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藏文书法名家

合集下载

藏文书法

藏文书法

书法名家
古代
现代
吞米桑布扎:藏文创制元老,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吞米桑布扎在逻些(拉萨)东部曾科郎多神殿(今墨竹工 卡县尊母蔡寺庙)的石壁上,亲笔书写了藏王松赞干布的颂词,所写字形生动均匀,好似青蛙在石壁上跳跃,后 世称他的字体为蟾蜍体。
努.桑杰益西: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看上去就像长势茂盛的青稞,后世称 为棵体。
书法特点
1、竹笔书写藏文,也称硬笔书法。要求初学者在习字板上,从左至右,以尺为列,平行行文,犹如一条直线 串起一排排藏文,工整严谨;
2、藏文文字结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 在上边。
3、藏文的读音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的语音作为基础音,虽然广大藏族聚居区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 是统一的。
竹笔书写藏文的这一特点,要求初学书法者在较长的时间内用习字板练字,以打好书写功底。因为习字板表 面较粗糙,在习字板上练习好了,就能打出书写基础。书写的方向是从左至右,书写格式有严格规定,以尺犊为 例,上下行文,平行行文。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的行文及书写格式都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书 体,以至公文、书信的折叠封口等也有讲究。
卓·涅赤:公元十世纪末居住在青海藏区的他,研究藏文经书和碑刻文字,改进了藏文书写的笔法,创造出 “中新体”;
洒安旦增: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
嘎松多吉:他的字以乌梅体和酋钦体以及藏文篆书在藏区影响很大。他是噶玛噶孜唐卡画派装裱传承人,在 装帧唐卡的基础上创立了噶派藏文书法装帧,让藏文书法和装裱完美结合,康巴地区,云南地区,阿坝地区均采 用他的装帧手法。1996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组一等奖。他写的字温文而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文书法简介

藏文书法简介

藏文书法简介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藏文书法的发展历史悠久,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米·桑普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

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成了八大书法体系。

藏文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钦”字书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后来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被称之为“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

后来“琼赤”分出“尼赤”派系,盛行于尼木地区。

德格藏文书法是在卫藏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式,已有700多年历史。

德格藏文书法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藏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2008年,藏文书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藏文书法的特点:线条的力度和美感:藏文书法的线条粗细、轻重、疾徐都富有变化,表现出独特的力度和美感。

结构的严谨和和谐:藏文书法在结构上非常严谨,字形大小、笔画粗细、排列疏密都有一定的规律,整体上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藏文书法的风格多样,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而且同一书法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藏文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藏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书写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二.藏文书法主要有乌金体和乌梅体两大流派。

乌金体又分为蟾蜍体、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

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

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

三.藏文书法有着丰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价值:藏文书法是在继承发展卫藏书法基础上的一种独立的民间书法体,通过它可以窥见藏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脉络,对考证和研究藏区历史、文化、美术以及人文特点都有重要的作用。

藏文书法艺术起源

藏文书法艺术起源

藏文书法艺‎术藏文书法图片来自百‎度藏文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古老文字‎,它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

这是藏族历‎史上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时代。

传说松赞干‎布派其大臣‎吞米·桑布扎等十‎六人携带黄‎金前往天竺‎和西域留学‎,吞米等人拜‎婆罗门李敬‎和拉热白森‎容学习梵文‎和声明学,成绩显著。

回藏后,仿照梵文和‎乌尔都文,创立了藏文‎(王辅仁、索文清编著‎《藏族史要》,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版)。

藏文从产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书法艺术‎。

藏文书法作‎为一种专门‎艺术受到重‎视,则是以后的‎事。

藏文书法的‎首倡者们书‎写出规范优‎美的书法,不仅起到了‎将语言的记‎录形式大众‎化的作用,加强了文字‎传播信息的‎社会功能,而且也起到‎了追求书写‎形式的美观‎,使藏文书写‎趋向艺术化‎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对外宣传和‎交流,很多人不了‎解藏文和藏‎文书法。

藏文书写工‎具图片来自百‎度藏文书写工‎具及材料藏文是硬笔‎即竹笔写的‎。

竹笔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不论是哪一‎种均选用质‎地坚韧的竹‎子,将其风干后‎削制。

特别是用以‎制做三梭竹‎笔的竹子,还需炊烟熏‎制。

藏文《丹珠尔经·工巧部》中有专门论‎述制做笔、墨、纸和刀等的‎卷函,也有单独论‎述四宝的专‎著。

在这些著作‎中对笔、墨等的选材‎、制作或研磨‎,工艺要求等‎作了详细论‎述一从墨的‎种类而言,有黑、红、蓝、黄、白、灰、褐等,从原料来讲‎有碳质的和‎金银、珊瑚、珍珠等八及‎汞矿等。

竹笔书写藏‎文的这一特‎点,要求初学书‎法者在较长‎的时间内用‎习字板练字‎,以打好书写‎功底。

因为习字板‎表面较粗糙‎,在习字板上‎练习好了,就能打出书‎写基础。

书写的方向‎是从左至右‎,书写格式有‎严格规定,以尺犊为例‎,上下行文,平行行文。

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的行‎文及书写格‎式都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书体,以至公文、书信的折叠‎封口等也有‎讲究。

论吐蕃大译师噶哇·贝则的生平、思想及其对藏族文化的贡献

论吐蕃大译师噶哇·贝则的生平、思想及其对藏族文化的贡献

[西藏史话]XIZANG SHI HUA论吐蕃大译师'哇-贝则的生平、思想及其对藏族文化的贡献①索南【内容摘要】\哇•贝则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为翻译佛经、著书立说、编纂佛经目录和辞书、发展藏文文法和书写字体、藏族文学的发展等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关键词】囑哇•贝则;吐蕃译师中图分类号:K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020)04-089-007!哇•贝则是吐蕃时期著名的大翻译家、学者,对藏族翻译事业和文化的发展做岀过重要的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②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一、#哇•贝则的大致生平吐蕃时期随着佛教的引进和本土僧伽组织的建立,培养了一批精通梵藏、汉藏两种语言,甚至梵、汉、藏三种语言的佛经翻译人才,其中最有名者为“!、角、尚三者”。

!指!哇•贝则,据东!先生的研究,他诞生于西藏盘波现今的西藏林周县)境内之!哇•玉那|)地方,!哇本应是他的姓氏,后逐渐演变为地名。

他的父亲为!哇•罗有些史书中将其母方的姓氏加在他的姓名之前,称他为“没庐•嚼哇•贝则”④1),可能是由于当时他的母亲一系属于吐蕃赫赫有名的尚论没庐氏家族有关。

!哇•贝则的全名为!哇•贝则•惹肯达((•)•“贝则”意为吉祥积,“惹肯达”(<|)系梵语,意为护持。

另外,也有称其为班德•贝则①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敦煌藏文伦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OBTQO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②目前,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黄明信先生在《吐蕃佛教》中的有关论述,东\先生在《东\藏学大辞典》中的有关论述,以及才让先生的《〈旁塘宫目录〉一编纂时间、画像题记、文献分类及其价值》(《中国藏学>2015年第1期)、嘎藏陀美先生的《法藏敦煌藏文写卷P.T.150号译者\哇贝则译师研究》(《西藏研究》藏文版,2008年第1期)、江琼?索朗次仁的《藏传佛教前弘期\觉尚三译者生平探析》(《西藏研究》藏文版,2013年第2期)等论文。

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佚名
【期刊名称】《西藏统一战线》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
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

在它的基础上雍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

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总页数】2页(P54-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3
【相关文献】
1.从学院派书法研究引向对当代书法流派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J], 史长虹;杨清
2.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J], 达瓦次仁
3.流派:作为后期书法竞争的基本单元——访“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
策展人薛龙春教授 [J], 陈雅飞
4.流派:作为后期书法竞争的基本单元——访"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策
展人薛龙春教授 [J], 陈雅飞
5.瑜伽的起源、发展、流派以及特点 [J], 李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五大书法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五大书法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五大书法一、序言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藏有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其中五大书法更是被誉为国宝级的文物。

本文将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的五大书法进行介绍,并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评析。

二、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兰亭序》更是脍炙人口。

这幅作品用草书书写,行草卷轴,举世无双,极具收藏价值。

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其意境深远、笔法独特而闻名,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典范。

三、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大家,其代表作《祭侄文稿》收藏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这幅作品之所以令人称道,正是因为其雄浑有力的笔触,以及婉约柔美的线条,展现了唐代书法的独特魅力。

四、米芾《石鼓文》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石鼓文》更是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珍品。

这幅作品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展现了米芾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宋代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五、文征明《蘅塘退士帖》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蘅塘退士帖》以其潇洒飘逸的笔触而著称。

这幅作品书法精湛,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文征明的艺术境界,被誉为明代书法中的艺术珍品。

六、黄庭坚《庐山谣》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庐山谣》展现了他细腻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作品以其清秀俊逸的笔触、洋溢着书卷气的艺术表现而备受称赞,被誉为宋代文艺复兴的杰作。

七、总结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所藏五大书法无疑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这五大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成为了我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书法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个人观点作为书法爱好者,我对这五大书法作品深感敬佩和钦佩。

它们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希望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文渊薮 书香古镇

人文渊薮 书香古镇

人文渊薮书香古镇浙东素称人文渊薮之地。

南齐时,余姚人虞和是浙东地区有史可考最早的私人藏书家;自宋室南渡之后,浙江成为全国的学术著述版刻中心,民间藏书蔚然成风。

明代中期,随着姚江士人对儒学的推崇,余姚的科甲鼎名于天下,“衣冠文献,益盛以大”,读书成就了学人的前途,也造就了一邦的藏书之富。

泗门,这一浙东富庶之地上的书香古镇,它的藏书人物与藏书文化,更是值得一书。

阁老府第典籍富谢氏文荟五百年谢迁(1449~1531年),明代大臣(图1、图2)。

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泗门人。

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状元及第,谢氏自此科第蝉联,世称望族(图3)。

弘治八年(1495年),谢迁入阁参政,与李东阳、刘健同辅朝政,时称“天下三贤相”。

谢迁官居大学士后,在家乡重建了阁老府,府第由“葆光堂”“颐益堂”“寿春堂”“保誉楼”等建筑群体组成,规模浩大。

当年阁老府藏书楼曾万卷琳琅,所藏典籍、书画、诰命、手札文稿富甲一方。

据文献记载,谢迁一生曾多次受到皇帝的恩赐,所赐之物有:白金、袭衣、文绮、宝镪、典籍等,谢迁《归田稿》中有“谢恩表”记载:嘉靖七年(1528年)闰十月,世宗皇帝特差鸿胪寺序班杨孙元携《明伦大典》一部来泗门颁赐给谢迁。

《明伦大典》为嘉靖六年正月敕修,明世宗御制序文,以大学士费宏、杨一清、石瑶等为总裁,兵部右侍郎张璁等纂修,于嘉靖七年六月修成。

时谢迁已归里养老,他在得到赏赐后回奏谢恩时称颂《明伦大典》为“昭揭万古之纲常,式成一代之典则”。

谢迁为官四朝,官至宰辅,但他进不求宠,志在大业,所交均优学贤士。

他一生沉浮官场数十年,视荣辱如浮云。

正德元年(1605年),宦官刘谨擅权乱政,谢迁上疏请诛刘谨,触怒了明武宗与其宠臣刘谨,被矫诏勒令致仕,曾同朝为相的李东阳(号西涯)与谢迁在京挥泪相别,并以宋代米芾所作《山水图卷》题赠。

正德甲戌夏,谢迁与冯兰(号雪湖,成化五年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在汝湖之西杏庄别墅消夏觞咏,即兴之余摘写了数首诗咏寄给李东阳,不久,李东阳寄来唱和诗,表达了思念之隋。

藏文字体简介及常用藏文字体介绍

藏文字体简介及常用藏文字体介绍

藏文字体简介及常用藏文字体介绍一、藏文字体分类经过千余年的实践创新,吞弥桑布札创制的现行藏文字体进展到几十种。

从大的方面讲,可归纳为乌金体与乌梅体二大类。

乌金体即有冠体,因其有一个显著特点,每个字母zui上一笔是横直的,字母排列时.上端必需在一条直线上,形似平顶帽,故此得名。

由于乌金体多用作刊印书籍的字体,故也有人称其为印刷体。

但这是不准确的。

由于乌金体不仅用于印书,也用作记录、写文章等。

乌梅体即无冠体。

这种字体的上端没有横直的一笔,酷似除去帽子,故此得名。

乌金体与乌梅体的zui显著区分是前者有平顶帽,后者却没有。

二、乌金体(一)前宏期的乌金体随着吞弥藏文的快速推广,藏文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进展。

公元七至九世纪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乌金体消失八种大的不同风格的字体。

1、蟾体。

吞弥桑布札所创的zui初的乌金体其外形犹如草坪上的一只伸开四肢的黑色蟾蜍。

因此被称为"蟾体'。

吞弥桑布札将这种字体亲书刻于拉萨北面颇荣卡岩上,"文革'中已毁。

图1 蟾体字样2、列砖体这种乌金体是公元七世纪末的大书法家恰阿仁钦巴所创。

因这种字体的每一个字母形似方砖,每行字犹如排列整齐的方砖而得名。

图2 列砖体字样3、雄鸡体这种字体是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恰嘎比乌次所创。

这种乌金体形似仰头高叫的雄鸡。

它的显著特点是字体的腿瘦长,横向笔画略带倾斜,三个元音符翘起。

图3 雄鸡体字样4、稞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格年贡觉旺所创。

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文稿酷似青稞粒撒在古色的毡子上一样。

青稞粒呈橄榄状即椭圆形。

这种字体也呈橄榄状。

其主,要特征是顶端横向笔画是弧形的,同样凡是横向或斜向笔划都采纳弧形,字体呈扁状,酷似横放的橄榄或青稞粒。

图4 稞体字样5、串珠体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末的大书法家伯雪昌姆所创。

立于桑耶寺大殿大门左侧石碑上的铭文就是这种字体。

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圆弧形笔画醒目。

因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每行字很象一串珍宝,故得此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藏文书法名家
古代著名藏文书法家
吞米桑布扎:藏文创制元老,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吞米桑布扎在逻些(拉萨)东部曾科郎多神殿(今墨竹工卡县尊母蔡寺庙)的石壁上,亲笔书写了藏王松赞干布的颂词,所写字形生动均匀,好似青蛙在石壁上跳跃,后世称他的字体为蟾蜍体。

昂仁青八:芒松芒赞时期(公元650—676),书法家昂仁青八的字被誉为“如砖头并列”,后世称为列砖体。

本协臧默: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54一797),所写的字像串起的珍珠,后世称串珠体;
卓·涅赤:公元十世纪末居住在青海藏区的他,研究藏文经书和碑刻文字,改进了藏文书写的笔法,创造出“中新体”;
阿日班泽:公元二十世纪德格著名大学者,在撰写和镌刻印经板的过程中创立康区体;
嘎松多吉:他的字以乌梅体和酋钦体以及藏文篆书在藏区影响很大。

他是噶玛噶孜唐卡画派装裱传承人,在装帧唐卡的基础上创立了噶派藏文书法装帧,让藏文书法和装裱完美结合,康巴地区,云南地区,阿坝地区均采用他的装帧手法。

1996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组一等奖。

他写的字温文而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葛嘎:康巴地区著名大仁波切和藏医,他的字以徂同体和拉体以及梵文在藏区影响很大。

德格竹钦一带,他以书法和文字宣扬慈善和真善美,2009年国际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
等奖,深受人们喜爱。

久美次成:擅长“珠穆朗玛簇通体”2011年,应北京藏学中心邀请,参与藏研中心“珠穆朗玛”藏文字体开发研究课题组工作,写成珠穆朗玛簇通体字模。

密纳:康巴著名大仁波切,他的字擅长尼体和伊体及梵文,由于书法作品题材广泛,建造了三树诺林图书馆作为藏文书法研究和收藏中心。

1992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

耷琼培:他在多年的努力学习中获得从州到省多个书法奖项。

在不断继承接受传统书法知识和技巧外,还对古今藏文书法进行研究和收集,突破和创新。

耷琼培的多个作品中『藏文书法大全』和『三十字母象形文』以唐卡形式在多个城市进行展览。

撰稿编辑《藏文书法宝库》一书。

巴地: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四川省藏校教授。

写成的《藏文乌金体》几乎成为整个藏区的样稿,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一等奖。

旦珠泽仁:擅长美妙体,创作藏文书法作品1 0 0余幅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优秀奖, 并在1 9 9 4年春节在甘孜州州府康定举办藏文书法个人展。

由于字体立体感
和图形感极强,现代在电视以及网络名称使用极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