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题库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细胞C. 受精卵和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D.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答案】C【解析】解 A.受精卵的全能性是最高的 A正确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细胞 B正确C.初级精母细胞是经过DNA复制后的细胞 DNA的数目是受精卵的两倍 C错误D.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 D正确故选 C2.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 下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1、2号个体B. 系谱图中1、4、5、7号个体都是杂合子C. 若5、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 8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22【答案】D【解析】解 A.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只来源于2号个体 A项错误B.1、4、5号个体均为杂合子 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B项错误C.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B、b表示 5、6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 X^BY 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X^BX^b)的概率是1/4 C项错误D.由题干信息“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可知该致病基因 X^b的基因频率是1/60 则 X^B的基因频率是59/60 则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中携带者( X^BX^b)的概率=2/61 因此8号个体(X^BY)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生出一个患病孩子(X^bY)的概率=2/61×1/4=1/122 D项正确故选 D3.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表现窄叶性状的个体只能是雄株B. 如果亲代雄株为窄叶则子代均为雄株C. 只要亲代雌株为宽叶则子代中既有雄株又有雌株D. 如果子代出现窄叶则亲代雌株一定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解 A.由于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表现窄叶的个体不可能是雌株只能是雄株 A正确B.如果亲代雄株为窄叶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因此子代均为雄株 B正确C.如果亲代雌株为宽叶雄株为窄叶则子代中只有雄株 C错误D.如果子代出现窄叶则亲代雌株一定是杂合子 D正确故选 C4.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伴X显性遗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B. 该病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传递【答案】D【解析】解 A.该女患者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故该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至少有一个是患者 A错误B.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错误C.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 C错误D.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正确故选 D5.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为5个家庭的遗传病系谱图若图示中的患者患同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则该遗传病最可能属于()A. 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 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 Ⅹ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答案】B【解析】解 AC.图中的①②表明该遗传病是一类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AC错误BD.图①④⑤表明控制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但可能位于X与Y 染色体的同源片段上 B正确、D错误故选 B6.下图为某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Ⅳ-1和Ⅳ-2近亲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Ⅱ代所有个体都是杂合子B. Ⅲ代的女性中也可能有杂合子C. Ⅳ-2是杂合子的概率可以是1/6或1/2D. Ⅱ代以后的所有外来婚配者都是纯合子【答案】D【解析】解 C.根据题中遗传病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Ⅳ-1和Ⅳ-2近亲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8 可以推知二者同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a×b=1/12 所以a=1/2、b=1/6或a=1/3、b=1/4(或相反“a=1/6、b=1/2或a=1/4、b=1/3”)若a=1/2、b=1/6(或a=1/6、b=1/2)通过推算得出的亲代基因型与图中亲代基因型不相符可以排除得出Ⅳ-1和Ⅳ-2同时是携带者的概率只能是a=1/3、b=1/4(或a=1/4、b=1/3)这一种情况 C项错误A.Ⅱ-2、Ⅱ-3、Ⅱ-4、Ⅱ-5都是杂合子但Ⅱ-1是纯合子 A项错误BD.Ⅲ代中的女性都是纯合子正好与题目吻合 B项错误 D项正确故选 D7.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是通过细胞的接触完成的B. 受精卵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C. 受精卵的DNA并非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使得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解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要接触完成细胞融合 A正确B.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头部只含细胞核受精卵的线粒体几乎都来自卵细胞所以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B正确C.受精卵染色体的来源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DNA还包括细胞质中DNA C 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发生在受精作用时 D错误故选 D8.果蝇的眼色遗传属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杂交组合中能通过眼色即可判断其后代性别的是()A. 红眼♀蝇×白眼♂蝇B. 杂合红眼♀蝇×红眼♂蝇C. 白眼♀蝇×红眼♂蝇D. 杂合红眼♀蝇×白眼♂蝇【答案】C【解析】解 A.由于红眼是显性性状红眼雌蝇×白眼雄蝇如果红眼雌果蝇是纯合子则后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如果是杂合子则后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 A错误B.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后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 B错误C.白眼雌蝇×红眼雄蝇后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可以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 C正确D.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后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其后代性别 D错误故选 C9.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通过杂交组合一可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 通过杂交组合二、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C. 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 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的是I片段【答案】B【解析】解 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 P 刚毛(♀)×截毛(♂)→ F_1全刚毛可知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 A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 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 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1:1 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 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是Ⅰ片段 D正确故选 B1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_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dfrac18为白眼残翅 bbX^rY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B. \ F_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18C.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dfrac12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解 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 X^RX^- 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 X^rY F_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 bbX^rY) 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A正确B. F_1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dfrac34 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12 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34\times \dfrac12= \dfrac38 B错误C.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dfrac12的含 X^r 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dfrac12的含 X^r C正确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bbbbX^rX^rX^rX^r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 D正确故选 B11.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 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摩尔根的同事完成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 F_1有1/2000的概率出现白眼雌蝇和不育的红眼雄蝇若用 X^A和X^a表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红眼雄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致使例外出现B. 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例外出现C. \ F_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YD. \ F_1不育的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X^AO【答案】A【解析】解 AB.亲本中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 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X^AY 子代中出现白眼雌蝇(X^aX^aY)和不育的红眼雄蝇( X^AO) 即含X^aX^a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含有O的卵细胞和含有 X^A的精子结合说明例外出现是亲本白眼雌蝇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致使的 A错误 B正确C. F_1白眼雌蝇是含X^aX^a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基因型为X^aX^aY C 正确D. F_1不育的红眼雄蝇是含O的卵细胞和含有 X^A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基因型为 X^AO D 正确故选 A1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答案】C【解析】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故选 C13.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①和②B. ③和⑤C. ②和④D. ①和④【答案】C【解析】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图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和④故选 C14.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 该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或AAbbDD或aaBBddC. 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 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的配子则一定是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A、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错误B、该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或AAbbDD或aaBBdd B正确C、由于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X 所以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两条XX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C错误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的配子则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错误15.如图是光学显微镜下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③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B. 图⑤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②细胞的两倍C. 图中细胞分裂的时间排序为①rightarrow ③rightarrow ②rightarrow ⑤rightarrow④D. 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都已经加倍【答案】A【解析】解 A、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A正确B、图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而②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B错误C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rightarrow ③\rightarrow②\rightarrow ④\rightarrow ⑤ C错误D、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这导致DNA 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错误.故选 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C.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是相同的D.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卵细胞中的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A, C, D【解析】17.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控制人MN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 L^ML^M(M型)、 L^NL^N (N型)、 L^ML^N(MN型)已知下图中的个体Ⅰ-1和Ⅰ-3的血型均为M型Ⅰ-2和Ⅰ-4的血型均为N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Ⅱ-2与Ⅱ-3同时携带基因a的概率是1/4B. 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是\ L^MX^A、\ L^NX^a、\ L^MX^a和\ L^NX^AC. 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相同D. 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1【答案】B, D【解析】解 A.先天性夜盲症患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Ⅰ-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故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只考虑先天性夜盲症则Ⅰ-1的基因型为 X^AY Ⅰ-2的基因型为 X^AX^a 由此可推断Ⅱ-2(或Ⅱ-3)携带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因此Ⅱ-2与Ⅱ-3同时携带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A正确B.Ⅰ-1的基因型为 L^ML^M X^AY Ⅰ-2的基因型为 L^NL^N X^AX^a 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AX^A或 L^ML^NX^AX^a 若Ⅱ-3的基因型为 L^ML^NX^AX^A 则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和 L^NX^A 若Ⅱ-3的基因型为 L^ML^NX^AX^a 则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 L^NX^a、 L^MX^a和 L^NX^A B错误C.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是MN型 C正确D.由于Ⅲ-1的父亲Ⅱ-4表现正常若Ⅲ-1携带基因a 则基因a只能来自其母亲Ⅱ-3 因此Ⅲ-1携带的基因a最终来自Ⅰ-2 D错误故选 BD18.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下列有关家蚕性染色体上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联B. 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有杂交方式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C. 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D. 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答案】C, D【解析】解 A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均与性别相关联但不是每一种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 AB错误C.W染色体位于雌性个体内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 C正确D.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 D正确故选 CD19.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 F_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 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C.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 X^AX^aD. 预期正反交的\ F_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答案】A, B, C【解析】解 A.正反交实验既可以用来区分细胞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基因遗传也可以用来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 A正确B.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表现型始终与母本一致说明性状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上题干中的正反交实验属于第二种情况因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正确C.正、反交实验的 F_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都是 X^AX^a C正确D.纯种暗红眼♀( X^AX^A)×纯种朱红眼♂( X^aY)得到 F_1只有暗红眼( X^AX^a、X^AY) F_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 X^AY)∶2( X^AX^A、X^AX^a)∶1( X^aY)纯种朱红眼♀( X^aX^a)×纯种暗红眼♂( X^AY)的反交实验中F_1雌性为暗红眼( X^AX^a)雄性为朱红眼( X^aY) F_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 X^AX^a)∶1( X^aX^a)∶1( X^AY)∶1( X^aY) D错误故选 ABC2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A, B, D【解析】解 A.Ⅲ片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A正确B.Ⅱ片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基因成对存在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B正确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 C 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D正确故选 A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21.(2)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__段21.(3)图1中 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期21.(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从来源看丙细胞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答案】4, 0【解析】【答案】BC【解析】【答案】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解析】【答案】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解析】22.(1)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22.(2)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不会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Ⅰ区段”、“Ⅱ区段”或“Ⅲ区段”)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22.(3)为确定该对基因的位置可选择 F_1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测交实验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在性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还是Ⅱ区段可用野生型雄果蝇与________(填“亲本”或“ F_1”)中红眼雌果蝇杂交若后代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________区段上【答案】(1)红眼【解析】解(1)根据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 F_1都是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 F_2中红眼∶白眼=3∶1 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分析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答案】(2)Ⅲ区段, 亲、子代中雄果蝇表现型不同【解析】(2)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不会位于Ⅲ区段因为亲、子代中雄果蝇表现型不同【答案】(3)红眼雄果蝇,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 F_1, Ⅰ【解析】(3)为确定该对基因的位置可选择 F_1的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若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该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在性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还是Ⅱ区段可用野生型雄果蝇与 F_1中红眼雌果蝇杂交若后代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上23.(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23.(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________23.(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 aaX^BX^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23.(4)甲、乙杂交后代中一株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__(填“甲”“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答案】(1)\ aaX^BX^b【解析】解(1)根据题干的杂交结果和图甲可知等位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aaX^BX^b【答案】(2)基因b致花粉死亡【解析】(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基因b使花粉致死或不能产生 X^b 花粉【答案】(3)\ aaX^BY与\ aaX^BX^b【解析】(3)杂交后代中 aaX^BX^b比例最高则两亲本基因型应该都是aa 由于父本不能产生 X^b花粉所以父本只能是 X^BY 而母本只能是 X^BX^b 即两亲本组合是aaX^BX^b×aaX^BY 遗传图解如下【答案】(4)甲, 白花宽叶雌株∶红花宽叶雄株红花细叶雄株=2∶1∶1【解析】(4)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将丁植株 aX^BY^A与植株甲 aaX^BX^b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宽叶雌株( aaX^BX^-)∶红花宽叶雄株( aaX^BY^A)∶红花细叶雄株( aaX^bY^A)=2∶1∶124.(1)此原始生殖细胞是________细胞24.(2)图中的________属常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而________属性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24.(3)正常情况下此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最多有________种24.(4)该细胞中有________个核DNA分子24.(5)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24.(6)如图所示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__个________种生殖细胞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答案】(1)卵原【解析】解(1)果蝇的4和4'是一对性染色体形状相同其上具有W、w一对等位基因说明该果蝇为雌性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答案】"(2)1、1 2、2 3、3", "4、4"【解析】(2)从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看出图中1和1'、2和2'、3和3'都属常染色体 4和4'属性染色体【答案】(3)16【解析】(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方式最多有2^4=16种【答案】(4)8【解析】(4)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此时核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的条数即8个【答案】(5)\ VvDdBbX^WX^w【解析】(5)根据图中显示基因可以写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VvDdBbX^WX^w【答案】(6)1, 1, 16【解析】(6)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故生殖细胞只有1个对应1种类型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形成多个卵细胞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组成类型为2^4=16种25.(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 乙病属于____________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25.(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25.(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 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1)A, D【解析】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患甲病的夫妇(Ⅱ-3和Ⅱ-4)生出一正常的女儿(Ⅲ-9)因此甲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均不患乙病的夫妇(Ⅰ-1和Ⅰ-2)生出患乙病的孩子Ⅱ-7 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又结合题干所给条件“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分析可判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2)1/2, \ aaX^BY, Ⅱ-8【解析】(2)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图中个体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和AaX^BY 则Ⅱ-5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 aaX^B X^- 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 Ⅱ-6的基因型为aaX^BY Ⅲ-13只患乙病其基因型为 aaX^bY 其致病基因( X^b)来自于Ⅱ-8【答案】(3)2/3, 1/8, 7/24【解析】(3)若只研究甲病则Ⅲ-10的基因型为2/3Aa或1/3AA Ⅲ-13的基因型为aa 则二者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2=2/3 若只研究乙病则Ⅲ-10的基因型为3/4 X^BX^B或1/4 X^BX^b Ⅲ-13的基因型为 X^bY 则二者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A.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D. 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答案】B【解析】解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A错误B、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B正确C 、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C错误D、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营养几乎完全由卵细胞提供 D错误.故选 B.2.性反转小鼠的性染色体上存在TIR基因(T基因)该基因会使子代小鼠表现性反转并且性反转小鼠具备与异性小鼠交配的能力但基因型为YY的个体不能存活某科研小组想验证T基因存在于哪一条性染色体上现有①野生型雄性小鼠(正常)、②野生型雌性小鼠(正常)和③XY性反转雌性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和②杂交子一代雌雄比为1 1 证明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①和②杂交子一代雌雄比为1 1 证明T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 ①和③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雌性证明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D. ①和③杂交子一代雌雄比为1 2 证明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AB、由题意可知野生型小鼠不具有该基因则让野生型雌雄小鼠相互杂交不能判断基因位于哪一条染色体上 A、B错误C、若T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①和③的基因型分别为 m、 x^7 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x, x\sqrt7 子一代雌雄比为2:1 C错误D、若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①和③的基因型分别为 xY, x^1V 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Y, x^7x, x^1、YY(致死)子一代雌雄的比为 1:2 D正确故选D.3.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受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⑥成熟的生殖细胞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④⑤⑥【答案】C【解析】解①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肯定含有基因A ①错误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基因②正确③初级性母细胞肯定含有基因A ③错误④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次级性母细胞可能不含基因A ④正确⑤肌肉细胞属于体细胞肯定含有基因A ③错误⑥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成熟的生殖细胞可能不含基因A ⑥正确故选 C4.下列关于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答案】B【解析】解 A.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A正确B.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相同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B错误C.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差别在于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C正确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D正确故选 B5.果蝇的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再让F_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如下F_1 大翅雌果蝇和大翅雄果蝇共1237只F_2 大翅雌果蝇2159只大翅雄果蝇1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果蝇翅形中大翅对小翅为显性B. 果蝇的翅形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 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 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6.一只雄性豚鼠体内的200万个精原细胞经减数产生含X染色体的精子个数理论上应为()A. 50万B. 100万C. 200万D. 400万【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1个雄性豚鼠的精原细胞能产生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最终变形形成4个精子所以200万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800万个精子.但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其中含X染色体和含Y 染色体的精子个数比为1: 1.故选 D.7.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 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B. 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C. 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3D.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答案】A【解析】解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则推测该男孩患病的原因是母亲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X^bX^b 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导致A. 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母亲而母亲的X^b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 A正确B. 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 B错误C. 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 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 C错误D. 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导致的 D错误故选 A8.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B. 受精作用发生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保证单精入卵受精C. 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变快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答案】D【解析】解 A.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A正确B.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B正确C.受精过程中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加快 C正确D.因为受精卵中的大部分细胞质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也有部分基因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少数来自精子大多数来自卵细胞 D错误故选 D9.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 若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下列有关该病在此地发病情况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64%B. 女性携带者的概率为14.72%C. 男性携带者的概率比女性的高D. 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答案】C【解析】若男性中色盲基因B、b的频率分别为p、q 则p+q=1 据题意可知 q=0.08 可求得p=0.92 故男性色盲( X^bY)的基因型频率=0.08 即8% 男性正常( X^BY)的基因型频率=0.92 即92% C错误 D正确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因此在女性中B的基因频率p和b的基因频率q分别为0.92和0.08 故女性色盲( X^bX^b)的基因型频率q^2=0.08^2=0.0064 即0.64% 女性携带者( X^BX^b)的基因型频率2pq=2×0.92×0.08=0.1472 即14.72% A、B正确10.摩尔根在对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中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了 F_1F_1果蝇之间交配得到了 F_2 摩尔根通过上述过程()A. 提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 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结论C. 对白眼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进行了演绎推理D. 排除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可能【答案】A【解析】解 A.A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 F_1均为红眼 F_1果蝇之间交配得到了F_2 F_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而雄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由此摩尔根提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A正确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错误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通过设计测交实验对白眼位于X染色体上进行了演绎推理 C错误D.即使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仍能得出上述实验结果要排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可能还要继续进行实验 D错误故选 A11.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 \left( 2N=12\right) XO(只有一条Ⅹ染色体)是雄体 \left( 2N=11\right) 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与雌雄同体线虫杂交但雌雄同体之间不可杂交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 雌雄同体与雄体混合培养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有2种B. 雌雄同体自体受精产生雄体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C. XO 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D. 秀丽隐杆线虫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测7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D12.生物的性别决定有很多方式比如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如果蝇等XY型、鸡类等ZW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XY或Z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不全都与性别相关联B. 可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验证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C. 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了性别D. 上述材料能反映生物性别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答案】A【解析】解 A.XY或Z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全都与性别相关联 A错误B.用雌性的隐性与雄性的显性杂交若后代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则为XY型性别决定否则为ZW型 B正确C.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了性别 C正确D.上述材料能反映生物性别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D正确故选 A13.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白化基因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b表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 Ⅰ_2与\ Ⅱ_6的基因型、表现型相同B. \ Ⅱ_3可产生3种带有致病基因的配子C. 若\ Ⅲ_10和\ Ⅲ_12结婚子代发病率是13/48D. \ Ⅱ_7、\ Ⅱ_8是纯合子的概率相同【答案】D【解析】解 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两致病基因分别为a和b Ⅰ_2与Ⅱ_6的后代都有患白化病的还是所以基因型都是 AaX^BY 表现型都为正常 A正确B. Ⅱ_3的基因型是 AaX^BX^b 可产生 AX^b、 aX^B、 aX^b共3种带有致病基因的配子B正确CD. Ⅲ_1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 AAX^BY或2/3 AaX^BY Ⅲ_10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 AaX^BX^B或1/2 AaX^BX^b Ⅲ_10和Ⅲ_12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 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1/4=1/8 则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1-(1-1/6)×(1-1/8)=13/48 Ⅱ_7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 Ⅱ_8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 C正确 D错误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Ⅱ_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_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Ⅰ_2C. 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 若Ⅱ_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_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答案】A, B, C【解析】1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时期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关系曲线图以下对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A. A~E段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过程B. F~H段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B点和H点都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D. H~I段细胞中有可能含2个染色体组【答案】A, B, D【解析】解 A.在CD段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A~E段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过程 A正确B.由于H~I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 所以F~H段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正确C.B点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 H点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子细胞 C 错误D.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细胞处于减数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 D正确故选 ABD16.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Ⅰ-1的基因型为\ X^aB\ X^ab或\ X^aB\ X^aBB. 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 X^aBC. 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D. 若Ⅱ-1的基因型为\ X^AB\ X^aB 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A, B, D【解析】解 AB.由题意可知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Ⅰ-2基因型为X^AbY且Ⅰ-1为患者Ⅱ-3正常所以Ⅱ-3必定同时含有A、B基因则Ⅰ-1必定至少含有一个B基因并且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 X^aB X^aB或 X^aB X^ab Ⅱ-3的基因型为 X^Ab X^aB AB正确C.正常男性Ⅱ-4和Ⅲ-2的基因型为 X^ABY 则Ⅲ-3的基因型为 X^AB X^Ab或 X^AB X^aB则男性患者Ⅳ-1的基因型为 X^AbY或 X^aBY 致病基因 X^Ab或 X^aBY分别来自Ⅰ-2或Ⅰ-1 C错误D.Ⅱ-2的基因型为 X^aBY或 X^abY 若Ⅱ-1的基因型为 X^AB X^aB 则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2×1/4+1/2×1/4=1/4 D正确故选 A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图甲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中α链和 \beta链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C-G, G-C17.(2)从图乙中可知这种遗传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 I_2的基因型是________17.(3)在符合“二孩”政策前提下 II_3和 II_4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则他们第二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17.(4)若以后Ⅲ_7和Ⅲ_8近亲结婚则他们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 A-U、T-A【解析】解(1)图甲中①②分别表示遗传信息的基因突变和转录过程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转录过程中α链和β链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C-G、G-C【答案】(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B或Bb【解析】(2)乙图中Ⅱ_5和Ⅱ_6均患病但生出了一个不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这种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Ⅱ_5和Ⅱ_6的基因型均是Bb I_1的基因型是bb 所以 I_2的基因型是BB或Bb【答案】(3)1/4【解析】(3)由于 I_1的基因型为bb 则Ⅱ_4的基因型为Bb 因此在符合“二孩”政策前提下Ⅱ_3(bb)和Ⅱ_4(Bb)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则他们第二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4【答案】(4)5/6【解析】(4)Ⅲ_7的基因型是Bb 而Ⅲ_8的基因型是1/3BB 2/3Bb 若以后Ⅲ_7和Ⅲ_8近亲结婚则他们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2/3×1/4=5/618.(1)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8.(2)3号和4号婚配后生育先天性白化且色盲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18.(3)根据3号和4号的基因型从理论上推测正常子女与患病子女的比例是________18.(4)如果不考虑肤色 11号和12号若婚配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如果不考虑色觉 11号和12号婚配后生育白化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1)\ AaX^BX^b, \ AaX^BY【解析】解(1)1号是正常女性 2号是正常男性他们有一个白化病的儿子(aa)和一个患色盲的儿子 (X^bY) 所以1号基因型为 AaX^BX^b 2号基因型为 AaX^BY【答案】(2)0【解析】(2)根据9、11可以判断3号和4号的基因型基因型分别是 AaX^BX^b、AaX^BY 婚配后生育患白化病兼色盲症的女儿 (aaX^bX^b)的概率1/4×0=0【答案】(3)9∶7【解析】(3)3号和4号的基因型基因型分别是 AaX^BX^b、 AaX^BY 婚配后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3/4=9/16 因此他们的正常子女与患病子女的比例是9∶7【答案】(4)1/4, 1/6【解析】(4)如果不考虑肤色由于7号为色盲患者因此12号必定为携带者 X^BX^b 而11号不患色盲( X^BY) 11号和12号婚配后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4 如果不考虑色觉 11号为白化病患者aa 12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 因此11号和12号婚配后生育白化女孩的概率为2/3×1/2×1/2=1/619.(1)有同学认为基因B、b与基因D、d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鸡蛋的绿壳由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亲本雌鸡所生的蛋是________(填“绿壳”或“非绿壳”)19.(3) F_1基因型为________ 为了解绿壳基因与鸡冠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将 F_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_2①若控制绿壳的基因既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也不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________②若控制绿壳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9/16③若控制绿壳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__________【答案】(1)基因B、b与基因D、d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解析】解(1)根据题干可知基因B、b与基因D、d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故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2)显性, 非绿壳【解析】(2)根据题干绿壳雄鸡与非绿壳雌鸡杂交 F_1雌鸡均产绿壳蛋故鸡蛋的绿壳由显性基因控制亲本雌鸡所生的蛋为非绿壳【答案】(3)AaBbDd, 27/64, 3/8【解析】(3)纯合品系的玫瑰冠绿壳雄鸡与豆冠非绿壳雌鸡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F_1均表现为胡桃冠且雌鸡均产绿壳蛋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 F_1的基因型为AaBbDd为了解绿壳基因与鸡冠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将 F_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_2①若控制绿壳的基因既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也不位于1号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3/4×3/4×3/4=27/64②若控制绿壳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3/4×3/4=9/16③若控制绿壳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即A/a、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则 F_2雌鸡中表现型为胡桃冠产绿壳蛋的比例为2/4×3/4=3/8 (AaDd产生Ad、aD两种配子则AaDd×AaDd→1/4AAdd、2/4AaDd、1/4aaDDBb×Bb→3/4B_、1/4bb)20.(1)同学们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 F_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假说二 ________20.(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假说二的正确性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20.(3)若假说二成立则 F_2中存活的黄色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答案】(1)AaBB和AABb, 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或无受精能力、不育)【解析】解(1)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 F_1 F_1全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 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A_B_∶ A_bb∶aaB_∶aabb=9∶3∶3∶1 其中表现双显性的基因型应为4种即AaBb∶AABb∶AaBB∶AABB=4∶2∶2∶1 本题中 F_2中出现了5∶3∶3∶1性状分离比其中双显性表现型比例少4 且有两种基因型个体死亡则说明致死的基因型是AaBB 和AABb 假说二雄配子或雌配子有一方中AB基因型配子致死或无受精能力则双显性个体会减少4/9 F_2中也会出现5∶3∶3∶1性状分离比【答案】(2)用\ F_1与\ F_2中黑色残翅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1:1:1 则假说二正确(或指出子代只出现三种表现型或子代不出现黄色长翅个体)【解析】(2)如需验证假说二的正确性必须进行测交 F_1(AaBb)与 F_2中黑色残翅(aabb)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按假说二推论 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测交后代则只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答案】(3)AaBb、AABb、AaBB【解析】(3)按假说二推论 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 F_1(AaBb)互相杂交其中雌性(或雄性)产生的三种配子Ab、aB、ab 雄性(或雌性)产生的配子四种AB、Ab、aB、ab 因此 F_2中存活的黄色长翅(A_B_)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321.(1)调查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在________调查此种遗传病患者对应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21.(2)Ⅰ_1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Ⅱ_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21.(3)若Ⅲ_2含有基因b 则Ⅱ_4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若Ⅲ_2与健康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较高21.(4)若Ⅱ_1与Ⅱ_2曾生育过一个胎死男婴则Ⅲ_1的基因型为 A_-X^bY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社会群体, 7【解析】解(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社会人群中调查此种遗传病患者对应的基因型有 AAX^bX^b、 AAX^bY、 AaX^bX^b、 AaX^bY、 aaX^BX^b、 aaX^BX^B、aaX^BY七种【答案】(2)\ AaX^BY, 1/3【解析】(2)Ⅰ_1和Ⅰ_2均不患病但有患病孩子说明均是杂合子即Ⅰ_1基因型是AaX^BY Ⅰ_2基因型是 AaX^BX^b Ⅱ_3不患病则其基因型为2/3 AaX^BY/1/3 AAX^BY【答案】(3)\ aaX^BX^b, 男孩【解析】(3)根据遗传系谱图和题干Ⅱ_4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Ⅲ_2基因型为 A_-X^BX^b 其与正常男性( AaX^BY)婚配男孩患病率较高【答案】(4)1/2【解析】(4)若Ⅱ_1与Ⅱ_2曾生育过一个胎死男婴则Ⅱ_1基因型为 AaX^BY Ⅱ_2基因型为 aaX^BX^b 所以Ⅲ_1的基因型为 A_-X^bY的概率为1/2。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 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 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C. 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A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A正确B项 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 B错误C项 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C正确D项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B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可表示从火山爆发形成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B. 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乙群落的丰富度降低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剧烈改变D. 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丰富度相同则两群落结构也相同【答案】D【解析】解 A.据图可知甲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山爆发形成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因此甲可表示从火山爆发形成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 A正确B.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B正确C.乙群落的丰富度降低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剧烈改变 C正确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结构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D3.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答案】A【解析】解裸露的岩石上先生长出地衣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接着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后是顶极群落森林阶段故选 A4.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而基因E突变为e后 ee个体的种子细胞中合成淀粉所需的一种分支酶活性丧失导致其不能正常形成淀粉表现为果实皱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B. ee个体的细胞中不能形成淀粉所以该玉米果实皱缩C. 如果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 则e的基因频率为0.6%D. 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突变为e的频率【答案】B【解析】解 A.由题意知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因此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 A正确B.基因型为ee个体不能形成淀粉但是该玉米果穗上所结的果实可能是皱缩也可能是饱满 B错误C.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 则e的基因频率为0.6% 则子代个体基因型ee=0.0036% e的基因频率是\sqrt 0.0036\% =0.6% C正确D.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着色的花粉粒和未着色的花粉粒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 突变为e的频率 D正确故选 B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B.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C. “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D. 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解 A.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 A正确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 B错误C.“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如在干旱的条件下 C正确D.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C. —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D.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草原群落和其他群落一样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错误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蝌蚪是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所以需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 C错误D、种群增长出现“!”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无限且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所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 D正确故选D.7.由于人类的活动某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地区所有的动植物类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 该地区各种生物数量增加引起了物种丰富度增加C. 调查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标志重捕法D. 群落物种组成的改变可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一项指标【答案】D【解析】A、该地区所有的动植物类群 A错误B、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使种群密度增加 B错误C、调查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取样器取样法D、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群落越稳定 D正确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砍伐森林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上也可以发生C. 群落的演替速度都是非常缓慢的D. 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答案】C【解析】解 A.次生演替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后发生的演替 A正确B.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在陆地上可以发生 B正确C.群落的演替类型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非常缓慢而次生演替的速度则比较快 C错误D.群落的自然演替是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正确故选 C9.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A. 在各层次中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低于林窗B. 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 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D. 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答案】C【解析】A、由图形分析可知 A正确B、林窗下和林下属于水平结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表明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故不能对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同进行判断D、由图分析可知、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之减少10.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特大火灾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双子叶植物该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余者表现为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B. 该植物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比例为76%C. 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其方向和速度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D. 研究该林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A【解析】根据“约有4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 可推测阔叶为显性性状并且阔叶植株中40%为杂合子隐性基因的频率为40%+40%×1/2=60% 所以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低于窄叶基因的频率故选A1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上层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C.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D.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大【答案】C【解析】解 A.由于试管底部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比较大上层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比较小所以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上层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小 A错误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的数据会偏大 B错误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dfrac种群中个体数( N )标记总数= \dfrac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 C正确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小 D错误故选 C1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 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D. 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答案】B【解析】解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A正确B.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易计数因此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B错误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在比较密集或稀疏的地方取样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 C正确D.动物被捕捉一次后较难捕获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变小因此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D正确故选 B1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 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C. 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减少【答案】D【解析】A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见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A、C正确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为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即农田被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起点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B正确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能量也增多 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5.(1)毁灭前泰坦星上的智慧生命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________15.(2)毁灭智慧生命之后的泰坦星上那些被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15.(3)卡魔拉认为灭霸这么做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智慧生命的种群数量很快就会重回毁灭前的水平请结合所学知识仅从种群水平上解释这么说的理由 ________15.(4)格鲁特认为泰坦星、地球和矮人星上的智慧生命形态特征差异很大且存在地理隔离应该属于不同物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________ 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环境容纳量【解析】解(1)据题意“泰坦星上的智慧生命已经达到了饱和资源短缺生存压力极大” 结合所学过的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知识可知毁灭前泰坦星上的智慧生命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 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答案】(2)次生【解析】(2)演替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于毁灭智慧生命之后的泰坦星上那些被弃耕的农田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其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3)毁灭后剩下了 K/2的智慧生命而 K/2正好是种群增长最快的阶段很快就恢复到原有水平【解析】(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为\ 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如果种群的剩余数量是\ K/2 则该种群在短时间内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智慧生命的种群数量很快就会重回毁灭前的水平【答案】(4)不同意, 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应该依据是否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形态特征差异和地理隔离【解析】(4)判断是否属于不同物种应该依据是否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形态特征差异和地理隔离因此泰坦星、地球和矮人星上的智慧生命形态特征差异很大且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属于不同物种16.(1)调查天露山中杜鹃花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 16.(2)与周围人类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天露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 为了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________法有同学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6.(3)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杜鹃花1~2米而野桫椤可达 2^\sim 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影响其分布主要与________有关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解析】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答案】(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取样器取样, 偏小【解析】(2)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不会进入捕虫器中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偏小【答案】(3)垂直, 光照, 阳光【解析】(3)草甸山上黄贝草、杜鹃花和野桫椤的高度逐渐增加这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7.(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17.(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采用法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答案】(1)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次生【解析】解(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由于具备土壤等条件属于次生演替【答案】(2)取样器取样, 种类【解析】(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18.(1)调査群落中植物的物种数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 取样的方法有________和等距取样法若要调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査结果显示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髙的是________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18.(2)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收获D、E群落全部植物后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从上表结果分析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群落18.(3) A 、B、C、D、E五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都包括________【答案】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取样器取样, B, 物种组成【解析】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若要调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进行调査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故结果显示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B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答案】植被类型, E【解析】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收获D、E群落全部植物后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从上表结果分析 E群落的物种数量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低恢复力稳定性最高故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E群落【答案】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不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9.(1)有翅的昆虫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生存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类昆虫却因不能飞行而避免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9.(2)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______________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不同岛屿地雀种群的基因库形成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异19.(3)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 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_______19.(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 Aa的个体300只 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答案】(1)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解析】解(1)由“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生存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知道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答案】(2)地理隔离, 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 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解析】(2)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著名实例不同岛屿地雀种群的基因库形成差异的原因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和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异【答案】(3)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解析】(3)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答案】(4)70%, 42%【解析】(4)昆虫首次迁入丙岛时 A在昆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 a的基因频率为30% 由于昆虫自由交配具有相同的繁殖力第三代后A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仍为70% Aa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20.(1)河流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不同河流群落的重要特征输入该河流生态系统总能量的来源是________20.(2)当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某些鱼类等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消失使该地区抵抗力稳定性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采用人工生物浮床技术在浮床上种植的水生植物能抑制浮游藻类生长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水生植物能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原理是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物种组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太阳能)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解析】解(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该河流生态系统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所以输入该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答案】(2)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解析】(2)当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某些鱼类等种群减少甚至消失从而会使该。
新教材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课后练习题 含解析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2.1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 1 -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 10 -2.3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 22 -2.1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 )A.中间着丝粒染色体B.近端着丝粒染色体C.无着丝粒染色体D.端着丝粒染色体【解析】选C。
所有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
2.下列人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神经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解析】选C。
次级卵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糖蛋白B.后代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C.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染色体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解析】选D。
细胞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故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正确;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B正确;受精卵中所含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染色体,C正确;受精作用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由卵细胞提供,故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部分遗传性状,D错误。
4.如图是人体正常精细胞中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形态,那么产生该精细胞的精原细胞中可能的染色体形态是( )【解析】选C。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B. 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C.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D. 精子进入卵子后发生卵细胞膜反应【答案】B【解析】A、受精过程发生在输卵管中 A正确B、受精前精子已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而卵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B错误C、精子进入卵黄膜后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同时形成雌雄原核所以受精作用的实质是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C正确D、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其中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D正确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A.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答案】C【解析】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故选 C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都具有性染色体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参与控制性别C. 具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一定是雌性D. 正常情况下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含性染色体【答案】D【解析】解 A.只有部分雌雄异体的生物才含有性染色体 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以控制其他性状如果蝇的白眼基因 B错误C.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具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是雄性 C错误D.正常情况下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含性染色体 D正确4.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B. 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C.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 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答案】B【解析】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如果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A错误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16条(有丝分裂后期) 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C错误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生殖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D 错误故选 B.5.一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防止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是()A. 不要生育B. 只生男孩C. 只生女孩D. 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答案】B【解析】解一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假设该病用D、d表示则该患病男子与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 X^DY× X^d X^d 所生女儿( X^D X^d)均患病所生儿子( X^dY)均不患病因此为防止生下患病的孩子可以只生男孩故选 B6. 人的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如果Ⅲ_9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其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 dfrac18B. dfrac14C. dfrac12【答案】A【解析】根据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分析Ⅲ_10为色盲男性\left( X^ b Y\right) 则Ⅱ_5的基因型为 X^ B X^ b Ⅱ_6的基因型为\mathrmX^\mathrmB \mathrmY 故Ⅲ_9的基因型为\mathrmX^\mathrmB \mathrmX^\mathrmB或\mathrmX^\mathrmB \mathrmX^ b如果Ⅲ_9( \dfrac12X^BX^b、 \dfrac12X^BX^B)与性\left( X^ B Y\right)结婚则其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dfrac12 × \dfrac14=\dfrac18故选A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C.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伴随着着丝点分裂D.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答案】C【解析】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正确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B正确C、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错误D、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D正确8.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夫妇丈夫色觉正常妻子色盲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为(不考虑突变)()A. 儿子色盲女儿色盲B. 儿子色觉正常女儿色盲C. 儿子色盲女儿色觉正常D. 儿子色觉正常女儿色觉正常【答案】C【解析】解人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妇丈夫色觉正常基因型表示为 X^BY 妻子色盲基因型表示为X^bX^b 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基因型 X^bY和X^BX^b 因此表现为儿子色盲女儿色觉正常故选 C9.下图是某白化病家庭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Ⅱ-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A. 1/6B. 1/4C. 1/3D. 1/2【答案】C【解析】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 父母双亲都不患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为A_ 又因为Ⅱ-1的基因型是aa 所以父母的基因型都为AaAa×Aa→1AA∶2Aa∶1aa 由于Ⅱ-2不患病所以Ⅱ-2基因型为1/3AA、2/3Aa 为纯合子的故选 C10.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通过杂交组合一可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 通过杂交组合二、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C. 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 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的是I片段【答案】B【解析】解 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 P 刚毛(♀)×截毛(♂)→ F_1全刚毛可知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 A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 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 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1:1 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B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片段)上 P 截毛( X^b X^b)×刚毛( X^BY^b)→ F_1刚毛( X^BX^b)∶截毛( X^bY^b)=1:1 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 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 X、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是Ⅰ片段 D正确故选 B11.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细胞一分为二后形成的是精细胞和极体B. 该细胞分裂结束后只有一个子细胞具有生殖功能C. 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8条D. 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母细胞和极体 A错误B.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B正确C.由图可知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8条 C正确D.该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而在该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正确故选 A12.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B. 这些状态下的细胞中不发生ATP水解C. 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D. 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答案】B【解析】解 A.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可知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B错误C.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能形成2个四分体 C正确D.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线粒体、核糖体发挥作用 D正确故选 B13.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Z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 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 血友病在家系中多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答案】C【解析】解 A.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染色体如原核生物不是所有的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 A错误B.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ZW为雌性 ZZ为雄性含Z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或雌配子 B 错误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随X染色体遗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正确D.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家系中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D错误故选 C14.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_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dfrac18为白眼残翅 bbX^rY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B. \ F_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18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解 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 X^RX^- 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 X^rY F_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 bbX^rY) 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A正确B. F_1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dfrac34 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12 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34\times \dfrac12= \dfrac38 B错误C.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dfrac12的含 X^r 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dfrac12的含 X^r C正确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 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bbbbX^rX^rX^rX^r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 D正确故选 B15.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伴X显性遗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B. 该病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传递【答案】D【解析】解 A.该女患者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故该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至少有一个是患者 A错误B.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错误C.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 C错误D.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正确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A, B, D【解析】解 A.Ⅲ片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A正确B.Ⅱ片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基因成对存在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 C 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D正确故选 ABD17.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 F_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 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C.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 X^AX^aD. 预期正反交的\ F_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答案】A, B, C【解析】解 A.正反交实验既可以用来区分细胞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基因遗传也可以用来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 A正确B.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表现型始终与母本一致说明性状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上题干中的正反交实验属于第二种情况因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正确C.正、反交实验的 F_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都是 X^AX^a C正确D.纯种暗红眼♀( X^AX^A)×纯种朱红眼♂( X^aY)得到 F_1只有暗红眼( X^AX^a、X^AY) F_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 X^AY)∶2( X^AX^A、X^AX^a)∶1( X^aY)纯种朱红眼♀( X^aX^a)×纯种暗红眼♂( X^AY)的反交实验中F_1雌性为暗红眼( X^AX^a)雄性为朱红眼( X^aY) F_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 X^AX^a)∶1( X^aX^a)∶1( X^AY)∶1( X^aY) D错误故选 ABC18.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下列有关家蚕性染色体上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联B. 仅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有杂交方式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C. 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D. 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答案】C, D【解析】解 A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均与性别相关联但不是每一种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表现在雌雄中均不同 AB错误C.W染色体位于雌性个体内仅位于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雌性中表现 C正确D.ZW染色体上的基因大都与性别决定无关 D正确故选 CD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C.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是相同的D.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卵细胞中的基因型可能不同【解析】20.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控制人MN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 L^ML^M(M型)、 L^NL^N (N型)、 L^ML^N(MN型)已知下图中的个体Ⅰ-1和Ⅰ-3的血型均为M型Ⅰ-2和Ⅰ-4的血型均为N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Ⅱ-2与Ⅱ-3同时携带基因a的概率是1/4B. 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L^NX^a、L^MX^a和\ L^NX^AC. 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相同D. 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1【答案】A, C【解析】解Ⅱ-1的父母均不患病说明该病是隐形遗传病而根据题干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Ⅰ-1基因型为 X^AY Ⅰ-2基因型为 X^AX^a Ⅱ-2和Ⅱ-3基因型均为1/2 X^AX^a、1/2 X^AX^A 所以她们同时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1/2=1/4 A正确B.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L^NX^a、L^MX^a、 L^NX^A或 L^MX^A、L^NX^A B错误C.Ⅱ-1、Ⅱ-2、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是 L^ML^N 其血型都相同 C正确D.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2 D错误故选 A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此原始生殖细胞是________细胞21.(2)图中的________属常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而________属性染色体且为同源染色体21.(3)正常情况下此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最多有________种21.(4)该细胞中有________个核DNA分子21.(5)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21.(6)如图所示的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__个________种生殖细胞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组成类型的配子【答案】(1)卵原【解析】解(1)果蝇的4和4'是一对性染色体形状相同其上具有W、w一对等位基因说明该果蝇为雌性该原始生殖细胞为卵原细胞【答案】"(2)1、1 2、2 3、3", "4、4"【解析】(2)从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看出图中1和1'、2和2'、3和3'都属常染色体 4和4'属性染色体【答案】(3)16【解析】(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方式最多有2^4=16种【解析】(4)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此时核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的条数即8个【答案】(5)\ VvDdBbX^WX^w【解析】(5)根据图中显示基因可以写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VvDdBbX^WX^w【答案】(6)1, 1, 16【解析】(6)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故生殖细胞只有1个对应1种类型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形成多个卵细胞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组成类型为2^4=16种22.(1)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22.(2)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不会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Ⅰ区段”、“Ⅱ区段”或“Ⅲ区段”)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22.(3)为确定该对基因的位置可选择 F_1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测交实验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在性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还是Ⅱ区段可用野生型雄果蝇与________(填“亲本”或“ F_1”)中红眼雌果蝇杂交若后代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________区段上【答案】(1)红眼【解析】解(1)根据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 F_1都是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 F_2中红眼∶白眼=3∶1 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分析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答案】(2)Ⅲ区段, 亲、子代中雄果蝇表现型不同【解析】(2)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不会位于Ⅲ区段因为亲、子代中雄果蝇表现型不同【答案】(3)红眼雄果蝇,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 F_1, Ⅰ【解析】(3)为确定该对基因的位置可选择 F_1的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若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该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在性染色体上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还是Ⅱ区段可用野生型雄果蝇与 F_1中红眼雌果蝇杂交若后代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上23.(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___病而另一种病属于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3.(2)Ⅱ_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Ⅱ_9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23.(3)Ⅱ_8和Ⅱ_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乙, 常【解析】解(1)Ⅰ_1和Ⅰ_2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红绿色盲【答案】(2)\ AAX^bY或\ AaX^bY, \ AAX^BX^b【解析】(2)由于Ⅰ_1和Ⅰ_2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所以Ⅱ_8的基因型为 AAX^bY或 AaX^bY Ⅱ_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且Ⅲ_14患乙病(红绿色盲)所以其基因型为 AAX^BX^b【答案】(3)0【解析】(3)Ⅱ_8的基因型为 AAX^bY或 AaX^bY Ⅱ_9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Ⅱ_8和Ⅱ_9婚配后代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不可能患甲病但后代男孩和女孩都可能患乙病所以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概率为0的区别是________24.(2)若图1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 根据图2所示该原料由细胞膜主要通过________(填写图中英文字母)方式从组织液中吸收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膜上分布的②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4.(3)若图1表示的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除了需要增加细胞壁你还应该在图上做的两处修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4.(4)若图1细胞是一个增殖细胞当该细胞进入细胞分裂中期时不会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数字)24.(5)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不会受到损伤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答案】(1)电子, 前者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后者没有【解析】解(1)图1细胞能表示出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该细胞具有细胞核为真核细胞而颤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后者没有【答案】(2)氨基酸,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2)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原料是氨基酸浆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即通过图2种的a方式)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存在着差异【答案】(3)增加大液泡去掉中心体【解析】(3)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若图1细胞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需要增加大液泡减掉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答案】(4)⑤⑥⑦【解析】(4)若图中细胞是一个增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的细胞结构有核膜、核仁另外染色质会变为染色体【答案】(5)④【解析】(5)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不会受到损伤的细胞器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即核糖体25.(1)果蝇经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请从性状和繁殖两方面提出其作为材料的优点________25.(2)欲测定果蝇的基因组的DNA序列应测________条常染色体上的DNA25.(3)若生物小组的杂交实验结果 F_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 1 雌雄个体之比为2 1 请分析4种假设的正误并从F_1表现型及比例阐述假设②和④的理由假设①(正确或者错误)________假设②(正确或者错误)________ 理由 ________假设③(正确或者错误)________假设④(正确或者错误)________ 理由 ________【答案】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繁殖快【解析】【答案】3【解析】【答案】错误, 错误, 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F_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 1 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 1 与题意不符, 正确, 错误, 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均可使川卡诺氏液染色后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B. 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C. 都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位置、数目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D. 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答案】A【解析】 A 、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A错误B、显微镜观察时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B正确C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处时期 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 D正确2.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解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A正确B.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 B错误C.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 C正确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D正确故选 B3.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B.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C.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 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答案】B【解析】解 A..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子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 A错误B.芦花雌鸡( Z^BW)和非芦花雄鸡( Z^bZ^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 Z^BZ^b、 Z^bW 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 B正确C.非芦花雌鸡( Z^bW)和芦花雄鸡( Z^BZ^B或 Z^BZ^b)杂交子代全为芦花鸡或者子代雌雄个体均有芦花和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 C错误D.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 D错误故选 B4.下图为人类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此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 若\ Ⅲ_6患病此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 Ⅲ_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 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解 A.分析图示可知患病的个体有女性说明不是伴Y遗传男患者的女儿有正常个体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女患者的儿子不都患病说明不是伴X隐性遗传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A正确B.若Ⅲ_6患病则根据其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可判断此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正确C.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Ⅲ_3的母亲为正常个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Ⅲ_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 C错误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有患病的父、母或子、女故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 D正确故选 C5.某基因型为 AaX^BY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一个基因组成是 AaX^BX^B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B. 该细胞的产生能增加果蝇配子种类C.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该细胞的出现D. 该细胞形成\ AX^B和\ aX^B两种配子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相等 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 一般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 AX^B、 aX^B、AY、aY该细胞产生的配子为 AX^B、 aX^B 没有增加果蝇配子种类 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一个基因组成是 AaX^BX^B的细胞可能是发生了A与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细胞形成 AX^B和 aX^B两种配子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 C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甲病Ⅱ-3与Ⅱ-4不患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乙病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Ⅲ-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A.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错误B.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 BbX^AX^a 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 BbX^AX^A或 BbX^AX^a 因此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B错误C.由于Ⅲ-7患甲病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基因型为 X^aX^aY 其父亲为 X^AY 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C正确D.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 BbX^AX^a和 bbX^AY 所以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4种表现型 D错误故选 C7.下图为白化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系谱图深色表示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 Ⅰ_1、\ Ⅰ_2、\ Ⅰ_3、\ Ⅰ_4和\ Ⅲ_2基因型均为AaB. \ Ⅱ_2基因型为AA和Aa的概率相等C. 若\ Ⅱ_3基因型为AA 则\ Ⅳ_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2D. 若\ Ⅱ_3基因型为Aa 则\ Ⅲ_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3/5【答案】D【解析】解 A.根据白化病系谱图分析确定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_1、Ⅰ_2、Ⅲ_2的基因型是Aa Ⅰ_3、Ⅰ_4的基因型是AA或Aa A错误B. Ⅱ_2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B错误C. Ⅱ_2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Ⅲ_2的基因型是Aa 若Ⅱ_3的基因型为AA 则Ⅲ_1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Ⅲ_1与Ⅲ_2婚配Ⅳ_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3×1/4×1/2=1/24 C错误D.若Ⅱ_3的基因型为Aa 则Ⅲ_1的基因型为2/5AA或3/5Aa Ⅲ_1是携带者的概率是3/5 D正确故选 D8.某二倍体动物(2n=8)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2组(甲)→1组(乙)→2组(丙)→1组(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时期有的细胞刚开始染色体复制B. 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 丙→丁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丁时期的细胞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答案】B【解析】甲时期细胞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的初级精母细胞并且题干中提出“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 而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A错误甲时期细胞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的初级精母细胞乙时期细胞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的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时期的细胞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B正确丙→丁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精细胞即丁时期的细胞有2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 D错误9.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叙述分析中错误的是()A. 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AB、Ab、aB、ab 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B. 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两种 AB和ab 说明A/a和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 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两种 AaB和b 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 在不发生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3种 AB、a 和abb 可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解 A.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AB、Ab、aB、ab 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 A 正确B.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两种 AB和ab 可能是含A和含B的染色体组合含a和含b的染色体组合 B错误C.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两种 AaB和b 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C正确D.在不发生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若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3种 AB、a 和abb 可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即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含b基因的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正确故选 B10.如图是某遗传系谱图图中Ⅰ_1、Ⅲ_7、Ⅲ_9患有甲种遗传病Ⅰ_2、Ⅲ_8患有乙种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_6不携带两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体内含有致病基因的疾病才是遗传病否则该疾病不能遗传给后代C. 图中\ Ⅲ_8的基因型是\ bbX^AX^a或\ bbX^AX^A \ Ⅲ_9的基因型是\ BbX^aY或\ BBX^aYD. 如果\ Ⅲ_8与\ Ⅲ_9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dfrac116【答案】B【解析】A.由于Ⅱ_5和Ⅱ_6不患甲病且Ⅱ_6无甲病致病基因Ⅲ_9患甲病故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遗传Ⅱ_3和Ⅱ_4不患乙病Ⅲ_8患乙病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隐性遗传 A正确B.遗传病也可以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引起 B错误C、D.对于乙病而言Ⅲ_8患乙病故Ⅲ_8的基因型为bb 由于Ⅰ_2的基因型为bb 故Ⅱ_5的基因型为Bb Ⅱ_6不含致病基因故Ⅲ_9的基因型为BB或Bb 对于甲病而言Ⅰ_1患病Ⅱ_4的基因型为 X^A X^a Ⅱ_3的基因型为 X^AY 故Ⅲ_8的基因型为 X^A X^A 或 X^A X^a Ⅲ_9是甲病男性患者故Ⅲ_9的基因型为 X^aY 综上所述Ⅲ_8的基因型为bbX^AX^a或 bbX^AX^A 且比例相同Ⅲ_9的基因型为 BbX^aY或 BBX^aY 且比例相同故他们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dfrac14 患乙病的概率为\dfrac14 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dfrac116 C、D正确故选B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现象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无关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C【解析】解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即发生联会现象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正确C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C错误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正确.故选 C.12.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实验数据C.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D. 两实验都进行了正反交实验获得\ F_1并自交获得\ F_2【答案】D【解析】解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A正确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 B正确C.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 C正确D.果蝇通过 F_1自由交配获得 F_2 而不是自交 D错误故选 D1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B. 三倍体西瓜植株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D. 四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三倍体西瓜植株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B项错误14.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在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 B对b (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A. 雄性、雌性、雄性B. 雌性、雄性、雌性C. 雄性、雌性、雌性D. 雄性、雌性、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依题意可知若亲本中灰红色为雄性( X^BAY)则蓝色个体为雌性( X^BX^b)后代中可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 X^bY) 即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雄性、雌性、雄性若亲本中灰红色为雌性( X^BAX^b)则蓝色个体为雄性( X^BY) 后代中也可能出现巧克力色的个体( X^bY)即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雌性、雄性、雄性所以选A故选A15.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 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Ⅱ-1的基因型为XYB. 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 1/4C. Ⅰ-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D. 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答案】C【解析】解分析遗传图谱Ⅰ-2是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Y Ⅰ-1为携带者且子女中有正常男性/女性因此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1是女性化患者则其基因型为 X^aY A正确B.Ⅱ-2为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 X^aX 与正常男性(XY)婚配后代中只有基因型为 X^aY 的孩子会患病因此患病概率是1/2×1/2=1/4 B正确C.Ⅰ-1的基因型为 X^aX 由于女性化患者无生育能力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 C错误D.女性化患者无生育能力只有女性携带者携带的致病基因才能传给下一代所以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D正确故选 C16.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结合后不能发育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所占的比例是()A. 1/2B. 4/9C. 5/9D. 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中黄鼠灰色=2: 即2/3, 4, , /33 因此 A的频率为1/3 a的频率为2/3 则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第三代中黄鼠为13× 2/3× 2=4/9 灰色为2\sqrt3× 2=4=4 所以在第三代中黄色鼠灰色鼠=1: 黄鼠的比例是12 故选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伴Ⅹ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C. 若Ⅱ-3与Ⅱ-4再生一个女孩则不可能患甲病D. 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4【答案】A, D【解析】解 A.分析乙病Ⅰ-1与Ⅰ-2正常其女儿Ⅱ-3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种遗传病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甲病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根据Ⅱ-3患甲病其儿子Ⅲ-1表现型正常可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正确B.假设A/a控制乙病已知人群中乙病的患病率为1/121 则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11 显性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0/11 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Aa∶aa的比例为100∶20∶1 Ⅱ-4个体表现型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即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00/120=5/6 B错误C.Ⅱ-3患甲病且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与Ⅱ-4婚配生一女儿可能会患甲病 C错误D.假设A/a控制乙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 据此推断Ⅲ-1的基因型为Aa 人群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AA∶Aa=5∶1 若Ⅲ-1与某正常女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1/6=1/24 D正确故选 AD18.下图①~④为四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表示患者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中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B. ②中遗传病为一定为伴性遗传C. 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一定相同D. ④号家庭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A, D【解析】解A.①中属于“无中生有” 为隐性遗传无论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染色体遗传其母亲一定含致病基因 A正确B.②中遗传病不一定为伴性遗传 B错误C.③属于显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遗传③中父亲和儿子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C错误D.④属于显性遗传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正确故选 AD19.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控制人MN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 L^ML^M(M型)、 L^NL^N(N型)、 L^ML^N(MN型)已知下图中的个体Ⅰ-1和Ⅰ-3的血型均为M型Ⅰ-2和Ⅰ-4的血型均为N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Ⅱ-2与Ⅱ-3同时携带基因a的概率是1/4B. Ⅱ-3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是\ L^MX^A、\ L^NX^a、\ L^MX^a和\ L^NX^AC. 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相同D. 若Ⅲ-1携带基因a 则该基因a来自Ⅰ-1【答案】B, D【解析】解 A.先天性夜盲症患者Ⅰ-3的父亲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Ⅰ-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故先天性夜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只考虑先天性夜盲症则Ⅰ-1的基因型为 X^AY Ⅰ-2的基因型为 X^AX^a 由此可推断Ⅱ-2(或Ⅱ-3)携带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因此Ⅱ-2与Ⅱ-3同时携带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A正确B.Ⅰ-1的基因型为 L^ML^M X^AY Ⅰ-2的基因型为 L^NL^N X^AX^a 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AX^A或 L^ML^NX^AX^a 若Ⅱ-3的基因型为 L^ML^NX^AX^A 则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和 L^NX^A 若Ⅱ-3的基因型为 L^ML^NX^AX^a 则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L^MX^A、 L^NX^a、 L^MX^a和 L^NX^A B错误C.Ⅱ-1、Ⅱ-2、Ⅱ-3和Ⅱ-4的血型都是MN型 C正确D.由于Ⅲ-1的父亲Ⅱ-4表现正常若Ⅲ-1携带基因a 则基因a只能来自其母亲Ⅱ-3 因此Ⅲ-1携带的基因a最终来自Ⅰ-2 D错误故选 BD20.甲、乙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 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如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B/b位于X染色体上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该家系中一定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个体是I_1和Ⅱ_2C. Ⅳ_1可能不携带甲、乙病的致病基因通过产前诊断可避免生出患病孩子D. 若Ⅳ_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亲本最可能是Ⅲ_3【答案】A, B, C【解析】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图Ⅰ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DE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21.(2)图Ⅱ中________ 细胞一定处于Ⅰ图中的CD段21.(3)图Ⅱ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细胞21.(4)若甲细胞处于图Ⅰ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21.(5)图Ⅱ中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 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填分裂时期)【答案】(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解析】解分析图Ⅰ图Ⅰ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 G_1期 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Ⅱ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1)图Ⅰ中 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而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答案】(2)丙、丁【解析】(2)图Ⅰ中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丙和丁【答案】(3)甲、乙、丙【解析】(3)图Ⅱ中甲、乙、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4)若甲细胞处于Ⅰ图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选 C【答案】(5)第一极体, 常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析】(5)图Ⅱ中由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由染色体形态可知其分裂产生的丁细胞称为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2.(1)请在答题纸的相应区域画出基因A与R的第Ⅲ种位置关系22.(2)若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如图Ⅰ则该品系的烟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与R的行为与________(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22.(3)若利用普通烟草与该品系烟草杂交来鉴定基因R所在的染色体与基因A的位置关系则在________代即可判断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若根据结果判定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如图Ⅱ所示则该品系连续自交二代后子代中抗虫抗除草剂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22.(4)若根据(3)结果判定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如图Ⅱ所示将该品系烟草至少与________个普通烟草单体品系进行杂交一定能将R基因定位到特定染色体上根据单体品系分区种植在杂交子代中选出表现型为________(不考虑抗虫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则基因R在该区烟草单体品系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上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则基因R不在该区烟草单体品系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上【答案】(1)【解析】解(1)据题图可知第Ⅲ种关系如下【答案】(2)等位基因【解析】(2)若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如图Ⅰ则该品系的烟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与R的行为与等位基因相同【答案】(3)\ F_1, 25/64【解析】(3)若利用普通烟草与该品系烟草杂交来鉴定基因R所在的染色体与基因A 的位置关系则在 F_1即可判断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若抗虫∶抗除草剂=1∶1 则为Ⅰ若抗虫且抗除草剂∶只抗虫∶只抗除草剂∶都不抗=1∶1∶1∶1 则为Ⅱ若抗虫且抗除草剂∶都不抗=1∶1 则为Ⅲ)若根据结果判定基因A与R的位置关系如图Ⅱ所示则该品系自交一代得到抗虫抗除草剂个体共占9/16 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4∶2∶2∶1 故自交二代后子代中抗虫抗除草剂个体的比例是(4/16×9/16+2/16×3/4×2+1/16)=25/64【答案】(4)23, 抗除草剂,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6∶1,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解析】(4)该烟草有24对染色体故将该品系烟草至少与23个普通烟草单体品系进行杂交一定能将R基因定位到特定染色体上以_表示无等位基因 O表示染色体缺失根据单体品系分区种植在杂交子代中选出表现型为抗除草剂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基因R在该区烟草单体品系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上则自交亲本为(1/2RO 1/2R_)分别自交后代中有2/8RR 2/8RO 2/8R_ 1/8OO 1/8_ _(致死)因此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6∶1 若基因R不在该区烟草单体品系所缺失的那条染色体上则自交亲本为R_ 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23.(1)雌鼠乙的卵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23.(2)用上述方法繁殖的小鼠性别是________(雌或雄)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下图甲为某小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为小鼠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图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段内(填字母)23.(4)研究发现蛋白质CyclinB3在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控作用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Cyclin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填文字)【答案】(1)20, 0【解析】解(1)已知小鼠有2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卵细胞有20条染色体但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答案】(2)雌, 因为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题库

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1如下图,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体单体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D在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2 .以下对于同源染色体的表达,最正确的是()A形态和大小同样B所含的基因同样C减数分裂时能够互相配对D不含同样的基因3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中期‖时,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的数量挨次为()A46,23,0B23,46,0C.92,46,23D184,92,464.以下图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5.如图表示某生物的精美胞,依据图中的染色体种类和数量判断。
它们中可能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B④C⑤D④6.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下图,则分别表示()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7 .以下对于减数分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减数分裂包含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B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C染色体数量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期间D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8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量和散布状况最可能的是()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9.以下对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性的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染色体复制,基因复制B同源染色体分别等位基因分别C着丝粒分裂,基因数量加倍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关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0 .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存在于()A镜子中B卵细胞中C体细胞中D以上三者中11 .人性别是由精子种类决定的由于它含有()A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B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C2条X染色体D2条Y染色体12 .如下图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在染色体上的地点可能是()A.A位于①上, a 位于⑤上B A 位于⑤上, a 位于⑦上C 该细胞中只有基因 a 位于①和③上D该细胞中只有基因 A,位于②和⑥上13.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测试含答案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B.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C.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人类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红绿色盲由基因b控制。
如图所示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各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红绿色盲患者。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5是基因型为AX B或aX B的精子B.11是基因型为AX B的卵细胞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大于1/2D.1、2、3、4四个细胞中,细胞分裂完全相同3.某生物的五个精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⑤4.某成年女子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她的哪种细胞可能不含色盲基因() A.卵细胞 B.肝脏细胞C.口腔上皮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5.血友病男患者的一个正常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粒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A.两条X染色体,一个致病基因B.两条Y染色体,没有致病基因C.X、Y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致病基因D.X、Y染色体各一条,没有致病基因6.某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有32条染色体,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C.16、8、32、32D.16、0、32、327.如图1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核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甲、乙、丙表示该生物中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甲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2中甲、丙细胞处于图1中BC段,乙细胞处于图1中DE段C.乙细胞中,如果1是X染色体,则2也是X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都能参与受精作用8.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只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B.图示细胞处于末期ⅡC.该细胞正在形成核膜D.核中的2条染色体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9.某高等动物细胞(2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比为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二章单元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体单
体
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 两条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
源染色体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形态和大小相同B所含的基因相同
C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D不含相同的基因
3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中期‖时,染色单体,染色体,
四分体的数目依次为()
A46,23,0B23,46,0
C.92,46,23D184,92,46
4.下图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5.如图表示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
它们中可能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①④
6.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表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B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
D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8.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复制,基因复制
B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C着丝粒分裂,基因数目加倍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相关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0.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A镜子中B卵细胞中C体细胞中D以上三者中
11.人性别是由精子类型决定的因为它含有()
A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
B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2条X染色体
D2条Y染色体
12.如图所示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 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 该细胞中只有基因a位于①和③上
D 该细胞中只有基因A,位于②和⑥上
13.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患此病。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顺序是()
A 外祖母--母亲--男孩
B 外祖父--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1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
A患血友病的女孩B患红绿色盲的男孩
C 患白化病的女孩
D 兼换血友病和红绿色盲的男孩
15.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
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1全为灰身红眼,F1个体雌雄交配,获得F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2的雄性果蝇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是1/8
C F2的基因型有9种
D F2的白眼果蝇中只有雄性
16.如图所示是某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和a 这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 B X 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3/16
17.某男子是一位红绿色盲患者,且长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男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
A.含有1个红绿色盲基因和1个毛耳基因
B 含有1个红绿色盲基因或1个毛耳基因
C 含有2个红绿色盲基因和2个毛耳基因
D 含有2个红绿色盲基因或2个毛耳基因
18.如图所示的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关系。
下列不属于该发现依据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在形成配子时,某些非等位基因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都能自由组合
C.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于的主要载体
D.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0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双亲的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子代中,雌果蝇眼色与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眼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则亲代雌雌雄果蝇和子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A.X a X a,X A Y和X A X a,X a Y
B.X A X a,X a Y和X a X a,X A Y
C.X A X a,X a Y和X A X A,X a Y
D.X A X A,X a Y和X a X a,X A Y
21.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患红绿色盲,这对夫妇生下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携带者,1个红绿色盲。
这4个孩子的性别是()
A 3女1男或全是女孩
B 全是女孩或全是男孩
C 3女1男或2女2男
D 1女3男或2女2男
22.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卵原细胞,如果所产生的卵细胞
的基因组成为TM,那么该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所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A TTMM,TM
B tm ,tm
C tm,TM和tm
D ttmm,TM和tm
2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
B 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形态,大小相同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D 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24.如图所示是某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
C.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25.某生物细胞有4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1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正常精子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
A.1:1 B 1:2 C 1:3 D 0:4
26.右图是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
(2)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称为_____
(3)若②上某一位点存在基因B,则⑤的相同位点上出现的基因
为。
27.下图表示一个正常女性与一个患血友病男性结婚,通过减数分裂
产生配子,精子H与卵细胞F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患血
友病男孩的过程。
请回答:
(1) 图中A、D、E的名称依次是______细胞、______细胞和精细胞。
(2)图中B、F、H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若G与F结合,则后代的基因型是______,表现型是______。
(4)若这对夫妇没有患白化病,但在家系调查中发现,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而母亲正常,女方的父母均正常而弟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子女的几率是______
28.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
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
代全为红眼。
其余情况为白眼。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X b X b的果蝇眼色是,基因型为aaX B X B的果蝇眼色是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F1雌果蝇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
(3)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