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选做题.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AH= + 1.9 kJ-moF1,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低B.已知H+(aq) + OH (aq)=H2O(l) A//=-57.4 kJ mol-1, 20 g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吋放出的热量大于28.7 kJC・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F1,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AH= —890.3 kJ-mol-1D.将0.5 mol N2和1.5 mol出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比仗),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AH=—38.6kJ molT【解析】A项,题给反应吸热,故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C项,生成的H2O(g)不是稳定氧化物;D项,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故无法判断的数值。
【答案】B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Z(g)+2W(g), 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1,则上述反应中〃的值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题意知z?(W) = 2 LxTmin=^*^ mol-L_I-min_1,根据斤:2=e(Z) : c(W)知= 1 O【答案】A3.(2015-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表示0 "〃〃〃〃〃〃〃〃• 表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和0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0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 A .状态1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m 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 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Z—,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H20. 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下图所示循环,那么不仅可以消除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汚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坏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CH4、NH)、CHjOH 兄0、CO2、N2太阳能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解析:从题图中可看岀:太阳能一>化学能一>热能。
答案:B2.下列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焰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相反则是吸热反应,故A项错;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C项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根据△//=生成物的恰■反应物的焙,可知,焙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项错。
答案:C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 A//=-216 kJ-mof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则2£,=£2C」01 kPa 时,2H2(g)+O2(g) ----- 2H2O(1) A//=-571.6 kJ-mof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 mol"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解析:A项正确,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因为分子变成原子要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2&>E2;C项错高温误,出的燃烧热是1 mol氢气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D项错误,如C+CO2==2CO,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属于吸热反应。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高二化学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I 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016 S 32第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B .水力是二次能源C .电能是二次能源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B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C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均必须标明聚集状态D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3.已知在1.01510´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4.对于反应来说,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5.在一定温度下,2L 密闭容器内,反应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A.3 minB. 1 minC.2 minD.0 min6.参照反应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 .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7.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升温,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8.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2A ,同时消耗2n molABB .容器内,3种气体AB 、2A 、2B 共存C .AB 的消耗速率等于2A 的消耗速率D .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9.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低温下自发进行,高温下非自发进行B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进行C .高温下自发进行,低温下非自发进行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进行10.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产生的影响为A. v 正增大,v 逆减小 B .v 正减小,v 逆增大C. v 正和v 逆不同程度的增大D. v 正和v 逆同等程度的增大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1 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l0 s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4 molB.3.2 molC.2.8 molD.1.2 mol1 3.已知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备选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备选题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 2009.9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 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6.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H =+131.3kJ/mol 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 能量B .1mol 碳和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 热量C .1mol 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 条件下:4Al (s) + 3O 2 (g) == 2Al 2O 3 (s) △H = -2834.9 kJ ·mol -14Al (s) +2O 3 (g) == 2Al 2O 3 (s) △H = -3119.91 kJ ·mol -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 为吸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 为放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 为吸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 为放热反应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的是( ) A .2H 2(g)+O 2(g)=2H 2O(g), △H 1;2H 2(g)+O 2(g)=2H 2O(l), △H 2 B .S(g)+O 2(g)=SO 2(g), △H 1;S(s)+O 2(g)=SO 2(g), △H 2C .C(s)+21O 2(g)=CO(g), △H 1;C(s)+O 2(g)=CO 2(g), △H 2 D .H 2(g)+Cl 2(g)=2HCl(g), △H 1;21H 2(g)+21Cl 2(g)=HCl(g),△H 2 9.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 ΔH = +890 kJ ·mol -1B. CH 4(g) + 2O 2(g) == CO 2(g) +2H 2O(l) ΔH = +890 kJ ·mol -1C. CH 4(g) + 2O 2(g) == CO 2(g) +2H 2O(l) ΔH = -890 kJ ·mol -1D. 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 ΔH = -890 kJ ·mol -1 10. 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 •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2kJ •mol -1B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与OH -结合生成水,若有其它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C .物质的燃烧热可利用仪器由实验测得D .中和热不包括物质溶解、电离、水合等过程中的热效应11. 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 ·mol -1、1 411.0kJ ·mol -1和1 366.8 kJ ·mol -1,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 A. -44.2 kJ ·mol -1B. +44.2 kJ ·mol -1C. -330 kJ ·mol -1D. +330 kJ ·mol -112.已知(1)H 2(g )+1/2O 2(g )===H 2O (g ) △H 1=a kJ ·mol -1(2)2H 2(g )+O 2(g )===2H 2O (g ) △H 2=b kJ ·mol-1 (3)H 2(g )+1/2O 2(g )===H 2O (l ) △H 3=c kJ ·mol -1(4)2H 2(g )+O 2(g )===2H 2O (l ) △H 4=d kJ ·mol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c <0 B.b >d >0 C.2a =b <0 D.2c =d >0 1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 C 2H 2(g) +25O 2(g) == 2CO 2(g)+H 2O(l) ΔH 1=-1301.0 kJ •mol -1② C(s)+ O 2(g) == CO 2(g) △H 2=-393.5 kJ •mol -1③ H 2(g)+ 12O 2(g) == H 2O(1) △H 3 = -285.8 kJ ·mol -1则反应④ 2C(s)+ H 2(g) == C 2H 2(g)的△H 为( ) A. +228.2 kJ ·mol -1B. -228.2 kJ ·mol -1C. +1301.0 kJ ·mol -1D. +621.7 kJ ·mol -114.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 (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 (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 -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 ·mol-1)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C—H 414 C—F 489 H—F 565 F—F 158H-H 436 H-N 391(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CH4(g)+4F2(g)﹦CF4(g)+4HF(g)△H(2)根据键能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1/2N2(g)+3/2H2(g) =NH3(g ) △H = —46 kJ·mol-1计算N≡N的键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试题.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嘉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化学试题201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清洁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也越大C.反应热的产生是由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D.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3.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1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H<0,△S>0的反应C. 熵增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 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产率。
B. 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就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 一定条件下增大反应物的量,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6. 关于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B. 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7.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l) △H12H2(g)+O2(g)===2H2O(l) △H2④CaCO3(s)===CaO(s)+CO2(g) △H1CaO(s)+H2O(l)===Ca(OH)2(s) △H2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 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3-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B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C .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答案】 A2.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A .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 .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 .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 .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解析】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答案】 BC3.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 mL ,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 ·L -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端导线中均通过0.02 mol 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B .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②>①C .溶液的pH 变化:①增大,②减小D .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 --4e -=2H 2O +O 2↑;②中阴极:2H ++2e -=H 2↑【解析】 A 选项中因①中只有阳极上发生:4OH --4e -=2H 2O +O 2↑而放出气体,②中只有阴极上发生:2H ++2e -=H 2↑而放出气体,通过等量的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为②>①,A 不正确;B 选项中①中在阴极上发生Cu 2++2e -=Cu ,在阳极上发生:4OH --4e -=2H 2O+O 2↑,析出Cu 和O 2,而在②中只在阴极上析出H 2,故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C选项中①中电解CuSO 4溶液时,生成了H 2SO 4(2CuSO 4+2H 2O=====电解2Cu +2H 2SO 4+O 2↑)使溶液酸性增强,pH 减小;②中反应消耗了H 2SO 4,使c (H +)减小,pH 增大;只有选项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专题一选做题
1、(2013·广东揭阳高三摸底)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
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 +S +SO2。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锂电极流向碳电极
C.每生成1mol SO2转移4mol电子
D.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rray 2、(2013·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是铅蓄电池充、
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电解质是H2SO4溶液。
已知放电
时电池反应为:Pb + PbO2 + 4H++ 2SO42—==2PbSO4+ 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K与N相接时,H+向负极区迁移
C.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
D.K与M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逐渐减小
3、(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向正极定向移动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4、(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摸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 + 2MnO2 + 2H2O === 2MnOOH + Zn(OH)2,电解质是K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发生了氧化反应
G FeCl 3溶液盐桥
电极Ⅰ(Pt )电极Ⅱ(Cu )CuCl 2溶液B .MnOOH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反应消耗 0.65gZn ,有0.01 mol 电子发生转移
D .电池正极的反应为:Zn + 2 OH -–2e -===Zn(OH)2
5、(2013·江西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是某同
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 .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2e -= Cu
C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 3++Cu= Cu 2++2Fe 2+
D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6、(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铝电池性能优越,
Al-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
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3AgO +2NaOH =2NaAlO 2+
3Ag +H 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 .当电极上析出0.54 g Ag 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
0.005 mol
C .Al 电极的反应式为:Al-3e -+4OH -= 2AlO
+2H 2O 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7、(2013·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模拟)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反应
Fe+Ni 2O 3+3H 2O=Fe(OH)2+2Ni(O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酸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C.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
D. 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Ni(OH)2+2OH -=Ni 2O 3+3H 2O+2e - 8、(2013·山西大学附中高三8月月考)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化学键所
需的能量(kJ ):N ≡N 为942、O=O 为500、N-N
为154,则断裂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KJ )
是
A.194
B.391
C.516
D.658
9、(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 + 2H 2(g) CH 3OH(g) ΔH 1
总能量能量总能量总能量2N(g)+4H(g)+2O(g)
N 2H 4(g)+O 2(g)N 2(g)+2H 2O(g)
△H 3△H 1=-534KJ mol -1.△H 2=-2752KJ mol -1.↓↑
反应Ⅱ: CO 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300℃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
后,测得c(CO)=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1=-1275.6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2=-566.0kJ/mol
③ H2O(g) = H2O(l) Δ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
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
则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0、(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运输贮存方便,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1)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 CH3OH(g) △H= —90.8kJ/mol。
已知:2H2(g)+O2(g)=2H2O(l) △H = —571.6kJ/mol;
2CO(g)+O2(g)=2CO2(g) △H = —566.0kJ/mol
①计算2CH3OH(g)+3O2(g)=2CO2(g)+4H2O(l)△H = 。
②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O(g)+2H2(g) CH3OH(g),下列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填字母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 B.C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化 D.有1个H—H键生成的同时有 3个C—H键生成(2)制甲醇所需要的H2,可用下列反应制取:H2O(g)+CO(g) H2(g)+ CO2(g) △H<0,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1。
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反应进行一阶段时间后,测得H 2的浓度为0.5mol •L -1,则此时该反应 v (正) v (逆)(填“>”、“<”或“=”); ②若反应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H 2O 的转化率为 。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甲醇燃料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 — 向 极移动(填“a ”或“b ”);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 减小,该电池 负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专题一选做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C CD A B C C C B
9、答案:⑴①< ②80% 250℃
⑵CH 3OH (l )+O 2(g )=CO (g )+2H 2O (l ) △H=-442.8KJ/mol ⑶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O 2+2H 2O+4e -=4OH -
③2CH 3OH+3O 2+4OH -=2CO 32-+6H 2O
10、(1)① — 1527.6kJ /mol ② BC
(2)① > ②33.3%
(3)① b ② CH 3OH+8OH ——6e -=CO 32—+6H 2O O 2 惰性 电极 惰性 电极 甲醇、 KOH 溶液
导管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