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风格。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2 重点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3.2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醉翁亭记》。
4.2 相关参考资料。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5.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析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讲解。
5.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5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5篇)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
集体纠正读音。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四、疏通全文大意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
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2024年《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理解文章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感知文本。
3.课堂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中表现了哪些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知识讲解,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
文章中的难点词语解释。
文章的写作特色。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课堂检测教师检查学生对《醉翁亭记》的背诵情况。
2.深入阅读学生深入阅读《醉翁亭记》,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课堂讨论《醉翁亭记》中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特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4.写作练习以《醉翁亭记》为题材,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以《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为原型,创作一篇故事。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教师检查学生对《醉翁亭记》的背诵情况。
2.课堂讨论《醉翁亭记》中的友谊是如何表现的?文章中的人生哲理有哪些?3.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知识讲解,包括:文章中的友谊主题。
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中的友谊和人生哲理。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课堂检测教师检查学生对《醉翁亭记》的背诵情况。
2.课堂讨论《醉翁亭记》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对主题的贡献是什么?文章的写作特色对主题的表现有何作用?4.作业布置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醉翁亭记》的理解。
5.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检测、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程度。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在不同课程和学科之间分享,以促进教学创新和合作,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活动和资源的清单,如教科书、幻灯片、多媒体材料等,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醉翁亭记》的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解读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醉翁亭记》,使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1.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1.3 解读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2.2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2.3 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3.1.1 教师提前准备好《醉翁亭记》的全文和相关的辅导资料。
3.1.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词语的解释。
3.2 课堂导入3.2.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3.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
3.4 课堂练习3.4.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3.4.2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5.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4.2 选择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的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醉翁亭记》教案4篇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力求当堂成诵【教学难点】太守为何而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大量运用“也”,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这些都需在反复朗读中体会。
教师宜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
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
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
2、关于“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
2、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环滁(chú)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辄(zhé)霏(fēi)瞑(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肴(yáo)提携(xié)蔌(sù)酒洌(liè)觥筹(gōng)弈(yì)翳(yì)颓然(tuí)3、再读读出节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学生练读,掌握朗读节奏。
4、三读: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旨在读得通顺:(1).学生结合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划出不解之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
(3).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4).生一人一句翻译全文,师生同为译者纠错。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朗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语段,给全班示范朗读。
2.学生点评朗读,教师指导示范。
3.全班齐读。
五、词汇积累。
教师出示现今仍有生命力的部分词汇,要求学生掌握。
1.找出自于本文的四个成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峰回路转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2.找出文中词尾带“然”的形容词,解释在本文中的含义,并罗列现代汉语中带有词尾“然”的形容词若干。
学生交流明确: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杂然:错杂的样子。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2.掌握译文。
第二课时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步骤:一.问题的提出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
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
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
板书。
(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
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
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
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
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
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
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板书。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
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板书(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
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板书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1、诵读感悟内容2、探究思想背景3、赏析行文特色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醉翁之意不在酒)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不可。
(水落石出)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七.作业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醉景:山水、朝暮、四时以醉写乐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乐中含悲醉情:与民同乐醉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文美我们醉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情美韵律独特,回环往复《醉翁亭记》文言字词整理词类活用1.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名之者谁2.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山行六七里4.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杂然而前陈者5.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翼然临于泉上。
6.号:名词作动词,称呼自号曰醉翁也7.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环绕环滁皆山也8.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伛偻提携9.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伛偻提携古今异义: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
⑵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
⑶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晦明变化者古义:昏暗今义:隐蔽,不明确⑹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花草的香味⑺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树木萌生滋长今义:美丽⑻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⑼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⑽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⑾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②山水之乐: 乐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以……为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是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而:①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开: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