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土家人饮食习惯

合集下载

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土家族饮食以玉米、小米、马铃薯等为主要粮食,配以猪肉、鱼类和野味等多种食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一、主要食材1.粮食类土家族的主要粮食包括玉米、小米、红苕、马铃薯等。

玉米是土家族人民的主食之一,他们将玉米制成各种食品,如玉米面、玉米粥、玉米糕等。

土家族人民对玉米有着深厚的情感,玉米代表着土家族人民的生命和希望。

2.肉类土家族人民主要以猪肉为主要肉类食材,他们喜欢将猪肉腌制成腊肉或者熏肉,以增加口感和保存期限。

土家族人民还喜欢食用鱼类和野味,如山猪、野鸡、野兔等。

3.蔬菜类土家族人民崇尚自然,他们重视蔬菜的种植和食用。

常见的蔬菜有豆角、四季豆、青椒、南瓜等,他们通常将蔬菜与肉类搭配烹制,使得菜肴更加丰富和营养。

二、烹饪方式1.蒸土家族人民喜欢使用蒸的方式烹制食品。

他们使用竹筒蒸煮食材,这种方式能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土家族人民常用蒸制玉米、木耳等,制成香糯可口的菜肴。

2.炖土家族人民喜欢使用炖的方式烹制食物,通过炖煮可以将食材中的营养充分释放出来。

他们常常把猪肉、鸡肉、鱼类等食材制成美味的炖菜,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3.炸土家族人民也会使用炸的方式烹制食物。

他们通常使用马铃薯等食材炸制成土家族传统小吃,如土家族炸饼、土家族炸饺子等。

这种方式烹制的食物酥脆可口,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

三、饮食习俗1.宴饮土家族人民喜欢举办宴会,将宴请亲朋好友视为一种社交活动。

土家族人民在宴会上除了品尝各种美食之外,还会进行歌舞表演、击鼓传花等娱乐活动,增加宴会的欢乐氛围。

2.送情土家族人民在传递感情和表达谢意时,喜欢使用送食物的方式。

他们通常会准备一些土家族特色小吃或者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送给亲友,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四、饮食文化的意义土家族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连接族群和传承文化的纽带。

“三下锅”是张家界特色地方菜

“三下锅”是张家界特色地方菜

“三下锅”是张家界特色地方菜“三下锅”是张家界地区名声较为响亮的特色地方菜。

所谓“三下锅”其实就是一种很方便的干锅,它由多种主料做成,有腊肉、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香肠、猪头肉等,食客可各选其三;辅以干椒段、美人椒、西红柿、土豆、豆腐、笋子、萝卜干、干豇豆、红薯粉、豆腐皮等配菜,以及葱姜蒜、花椒、桂皮等香料,由本土厨师在经过秘方腌制后炒熟下到干锅中,上桌后再用小火继续烹煮,香辣味慢慢飘出,芳香四溢,引人垂涎欲滴。

如今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

它不仅食用选材更加丰富广泛;吃法也有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十足,不能吃辣的人恐怕难以享受;汤锅相对来说适中,老少皆宜。

菜品可根据客人的喜好搭配,人数多,食材也多,种类不断增加,吃起来味道非常不错。

当地人最喜欢的搭配为肥肠、猪头肉和腊肉,或脆肚、鲜猪肉和竹笋,或腊猪脚、萝卜干和海带等“三下锅”菜式。

如在吃时,再配以湘西特有的擂钵辣子、酸萝卜、霉豆腐、藠头酸菜等凉碟调味,滋味更是悠长,直叫你吃得涕泪横流却又不忍罢手,这就是张家界“三下锅”的魅力了。

有人说,看完张家界的山水,不吃“三下锅”,那只享受了张家界的一半文化,会终身遗憾。

正宗的“三下锅”虽然好吃,但在张家界的大酒店里面吃不到,只能在当地人喜爱的家常菜小餐馆里吃到。

张家界“三下锅”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华。

一锅红彤彤的“三下锅”,既吃出了它的色香味,也吃出了它厚重的文
化。

古丈美食简介文案

古丈美食简介文案

古丈美食简介文案一、古丈美食的独特魅力古丈作为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湘西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美食也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熏陶而独具特色。

古丈美食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二、众多的地道特色美食1. 古丈辣子鸡古丈辣子鸡是古丈最有名的地方美食之一,它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辣子鸡选用新鲜的土鸡,肉质鲜嫩,搭配上独特的辣椒调味料,入口麻辣香鲜,令人回味无穷。

制作辣子鸡的关键在于选料,辣椒选用零度山椒和特色辣椒,配料选用茶油、郫县豆瓣酱、葱姜蒜等,经过炒制拌炒后,鸡肉入味入香,肉质鲜美。

品尝古丈辣子鸡,辣中带麻,香气四溢,让人欲罢不能。

2. 古丈翘皮蛋古丈翘皮蛋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别具一格,既有咸鲜的味道,又有口感酥脆的风味。

翘皮蛋选用土鸡蛋,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腌制而成,蛋壳外表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

制作翘皮蛋需要将鸡蛋放入酱汁中腌制,然后入锅煎至金黄色即可。

煎蛋的时候,鸡蛋外层会形成一层脆皮,内里则保持着鲜嫩的口感,入口酥脆可口,营养丰富。

3. 古丈木鱼豆腐古丈木鱼豆腐是一道融合了湖南传统美食和古丈特色调料的菜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选用新鲜的豆腐和湘西特色木鱼片,经过切丝、炒制等工艺制作而成。

制作木鱼豆腐的关键在于选料和炒制火候的掌握。

选料方面,豆腐要选用鲜嫩的豆腐,而木鱼片要选用新鲜的木鱼,口感更佳。

炒制方面,火候要足,保持豆腐嫩滑的口感,同时木鱼的香味也要充分发挥出来。

4. 古丈宜章豆腐糕古丈宜章豆腐糕是当地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

选用上好的黄豆和当地特色白酒进行蒸煮,使豆腐糕入口绵软鲜嫩,豆香味浓厚。

制作宜章豆腐糕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浸泡黄豆、磨浆、煮糊、蒸煮等。

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比例,以确保豆腐糕的口感和味道。

品尝宜章豆腐糕,绵软的口感和浓郁的豆香味会令人陶醉。

三、结语古丈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味成为了湖南省的一张名片,也是众多游客必去的美食胜地。

张家界美食:土家十大碗

张家界美食:土家十大碗

张家界美食: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来源于当地民间节庆及招待贵宾时惯用的菜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半荤半素、一菜两味、油而不腻。

相传,土家人生性好客、爱面子,但由于当时生活贫困,无力安排上好足量的菜肴。

为了使餐桌上菜品的数量多,面子好,一般每桌安排十碗菜,且每碗下面用素菜垫底,上面用荤菜盖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举办红白喜事时的固定菜式及习惯称谓“土家十大碗”。

第一碗:农家贺菜
主料:猪肉、黄花、红薯粉丝
寓意:长相依
功效:解热消肿、化痰消暑
第二碗:地方烩千张
主料:猪肉、千张皮、胡萝卜
寓意:千里相会
功效:补钙养容、胡萝卜素
第三碗:海带蒸猪手
主料:猪手、海带
寓意:万年青
功效:补钙、补锌、铁
第四碗:土家煨排骨
主料:排骨、黑木耳
寓意:聚宝盆
功效:降脂、有抗癌功效
第五碗:黄豆炖土鸭
主料:土鸭、黄豆
寓意:金满斗
功效:补虚益气、去寒清湿
第六碗:白玉地参主料:白萝卜、高汤
功效:益气、护肝
寓意:银满仓
第七碗:风味汤泡鱼
主料:雄鱼肉、油豆腐
寓意:年年有余
功效:通经络、补脑开胃、益气
第八碗:乡村扣肉主料:五花肉、地方盐菜
寓意:满堂红
功效:湿润皮肤、丰肌体健脑
第九碗:土家和欢主料:黄豆、南瓜叶
寓意:青青白白
功效:补钙、锌、纤维素青高
第十碗:蒜茸时蔬主料:时蔬、蒜子
寓意:四季长青
功效:绿色食品、含丰富维生素。

土家族有哪些饮食禁忌

土家族有哪些饮食禁忌

土家族有哪些饮食禁忌土家族人民生活在大湘西的张家界,拥有悠久的土家历史和深厚的土家族文化。

通过对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的了解我们知道,土家族其独特的饮食习惯,是湖南湘西的一大特点。

那么土家族有哪些饮食禁忌呢?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地区山多田少,食粮以稻谷、玉米为主,杂以小米、红苕和洋芋。

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

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煮饭一般是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的铁三脚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热天或人客多的时候使用。

饭食品种很多,土家族人最爱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

酸辣子是将红鲜辣椒拌玉米舂细粉粒,装于扑水坛中,半月后可食,食法有干炒、水煮;糟辣子是将红鲜椒切碎,加生姜、花椒和盐,密封坛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

酸菜,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

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

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

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在张家界,几乎各种蔬菜都可以制成酸菜,如青菜酸、萝卜酸、洋姜酸、豇豆酸、大兜菜酸、苞谷酸;肉鱼之类加点糯米粉或小米粉,放入坛中密封,制成酸鱼、酸肉、酸肠子,用油煎炒,十分可口。

酸菜开味助消化,深受土家人的喜爱的菜食。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或十多个酸菜坛子,一年到头,餐餐不离酸。

腊肉,更是土家人最喜爱的菜食,进人腊月,家家户户杀年猪,一般人家杀一头或几家合杀一头,富有之家杀二头。

鲜肉裹食盐、花椒、五香粉,在缸内腌10天左右,挂在炕上慢慢熏干,夏季埋于谷堆储存。

土家族传统饮食

土家族传统饮食

土家族传统饮食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饮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饮食以农作物和狩猎采集的物品为主要食材,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式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饮食的特点和代表性菜肴。

首先,土家族的传统饮食注重谷类食物的消费。

包括稻谷、玉米、高粱等。

土家族人民以稻米为主食,通过煮饭或蒸馒头的方式加工谷物。

特别是粑粑,这是一种以粘米粉或玉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传统食品,口感软糯,非常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

其次,土家族的传统饮食也以草本植物和野生动物为食材。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很多时候依赖于山林间丰富的资源。

他们采集到的野生植物包括山野蔬菜、木耳、竹笋等,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山珍野味”的食材都是土家族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土家族人还会捕捉山中的野生动物,例如野兔、野鸡等,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

土家族的传统饮食注重清淡和酸辣口味。

在土家族的饮食中,酸味和辣味常常被使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家酸辣鱼。

这道菜采用当地特产的天然鱼类,经过腌制、炖煮等烹饪程序,配以酸辣的汁料,使菜品酸辣适口,鱼肉鲜嫩可口。

此外,碗糕、毛豆酱、酸汤等都是土家族传统饮食中常见的菜肴。

碗糕是一种外观类似年糕的传统食物,由糯米制作而成,口感糯软,常常和肉类一起食用。

毛豆酱则是一种以毛豆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调味品,口感醇厚,被广泛应用于土家族传统菜肴的烹饪中。

酸汤则是以酸笋和酸豆角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汤品,以其清爽酸辣的味道让人一扫炎热,非常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喝汤”。

土家族人民将汤视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百汤不如一碗”。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席,土家族人民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汤品,例如薄荷汤、紫苏汤等,以此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最后,土家族的传统饮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人民通过饮食传统,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土家族的传统饮食也成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婚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家族人文历史

土家族人文历史

土家族人文历史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区;总人口160.12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111.79万人,其中,土家族97.87万人、白族10.98万人、苗族2.78万人。

土家族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湘西宗教文化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

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

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

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张家界少数民族节日土家三过年:土家人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过赶年”的晚上,寨中空场燃起篝火,土家人围着篝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

“六月年”是因土家人历史一次重要的迁移,完成迁移的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土家人在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过“六月年”的习俗。

“十月年”是土家人在迁移后为迎接新家园第一个丰收季节而进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组织起庆祝活动,互相拜年,共庆“十月年”。

哭嫁歌《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

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到姑娘的声音哭嘶哑为止。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

我的家乡独特的土家风情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了独特土家风情的地方。

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峰、原始的森林和独特的土家民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文章中,我将介绍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土家民俗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一、壮丽的山峰和原始森林张家界以其壮丽的山峰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誉为“九天之内一天上,天下之内无二处”的天门山。

这座山峰峭拔险峻,山顶上有着宽广的门洞,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

站在天门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天门山,张家界还有其他许多美丽的山峰,比如黄龙洞、宝峰湖等等。

这里的山峰多姿多彩,有些形状奇特,如飞来石、金鞭岩等。

在这里,人们可以漫步于原始的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二、土家民俗的魅力张家界的土家民俗文化是该地的一大特色。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装和民俗习惯。

在张家界,人们可以欣赏到土家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这些表演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土家族的木板腰鼓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人们手拿着尺寸不同的木板,用力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配合舞蹈动作,形成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这是土家族人民表达欢乐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除了木板腰鼓,土家族还有其他的民俗活动,如古老而神秘的巫山祭祀,以及特色饮食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等。

这些活动和习俗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土家族的独特文化。

三、独特的文化特点除了自然风景和土家民俗,张家界还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里的人们热爱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宗教信仰。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是学习文化和传承智慧的重要途径。

张家界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春节、端午节等等。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如舞狮子、舞龙等等,以表达对节日的祝福和喜庆之情。

此外,张家界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

例如,土家族的刺绣艺术是独具特色的,绣品上鲜艳多彩的线条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富有艺术价值,也成为了旅游纪念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土家人饮食习惯
[作者:Admin来源:张家界国际大酒店点击数:1970 更新时间:2007-01-11 文
章录入:Admin]
张家界土家人饮食习惯
节庆、礼仪食俗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有的农户腊肉存放两三年。

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

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

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

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土家人主食以苞谷、大米、高粱、红薯、杂豆、洋芋为主。

加工花样颇多,吃法亦很讲究。

菜肴讲究酸、辣、香,与食苞谷杂粮等粗食,有密切联系。

杂粮粗涩难咽,配以酸、辣、香,益于开胃。

医学研究,认为酸、辣还可以杀菌、防治肠胃疾病。

辣椒、生姜、野花椒、山胡椒、葱蒜等,是终年常用作料。

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

辣、酸、香三字,土家族妇女做出了许多妙文章。

腌制泡辣子,吃起来又辣又麻,别有滋味。

酸辣子,既可油煎,又是上等作料。

糯米酸辣子、苞谷酸辣子可算是土家妇女的绝技。

秋冬后,谁家都要制作几坛各种辣品,以备冰封时节、农忙季节、蔬菜淡季吃。

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猪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成酸鱼肉,既不油腻、臭腥,又防腐,上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和渣也是土家人极喜爱的菜肴。

以黄豆粉掺青菜叶温火煮,味美易咽,营养丰富。

豪饮品茗,也是土家族人一大嗜好。

土家酿酒工艺精道且种类繁多,如五谷杂粮酒(包谷烧)、葛根酒、药材酒、果品酒、蛇酒、虎骨酒、猴头酒,几乎无物不可酿酒。

饮酒亦有讲究,明清时期,土家族有特殊唱酒习俗,谓之“咂酒”。

据传咂酒始于明代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战事。

土家族人为让自己子兵按时奔赴抗倭前线,将酒坛置于道旁,内插竹管,每过一人咂酒一口,以此传习成俗。

茶,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

茶,有凉水甜酒茶、凉水蜂蜜茶、糊米茶、姜汤茶、锅巴茶、绿茶、灯笼果茶、老叶茶、茶果茶、还有炒米茶、蛋茶等等。

凡来人来客,主妇必视其对象筛茶,层次级别颇有讲究。

常客筛一般茶,贵客筛蛋茶、甜酒茶。

夏天天热口渴,山民用葫芦、竹筒提来沁凉清洌山泉,冲糯米、高梁甜酒,连酒糟一起喝。

土家族喜养蜂,蜂蜜为居家珍藏,客来茶中加放蜂蜜,或净冲蜂蜜,这是客人的口福。

冬天,喜喝熬茶。

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

熬茶多用老茶叶或茶果,汤色深红,香气扑鼻。

糊米茶是将米炒成焦块,用布扎紧,放至开水中,待冷却后喝,有止渴解暑之功能。

“住山*山,*山吃山。

”这是土家族生活经验之谈。

诸如野猪、麂子、白面、竹鸡、刺猪应有尽有;
胡葱、椿芽、蕨笋、葛粉、枞菌、野木耳、野山菌、地米菜易季而生。

九月是枞菌旺季,满山遍野随手可采,枞菌是菌类佼佼者,炖肉煮汤,鲜美至极。

若用油烹炸,谓之“菌肉”,香纯味鲜。

武陵山里多野蜂,巢于树洞土窟之中。

蜂卵化蛹时,人们乘黑夜,举火焚巢,将成蜂逐走,取其卵蛹,油炸酥脆,堪称土菜一绝。

过年馔肴,风味独特,尤其讲究腌制腊味野味。

山民将野猪、麂子、白面卤成腌缸中半月,取出挂于火炕烟熏火烤,作成宴宾上等佳肴。

“血豆腐”即将豆腐合猪血、猪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状,捋成卵形,以竹筛置火炕上,烟熏烤至腊黄,吃起来耐嚼味香,堪称佐酒上品,亦为土家特色菜。

“合菜”俗称“团年菜”,是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

相传民嘉靖年间,土司奉旨出兵抗倭,为不误军机,士兵煮合菜提前过年。

其制作是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子条(沫)等合成一鼎锅熬煮,即成“合菜”。

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

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社饭”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节饭”。

其作法是先于节日前上山扯来野葱、社菜(形似艾蒿,亦称水蒿子),洗净剁碎,放于锅中焙干。

煮饭时,先把肥腊肉炒香,铲出待用。

煮社饭时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熟后方下糯米,然后,将米汤滗净,放进社菜、胡葱和腊肉,搅拌均匀,阴火焖熟。

揭开锅盖,香气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猪血稀饭”。

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生日,土家族人杀猪祭祀。

庙祝时煮“猪血稀饭”祭于神前。

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猪血稀饭一碗。

此外,过年杀年猪祭祖,也煮猪血稀饭。

寨子里逢人都可舀一碗吃。

有远道来客,更要请一碗“猪血稀饭”,甚至有相强之意。

这可能出自土家先民巴人杀人血祭的遗风。

土家著名的土菜有:
石耳炖鸡鸭。

石耳又名岩耳,生长在武陵源景区砂岩绝壁上。

《永定县志》载:“岩耳系民间珍品,食中佳肴,并有去热清火滋补之功能。

和肉作羹或炖鸡,味道鲜美”。

故石耳极是珍贵。

明清时代,张家界的石耳是土司给皇上的贡品,据说每年皇帝大宴群臣必上这一道菜。

泥鳅钻豆腐,也是—绝,让泥鳅饥饿三天,再让吃饱猪油,然后放进豆腐中,文火慢炖,让泥鳅钻进豆腐,直至炖熟,其味妙不可言。

还有苦瓜炖鲜鱼、嫩北瓜炖干牛肉,都是常人不敢配伍的佳肴;它如血豆腐、和渣、沅古坪腊肉、梆梆肉、酢鱼酢肉、瓦缸菜、鱼儿辣子、火烧茄子、火烧辣椒(捣烂成泥)及野菜系列等等。

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各位客人,到了张家界,建议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乌鸡天麻汤
乌鸡天麻汤极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

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的天麻,色金黄,透明发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疗头晕目眩、中风偏瘫,又滋补,又治病,两全其美。

桑植盐豆腐干
桑植盐豆腐干是有名的地方特产。

清咸丰年间,桑植县城豆腐行业制作的盐豆腐干,畅销长沙、武汉、广州等地,誉满三湘,且曾列为贡品,名噪京城。

经现代科学分析证明,盐豆腐干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牛奶,且具有清热、润
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能。

因此,爱吃盐豆腐干的人,皮肤一般比较嫩滑、晶莹,很少生暗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