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PPT

新馆的立面主要采用了石材、 钢和玻璃三种材料。
色彩较深的石材用于基座,带给人 以厚重沉稳的感受。
石材百叶在外这种做法,一方面
是防止阳光直射入图书馆,避免对
书的损伤;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进入
图书馆的光线更加柔和和自然。
大家好
5
国图新馆流线分析
二层平面图(从主入口进来直接是二层)大家好
在外观上,以尊重一期老馆的姿态出现:在
周围喧嚣的城市环境中,简约,安静,内敛,
凝重;高度上与一期裙楼保持一致,与城市
干道的边界和主入口形态,也都与老馆相呼
应。但作为时代的建筑,她无疑给人带来极
具时代建筑精神和技术的震撼,不仅仅在建
筑的外观,更在内部空间的使用上得以体现。
大家好
4
国图新馆总平面图
平面上,是一个近似正方形的简洁外形,
旧馆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个 性。其建筑风格与其后面著名的紫竹院公园 的古老和幽静遥相呼应。
旧馆的借、阅、藏分明的分区,这是当时那 个年代最典型的图书馆建筑布局方法。
大家好
3
中国国家图03年~2007年间建设。位于北京市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位于国家图书 馆北侧,原预留用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进入主入口,是作为交通枢纽的入口大厅。起始的
空间低矮亲切,但马上长直的电梯和大面积的落地
玻璃幕墙映入眼帘,使人的感官发生改变,这很像
传统设计手法中的欲扬先抑。新馆虽然在建筑外观
上呈现内敛,但壮阔的室内却完全匹配了国家图馆
重要的公共建筑地位。
大家好
8
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作为图书馆核心的阅览室部分,是新 馆建筑空间的高潮,也是整栋建筑的 灵魂。一个全开放的50mx50m的阅览 中庭,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低矮空间 体验。阅览中庭向上逐层扩大,全部 由梨花木书架形成的书墙围合。 这样一个退台形式的贯穿空间,保证 了每层都有来自天窗的自然能光。主 要光线自然光,由天窗和高侧窗照进 来。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实景图设计机构: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KSP)作品类型:建筑设计项目类型:文化建筑图片类型:实景照片设计风格:现代风格所在地区:中国->北京->海淀区摄影师:H ansSchlupp德国 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一座可以展现中华文明精髓、令人为之震撼的建筑。
它强调了中国文化过去的辉煌,且面向未来,这是一座可以宣告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建筑:环绕着中国图书宝藏“四库全书”的,是浩瀚无边的数字图书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它要为12,000,000多册藏书寻一处安身之所。
尤根·恩格尔(Jürgen Engel)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必须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设计一座超越时代、同时又独具匠心的建筑。
它必须引人瞩目,但又应该庄重内敛,不会使人忽略了图书馆内藏书的珍贵意义。
”这是一座不去迎合周围火柴盒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作品。
北京虽然有着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但却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基调。
因此,建筑师从北京古典公共建筑的经典构造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升起的基座和拾级而上的大型台阶,加上宏伟的柱形结构和“漂浮”的屋顶。
建筑师以这种构造为基础,积极寻求具有当代特色的诠释方法。
与很多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视觉重点是屋顶的造型。
建筑师经过苦心力作,设计出了现有的建筑作品。
总高度27米的建筑按照功能的不同被分为三个部分:它包括一个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石的基座,用于珍藏历史经典作品;一个玻璃围合的全通透中间层,在南北两侧各有三个巨型支架支撑着屋顶,它不同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开敞的空间,代表着现在;还有一个“漂浮”的巨构金属屋顶,代表着数字化的未来。
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座建筑上既相互对比又紧密结合。
这座建筑就像是一件从古代和传统中蜕变而成的艺术品,虽然高高地飘离在古老和传统之上,但却又与它们相生相息,互不排斥。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
2、推进信息化服务,加快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数字化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3、加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推行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机,满足读者对图书借阅方便快捷的需求,增加读者服务感受和满意度。
4、加强馆员培训,增强馆员的服务技能,使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增加文献资源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文献资源: 1、不断增强中外新书的收购,及时更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2、加强中外期刊、报纸的收藏,同时加强电子资源的收集和建设。
3、加强中外文献互借,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优势。
4、拓展中外数字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比如建立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库等。
三、完善图书馆服务为了完善图书馆服务,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门禁管理系统,保障图书馆安全。
2、在图书馆内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服务质量,如增加座位、提供口袋Wi-Fi等。
3、加强图书馆管理,更好地规范读者的秩序和管理工作,如对读者的行为做出一定规范和约束等。
4、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事务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开设中外读者文化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文献资源和完善图书馆服务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这将进一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并促进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2020年12月,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获得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的荣誉,这是对他们多年来为孩子们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他们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 为孩子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知识奥秘,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
社会机构
内容摘要
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内的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专为6至15岁的孩子们打造的梦幻 知识殿堂。这里珍藏了近万册近年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如同一片丰富多彩的书籍森林,让孩子 们在书海中畅游,探索无尽的知识宝库。此外,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更加多 元,更加现代化。
提醒
提醒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只提供阅读服务,不外借。进馆的少年儿童最好带证件(或学生 证),但图书馆建议,小学生尽量有家长的陪同,家长凭有效证件才可陪同孩子进馆。一个孩子 只能由一位家长陪同进馆,不可两位家长陪同一名孩子。 注:有效证件指的是家长,工作证,户口本,老年人的老年证也可以。
暂停开放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阅览室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以及少年儿童的热切愿望, 为加强面向中国少年儿童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经过深入调研。在2010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图书馆将出台多项少年儿童服务新举措,并以此为契机,不断 丰富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内容,拓展服务新途径,以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关村总馆) 长期以来不允许16岁以下少年儿童进入的国家图书馆,从2010年5月31日开始,开设少年儿童图 书馆,面向未成年人开放(6岁到15岁少年儿童)。
世界十大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让我们认识一下世界十大图书馆吧!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最大的三所图书馆!一、美国国会图书馆馆一样,是传统、政治和个性化的体现。
尽管国会图书馆建立于但实际工作场所直到1802年才建成。
在馆员的职责没有做过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任职资格。
年,参议院获得批准图书馆馆长享有选举权时,才对相应的工作做出具体国会图书馆馆长由总统任命,并由参议院投票表决,为终身制。
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图书馆长的尊重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2、开放时间现在,凡是年满17岁,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以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办理免费阅读证。
托马斯·杰斐逊大厦周一至周五:10:00a.m.-5:30p.m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1、概况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
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
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鲁缅采夫伯爵于1826年在圣彼得堡去世,出于"有益于祖国和教育"的目的将其藏书捐赠。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中国国家图书馆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编员工1529人,本科学历以上占86%;其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 级职称398人,中级职称717人,初级职称235人。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有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业务管理处、党群 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台港澳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法律事务 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研究院、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立法决策服务部、参考咨询部、 数字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缩微文献部、社会教育部、展览部、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民国时期文 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国图艺术中心、出版部、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33个机构部门。
1、本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 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本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 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世界十大图书馆

世界十大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让我们认识一下世界十大图书馆吧!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最大的三所图书馆!书馆馆员的职责没有做过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任职资格。
直到1897年,参议院获得批准图书馆馆长享有选举权时,才对相应的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国会图书馆才在美国社会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目前,该图书馆以1亿2800万册的馆藏量成为图书馆历史上的巨无霸,图书馆书架的总长超过800公里。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最新介绍:目前藏品总数1.3亿,其中0.29亿书籍、只有使用借阅证才能进入读者阅览室和读书借票表决,为终身制。
历任馆长的名字都镌刻在杰弗逊大楼一侧的大理石墙壁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图书馆长的尊重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2、开放时间现在,凡是年满17岁,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以向美国国会图书馆申请办理免费阅读证。
托马斯〃杰斐逊大厦 周一至周五:10:00a.m.-5:30p.m1、概况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第一大图书馆,藏书总量仅次于拥有2.1亿册/件藏书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居世界第二位。
该馆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
1862年鲁缅采夫博物馆由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迁入由著名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坐落于克里姆林宫旁的帕什科夫楼。
同年,作为该博物馆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公共图书馆开放,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该馆当时藏书基础是著名国务活动家鲁缅采夫伯爵丰富的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軟件的開發和維護
3/2003 - 中文大學圖書館開始設計新的規範 軟件
兩套軟件的比較
規範記錄舉例
HKCAN 現況
❖ 由香港七家成員圖書館分担經費
❖ 成員圖書館向數據庫提供規範記錄
❖ 香港中文名稱規範數據庫(2005 年 9 月)
個人著者 : 94,696 筆 團體名稱 : 16,142 筆 會議名稱 : 1,199 筆 劃一題名 : 25,388 筆 合共 : 137,425 筆
❖ 第三次會議 2005 香港 JULAC聯校圖書館館 長諮詢委員會主持
❖中國大陸 ❖(Mainland China)
中國國家圖書館
❖ 規範工作標準化 –
《規範數據款目規則》 《中國機讀規範格式》 《中文圖書名稱規範數據款目著錄規則》
❖ 概況 –
❖1995年 - 成立 “名稱規範組” ❖2000年 - 22 萬條記錄 ❖包括個人名稱、團體名稱與題名名稱三个部分 ❖分別有: “中國古代著者規範數據庫”及“現代著
OCLC – July 2005 Announcement
❖ /news/announcements/announcement171.htm
Access to the Chinese Name Authority File
Access the Chinese Name Authority File to search over 120,000 Chinese name authority records and copy data to paste into bibliographic records. The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 of Hong Kong creates and maintains the Chinese Name Authority File, which is expected to grow at a rate of 8,000 to 10,000 records a year. Access the file using the menu item: Authorities, Search, Chinese Name Authority File.
中文名稱規範資料庫 建置與發展概況
報告人: 宋自珍博士 中文名稱規範聯合協調委員會會議 第三屆輪值主席/ 香港地區聯校圖書館館長諮詢委員會代表/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
宗旨 協調規劃 • 兼容標準 • 合作建設 • 共享資
源
繼續推動中文名稱規範的建設與發展
個人名稱規範檔建立過程
❖ 整理書目記錄中的中文個人名稱標目
分析成員館整理的標目
❖批次處理建立中文個人名稱規範記錄
確定規範標目及其附加成分 建立規範記錄 形成規範文檔:與書目文檔連接 人工修改完善
中文個人名稱規範檔建立過程
❖ 建立規範記錄:467,047條
❖ 人工完善後共有規範記錄466,740條
CNAD
❖ 記錄格式 – C-MARC ❖ 資料庫規模
包括個人名稱及少數團體名稱 截至2005年10月,資料庫所收名稱權威共計
438,706筆,其中整併完成的唯一記錄有 223,192萬筆,彙整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 。
CNAD
❖ 軟件系統功能
功能: 檢索、記錄維護、下載等 內碼: Big5, CCCII MARC 格式: MARC21, C-MARC 非登記用戶可從網頁查詢及下載
規範記錄及數據整理
❖ 香港是雙語社會, 中英文皆為官方語言。 作 者常以雙語發表作品。
❖ 尋求一途徑支持在圖書館目錄系統下同時和 全面地檢索同一著者的雙語出版品。
❖ 2000 年 5 月- 採用 7XX 規範模型。
2003 - 7XX 軟件正式使用並成為 Innopac 系統的一個 正式功能。 以下為7XX 規範模型的圖書館目錄舉例:
團體名稱標目34,530條
統一題名標目40,623條
❖CALIS聯合目錄規範統
CALIS 規範資料庫
❖ CALIS - 建設以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為核 心的教育文獻聯合保障系統, 實現信息資源共 建、 共知、共享。
❖ 規範資料庫 採CN-MARC, 同時可轉換其他格式 並列同一實體不同語種的規範標目於同一記 錄內 軟件是自行開發的
新增67,798條 維護更新:3萬條 刪除:3,716條
名稱規範資料的增長與完善
❖ 截止到2005年10月25日,中文名稱規範577,624條,包 括:
個人名稱標目502,471條
❖ 普通現代 :414,905 ❖ 現代少數民族:7,912 ❖ 古代人名:32,275 ❖ 外國人名:47,379
❖ 成員 :
1. 中國國家圖書館 (NLC) 2.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CALIS) 3. 香港聯校圖書館館長諮詢委員會 (JULAC) 4. 漢學研究中心 (臺灣)
❖ 第一次會議 2003 北京,CALIS 主持
❖ 第二次會議 2004 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主 持
第一次業務培訓 2005 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主 持
連接了1,050,407個書目標目, 平均比例1: 2.25
連接書目記錄680,588條
❖台灣 ❖(Taiwan)
台灣
❖ 1990 年–台灣漢學研究中心和台灣大學 圖書館合作
❖ 成立「中文名稱權威資料庫工作組」
❖ 後期改稱「中文名稱權威資料庫」(CNAD)
❖ 2001 年建置,彙整兩館的名稱權威,兼 具查尋及轉錄功能。
者規範數據庫”
中國國家圖書館
❖ 中國古代著者規範數據庫
收錄中國自古代至1911年的著者名稱, 共3萬種
❖ 現代著者規範數據庫
收錄1912年以後的著者和團體著者, 共49萬種
❖ 最新發展 –
❖2003 年 4 月, 名稱規範制作已融入編目流程 ❖可在互聯網上檢索
名稱規範資料的增長與完善
❖ 從2004年12月15日- 2005年10月15日期間, 國家圖書館共:
❖香港,中國
❖ (Hong Kong SAR, China)
香港 ❖ 背景: JULAC-HKCAN
1999 - 成立“香港中文名稱規範數據庫
(HKCAN)工作小組”
2001 年 - 正式命名為 JULAC-HKCAN 數據庫
❖ 宗旨 – 建立能反映中文著者和機構名特點
的規範數據庫, 採合作編目方式改進和簡化規 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