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所用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认识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常见的一种以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同时心、肺、肾、动脉、神经及眼等脏器也可能受到影响。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目前对免疫因素研究较多,发现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刺激巨噬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如IL-1TNF-阿IL-6GM-CSF。
IL-1是一种最重要的破坏关节、软骨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促进滑膜纤维母细胞合成释放前列腺素E2和胶原酶,后者再引发滑膜炎症和软骨基质的崩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有不同亚型,其病程、轻重、预后有所差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残疾。
目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是由于现在尚未知的某种抗原对具有敏感性的某些遗传背景的人产生刺激后,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
通常认为与T细胞免疫反应和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均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CD),黏附分子,Th1/Th2平衡、性激素、基因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RA属中医学“痹证”、“顽痹”、“骨痹”范畴,。
痹病是一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的总称,是一新兴的学科。
其包括范围甚广,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皮肌炎、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归类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代谢紊乱、感染或退化性病变等引起。
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关节疼痛、肌肉酸重、麻木、灼热、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甚内舍脏腑为主要症状。
1.主症行痹:疼痛呈游走性;痛痹: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着痹: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热痹:关节焮红,灼热疼痛。
痰瘀痹阻证:关节漫肿日久、按之稍硬,或有痰核、硬结出现,或肢体顽麻重着,肢体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答案(继续教育)

1.头孢拉定治疗成人轻度感染,其用法用量为(A)A. 一次0.25~0.5g,一日3~4次B. 一次0.5~1g,一日3~4次C. 一次6.25~12.5mg/kg,每6~8小时1次D. 以上都不正确2.(C)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A. 美西律B. 普罗帕酮C. 地高辛D. 以上都不正确4.以下哪项不属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B )A.多巴胺B.吗啡C.多巴酚丁胺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注意防治急性脑积水,可用乙酰唑胺(C )g,一日()次6.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B)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诊断,符合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7.慢性喉炎治疗的关键是(C)A.适当休息B.及早使用抗菌药C.病因治疗D.正确使用嗓音,禁止大声叫喊8.第(C )脑神经损害者,应用阿米卡星可导致前庭神经和听神经损害对对对对9.硫唑嘌呤在治疗的首8周内,至少每周检查(A )全血象,包括血小板次次次次10.环磷酰胺常见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为最常见的毒性,白细胞往往在给药后10~14天最低,多在第(C )天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比其他烷化剂少见11.苯海索的禁忌证是(C )A. 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B. 严重的内分泌、肾脏、肝脏、精神疾患、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青光眼、消化性溃疡和有惊厥史者禁用C. 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D.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51.关于赛庚啶叙述错误的是(C )52.鱼石脂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C )日当白细胞低于(A)/L,应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给予保护性隔离,升白细胞处理治疗丹毒,首选的药物是(A),一日640万~96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少2周55.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可用减充血剂1%麻黄碱滴鼻液治疗,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应用(C )天以内56.下列关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要点说法错误的是(A )58.头孢氨苄当每天口服剂量超过(D )时,应考虑改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59.以下关于呋塞米禁用慎用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B.月经期妇女60.维生素C与()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C.维生素K361.()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A. 芬太尼62.()用于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C. 酚酞3.左甲状腺素钠口服一般维持剂量为()μg/d~15064.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C.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65.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选用()治疗方案A.短疗程、低剂量67.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自()年首次被证实是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方案69.麻仁润肠丸对下列哪种患者慎用()71.()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D. 氨苄西林72.()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耳鼻咽喉部、下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也可用于军团菌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A. 克拉霉素73.关于琥珀酸亚铁的叙述错误的是()C.口服铁剂期间,可以同时注射铁剂74.抗狂犬病血清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倍,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观察30分钟75.大便培养出()可以确诊细菌性痢疾C.志贺菌76.胃镜结合黏膜组织活检是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确诊率达()以上%~99%77.以下关于阿莫西林的配伍禁忌说法错误的是()C.阿莫西林与避孕药合用时,可催化避孕药的肠肝循环,从而增强其药效78.以下哪项不属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常见不良反应()D.听力下降79.静脉滴注时如将多巴胺大量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缺血,甚至坏死,此时可用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10ml作局部浸润注射~10mg80.丝裂霉素常见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毒性,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发生于用药后28~42日,一般在()恢复~4周81.下列不是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的是()C. 布桂嗪82.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小时内不宜用83.以下哪项不属于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C.氯丙嗪84.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当一日用量超过()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85.()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B.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86.若子宫颈炎症患者宫颈内膜或尿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或培养检出淋病奈瑟菌,则应按成人无并发症淋病治疗所推荐的方法进行治疗。
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可靠性曾被进一
步验证。Emery等在199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关节 炎病史小于12周者只有51%满足ACR 1987年 RA分类标准。12周以内的早期患者往往达不到分 类标准.难以作出诊断。许多患者关节炎病史大于 12周甚至1年才符合ACRl987年的RA分类标准 的条件。众所周知,所有的医师都希望在3个月以 内而不是在1年才作出诊断。1995至1997年法国 的Brittany等7所医院对病史小于1年的272例新 发病的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这个标准 每6个月观察1次.在第2年末时评价分类标准的 准确性。在最后1次随访时,由5名专家作出诊断。 272例新发病例共有98例确诊为RA。其中初次符 合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有65例f66%),而 非RA有31/172(18%)达到了诊断标准。观察2年, 85例符合分类标准。灵敏度为87%。172例非RA 中有43例f25%)达到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的 4条标准。因而特异度只有75%,其原因是ACR 1987年RA分类标准中没有排除标准。对于病史小 于1年的关节炎患者.该标准无法预测是否会发展 为RA。有些患者初次就诊符合标准,但2年后证实 并非RA。在另一项486例炎症性关节病的前瞻性 研究中发现,ACR标准的灵敏度较好(77%~87%)。 但是在预测骨侵蚀的特异性方面很差。1990年在 英国Norfolk的Norwich卫生专署机构调查了该地 RA的发病率。结果显示。第5年符合ACR标准的 患病率与第1年相比,女性高出45%,男性高出 36%。这说明ACR 1987年的RA分类标准对于1
ACR
年内发病的关节炎灵敏度不够理想。人们希望在疾 病的早期作出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以避免致残。 显然ACRl987年的RA分类标准不能满足这一要 求。对R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残废并保护关 节功能是努力争取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RA患者 都需要联合使用DMARDs和生物制剂。RA的治疗 应个体化,因此需对预后有效的评估。有少数RA 患者预后好,这些患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RA.不需 要用DMARDsl蝴。 新标准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为发展新的RA分类标准,EULAR组织了“RA 早期疾病队列研究”(I期研究)。该研究针对分类 不明的炎性关节炎中那些高风险的慢性损伤。并且 迅速使用改善病程药物。参加单位有阿姆斯特丹、 维也纳、曼彻斯特、奥斯陆、利兹、荷兰莱顿、多伦多 等共9个团队,录入患者3 115例,条件是:①有炎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 1%叫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 ,总患病人群约500 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 1:4 ,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 年、5~10年、10-15年及N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 43.5%、48.1%、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
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等多个国际风湿病领域的学术组织分别制订或修订了各自的RA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也于2010年发布了RA诊疗指南。
然而,上述指南对指导目前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诸多挑战。
一方面,国际RA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推荐意见间常存在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国际RA指南极少纳入有关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
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关注的临床诊疗问题和用药习惯与我国风湿科医师亦有所不同。
再者,我国医院的风湿科人才培养、专科设置和患者就医情况与国外也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我国仍有60%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风湿病专科,现有的7200余名风湿科医师中超过80%在三级医院工作, 基层患者在就医时无法获得风湿科医师的专业诊治。
调查显示,RA患者中首次就诊选择风湿科的仅为23%。
因此, 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RA临床指南,对提高RA诊疗相关医师(风湿科、骨科、内科等),特别是县级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RA的能力,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我国RA诊疗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湿病最新诊断标准解读

至少1项临床标准 + 1 项实验室标准
诊断APS
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
I.口腔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 1、每日感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 2、成年后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 3、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 II.眼部症状: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 1、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 2、有反复的砂子进眼或砂磨感觉; 3、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 III.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1、Schirmer I 试验(+)(5mm/5分); 2、角膜染色(+)(4 van Bijsterveld计分法)。 IV.组织学检查: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灶1(指4mm2组 织内至少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于唇腺间质者为一 灶)。 V.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心脏和神经系统病变等)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如炎性下腰痛、交 替性臀区疼痛、肌腱端炎或虹膜炎等)不是反应性关节炎确诊的必须具备的 条件。 Reiter综合征:关节炎(主要在下肢)+非淋菌性尿道炎+结膜炎 +排除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或其他风湿病。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 南
骨关节炎分类标准(1995ACR)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6月第
骨关节炎分类标准(1995ACR)
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 极早期系统性硬化病 CREST综合征
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系统硬化病诊断标准
(一)主要指标 近端硬皮:对称性手指及掌指或跖趾近端皮肤增厚、紧硬,不易提起。
(二)次要指标 (1)硬皮指: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2)指端下凹性结疤或指垫变薄:由于缺血指端有下陷区,指垫组织丧失; (3)下肺纤维化:无原发性肺疾病而双下肺出现网状条索、结节、密度增 加,亦可呈弥漫斑点状或蜂窝状。
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目录[隐藏]基本概念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发病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调理3环节基本概念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发病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调理3环节∙实验检查∙X线检查∙诊断标准∙缓解标准∙定义注释∙鉴别诊断∙类风湿的治疗∙治疗策略∙类风湿关节炎是否遗传∙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能生育∙相关图书信息[编辑本段]基本概念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通络开痹片的以毒攻毒治疗方法是目前常用方法。
[编辑本段]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疾病的发展可造成关节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
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是层出不穷,临床疗效也有了改进,不仅使许多患者症状减轻,也因关节功能的改善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误区一: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许多病人甚至医生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
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质认识论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质认识论文【摘要】浅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情况、证型分布规律。
该病正虚邪实反复演化,缠绵难愈,因此了解其证型分布及各种证型的研究进展,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布规律1前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西医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1],对RA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治疗上尚缺乏根治本病的方案及预防本病的措施,且长期服药不良作用较大。
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因此研究证型分布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年来RA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2RA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2.1RA的病因病机根据RA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病”、“痹”等范畴。
中医认为寒冷、潮湿、疲劳、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均为本病的诱因。
本病内因为禀赋素亏,营血虚耗,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外因为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骤变等而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邪侵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气血而发病。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
若素体阳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凝滞关节,形成风寒湿痹。
若素体阴气不足,有热内郁,与外邪搏结形成湿热,耗伤肝肾之阴,使筋骨失去濡养;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壅滞经络关节,形成风湿热痹。
病久邪留伤正,可加重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致气血津液运行无力,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而邪痹经脉,脉道阻滞,迁延不愈,亦可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或生痰或产瘀。
类风湿关节炎重在早期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重在早期诊断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临床诊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提出的标准[1] ,凡具备以下4项者即可诊断:①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②关节炎症对称性;③每日晨僵持续1小时以上,时间超过6周;④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⑤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⑦皮下结节。
根据一般观察,以上标准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8% [2]。
但目前发现采用此标准对早期不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容易漏诊。
在2003年的ACR大会上Olivier Vitteoq等报道他们对314个病人进行了长达1年的随访,这些病人均至少有2个关节肿胀,且持续4周以上,病程小于6个月,未用DMARDs和激素治疗,1年后被确诊为RA的176人,非RA 而患其他风湿病者138人[2]。
所以有必要寻找敏感指标建立早期RA诊断标准。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风湿病学家都致力于RA早期诊断的研究。
欧洲一些国家成立了早期关节炎门诊,提出了:①病程大于12周是判断发展位RA的重要指标;②早期RA的大体筛选标准:即当患者就诊时出现了以下任何情况,如≥3个关节肿胀、MTP/MCP关节肿痛、晨僵≥30分钟,应做进一步相关检查,确诊是否患有早期RA。
杨氏等[3]通过1987年ARA 标准、日本厚生省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及他们自拟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对比,提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标准中病程可以从6周缩短为1周,晨僵时间可以从1小时缩短为15分钟。
马氏[4]提出在发病初期把患者区分为“自限性关节炎”、“持续性非侵蚀性关节炎”或者“持续性侵蚀性关节炎”,就此她报道了Visser及其同事对新近发病并就诊于Leiden大学医疗中心的524例关节炎患者进行了2年定期随访观察后报告的早期RA转归的影响因素,发现了7个变量适用于区分以上3种类型的关节炎,这7个变量包括:①初次就诊时病程的长短;②晨僵时间≥1小时;③3个以上的关节炎;④双侧跖趾关节(MTP)压痛;⑤RF(+);⑥抗CCP(+);⑦手或足出现骨侵蚀性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⑤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在骨 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 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RF)性。 证明 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的任何方法 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⑦放 射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有典 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须包 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 有明确的骨质疏松。符合分类标准中 4项或4项以上者可分类为RA,敏感性 为91%,特异性为88%。
7 中 国 社 区 医 师 2 0 0 6 年 第 1 期 ( 第 2 2 卷 总 第 2 9 5 期 )
专题讲座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专题讲座
对目前所用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认识
吴东海 教授 1945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县。1970年毕业于北
京协和医科大学,1982年获协和医院内科医学硕士学位。曾赴 日本东京国立病院及意大利比萨大学研修风湿病。现为中日友 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 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结缔组织病编审组成员、中 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副主编。从医30余 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主编《实用风湿病学》一书。擅长红斑狼 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马 丽 吴东海 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的正确诊 断是治疗的前提,那么目前所用的 RA分类标准是否能早期、准确诊断? 在此给予作者个人对目前所用的RA分 类标准的几点认识。
美 国 风 湿 病 学 会 (ACR)1987年 修 订 的 RA分类标准 ① 晨 僵 。 关 节 及 其 周 围 的 僵 硬 感 在获得最大改善前至少持续1小时(病 程≥6周);②至少3个以上关节部位的 关节炎。医生观察到至少3个以上关节 部位(有14个可能累及的部位:左侧或 右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 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同时有软 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隆起)(病 程≥6周);③手关节的关节炎。 腕、 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有一个 关节肿胀(病程≥6周);④对称性关节 炎。身体两侧相同关节同时受累(双侧 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 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病程≥6
分类标准不等于诊断标准 很多人误认为分类标准就是诊断 标准,甚至有些文章中也写到“某某 病例符合1987年RA诊断标准”,在这 里我们提醒大家,这种认为是不准确 的,分类标准不等于诊断标准。
分类标准的意义是什么呢?建立 这一分类标准的初衷只是为了便于临 床流行病学的调查,使RA区别与其他 疾病,以保证临床研究中入选RA的均 一性。也就是说符合分类标准的RA都 是些非常典型的RA,那些早期或不典 型RA均不符合此分类标准,不能被诊 断 , 在 临 床 上 早 期 或 不 典 型 RA很 常 见,所以分类标准不等于诊断标准。
是否能建立早期RA诊断标准? 由于对早期RA进行定义和分类存 在各种困难,所以找出影响早期关节 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在发病初期预测 患者以后是否能发展为典型的RA,比 区分患者满足或不满足“早期RA分类 标准”将更切合实际,更有价值。
在 2003年 ACR大 会 上 , Olivier Vitteoq等报道他们对314个患者进行 了长达1年的随访,这些患者均至少有 2个关节肿胀,且持续4周以上,病程 小于6个月,未用修饰性抗类风湿药物 (DMARDs)和 激 素 治 疗 。 1 年 后 确 诊 为 RA的 176人 , 非 RA而 患 其 他 风 湿 病 者 138人。结果显示预测RA的独立参数是 抗 CCP抗 体 、 关 节 肿 胀 数 、 握 力 和 AKA阳性,最好的指标为抗CCP抗体。
分类标准的依据 此标准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骨 关节X线改变和RF是否阳性。RA早期临
床表现常常不特异或不典型,如关节 肿痛的个数不够3个部位或不对称或以 大关节为首发部位。骨关节X线的改变 只有在关节软骨破坏到一定程度才出 现,这时关节炎绝对不是早期,因为 X线对关节软骨破坏并不敏感,已有许 多报道证明X线检查完全正常,但CT和 MRI早 已 出 现 明 显 的 病 变 。 加 之 RF在 RA早期可能不出现,且缺乏特异性。 为什么说RF缺乏特异性?因为RF是 抗人或动物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上抗 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通俗地说就是 一种抗IgG抗体,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 性。临床上发现除了在RA患者血清中 检 测 出 外 , RF还 可 以 在 干 燥 综 合 征 (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 (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多 种自身免疫病中出现,在一些感染性 疾病中也可出现,甚至在一些正常老 年人中可阳性。所以说此标准的依据 不适于早期或不典型RA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