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促旅”彰显品牌效应

合集下载

38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

38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

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
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是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依托红色资源: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要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革
命历史遗址、纪念馆、革命文物等。

同时,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各种红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

2.提升旅游体验: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需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
多种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例如,可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红军服装拍照留念、为游客提供红军餐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创新宣传方式: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需要加强宣传方式的创新,通过
多种渠道和方式向游客宣传红色旅游的特色和魅力。

例如,可以开展红色旅游推广活动、制作旅游宣传片、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红色旅游等。

4.加强合作共赢: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需要加强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
享、互利共赢。

例如,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5.持续创新发展: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需要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
新,保持品牌活力和竞争力。

例如,可以不断推出新的红色旅游线路、新的红色主题活动、新的红色旅游产品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红色根据地旅游品牌打造需要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合作共赢,持续创新发展,不断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旅游景区消费特征及效应分析

红色旅游景区消费特征及效应分析

红色旅游景区消费特征及效应分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广,红色旅游正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本文将从红色旅游景区消费特征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红色旅游的特点与价值所在。

一、红色旅游景区消费特征1.消费对象广泛。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展示中国红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各个年龄段、各个社会层面的游客。

不仅有中小学生、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还有许多中老年游客和外国游客,这使得红色旅游景区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消费对象群体。

2.消费体验强烈。

红色旅游景区的核心价值在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游客到红色旅游景区并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游览,更多的是为了亲身参与和体验红色文化。

例如,游客可以参加红色革命主题的展览、观看红色宣传电影、参观红色革命历史遗址等,这些都能够给游客带来强烈的情感和体验。

3.消费意识高涨。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够引发游客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的消费决策中,往往更加重视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金钱。

4.消费结构多元化。

红色旅游景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门票销售,还涵盖了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多个方面。

随着高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市场,这些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从而丰富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消费结构,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红色旅游景区消费效应1.经济效应显著。

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红色旅游景区的兴建和运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消费。

另一方面,游客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2.文化传承效应积极。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红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能够通过展览、讲解、活动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对文创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

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对文创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

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对文创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1)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效应红色旅游文化作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形式,拥有自己的品牌效应。

红色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名称和信任。

名称效应是指因品牌名称而产生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购买欲望;信任效应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对于产品品质的信任和依赖。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资源,其品牌效应往往会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扶持,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效应为文创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效应主要包括品牌名称的凝聚力、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品牌广告的传递效果、品牌保护的力度等多个方面。

在文创产品品牌建设中,需要加强品牌名称、形象、广告、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建设,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高质量的文创产品。

而高质量的文创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旅游文化对文创产品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红色旅游文化、把握红色旅游文化核心价值观、改善红色旅游服务质量、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内涵等。

只有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内涵,才能提高红色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如何加强红色旅游文化的品牌建设(1)加强品牌名称的建设品牌名称是产品的重要标识,是建立品牌形象的基础。

为旅游文创产品寻找一个具有吸引力、可记忆、富有含义的品牌名称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在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名称中,需要体现出强烈的红色元素,能够唤起消费者的爱国情感,并且使其产生旅游欲望。

例如,“红旅”、“红色之旅”、“红色之美”等品牌名称都具有鲜明的红色元素,能够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共鸣。

(2)构建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品牌形象是品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品牌形象包括产品质量、服务、售后支持等方面。

在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中,应该体现出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红色内涵。

例如,通过开发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建立具有红色气质的旅游酒店等多个方面来打造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红旅项目营销策略

红旅项目营销策略

红旅项目营销策略红旅项目营销策略:1. 品牌定位与目标群体:为了成功推广红旅项目,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品牌定位和目标群体。

红旅项目的核心是向消费者传达红色文化、革命历史和红军精神。

我们的目标群体是对红色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和社会团体。

2. 线下推广活动:通过组织线下推广活动,我们可以将红旅项目宣传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主题展览、讲座、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

我们还可以与相关的学校、社区和旅游机构合作,举办学生交流活动、社区推广活动以及开展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合作销售。

3. 社交媒体推广:社交媒体是有效推广红旅项目的重要渠道。

我们将建立公司的社交媒体账号,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各大旅游平台。

我们会定期发布关于红旅项目的信息,如旅游线路、红色文化知识、游客故事分享等。

此外,我们还会与旅游博主、红色文化专家和相关媒体合作,增加项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4.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旅行社、景区和当地商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营销红旅项目的关键一步。

我们将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将红旅项目纳入到他们的旅游产品中,提供特别的折扣和奖励,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旅项目。

与景区和当地商家的合作可以包括联合推广、商品开发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从而扩大红旅项目的曝光度和收益。

5. 贴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创新红旅项目,并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

这些创新产品可以是特殊主题的红色文化之旅、红军足迹之旅、纪念品设计等。

我们将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以便持续改进和创新我们的产品。

6. 用户口碑营销:为了增加红旅项目的口碑效应,我们将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通过鼓励用户分享游客故事和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们在红旅项目中的体验,我们可以推广红旅项目并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提供专业的客户服务,以保持与游客的良好关系,并积极回应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红色活力——红色文化之旅带动中国旅游市场新活力

红色活力——红色文化之旅带动中国旅游市场新活力
市场前景未来可期
我国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在今年中 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的背景下,红色 旅游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深耕国内旅 游市场的需要。
“旅游景观有多种,产生的价值有不同。 自然景观可放浪形骸,洒脱自在;历史人文 可凭吊古迹,思接千古;红色旅行则慷慨大 气,催人奋进。“如果旅游从业者能够抓住 发展机遇,在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和服务上下 功夫,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线,在转型和自救 中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也可以为 我国文旅融合事业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舞 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基因代代相传。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 广泛,东部、中部、西部都很丰富,全 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超过 300 个。
增强文化带入
近两年很多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深 度开发,将革命历史运用声音、动画、让游客在互动、体 验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增强了红 色文化旅游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54 Copyright©博看网 中国会议 . All Rights Reserved.
红色旅游景点被打造成精品景区的 同时,红色旅游的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游客群体开始出现年轻化、家庭化的发 展趋势,红色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社会 课堂”。目前,为了向更多的游客宣传 当地的红色名片,讲好当地的红色故事、 发展故事,许多地方已积极着手制定红 色旅游发展新规划。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红色 旅游已形成“红色 + 绿色”“红色 + 民 俗”“红色 + 乡村”等多种融合发展模 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也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重视红色旅游
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 利用工程(2018 - 2022 年)的意见》, 提出主要任务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文化旅游如何助力区域品牌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助力区域品牌建设

文化旅游如何助力区域品牌建设在当今时代,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通过传播地方文化、塑造独特形象,为区域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旅游能够增强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当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游客在亲身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之后,会将他们的美好体验分享给身边的人,通过口碑传播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地方。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以其古朴的建筑、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游客们的口口相传和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使得丽江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旅游有助于塑造区域的独特形象。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这些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比如,四川的九寨沟,以其多彩的湖泊、壮观的瀑布和独特的藏族风情,塑造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美丽形象。

这种独特的形象能够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该地区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当这种独特形象被广泛认可和传播,区域品牌也就逐渐树立起来。

文化旅游能够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为了向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当地会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许多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传统建筑等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例如,福建的土楼,原本面临着年久失修和无人居住的困境。

但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当地加强了对土楼的保护和修缮,同时通过旅游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了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使其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旅游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旅游活动不仅仅包括参观景点,还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个方面。

文化旅游的繁荣能够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加强打造旅游品牌效应之我见

加强打造旅游品牌效应之我见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强县宜章背倚三湘四水,面向南粤港澳,古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

她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是一个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腊元古民居、一六温泉等“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

一、旅游业基本情况根据统计调查显示,2013年,截止十一黄金周结束,宜章县共接待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各类游客369.13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25.056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6743人次,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四名。

其中,“十一”黄金周,宜章县共接待游客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729亿元,同比增长17%,两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截止十一黄金周结束,全县旅游市场具体呈现一下几个态势。

(一)境外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

宜章县共接待入境游客567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

实现旅游收入38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

客源结构相对稳定,香港、澳门地区的客人居多。

(二)国内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宜章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63.4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24.672亿元,同比增长20.5%。

(三)宜章旅游消费指数有所回升。

在宜章住宿游客的日消费水平人均为6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元;一日游的游客在宜章旅游人均花费4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元;宾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为85%,高于去年同期。

游客停留天数为1.51天,一日游的比重为4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宣传促销力度大。

宜章县通过举办有规模、上档次、有创意的活动,提升莽山的影响力。

国内外游客来本县旅游的人数逐步增多,尤其是莽山景区人气较旺。

宜章县旅游市场除粤、港、澳主要客源外,来自长、株、潭等地的本省游客相比以往明显增加。

(二)打造精品名品线路。

宜章是一个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腊元古民居、一六温泉等“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

打造红色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社会形象品牌

打造红色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社会形象品牌

打造红色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社会形象品牌【摘要】引言部分重点强调红色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社会形象品牌的重要性。

在通过激励员工的红色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承红色传统、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示了打造红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打造红色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益处,以及提升公司社会形象品牌的重要作用,并强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打造红色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社会形象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红色企业文化、公司社会形象品牌、激励员工、社会正能量、红色传统、企业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益处、国家号召。

1. 引言1.1 红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红色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内部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建立红色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更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红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员工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红色企业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员工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弘扬和传承社会正能量。

红色企业文化强调社会责任和正能量,倡导企业以社会为根基,以人民为中心,带动社会向正向发展方向前进,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3.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

红色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 公司社会形象品牌的关键性公司社会形象品牌的关键性在于其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司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一个公司的社会形象品牌是其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是外界对该公司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公司如果能够打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品牌,将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良好的社会形象品牌可以提升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增强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和购买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红促旅”彰显品牌效应
习水县以“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发展思路为主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做大红色文化产业,带领群众昂首阔步走在富民强县的征途上。

近年来,习水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基础上,依托历史赋予的红色文化,坚定实施“以红促旅”的旅游发展战略,使得旅游业逐步内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级,红色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习水县土城镇90岁的张帮珍老人哼起这传唱了70多年的山歌,依旧那么动情。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生死攸关的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随后转战习水,成就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

80年后的今天,习水县以“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发展思路为主线,充分展现习水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北部绿色生态屏障自然优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做大红色文化产业,带领群众昂首阔步走在富民强县的征途上。

传承“红色文化”
赤水河畔,青堂瓦舍,美丽的千年古镇土城披上了一面
面火红的党旗,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园区等景点游人如织,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土城镇曾是川盐和川货进入贵州的主要集散地,它经历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也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

“女红军在长征路上作狠心母亲,抛下刚出生的孩子;九死一生的王泉媛与王首道一双迟到的千层底布鞋背后那段感人的长征爱情故事……”张帮珍老人回忆起女红军的故事,老泪纵横。

为记录历史、传承记忆,习水县在土城镇建立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群,其中包括全中国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和唯一的红军医院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土城老街红军驻地、女红军街等。

“红军故事代代传,革命自有后来人。

”在这条长约3公里弯弯曲曲的土城老街上,家家户户门前的红军纪念品展示着这里的人们对历史的感怀,也给人带来了时光交错之感。

四渡赤水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黄峥嵘告诉记者,近年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人数呈增长趋势,尤其是春夏两季,纪念馆领票处每天都排着长队。

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依托,习水县对红军和中央机关驻地旧址、青杠坡战斗遗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
德怀、刘少奇旧居等先后进行了修缮,并逐步打造成为习水红色文化地标性符号。

同时,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警营、进农村、进广场等系列宣讲活动,让红色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深入人心。

打造“文化品牌”
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产业?习水县结合发展现状与时代特征,作出了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战略决定。

“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习水红色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习水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更是习水人的精神动力。

”习水县委书记周舟说。

习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正是依靠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习水旅游发展将红色作为主旋律,以土城镇为核心,创建红色文化旅游园区,进一步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完善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开发利用历史赋予的红色文化,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2006年11月9日,经中央办公厅批准,习水县在土城新建四渡赤水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7710平方米,建筑面积4185平方米,主馆建设投资金额2500万元,馆名由参加四渡赤水的老红军、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亲笔题写。

建成开放后,四渡赤水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
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随央视《百家讲坛》前来习水拍摄特别节目的栏目主讲嘉宾、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刘金田,在习水县土城镇参观后表示,习水一定要创新方式,继续做大红色文化品牌。

这也正与习水县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着力打造红色城市品牌的发展战略相吻合。

习水县为打造红色城市品牌,近年来重点突出“红动习水,红满习水”的理念,实施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城市街道命名体系,并在县城的规划与开发中,注重红绿结合,在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同时,注入红色文化元素,彰显红色文化城市魅力。

彰显“品牌效应”
回首旅游发展路,习水红色文化如蝶从茧出,彰显品牌效应。

记者在土城镇采访发现,几乎每一位当地居民,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许多红军的故事,走进习水,也就走进了一段充满红色记忆的岁月。

2014年,习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度假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以“中国红城、好运习水”为主题,开发打造习水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和西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两大精品景区。

“习水有着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要以全景
域理念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产业,把习水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周舟表示,“游遍贵州,住在习水”,不仅展示了习水有着优越的度假旅游生态环境,更透射出习水做强做大做优国家级度假旅游品牌的信心和决心。

习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钊表示,未来习水旅游发展的重头戏要围绕度假旅游做强做大做优,以习水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和西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努力把习水建设成为旅游形象独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丰富、业态发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度假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红城”习水、千年古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踏访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红色旅游呈“井喷”之势。

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表示,习水县要充分利用特有的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形成多样性、多元化的新兴旅游业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

随着产业素质和产业实力的不断快速提升,旅游业已逐步内化为习水新的经济增长级,不断书写出习水旅游发展新篇章。

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习水县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9.36亿元,同比增长38.22%;全县接待游客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36%。

随着习水县“以红促旅”战略的顺利实施,红色文化品
牌效应使得习水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向着“贵州第一、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红色文化旅游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张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