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评估专家反馈意见汇总

本科专业评估专家反馈意见汇总
本科专业评估专家反馈意见汇总

本科专业评估专家反馈

意见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本科专业评估专家反馈意见汇总

(2016-6-16整理)

一专业值得肯定之处

林学:历史悠久,特色明显,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紧密;专业改革与建设成绩较明显;教材建设成效比较明显。

园林:特色比较明显;学生热爱专业,对专业满意;学生创新能力较强,获奖较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投入较大;课程设置中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有较好关注与尊重。

城乡规划:特色比较鲜明,有区域优势;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的效果较好;产学院合作育人效果显着;

森林保护:培养目标清晰,面向华南地区专业特色明显;办学历史长,科研实力对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支撑力较强;培养方案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完备。

旅游管理:办学历史较长,依托学院内涉林专业,打造自己“生态旅游”专业特色的目标明确;依托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办旅游管理专业,既有林学领域的专业平台,又能形成自身专业边界,有助于彰显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教师学缘学历结构优势明显;通过第二课堂(特别是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培养质量效果显着。

草业科学:学科支撑背景好,区域特色明显,与社会需求联系密切;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员质量高;教学资源充足,实践教学学时比重大,对实践教学重视。

在会上,评估专家对陈世清、温秀军、单体江、秦新生、刘小蓓、张文英,杨学成,高伟、李剑、张玉竹等老师进行了表扬。

二专业不足之处

林学:本科生发表论文数量与本专业科研实力严重不符;课程建设落后,教研教改项目少,无省级精品课程;科研促进与反哺教学严重不足,教师投入本科生培养工作的意识不足;学生实践教学改革落实不到位;教学文件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规格类型不明确,综合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举措需要细化;毕业论文深度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少,后备力量不足;

园林:课程建设水平低;教师对教学研究不够重视;教师师资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程比例偏低;教学文件管理滞后且不规范;部分课程试卷成绩分布不合理,难易区分度不够;实验实践条件差;高级别的教学科研项目少;论文格式不规范。要清晰定位园林、风景园林的专业发展。

城乡规划:实验室建设根部不能满足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研成果少;课程建设落后;教学文件档案管理部规范,毕业设计格式不规范;专业发展规划思路不够完整清晰,措施不具体;

森林保护:教师在本科生培养中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实验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强管理,卫生差,并存在安全隐患,实践教学质量需提升;教学文件管理不规范;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需要进一步加强,注重提升质量;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不一致;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发展方向不十分清晰;课程设置要进一步完善。

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整,校外实习实践质量有待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学生满意度低;教师与学生课外交流时间较少;从专业性质角度,教研教改项目不多,层次质量有提升

空间;课程设置需进一步优化,方向设置太分散,没有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优势资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不够。教师人数不足,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多,无领军人才;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规模小,面积不足,不能满足目前培养需求;课程太广太泛,特色不突出,课程深度精度不够(学生感受),没有利用学院优势。教师发展方向不明确,忙乱应付课程。

草业科学:专业建设规划不明确,文本不符合专业规划的体例;课程体系设置要更加清晰,要与学院交叉融合;教师数量少;主持和参与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的比例低;尽快加强实践基地的对口建设。

三对专业的建议

林学:引进青年教师,并制定明确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升教师全方位育人意识,加强教师课外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设想要切实执行,注重实效;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多联系,加强指导,把育人工作切实重视起来;建议课程设置中增加“林业发展”课程,紧跟专业前沿,将森林保护、森林昆虫等课程纳入专业核心课。课后多与学生沟通;增设写作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园林:适度控制招生规模,集中力量提升专业水平和内涵建设;统筹园林与风景园林两个专业,明确各自地位,打造各自特色;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引进人才;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强化园林植物管护、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便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风景园林: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与协作。教师应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特别是专业课室的配备。培养方案应细化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目标,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

方式上应有所差异,应系统地、制度化地纳入人才素质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教学未能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只利用假期进行,建议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统一规划,纳入统一方案,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育人,应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学分的比重。

城乡规划:增加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年轻教师培养,要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加强教研教改,提高实效;

森林保护:增设生物防治课程;部分课程内容重复,需要改进(教学大纲显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核心专业课的知识传授,注意课程数量多而内容不深入的问题;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工作做实做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补充师资,并制定个性化教师培养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中计划未来成立三个新专业方向,建议认真科学论证;建议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建议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加强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引领,认真研究与设计方案并切实落实,使学生对专业、行业、未来发展等情况有充足的了解;建议尝试“多学期”、“多段式”、“淡旺季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模式;建议采取措施抓好实践教学每个环节,提升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建议师资队伍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本校、本院资源,合理共享,发展自己。多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指导学生。适当压缩管理课程,强化林学、生态、园林课程。增设旅游导赏和旅游养生、儿童心理方面的课程。

草业科学:要逐步与林学、风景园林学科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重视专业规划;重视教学管理细节。加大专业宣传;更加突出广东的优势和特色;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建立教师队伍小团队,不能太散。

四各专业共性问题

1.专业发展规划缺乏或不清晰。专家询问最多的就是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如何定位?是否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就我院的情况而言,林学、园林和草业科学的特色较为突出,城乡规划自评文本内的表述不够清晰,森保、旅管专业的专业特色有待加强。很多专业都没有专业发展规划文本,且专业发展规划较为模糊。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建设落后。我院7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建设方面都有待加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校级精品课程少,省级精品课程无。

3.实践教学有待加强。不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质量有待提升、学生满意度低,如旅游管理、林学专业。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并没有发挥作用。

4.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园林、城乡规划、旅游管理实验室建设滞后,需要在未来加强实验室建设。林学、森保专业实验室要加强管理。

5.教研活动少,教研成果少。这个问题在7专业都比较突出,缺乏高级别的教研课题和质量工程项目,教改论文发表较少。

6.师资队伍建设。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旅游管理、草业科学和森林保护总体上教师数量不足,且大部分专业结构不合理。林学专业师资数量充足,但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少。

7.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不规范。我院各专业都存在这个问题。评估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很多档案材料不能提供,专家对此表示不满。根据专家的反馈,我院自评报告的撰写水平有待提高。

8专业思想教育有待加强。许多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专家建议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后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尤其是旅游管理、林学、森保和草业学生。专家建议在开学初,每个专业老师上一次导论课,向学生展示教师风采,专业前景,让学生感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