红酒目标客户高端人士的聚集地

电商买家动态肖像系统

数据分析

常访问军事类博客的网民对红酒更感兴趣

改变策略

选取该网站博客频道中的军事类博客页面投放红酒广告

一个投放周期结束后,有效转化率高达18%,而行业的平均水平却低于5%

案例

二True Car 哪

便

?

TrueCar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

爱,因为只是做了一件事情:

收集全美汽车销售商的数据,利

用大数据分析将车价透明化并发

布在自己的信息平台

将价格从低到高分为4个区间:罕见低价超值价格不错的价格超过市场均价的价格

第7页

二、国家数字图书馆跨入大数据时代

图书馆的大数据

是什么?一是多种类型的海量资源及庞大用户数据;

二是图书馆的生产数据和业务数据在根据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在各业务系统间高速流转的数据体系;

三是通过图书馆海量数据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价值体现

︵一︶日益增大的数据量

海量资源库

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和多样化数字资源共同构成了海量资源库,成为宝贵而丰富的知识资产。

737.9TB

45.7TB

0%

数字资源总量874.5TB

2013年底

网络信息采集量

自建数字资源量

外购中外文数据库共计273个文津搜索元数据达2.9亿条

海量资源库

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和多样化数字资源共同构成了海量资源库,成为宝贵而丰富的知识资产。

国家图书馆资源变化情况表

年份数字资源总量(TB )

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量(TB )网络资源采集量(TB )

外购数据库量

(个)

外购中文数据库(个)

外购外文数据库(个)

2009年327.8239.116.68188861022010年480388182191051142011年

561.3

458

19.2

222

106

116

2012年813.5694.930.7254121133

︵一︶日益增大的数据量

服务终端

前端终端

︵一︶日益增大的数据量

服务终端

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2013年总点击量达到10.36亿次 文津搜索系统月均页面访问次数为480万余次 读者门户对象数据月均访问210万余页 手机门户月均访问140万余次 Aleph 系统日均产生日志数据约20GB 文津搜索系统日均产生日志数据大于300GB

︵一︶日益增大的数据量

国家数字图书馆数据类型分布表

资源数据元数据、对象数据、书目数据、规范数据、馆藏数据、单册数据、关联数据用户数据用户个人信息数据、在服务中产生的不同维度的用户行为数据

业务数据各业务系统运转的业务数据,如:采访数据、缴送数据、征集数据、咨询数据等

管理数据

图书馆运转和服务中产生的各类管理数据,如项目建设数据、合同数据、财务数据、人事数据

︵二︶丰富多样的数据类型

资源类型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等。

资源来源既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还包括其它异地存储为我所用的虚拟馆藏及大量网络资源

︵三︶完善的数据体系和高速的数据流

资源采集、组织、加工、发布、保存各系统构成完善的数据体系。 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关联、功能互补、功能支持、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关系。

数字资源服务软件平台建设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数字资源存储与软硬件平台建设

全国信息资源元数据仓储

第15页

三、以大数据理念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

︵一︶资源整合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资源整合原则

1

在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总体方针指导下,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一管理原则,结合大数据特点和资源现状,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

︵一︶资源整合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原则

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多层次整合,使整合后的资源更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面向用户、需求牵引

2

︵一︶资源整合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原则

1对特色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多样性的馆藏文献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整合技术和经验,增强前瞻性意识,保证馆藏资源整合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用户、需求牵引2突出特色、博采众长

3

︵二︶资源整合思路

1. 建立超大型元数据仓储,构建资源利用新格局

?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迅速出现“E”化?大量的用户信息和行为数据、丰富的网络资源与数字化文献、知识数据库一起,构成了图书馆独有而珍贵的数字资产。?通过对各类资源元数据汇集和统一管理,盘活图书馆长期建设积累的数据和知识资产,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统一数字资源服务体系。

︵二︶资源整合思路

2. 完善统一发现与服务,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资源处理

?大数据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来源的资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结构差异和语义冲突。?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并行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分布式和异构性资源的数据库存储与查询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现代信息服务分析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现代信息服务分析 摘要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纸质载体的传统文献不再是记录信息资源的唯一形式,而结合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更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应该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现代信息服务。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代信息服务 引言 图书馆是高校进行教学以及科研时主要的信息资源查询中心,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才能继续为学生服务。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现代信息服务进行分析。 1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虚拟参考服务 1.1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是资料数字化,将书面资料中的文字、数据以及图像,视频资料中的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源输入到计算机的相关软件中,然后转变为统一的二进制数据,保存到电脑中。资料数据化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节省了占地空間,还减少了师生查找资料的时间。 其二是资源的共享化,数字图书馆是将图书馆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对校内师生开放,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在开放范围内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数字图书馆会给出准确的信息或者相关的信息,这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1]。 其三是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图书馆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软件,所以在管理上的一些操作,依旧可以借助相关的软件,做好设定,使其管理实现自动化[1]。需要自动管理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增加时,就得需要对数据资料库设计相关的自动更新设置。再如对师生的查找记录根据内容进行自动分类,以便相关人员能一眼看出比较热门的查找内容,然后对其进行补充,使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四是流通的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在为师生提供的所有服务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所以数字图书馆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需要有流畅的网络。 1.2 图书馆建设和虚拟参考服务 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虚拟参考服务的功能。虚拟参考服务是对传统参考服务工作的延伸,它为用户提供服务需要借助计算机,然后在网络环境中营造出类似传统参考服务工作的性质和氛围。首先,借助于网络,使全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 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 作品类型:建筑设计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图片类型:实景照片 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 摄影师:H ansSchlupp 德国 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

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 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建筑的最上面两层是由钢结构和玻璃建造而成,它们是数字图书馆的所在,屋顶偏平的弧线造型与基座的立方体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一语道破:“这是一个完美的共栖之所。” 这座建筑的结构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最后实际建造时,屋顶部分的钢结构首先在地面搭建完成,然后在一天之内用电脑同步控制的液压技术把钢结构吊到16米高空进行定位安装。这堪称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次创举,其所提升的钢结构总量达到了11000吨,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基座部分是在屋顶部分钢结构定位好之后进行建造的,基座幕墙交错的石材百叶,将光线反射到室内,为图书馆内部营造出非常舒适的阅览环境。读者既与外界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了必要的距离,可以专注于学习和研读。

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作者:褚秀艳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匿书馆的定义、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模块、及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特点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社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的传播中心,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 一、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众多的定义表述中,一个能被普遍认同的定义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 二、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采取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以0和1来组成信息资源的细胞,并组成无数个比特(bit)和字节(bite)的信息元素和单元。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便于海量存储和信息传播。 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pdf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与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 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 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极 大的方便了管理员对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客户端仅需安装网络浏览器或者相应的APP就可以浏览各种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数字图书馆以其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 有效的发展环境。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极大程度地消除中国目前教育资源

工作总结-中国国家图书馆

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年。一年来,我馆在文化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推动力,落实“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三大发展战略,以机制创新带动服务创新,经过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年初部署的各项任务。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 按照中共中央和文化部党组的部署,我馆自2005年1月26日至6月20日,在全馆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馆党委为高质量地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先后召开6次党委常委会、10次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形成了馆党委总负责、教育活动办公室组织指导、各支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推动了各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整改提高阶段,馆党委集中解决了几个涉及员工利益的问题,如:食堂问题、馆服问题、工资分配问题、全馆午餐补助问题等,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为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编发简报73期,举办了“我为党旗增辉”主题歌咏比赛,组织党员参加“谈文化部系统共产党员先进性”征文活动,参观有关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题展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4周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结束之际,馆党委在全馆范围内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通过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和高质量的工作,我馆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按照文化部要求,我馆召开了有200多位各方面代表参加的满意度测评会,测评结果对我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评价满意度为100%。 二、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 2005年是全面实施岗位管理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馆党委班子把今年定为调整年。 (一)完善岗位管理 为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我馆就岗位管理试行情况专门组成调研小组,在全馆范围内展开调研。一个是由业务处牵头组成的业务调研小组,通过召开315人参加的29个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就图书采选编目部等10个业务部处实行岗位管理的情况,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一个是由人事处牵头组成的职能部门调研小组,走访了13个部处,

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方案脚本

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 1909-2009 前言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 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 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 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 果。——胡锦涛 第一单元筚路蓝缕(1909-1927) 【版头词】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首任监督缪荃荪江翰,任馆长期间主持了京师图书馆的开馆工作。

北创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书

电 子 阅 览 室 建 设 方 案目录

一、方案概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校园网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资源的共享更互动。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大中专院校开始纷纷建设电子图书管,以取代此前的图书馆或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有着现有的实体图书馆及阅览室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校师生可以方便快捷的浏览各种专业性资料,更有效率的进行日常工作学习。学校早期的图书管、阅览室,只提供了书籍阅读、借阅、销售等简单业务,为此,很多师生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电子图书馆在校园内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是否仅仅提供了书籍阅读功能呢毫无疑问,电子图书管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在构架组成方面,它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终端机、大容量数据库,及大量数据处理外设组成(比如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可以跨地区、多用户联网、通过LAN实现远程数据传输,进行网上远程教育,也可接入校园网,向读者提供阅读、联机检索、复制、编辑、收发电子邮件、上网等功能。可以说,校园电子图书管已经

超越了图书馆的基本范畴,它提供了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面方位解决方案。比如为校园网内的学生提供CAI课件下载或实时点播,为师生提供VOD实时点播视听资料,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访问(便于招生)、视频会议等功能,具有强大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功能,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学习。而且由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可以接受用户的反馈信息,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由于集图文声响于一体,动画、插播等多媒体的采用可以使抽象变直观,更有助于学习者接受或理解,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已然成为时下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平台。 “数字图书馆”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开发,进行各种模型的试验。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数字地球家庭的成员,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 为了解决现有图书馆机制的资源不足,满足更多读者利用各种终端设备浏览电子书和多媒体影音点播,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提高国民道德文化素养,北创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应运而生,使上述难题的解决有了希望。一位曾经受益的用户致信我们说:"我们单位的电子阅览室,图书资源有限,经济环境并不是太好,买一本好书太困难,特别是一些教育参考书和重要学术资料。这几年为了找些书花去了大量的时间,自从网上得知北创数字图书馆软件购买之后,我觉得我好像是发现了一块珍宝,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阮元与《积古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阮元与《积古图》 袁玉红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收藏宏富,《积古图》就是藏品中的一件珍品。 《积古图》为手卷装,通长2640厘米,高38厘米,引首卷端翁方纲隶书题“积古图”三大字,右钤“长毋相忘”印,落款“嘉庆癸亥夏六月朔为云台中丞题并记于后北平翁方纲”,下钤“潭溪”、“翁方纲”印。其后是工笔彩绘绢本“积古图”。图长67.5厘米,高34厘米。钤“积古斋”、“文选楼”、“仪征阮伯元”印。再后为阮元手书《积古斋记》。此记文收入《揅经室集》三集卷三,相校后发现文字略有差异。经文为正书,书写在刻印佛经旧纸之背面,凡35行,348字。卷心是阮元手拓家藏的历代钟鼎彝器镜、洗、泉布及砖砚等91件金石文物的铭文拓本和91方秦汉印符的钤印。这些拓本剜裱在手卷上,钤“阮伯元藏钟鼎文字”、“八砖吟馆”、“琅嫏仙馆”印。铭文拓本下是阮元手书释文和考订文字。卷心长2135厘米,前钤“可园珍祕”、“第二品”、“积古斋印”、“阮伯元所藏钟彝吉金”等印,后钤“研经堂”、“积古斋”、“阮伯元手拓本”三方印。卷尾是翁方刚手书《积古图记》和陈文述书与法式善等十六人同观题款及伊秉绶、赵魏手书题记识文凡四则。 《积古图》的作者,据《积古斋记》可知是周卣。周氏名瓒,字秬卣。《履园丛书》载:“周瓒号采岩,吴县横塘人,工山水人物,细逾毛发,用唐、宋人法,识者谓自仇十洲后无此种笔墨矣。阮芸苔宫保为浙江巡抚时,常在幕府,然吴门士大夫鲜有知其者也。”《扬州画舫录》中记:“周瓒,字采岩。吴县人。少学花卉,既成,学界画白描人物,而大幅工笔山水,出奇无穷,遂成名家。”《积古图》是周瓒受阮元之嘱而绘。创作背景是壬戌腊日,即嘉庆七年(1802)十二月初八,阮元邀其同好朱右甫为弼在积古斋与其子赏鉴所藏金石文物。图中所绘三人,中坐为阮元,对坐是朱为弼,阮元后立者是阮元之长子阮长生。手卷中,阮氏私藏金石铭文拓本的器物全形在图中都有图绘。所画钟鼎彝器用透视法,立体感极强,器物上的纹饰都能依稀可见,十分逼真,充分展示了画家工笔绘画的技艺和对青铜文化造型艺术的理解。 阮元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享年八十六岁。字伯元,号芸台,晚年号颐性老人、经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高宗亲擢第一。历官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拜体仁阁大学士。提倡朴学,精于考据,为乾嘉考据学著名学者。在金石文字研究方面,平湖朱为弼是其得力助手。朱为弼,字右甫,浙江平湖人。嘉庆十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迁员外郎。为弼精研金石之学,佐阮元纂《钟鼎彝器款识》。 阮元是清代一位杰出的经学名臣,同时也是清代学术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阮元喜藏金石文物,尤重铭文,而证史实。拓本中“禄康钟”、“虢叔大林钟”、“父乙鼎”、“太祝鼎”、“陶陵鼎”、“师酉敦”、“诸女”等器物铭文都收入在《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内,并附铭文考证。阮元在铭文考证上独有心得。如在“齐宝货”刀币拓本下,有阮元书“歙程易田以为宝字非吉字。”程氏名瑶田,字易畴,又字易田,清经学家,江永的弟子,多与阮元有文字研究。在这里,阮氏显然同意程易田之说。冯云鹏所辑《金石索》“金索四·齐刀”图下也将面文识“齐宝货”,并注文:“此钱往往得于章邱、临淄等处。《嘉祐杂志》称为齐太公杏九,今人呼为齐吉化,皆非也,缘不识古文宝货字耳。”后来学者多将“齐宝货”三字识为“齐法化”。“齐”指齐都城临淄,“法化”意为标准货币。在“即墨之宝货”拓本下,阮氏书“据此知即墨古本作节墨,其作即者省文也。今即墨县当读为节墨县。”《金石索》“金索四·即墨刀”图旁注:“金石志云,‘节’‘即’古字通,据此齐即墨正当作节,今作即者,省文耳。”此文与阮说类同。先秦时代刀布币文涉及的地名很多,有的沿用至今,如邯郸、离石、节墨(即墨)等。阮元对所藏青铜酒器不仅考其铭文,视重宝之,而且还实用之。例如嘉庆八年(1803)二月二十六日,阮元父七十寿辰,阮选商周十三酒器在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 为加强全国各系统图书馆(室)、文献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采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特制定本规则。 一、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它文献信息部门之间,在书刊资料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共同认可的规则,互相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式。 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为了满足用户在本地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需求。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对单位用户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个人用户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不受理馆际互借服务。 三、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服务对象: 1、中央与国家机关。 2、各省(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 3、在京各大专院校及省级大专院校图书馆。 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系统及省市级科研单位图书馆(区县以下科研单位由当地区县公共图书馆代办)。 5、国家事业、企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或信息部门。 6、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兵种、武警部队图书馆。 7、馆际互借不对个人用户。 四、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办法 1、凡自愿与我馆建立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个人可直接提出文献传递服务的请求),需来人、来函或通过网上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提出申请,经文献提供中心核准后,签定文献提供协议。申请单位名称或联系人变动时,须及时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申明。 2、凡与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签订版权协议,发生侵权行为,由借书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 五、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具体办法 1、凡与国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需向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交纳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预付款。 2、凡同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将提供一个卡号和密码,各单位需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自行发送借书申请,借书价格:本市6元/本、外阜20元/本(包括邮寄费)。 3、凡用户需要国际互借,需填写“国家图书馆国际借书单”按国际图联规定的收费标准(用于支付邮寄、包装费)执行。 4、凡用户需要文献传递服务,可直接把所需复制文献的来源通过E—mail、传真、信函发至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不需履行馆际互借手续。文献传递费用按我馆现行收费标准执行。 5、我馆文献提供中心不受理外地无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用户、个人用户馆际互借的请求,需要者须向当地与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申请,并委托办理。 6、外借图书需按时归还,如有遗失、污损和丢失,经确认后,由借书单位按照国家图书馆有关规定赔偿。未按时归还图书、未交纳赔偿金以前,将停止办理借书手续;情节严重者将终止馆际互借协议。 六、外借图书的范围 1、外借图书范围:中文基藏库图书、近三年以前外文图书。古籍、稿本、工具书、原版期刊、报纸、舆图、光盘及丛书不外借(可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2 、除善本等文献外,文献传递服务的品种、数量不限。 七、借书期限 1、外借图书的期限为一个月。如需要续借,到期前须通知我馆文献提供中心并说明理由。在该书无人预约的情况下,可续借一次,期限半个月。 2、如遇特殊情况,外借图书不论到期与否,我馆文献提供中心有权随时索回。 3、逾期归还图书,每册图书须交纳逾期使用费5元/天。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凭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通行证或台胞回乡证、首次免费办理国家图书馆读者卡,享有读者卡基本功能并在符合其他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按手续办理扩展功能;少年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回乡证)、学籍卡、学生证办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详见办证相关规定)。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少年儿童凭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卡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持卡者须遵守国家图书馆借阅规则及相关规定。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其读者卡/第二代身份证借阅功能将被置停,待接受处理并纠正后恢复使用。持有优待证的老年读者可优先借阅;持残疾证的残疾人读者免收因特网上机浏览费。随身携带的包、饮用水、及其它与借阅无关的物品请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放到存包处。因座位有限,为保证查阅资料读者的需要,请勿带个人书籍(含从本馆借出的图书)在馆内自习。注意仪表着装,请勿穿汗背心、趿拖鞋入馆。请勿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请勿带易燃、易爆物入馆。请在指定地点就餐、饮水,请勿携带食品、液体物品入馆。请勿在馆内娱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及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

比例-中国国家图书馆

地图“比例”及其著录初探 白鸿叶 说到比例,大家都会想到它是一个数值,是事物对比结果的一种量化表现。地图中的比例,为地图使用者提供了地上尺寸与实地距离的映射比值。读者可以通过比例对地图的精度和详细程度有一个量化认识。比例著录是地图文献编目的独特内容。本文试从编目工作实际的角度探讨地图比例及其著录的相关问题。 一、比例的沿革 1、无比例的“比例” 《晋书》卷三十五载,西晋裴秀(224-271)《禹贡地域图序》提到当时所存后汉的地图是不设刻度(比例)的。在此序中,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1其中“分率”即比例尺,但是“分率”不等于画方。画方是“分率”的具体表现,而有比例尺的图未必都是画方。例如,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墓出土的《兆域图》,是我国目前最早使用比例尺制图的地图。图上有文字注明:“王堂方二百尺”、“正堂宫方百尺”等。2《兆域图》虽然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既不是画方,也不是用数值表示。 2、计里画方 “计里画方”是中国传统地图绘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的是正方方格的网格坐标体系,每一方格的边长,相当现今地图的比例尺。“计里画方”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西周说、西晋说和宋代说等。宋代的《禹迹图》(百里方)是现藏中国最早绘有计里网格的地图。到了元明时期,“计里画方”在地图绘制中已经普遍使用。《广舆图》的总图和分图均采用了计里画方法,总图的方格每格表示500里,比例尺大约是1∶15 500 000,分图的方格每格表示100里,比例尺大约是1∶3 100 000。 采用“计里画方”方法绘制的地图,其精确性超过前人且真实可靠。按此法绘制地图沿用了500余年(从《禹迹图》绘制时间算起),直到清代康熙年间,采用经纬度测量,并采用了投影方法,但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的画方制图,也就是说清代地图是经纬度法和计里画方法配合使用的产物。 白鸿叶,国家图书馆馆员。 1(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版。 2杨鸿勋《公元前三世纪初的一幅建筑设计图——战国中山王陵“兆域图”》,《建筑学报》, 1979年第5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 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zz 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选集、文集 12 单行著作 121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 -1847年) 122 革命风暴的高涨与低落时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期(1864-1872年) 124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时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国际时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14 诗词 15 手迹 16 专题汇编 18 语录 2 列宁著作 21 选集、文集 22 单行著作 2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25 手迹 26 专题汇编 28 语录 3 斯大林著作 31 选集、文集

32 单行著作 3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35 手迹 36 专题汇编 38 语录 4 毛泽东著作 41 选集、文集 42 单行著作 42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44 诗词 45 手迹 46 专题汇编 48 语录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56 专题汇编 58 语录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 71 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宁 74 斯大林 75 毛泽东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书(新版)

数字图书馆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目录....................................................................................................................................................... - 2 - 一、方案概述.................................................................................................................................... - 3 -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 - 4 - 四、为何要购买数字图书馆?....................................................................................................... - 6 - 五、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 7 - 六、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 - 8 - 6.1 WEB前端功能.................................................................................................................. - 8 - 6.2 管理后台............................................................................................................................ - 8 - 七、电子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9 - 7.1 服务器软硬件环境要求..................................................................................................... - 9 - 八、售后服务标准政策和承诺....................................................................................................... - 10 - 8.1质量保障期声明................................................................................................................. - 10 - 8.2公司售后服务政策............................................................................................................. - 11 - 8.3项目培训计划方案............................................................................................................. - 12 - 九、阅览室软硬件配置清单........................................................................................................... - 14 -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书新版范本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 案书新版

数字图书馆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目录 .................................................................................................. - 2 - 一、方案概述.................................................................................. - 4 -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 5 - 四、为何要购买数字图书馆?....................................................... - 7 - 五、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 - 8 - 六、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 - 10 - 6.1 WEB前端功能................................................................... - 10 - 6.2 管理后台 ........................................................................... - 11 - 七、电子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12 - 7.1 服务器软硬件环境要求..................................................... - 12 - 八、售后服务标准政策和承诺 ..................................................... - 13 - 8.1质量保障期声明 ................................................................ - 13 - 8.2公司售后服务政策 ............................................................ - 13 - 8.3项目培训计划方案 ............................................................ - 15 - 九、阅览室软硬件配置清单 ......................................................... - 17 -

国家图书馆名家文库简介-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津流觞第38期 国家图书馆名家文库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图书馆为保存近现代和当代重要文化史料,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近现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化名人及历史人物的手稿,始设名家手稿文库。 1952年,王国维哲嗣王仲闻先生捐献了王国维手稿及信札。不久,许广平先生又将鲁迅手稿的大部分捐与本馆保存。1954年,本馆征集到当时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史学家吴晗的《朱元璋传》稿本,并通过他热情联系到闻一多夫人高孝真女士,又征集到闻一多先生全部手稿及部分画稿、印谱共计198种9000多叶。同年,惠承梁令娴梁思成捐赠,得以入藏梁启超饮冰室文稿393种8266叶并梁启超收藏的珍贵碑帖拓本,更在他的手稿中间发现了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墨迹和清末改良派著名代表人物康有为的书札。1958年,郑振铎先生的夫人高君箴女士捐赠了郑先生全部藏品,包括手稿、日记、信札等,更加丰富了馆藏。 五十年代,不少名家代表作品先后入藏本馆,其中有康有为的《大同书》、章太炎的《邹容传》、陈独秀的《孔子与中国》、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郭沫若的《屈原》、柳亚子的《南社纪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老舍《龙须沟》、曹禺的《北京人》、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吕梁英雄传》、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孙犁的《风云初记》、罗尔刚的《太平天国史》、傅雷的翻译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不少作者不仅将自己的手稿捐赠我馆,更热情襄助联系其他著者或出版社捐赠书稿,使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获得极大丰富。 七十年代后期,是本馆入藏名家手稿又一个高峰。一批国家领导人的手稿、题词入藏本馆,这中间就包括毛泽东主席那篇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继五十年代巴金先生捐赠了《家》、《春》、《秋》等手稿以来,1979年巴老又将一批手稿及自己收藏的其他名家手稿捐赠本馆。这个时期,先后入藏本馆的还有章世钊、高亨、红线女、叶恭绰等人的手稿。 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图书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名家签名本专藏文库。几十年来,在社会各界及出版单位的协助下,经过几代馆员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更加丰富、更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