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共25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

中国国家图书馆方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
2、推进信息化服务,加快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数字化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3、加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推行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机,满足读者对图书借阅方便快捷的需求,增加读者服务感受和满意度。
4、加强馆员培训,增强馆员的服务技能,使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二、增加文献资源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文献资源: 1、不断增强中外新书的收购,及时更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2、加强中外期刊、报纸的收藏,同时加强电子资源的收集和建设。
3、加强中外文献互借,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优势。
4、拓展中外数字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比如建立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库等。
三、完善图书馆服务为了完善图书馆服务,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门禁管理系统,保障图书馆安全。
2、在图书馆内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服务质量,如增加座位、提供口袋Wi-Fi等。
3、加强图书馆管理,更好地规范读者的秩序和管理工作,如对读者的行为做出一定规范和约束等。
4、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事务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开设中外读者文化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文献资源和完善图书馆服务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这将进一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并促进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国家图书馆打造数字化图书馆

馆藏敦煌文献数字化。截至2008年底,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敦煌写卷820卷、2.3万拍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并已在互联网上向全球读者提供服务。
在谈到数字化图书馆时,于洪波表示,“数字图书馆时代”可以理解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模式,应该是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和读者,也有网络终端模式的图书馆和读者,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方便、快捷、及时、有效。
作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内容提供者,国家图书馆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在中文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重要责任。从1987年起,国家图书馆开始致力于电子出版物的收集与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2000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2005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主持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获得国务院批准开始建设,工程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基地和中文数字信息服务基地的目标。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维修改造工程完成后,建成的数字化图书馆的非结构数据存储量将达到800TB左右。
中文古籍文献数字化
截止2008年底,国家图书馆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主要中文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有:
馆藏地方志数字化 [。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馆藏地方志全文影像6868种335万页,其中有2000种120余万页经过了全文文本转换。
馆藏拓片数字化v]。国家图书馆藏有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3万余种,13万余件,内容也非常丰富。截至2008年底,已经完成元数据加工2.3万余条,影像2.9万余幅。
未来存储的发展方向
国家图书馆中央控制室主任、总工程师于洪波表示,大数据存储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面对,一个是“存”,另一个是“用”。“存”讲的就是完整、持久,“用”的含义是及时、有效,这也是国家图书馆大数据存储面临和需要应对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主要的解决办法是,由于纸质的传统文献的保存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同时和保存的环境、手段息息相关,而数字化的多种介质存储是持久保存的手段之一,所以传统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转变,是保存、传播和应用的基础。
中国国家图书馆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编员工1529人,本科学历以上占86%;其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 级职称398人,中级职称717人,初级职称235人。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有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业务管理处、党群 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台港澳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法律事务 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研究院、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立法决策服务部、参考咨询部、 数字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缩微文献部、社会教育部、展览部、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民国时期文 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国图艺术中心、出版部、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33个机构部门。
1、本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 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本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 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作者:***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21年第03期摘要:國家图书馆经过30余年的积累,逐步形成立体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服务基地。
论文对国家图书馆各个时期的数字资源建设策略及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国家图书馆未来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数字馆藏发展策略、加快实现数字资源的全流程管理、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开展知识组织和新型数字资源建设、深化开放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G258.1 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21.0043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基础。
数字资源建设有助于以数字化的形式使得文献和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于提高公众知识水平与文化素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图书馆针对馆藏特色文献,以自主建设方式为主进行数字资源建设,近年来,为了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数字资源服务和保存的迫切需要,除了自主建设数字资源,还增加了外购、征集、网络采集等建设方式[1]。
经过30余年的积累,截至2020年底,国家图书馆建设了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以及音视频等海量数字资源,数字馆藏总量达2 274.5TB,外购数据库251个[2],逐步形成立体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服务基地。
1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策略和专项规划解析为保障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有序、科学和高效,国家图书馆自2003年开始制订数字资源建设相关策略和规划,以为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确定目标、明确方向与提供宏观指导。
2003年,国家图书馆制定了《数字资源建设2003-2005年规划》,主要确定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05年,为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规范性,国家图书馆制定了《数字资源建设条例》,提出数字资源建设实行“中文为主,外文为辅,通用性资源外购为主,特色资源自建为主”的方针,以及“统筹规划、公益为主、突出特色、遵循标准、科学管理、自建购进并举、重视知识产权、边建设边服务”的基本原则。
国家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

国家图书馆可以在实体场馆中提供现场培训指 导服务,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解答和帮助。
04
数字资源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与体系
资源丰富性
评价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是否涵盖 了广泛的领域,是否能够满足不同 读者的需求。
更新频率与时间
评价数字资源的更新频率和时效性 ,以及是否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学 术成果和社会动态。
国家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 资源
2023-10-29
目录
• 数字资源概述 • 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 数字资源的利用与推广 • 数字资源的评价与反馈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数字资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字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 、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数字资源具有存储密度高、检索便捷、使用灵活、共享性强等特点,能够大 大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效率。
数字资源的类型
电子图书
国家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涵盖了文学、历 史、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
电子期刊
国家图书馆收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电子版,包括中 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资料。
国家图书馆提供移动应用程序 和微信公众号等服务,用户可 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 设备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推广策略与方法
宣传推广
国家图书馆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如展览、讲座、宣传栏等, 向用户宣传数字资源的优势和利用方法。
社交媒体推广
国家图书馆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发 布数字资源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方法,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献资源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已成为图书馆事业转型的必然趋势。
作为国家级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来也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围绕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从战略的提出、内容的方向、实施的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略的提出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战略是在2011年正式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将中国国家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资源服务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型图书馆。
战略的提出是对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需求的一种响应和主动研究,也是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积极与各行业、各地图书馆合作,与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化事业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推广。
二、内容的方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图书馆建设。
这是数字化发展的核心之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把实体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的重要手段。
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是将文献资源数字化、数字内容的存储和加工以及数字内容传播和利用等方面。
2、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们积极响应新经济时代的主要措施之一。
中国国家图书馆因其开放式、公共性特点,开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这些优质的数字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推广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3、数字人文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人文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
作为一座文化宝库,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它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献资源的保存、保护、研究和传播,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

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一种图书馆形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首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合法合规运行。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注重资源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应当包括各个领域的权威性文献、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报纸杂志等,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应当来源于权威性的出版机构和学术机构,确保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另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注重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数字化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以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共享。
同时,数字图书馆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此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数字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便捷、高效的检索和借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数字图书馆还应当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最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注重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可靠。
同时,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管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和威胁。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法律法规、资源建设、技术支持、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应当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符合标准要求,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动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设计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设计魏大威;孙一钢【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总结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以服务、资源、标准、技术四个方面作为总体设计中的出发点,详细论述了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基础支撑环境、标准规范体系、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网管安全保障、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设计内容,最后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对于总体设计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思考.该文为2008年第八期<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专刊的文章之一.【期刊名称】《数字图书馆论坛》【年(卷),期】2008(000)008【总页数】9页(P23-31)【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总体设计;服务;数字资源【作者】魏大威;孙一钢【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国内开始出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并逐渐升温,一些全国性、地区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纷纷进行规划或立项建设,许多图书馆作为独立的个体也进行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益探索,而商业机构的介入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是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二期工程和基于“中美百万册图书计划”(CADAL)的文献数字化工程两个专题项目构成的行业性数字图书馆系统。
CADLIS包括数字资源体系、软硬件平台和运行服务体系。
数字资源体系建设除了继续扩大原有的联合目录、学位论文、期刊篇名数据库外,加大了全文文献库的建设。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项目,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科学院全院科研人员提供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
CSDL提出了“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理念,CSDL的随易通服务,使用户在任何地点上网,均可查询用户所在单位购买开通的数据库,并且为用户提供权威、可靠的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